浅析南北朝民歌_浅析南北朝民歌的差异

2020-02-27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浅析南北朝民歌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浅析南北朝民歌的差异”。

浅析南北朝民歌

南北朝民歌是继周民歌和汉乐府民歌之后以比较集中的方式出现的又一批人民口头创作,是中国诗歌史上又一新的发展。它不仅反映了新的社会现实,而且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一般说来,它篇制短小,抒情多于叙事。南北朝民歌虽是同一时代的产物,但由于南北的长期对峙,北朝又受鲜卑贵族统治,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都大不相同,因而南北民歌也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情调。

一、南朝民歌

南朝民歌产生于商业都市,是市民文化的产物。商人、市民、歌女的生活较少束缚,享乐的成分较多,又加上采集、保存者的思想情趣,所以南朝民歌的内容比较单一,大多是表现男女恋情的情歌。吴声歌曲多为女性的吟唱。内容或表现对爱情的渴望。西曲歌也是以情歌为主,但由于地域的差别反映爱情生活的角度稍有不同,其突出特点是把爱情和劳动结合起来。

南朝民歌风格委婉缠绵、清新自然。民歌感情的表达不同于北方的粗犷豪放,体现了细腻缠绵、含蓄委婉的特征。语言既有清新浅近、自然天真的一面,也有明丽婉转的一面;既有朴素的方言口语入诗,也有语言技巧的巧妙运用。

从文学艺术的整体上来看,南北朝文学的这种差异,在民歌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因为氏族门阀制度的存在,文人作家的社会地位一般都比较高,与普通民众的生活疏离。又由于政治上的不自由不独立,他们的美学趣味有明显的贵族意味,内容偏狭。又因为这个时期经济、文化的发展,平民增强了劳动的积极性。社会思想的自由活跃,又从文人作家的享乐作品中脱身而出,产生了人民大众自己的文学,这就是南北朝民歌。南北朝民歌来自于民间,表达了人民的普遍情感和美好愿望。又由于南北方政权一时偏安,就使南北朝民歌出现了不同的特点。

二、北朝民歌

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横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曲》中,此外在《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也有一小部分。大多是北魏、北齐、北周时期的作品,多是少数民族的创作,传入南朝,被南朝保存了下来。北朝民歌主要反映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以及风俗习惯、风光景色;反映北方民族的尚武精神和粗犷豪迈的个性;反映战争、徭役及生活的苦难;反映婚姻爱情生活。北朝民歌风格粗犷豪放,质朴刚健。.北朝民歌的艺术虽然没有南朝民歌细腻委婉、优美精致的特点,但是在粗疏质朴中也别开另一种艺术境界。

三、南北朝民歌的差异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魏晋南北朝无疑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南北朝的长期分裂,造成了南方文化与北方文化的显著区别。形成这种区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济、政治状况的不同,文人的社会地位、生活习惯的不同,文化传统以至地理环境不同,年深月久就会形成人们气质上的差异。由于时代政 局动荡,文学艺术也在政权交替中不断融合发展,摈弃了单一的文学模式,趋向多元化发展。各种文学艺术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同一种文学艺术也在不同地域呈现不同特色。南北朝的民歌由于产生的地域不同,两地的风俗习惯不同,因此形成的民歌风格也有很大差异。南朝民歌有鲜明的特色,但多数都是情歌,主题范围比较狭窄。北朝民歌数量虽不如南朝民歌,但反映的社会生活面却比以歌唱爱情为主的南朝民歌远为广阔,情调也迥不相似。南朝民歌细腻委婉,北朝民歌粗犷豪放,在内容、语言、艺术特色上都表现了不同的特点。

四、《西洲曲》与《木兰诗》

从东晋灭亡到隋朝统一的100多年间,是中国历史上南北对峙的南北朝时代。南北朝民歌也是人民的口头创作,是汉乐府民歌之后出现的又一批民歌。南朝民歌大多产生在商业城市,几乎全是情歌,而且多数是从女子的口中唱出的。《西州曲》是南朝民歌中的代表作,描写了一个女子一年四季对情人的思念。南朝民歌语言清新自然,诗中喜欢用双关语,显示出了丰富的想像力。保留到今天的南朝民歌大约有500首。北朝民歌大部分是少数民族人民创作的。这些民歌从多方面反映了北方各民族的社会生活面貌。由于北朝战争频繁,因此,民歌中反映战争的作品比较多。长篇叙事诗《木兰诗》是北朝民歌中最杰出的作品。它歌颂了女英雄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奋战疆场,杀敌立功的英雄气概。这在重男轻女的封建社会,具有特殊的意义。这首诗深受人民喜爱,木兰从军的故事还被搬上了银幕、舞台,一直流传到今天。北朝民歌风格豪放,语言朴素,和南朝民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西洲曲》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名,最早著录于徐陵所编《玉台新咏》。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历来被视为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诗中描写了一位少女从初春到深秋,从现实到梦境,对钟爱之人的苦苦思念,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感情色彩,表现出鲜明的江南水乡特色和纯熟的表现技巧。全诗三十二句,四句一解,用蝉联而下的接字法,顶真勾连。全诗技法之“巧”,令人拍案叫绝。他是南朝乐府民歌中的名篇,也是乐府民歌的代表之作。写作时间和背景没有定论,一说是产生于梁代的民歌,收入当时乐府诗集,另一说是江淹所作,为徐陵《玉台新咏》所记载。还有一说在明清人编写的古诗选本里,又或作“晋辞”,或以为是梁武帝萧衍所作。但此诗具体在何时产生,又出自何人之手,千百年来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说明,扑朔迷离中一直难以形成定论。

