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_家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家教材分析”。
新教材的变化之处
一、调
1.教材板块调整
新版教材原版教材的拼音教学改为识字教学 2.识字和拼音的比重调整
新版教材的拼音教学由原来的4单元减少到目前的2单元;识字由原来的8课调整为现在的10课。目的:体现了新课标中“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的要求;体现了拼音为识字服务的定位,是工具——识字、学习普通话的工具;便于和儿童的学前生活相连接,识字难度低于学习拼音难度。
3.选文调整
选文调整,新版本教材14篇课文,保留了原来5篇课文,增加了《秋天》《江南》《青蛙写诗》《明天去远足》《大还是小》《项链》《乌鸦喝水》《小蜗牛》等9篇课文。选文突出了经典性、时代性,选用文质兼美、适宜教学的内容,一些经典课文又恢复了。
选文按照“双线”组织单元教学:一条线是“内容主题” 组织单元;另一条线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分成若干个 “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在各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
4.字种调换:调换为儿童使用的高频字。
《小小的船》,原版本要求会写“见、白、田、电”,新版本要求会写“月、儿、头、里”。《画》,原版本要求会写“人、火、文、六”,新版本要求会写“水、去、来、不”。《四季》,原版本要求会写“
七、儿、九、无”,新版本要求会写“天、是、四”等。
二、减 1.内容减少
和原版本相比,新版课文数量减少了,课文由原来20课减少到14课,拼音由原来的4单元减少到2单元。
2.拼音难度减小
拼音教学把握一个定位:拼音教学是识字教学的工具,拼音教学是学习普通话的工具。新课标对汉语拼音的要求是: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识字量减少
由原来的400个减少到300个。目的:降低初入学的难度,放缓坡度,减轻负担,保护孩子爱好学习的天性
三、增
1.分别从插图和内容方面增加了传统文化元素。汉乐府进入一年级教材,就是传统文化的体现。2.语文园地增加了“识字加油站”“和大人一起读”等栏目。
8个单元,有6个“识字加油站”。识字加油站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识字,分担了课文识字的教学任务,把使用频率高但又不好在课文中呈现的字编排起来,6个识字加油站,共要完成31个会认、6个会写的任务。
“和大人一起读”意在和学前教育衔接,引导孩子从口语过度到书面语,引导学生读书的兴趣。3.增加了笔画、笔顺规则、偏旁。这些内容让识字教学更清晰、更科学。4.增加了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联系儿童生活,关注儿童成长。5.增添了“连环画课文”
连环画课文的特点是不全文注音,仅难字注音。鼓励学生运用识字成果,自主阅读。不认识的字鼓励学生猜读,特别是借助图画猜读。
也旨在说明拼音不是阅读的唯一凭借,图画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四、融
尽管新版本教材分单元组织教学,板块设置比以前清晰,但教学内容融合性更强,综合性也有所加强。例如:新版本的拼音教学,一改原版本着重形似的特点,既有口语交际,又有拼音识字,还有观察和思维等。
总之,改版后的语文课注重两个延伸:往课外阅读延伸,往语文生活延伸,更符合语文教育规律,更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和编排特点
一、汉语拼音
编排原则:综合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和便捷高效原则。采用字母、情境图、音节、词语、儿歌、识字和拼音书写的编排方式。
情境图:有趣的故事情境;将拼音学习与学生生活建立联系;以相应的事物示音或示形,帮助学习字母;培养观察能力,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音节:强调带调拼读,紧密联系学生的口语实际;.优选呈现方式,注重拼读结果。
词语:学生可以拼读的音节组成常用词语;在词语中学习个别汉字,进一步体现拼音学习的价值;几个词语之间存在内在的逻辑关系。
儿歌:复现音节,巩固拼音;累语言,培养语感;增加趣味性。拼音书写:书写音节,书写词语,抄写不等于默写。
二、识字写字 1.识字写字编排特点
A.识写分流,多识少写,认300字,写100字。放缓坡度,减轻负担,及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体验阅读的乐趣。
B.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集中识字:识字一、二,共90个字,识字加油站,31个字;分散识字:汉语拼音,32个字,课文,147个字。
C.合理安排识字写字序列
