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保险学》课程中的应用_1592_项目教学法应用案例
案例教学法在《保险学》课程中的应用_1592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项目教学法应用案例”。
【案例教学法在《保险学》课程中的应用】
摘要:保险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课程,教学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但是它又不能完全取代其他的教学手段,应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以及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案例;教学;保险学
一、引言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世纪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当时是采取运用社会或身边发生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说明道理,给学生的行为以启发的教学模式。其具体操作流程是“以例激趣—以例说理—以例导行”。对传统《保险学》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案例教学是必然的选择。
二、案例教学法在保险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可以弥补《保险学》教材一些内容滞后于保险业发展的不足。
1.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保险学》是一门研究风险管理和风险转移的学科,实务性极强,无论是财产保险、人身保险还是意外伤害保险,都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讲授《保险学》就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有助于调动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互动。保险的种类繁多,内容、特点各异,但在授课过程中,各险种讲述的框架大同小异,如果教师授课一味的采用“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方式,则很难活跃课堂气氛,也不利于师生互动。案例教学法则是把案例带到课堂中去,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以自主学习为中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有助于引导学生思考,开拓学生思维。保险学的专业术语和基本原理复杂且难以理解,案例能引导学生去思考相关的原理,把理论与实务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保险学的专业知识并能学以致用。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犹如“当事人”一样,身临其境,提出方案,处理问题。教师在引入案例时,可从多个层面给学生以引导,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
三、实施案例教学法应做的准备工作
实施案例教学,教师和学生都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一)教师的准备工作
教师应做的准备工作主要是确定教学目标,精心挑选适合教学内容的案例,设计和安排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教学目标。在案例教学中,一定要确定教学目标,结合每一章节的内容和知识要点选择或自行设计恰当的教学案例,清楚地知道通过本案例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案例的选择与编写以及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要围绕这一目标来进行。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1)精选教学案例。精选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基础和前提,案例的内容要为案例教学目的服务。因此,应基于教学目的来搜集和整理案例材料,不能在众多保险案例中大海捞针、随意选择,应该尽量体现案例的典型性、理论性、及时性和多样性等原则。典型性是指案例的选择满足教学目标的要求,切实揭示保险概念、理论和原理;理论性是指应选择那些蕴含保险理论的案例进行研讨,通过提问、讨论、归纳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及时性是指选择的案例要与时俱进,能够紧密结合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和保险改革发展的实际,反映保险市场的新动向,紧跟保险业发展的脚步,站在时代的前沿,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视野;多样性是指要求案例尽量涉及保险领域的各个方面,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通过案例学习熟悉保险公司经营管理实务。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将网络上最新的案例挑选进课堂,也可以利用课本中的小资料、小知识及课后练习题,甚至可以深入保险部门收集案例或者是依据教学内容,自行设计案例。(2)选择的案例要能正确引导学生。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反面案例更容易收集且比正面案例更能反映出保险学原理,所以一些教师在讲授《保险学》课程时,会通过一些反面案例进行分析和讲解。我国保险业本来起步就晚,社会公众对保险业的认知有误区,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再讲解反面案例,会使学生对保险业的混乱和无序形成根深蒂固的成见,损坏保险业的诚信形象。教学的过程同时也是育人的过程,因此要用正面的案例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引导,正、反面案例相结合。
