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发愤写《史记》_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案例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案例”。
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知道司马迁发愤著书的内因,深刻领会司马迁遭遇酷刑后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4、通过学习,激发自身情感,做司马迁式百折不挠的人。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学习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教学准备】
课件(文字、课文插图、配乐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文
1、出示图片:《史记》
师:大家看,这部著作的名字叫什么?(板书:《史记》)
你知道它是谁写的吗?(板书:司马迁)他是什么时候的人?
2、揭示课题,板书:
12、发愤写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齐读课题。
再读一次,想想就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主要问题有:《史记》这本书主要写什么?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为什么说发愤写?发愤是什么意思?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史记》的?)
二、精读课文
1、学习描写《史记》的语句
(1)师:同学们的问题既多又好,相信大家学了本文,一定能从中获得答案。让
我们一起打开课本,去读读课文,先看看哪些语句是介绍《史记》这部著作的?读完后用横线划下来。
(生自由读划,师巡视,与学生交流,并及时纠正读书姿势)
(2)指名读所划句子。(相互补充)
(3)出示句子:
父亲司马谈是汉朝专门掌管修史的官员,他立志要编写一部史书,记载
从黄帝到汉武帝这3000余年间的历史。
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3年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
余字的辉煌巨著——《史记》。
(4)师:同学们把这两句话好好读读,说说你读出了什么?
①跨度之长:3000余年
师:3000余年长吗?指导读好句子,注意3000余年这个词。
②时间之久:整整13年(板书:十三载)
③字数之多:52万余字
(5)齐读这两句,读出对《史记》这部鸿篇巨制的赞叹。
2、理解写作的原因
(1)师:司马迁为何要花费毕生的心血撰写《史记》呢?同学们再仔细读读1、2
小节,看看究竟为什么。
(2)交流,指名:
①喜欢听父老乡亲们讲述古代英雄的故事;(说明他喜欢历史故事,《史记》的主要内容正是记载历史故事的,读出激动之情)
②受父亲的影响;(从小耳濡目染)他做了哪些事情?
板书:勤读广搜(为自己的写作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知识)③牢记父亲的嘱托。(板书:家父遗愿永不忘)
父亲怎么说的?指名读。什么表情?要注意哪些词语?(千万不要忘记)师与一学生模拟对话。
牢记父亲的嘱托后,他每天忙着干什么?(指名读下句)
是啊,他继续勤读广搜,他更坚定了撰写《史记》的志向,以慰父亲的在天之灵。(板书:立志向)
3、齐读1、2小节。
三、作业:《习字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课前板书课题。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用“因为„„所以„„”说说司马迁为什么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边说边出示)指名。
注意引导,相机板书:勤读广搜立志向家父遗愿永不忘
我们用这两句话来说一说。(出示)
3、这两个原因中哪个更重要?让我们来听听父亲司马谈临终前的嘱托。
二、精读课文。
1、出示:“司马谈临终之时,„„完成的史书哇!”
(1)谁能用朗读把司马谈的殷切期望表现出来。
指名感情读。(什么表情、什么语气、什么语速、什么期望)
(2)齐读。
(3)如果你就是司马迁,此时,你会对父亲说什么?(指名)
(4)出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谁能用他的这句名言来对父亲说?
(5)让我们一起高声朗读司马迁的这句豪言壮语。(齐读)
2、精读第三小节。
过渡:这句话正是司马迁在写作《史记》时发出的感慨。
(1)请大家自己认真地读读课文第三小节,然后画出与这句话相对应的一段心理描写。(生读划,师巡视)
(2)指名读,出示:“人总是要死的,„„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这段心里描写共几句话?哪一句和名言的意思一样?指名读。一个人的死应当怎样,而不能?再读。
第二句是什么句子?(反问)请你读出反问的语气。
三、四两句是什么句子。(感叹句)请你读一读。一定要活下去是为了什么?活下去重要还是写完《史记》重要。读出递进。
谁来连起来把这段心理读好。
齐读。
(3)“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好端端的一个人怎么会想到死的呢?请大家仔细读读第三小节开头三句话。(指名)
“飞来横祸”什么意思?究竟是怎样的一场飞来横祸?文中怎么说。
究竟受了怎样的酷刑,居然让司马迁想到去寻死觅活的呢?同学们有所不知呀!请大家一起听听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点击播放)
你认为司马迁遭遇了什么?(冤枉、耻笑、羞辱、摧残、奇耻大辱„„)
(4)因此,(出示,齐读)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5)他在蒙受了如此的奇耻大辱之后,为何又打消了了此残生的念头?
是啊,《史记》是司马迁从小勤读广搜立下的志向,是永远不能忘记的家父的遗愿,《史记》还没有写完,我怎能死呢?他想——再读。
(6)从此,司马迁忍受着巨大的耻辱和痛苦发愤写《史记》。
书中这幅图正是刻画了司马迁在狱中奋笔疾书的身影。
出示,指名读。“想到这里,„„在上面写下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他把什么埋在心底?把什么重担挑在肩上?你想到了哪个成语?板
书:忍辱负重这个词就是“发愤”这个词最好的解释了。
(7)请大家想象一下,司马迁是怎样忍辱负重、发愤写作的呢?
往下续写。
出示:盛夏,;
寒冬,一二两组写盛夏,三四两组写寒冬。
(8)配乐朗读。齐读第三小节,然后根据情况各选两三个接下去读。
师范读第四小节。板书:功成名就万古扬
(9)凝视着画面,我们不妨给这幅图写一副对联,好吗?四人一小组讨论一下,可以引用名言,可以自己创作,写在课文插图左右。
(可以两人读上联,两人读下联)
老师也忍不住送一幅对联给这位伟人,我请同学们一起读好吗。
(10)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司马迁说:
三、总结全文
1、结合板书,总结四个自然段的大意。再次齐读创作诗。
2、齐读课题。
四、作业
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读《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有感”为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读后感。
板书设计: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勤读广搜立志向,家父遗愿永不忘。
忍辱负重十三载,功成名就万古扬。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掌握本课生字新词。3. 在理解、品位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悟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4. 通过本课的学......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读名人名言能够给我们很大的启发,能使我们有很大的收获。谁来说一句名人名言?生: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高尔基)生:为中华崛起......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二、教学重点:感受司马迁把......
一、教学目标:1、紧扣课题,立足文本,引导学生深入感悟,真正走进司马迁的内心世界,对人物形象进行渐进、深刻的解读。2、感情朗读,情感共鸣,进行文化浸润。3、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反思龙街小学郭美仙情感是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特色的个性目标。培养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感情,让学生与作者同悲同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只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