科学选择字种:高频常用字,构词能力强的字优先。合理安排字序:写字由简单到复杂,由独体到合体。
D.教学要求更清晰
认识田字格;认识笔画;书写提示,认识笔顺规则;描红两遍,练习一遍。E.识字方式多样化
字理识字:象形字;字理识字:会意字,发现形声字偏旁表义的特点;在语境中复现生字,兼顾积累词语与口头表达;扩字游戏,发展学生思维。
三、阅读教学
选文按照“双线”组织单元教学:一条线是“人文主题” 组织单元;另一条线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分成若干个 “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在各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
四、口语交际
1.教材编排特点
要求更清晰,指向更明确,构建了目标体系,选择适当的呈现方式。
五、和大人一起读
儿歌:《小兔子乖乖》《剪窗花》《谁会飞》故事:《小鸟念书》童话:《小松鼠找花生》《拔萝卜》《猴子捞月亮》童谣:《春节童谣》
幼小衔接,口头语过渡到书面语的桥梁,亲子阅读,分享阅读。新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新修订教材新增了《日月水火》《天地人》等课文,保留了《四季》、《日月明》、《口耳目》等,从篇目看来,新教材保留和新增的课文,不少是儿童诗,适合一年级孩子理解。和老教材相比,新教材最大的变化是先识字再学拼音。“现行的语文教材,一年级的目录顺序是: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
一、课文、识字
二、课文。而新教材的目录顺序为:我上学了、识字
一、汉语拼音、课文、识字
二、课文。一年级学生先认识一部分常用常见字,能把孩子的生活融入学习中,这样更关注孩子的需求了。”
教材中处处都渗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比如,识字的第一课,就是“天地人“,其中重点提到了”天、地、人;你、我、他“这6个字。为什么要以这6个字为第一课,为什么不从曾经的“人、口、手”开始?“天、地、人”亦被称为“三才之道”,这个学说很早就深入了中华民族之心,培育了中华民族乐于与天地合一、与自然和谐的精神,这也暗示了孩子的语文学习,对母语的学习,也要从探究和体验天、地、人的奥秘开始。这也恰恰体现了教材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视。
第一册识字量由400减少到300,第一单元先学40个常用字,比如“地”字,对孩子来说并不陌生,在童话书、绘本里可以看到,电视新闻里也有。
在以前,课文选用的一些结构简单的独体字,比如“叉”字,结构比较简单,但日常生活中用得不算多。新教材中,增大了常用常见字的比重,减少了一些和孩子生活联系不太紧密的汉字。新增“快乐阅读吧”和“和大人一起读”。教材第一单元的入学教育中,提出了阅读教育,把阅读习惯提升到和识字、写字同等重要的地位。
而“和大人一起读”的栏目中,“大人”两字包含很多意思,可以是老师、爸妈、祖父母,也可以邻居家的小姐姐。每个人讲述一个故事,表达是不一样的,有人比较精炼,有人比较口语化,儿童听到的故事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语文素养。两个栏目主要目的都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课外阅读。
语文园地新增“书写提示”。写字是有规律的,每个字有自己的写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生对音乐的兴趣很浓,但又由于自身的条件原因或其他原因,所以歌唱技能有待提高,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底子薄、基础差,对音乐又缺乏......
教材分析《夜莺之歌》是一篇描写战争的课文,在众多的写战争的文章中属于非常经典的一篇,它记叙了前苏联卫国战争中,一个称作为“夜莺”的孩子,把一支德国部队引进游击圈,使游击队......
教材分析一、对学生认知水平的分析1、知识经验储备2、思维误区与障碍二、对教材内容的分析1、体系结构、地位作用2、编排特点3、教学思想方法4、背景知识三、对教学目标的分......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2015.8一、本册教材的具体内容;修订后的人教版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与代数:;二、与实验教材相比做出的调整;三、各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小......
9、《飞吧,你飞吧!》教材分析:《飞吧,你飞吧!》是教科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主体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渴望自由,课文通过小萝卜头看远山想到家,捉虫子放虫子的所思所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