3.正确设计教学环节。(1)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在这个阶段,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将问题引向深化。可采用分组讨论的方法:首先,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案例分析,讲述个人观点;然后,小组讨论形成统一意见;最后,全班交流、辩论,找出合适的解决办法。在案例讨论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和应变能力。在讨论掌握上,教师要力保把讨论引导到解决问题的轨道上去,并引导出与论题相关的理论知识,使每个学生都切实做到有效参与。具体实施中,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设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设计提问时要做到问题少而精,紧紧围绕教学内容,要有层次性,利用不同的问题诱导学生对知识各个层次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达到全面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2)点评总结。保险学案例教学的最后阶段是总结、点评阶段。在将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时,教师应及时归纳同学们的不同意见和观点,把各组讨论的意见进行汇总、分析,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然后针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得出正确结论。特别是要对每一种意见进行中肯的点评,肯定那些好的思路和独到的见解,对积极参与讨论的学生给与适当表扬,形成激励效应,并指出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对基本知识和观点做进一步的深化、拓展,通过讨论之后得出总结,使学生可以从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保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
(二)学生应做的准备工作
案例教学对学生的期望是:学生把关于这个案例的真实论点与教师探讨,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使用案例法进行学习,首先要求学生牢固掌握理论基础知识,然后仔细阅读案例,认真思考:该案例与课程理论的哪一部分相联系,课程理论框架都讲述了哪些根本性问题,最后,再根据保险法的要求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使用案例教学法要注意的问题
(一)案例教学法不能脱离其他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尽管优势明显,但仍要以相关理论及知识作基石。案例教学不能取代其他的教学方式。开展案例教学仍须坚持“理论—实践—理论”的思维方式,坚持“授课教学为主,案例教学为辅”的基本原则。另外,案例教学法也不能替代其他教学方法,如社会实践、模拟实习等实际操作等。
1.要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不掌握理论就无法开展案例教学,因此,教师应时常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增强自己的科研能力,才能更好地进行理论教学。
2.要与多媒体相结合。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量大、视觉冲击强等优点,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案例,加大信息输出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要合理使用教具。比如在讲到保险合同时,给学生传阅保险公司印制的投保单等单证,可以使学生很快明白保险合同的格式、作用等相关知识。
4.要开辟第二课堂。案例教学要尽可能走出教室、走出校园,把课堂搬到社会上去,让学生亲身体验保险实务,增进学习效果。
(二)案例教学中教师应扮演好“总评者”的角色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必须针对学生周密策划,精选案例,对整个教学过程做细致而周密的设计,其内容必须涉及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在组织学生分析讨论的过程中,更要充当好“总评者”的角色,即要指导案例讨论的过程,解决案例中的特定问题,引导学生探询案例中各种复杂的情形及其背后隐含的各种因素和发展变化的多种可能性。要把握全局,在整个讨论过程中起到穿针引线、抛砖引玉的作用。
基于案例教学的特点,特别是一些有争议的案例,很难有“正确”的答案,所以在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避免给出肯定的观点或答案,而是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总评,帮助学生理顺思路、改善思维方式,而不是在教学过程中给出一个肯定的观点或解决方法,让学生不加分析地被动接受,放弃其在讨论中得到的启示。因此,教师在案例讨论之后,应当做一个慎重的总评者,而不是讨论结果的仲裁者。
参考文献:
[1]刘子操,刘璐.案例教学中保险课程教学中的推进与设计.[2]马淳正.案例教学法在保险课程教学中的应用.[3]袁易阳,景思江.浅析保险案例教学中的若干问题.[4]滕文燕.教师与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定位.[5]李升朝.案例教学法再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6).=====本文结束=====TXT&DOC=====2010/10=====
案例教学在旅游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摘要】: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在课堂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案例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
浅谈“案例教学法” 在中高级对外汉语课堂中的应用一、背景:对外汉语教学界在文化问题上已达成基本共识:语言和文化关系密切,文化是对外汉语教学内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案例教学法在德育课中的应用【摘 要】在德育课的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既是德育课教育教学的方法改革,也是德育课本身发展创新的重要课题。本文着重分析案例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项目教学法在摄影课程中的应用项目教学是职业教育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从高职摄影课程出发,结合实践对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情况进行探究。摄影摄像专业的实践性和......
摘 要: 范例教学法通过让学习者进行一项案例分析来学习某一个知识,大大的提升了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首先概述了范例教学法的具体含义,并且分析了高等院校计算机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