在《西洲曲》中,首句由“梅”而唤起女子对昔日与情人在西洲游乐的美好回忆以及对情人的思念。自此,纵然时空流转,然而思念却从未停歇。接下来是几幅场景的描写:西洲游乐,女子杏红的衣衫与乌黑的鬓发相映生辉、光彩照人;开门迎郎,满怀希望继而失望,心情跌宕;出门采莲,借采莲来表达对情人的爱慕与思念;登楼望郎,凭栏苦候,寄情南风与幽梦,盼望与情人相聚。这其中时空变化,心情也多变,时而焦虑,时而温情,时而甜蜜,时而惆怅,全篇无论是文字还是情感都流动缠绵。诗篇从追忆开始,“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又是一度梅花盛开的季节,这位少女又忆起了去年梅花开放时节下西洲的事情。西洲是古渡口,想来也是梅林所在。少女折梅一枝,寄送江北。如此看来,应该是女子在江之南,男子在江之北。有人把“忆梅”中的“梅”字解释为谐音“某”,即“郎”的代称。但是如果联系下句“折梅”一词来分析,把“梅”解释为“郎”又是不合适的;也有解释“西洲”就在江之北,西洲是男子所去之地,那么这样西洲折梅就说不通了。比较通行的说法是:折梅于西洲,寄情于江北。诗中用了一个“忆”字,就使得不少人认为西洲是这对情侣当初幽会的地方,幽会的时间是梅花盛开的初春,也许当初就有过折梅留念的事情,但是这仅仅是后人的猜测,从诗篇中并没有看出更多的相关信息。

(二)《木兰诗》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它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此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木兰诗》是中国诗史上罕有的杰作,诗中首次塑造了一位替父从军的不朽的女英雄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木兰完满具备了英雄品格与女性特点。天性善良勇敢,沉着机智,坚忍不拔,是木兰英雄品格之必要内涵,对父母对祖国之无限爱心和献身精神,则是其英雄品格之最大精神力量源泉。同时,全诗紧扣“木兰是女郎”,从“不闻爷娘唤女声”到“木兰不用尚书郎”,从“木兰当户织”到“着我旧时裳”,始终不失其为女性之特点。故木兰形象极为真实感人。《木兰诗》创具一种中国气派之喜剧精神,其特质,乃是中国人传统道德精神、乐观精神及幽默感之整合。这种中国气派之喜剧精神,实与以讽刺为特征的西方喜剧大不相同。《木兰诗》充分体现出中国民歌之天然特长,铺排、夸张、象声、悬念的突出运用,对于渲染气氛、刻划性格,效果极佳。

从《木兰诗》也体现出北朝民歌的内容主要包括:

1、对北方风情地域的描写。北朝民歌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开阔的视野入歌,加上不同的生活习惯和民间风俗,给人一种与南朝清新娟秀不同的豪野随性之气质。

2、爱情的大胆泼辣。北朝民歌也有反映爱情生活的,但心直口快,无扭捏作态之感,一般都显得坦率粗犷,与南朝情歌的细腻缠绵完全不同。

3、英雄主义情怀和尚武精神。对英雄的膜拜对武力的尊崇,让北朝民歌体现出尚武精神。

4、对战争的厌恶和生活的穷苦。长期的战争致使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这种厌恶之情也体现在民歌中,唱出了征戍徭役的飘泊之苦,抒写了悲痛的思乡怀人之情。

5、对剥削制度的不满。社会上贫富不均和被剥削者的不平在北朝民歌中也有反映。与南朝民歌内容不同,北朝民歌粗犷豪放,用其特殊的豪迈雄健的笔触,广泛地反映了北方*不安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劳动战斗的情况,把题材拓展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南北朝民歌木兰诗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南北朝民歌木兰诗,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南北朝民歌木兰诗

南北朝民歌木兰诗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如下是精心为你挑选的南北朝民歌木兰诗,欢迎大家踊跃阅读!木兰辞南北朝:佚名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

东汉文人五言诗,南北朝民歌

东汉文人五言诗▲文人五言诗成熟的几个重要标志(乐府诗与文人诗的区别) 1.文人五言诗自身音乐性的显现1)首先是诗句更整齐更凝练了2)其次是诗句的节奏感更强烈更规范3)连绵词(双生......

《南北朝乐府民歌·绵州巴歌》译文及赏析

《南北朝乐府民歌·绵州巴歌》译文及赏析【原文】绵州巴歌——《南北朝乐府民歌》豆子山,打瓦鼓;扬平山,撒白雨。下白雨,取龙女。织得绢,二丈五。一半属罗江,一半属玄武。【注释】......

浅谈南北朝乐府民歌中女子不同的爱情观形成的原因

浅谈南北朝乐府民歌中女子不同的爱情观形成的原因郑铭铭内容提要 南北朝乐府诗歌中女性作为一个重要的描写对象。南北朝虽然处于大致相同的时代,但是因为政治,经济,文化和自然......

《浅析南北朝民歌.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浅析南北朝民歌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浅析南北朝民歌的差异 南北朝 民歌 浅析南北朝民歌的差异 南北朝 民歌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