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家族企业管理_家族企业管理
温州家族企业管理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家族企业管理”。
温州家族企业管理
2002-10-30
一度天下无敌的温州家族企业在最近的一段时间,纷纷走向内省。他们或者静悄悄地进行内部变革,或者大刀阔斧地酝酿大的突围,或者礼请专家学者集中会诊寻求对策。但是他们谋求的路向是一致的——家族企业必须走向现代管理,实现家族治理向吏化治理的迈进,从而在公司管理水平和发展战略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应对波诡云谲的市场。
张维迎认为,温州一些企业在人事安排、股权结构等方面已经开始从传统的家族管理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变了,“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家族管理体制是一个历史概念,有可能存在上百年,甚至上千年。在一定时期家族管理体制还是有存在的必要,但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要从家族管理走向职业经理人管理。”
我们将义无反顾地从家族企业走向企业家族。采取公司控股、员工持股、社会参股的股份政策,不断使股份公司社会化、知识资本化和资本知识化
联手国际巨头
南存辉的第四次股权之变?月6日晚,温州王朝大酒店外台风呼啸,一场“家族企业与创新管理”的论坛正在进行。20时40分左右,正在做现场直播的新浪网嘉宾聊天室里突然传来了南存辉的问候:“Hello。”
此刻正是美国东部时间凌晨,南存辉像往常一样,天没亮就起来了,仔细地准备着当天谈判的所有细节。
正泰集团副总裁陈建克在温州财富论坛上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透露了正泰即将与美国一家国际电器巨头合作的最新消息,在追问到进展程度时,陈建克用了“紧张谈判”这个字眼,让人有些山雨欲来的感觉。
正泰集团宣传处处长廖毅告诉记者:正泰集团正在逐渐走向国际化,在正泰2001年销售额61个多亿的大盘子里,目前出口产品的比重已经占到整个集团产值的8%。
至于与这家国际电气巨头的合作内容,正泰集团的有关中层人士表示无可奉告。正泰集团的重要人物陈建克在电话中表示,可能是双方合作成立一个技术研发中心,或者成立一个合资公司;在问到会否涉及到股权变化的话题时,陈建克只是模糊地表示:这也有可能。
选择在这样一个时刻与跨国巨头联手,无论对于正泰集团,还是对于经历了三次股权之变后股份已被稀释到28%的南存辉兄弟,都是一个十分微妙的时刻。
技术合作的猜想
与跨国公司联手后,正泰在资金、技术等方面都能得到很大的帮助,但与此同时,企业的控股权就显
得很微妙。跨国公司不可能投入巨额资金和先进技术,来为自己培养一个更为强大的竞争对手。
国内庞大的低压电器市场和品牌集中度较高的市场格局,是跨国巨头情牵正泰这位“低压电器之王”的主要理由。
对跨国巨头的来犯,南存辉有着很清醒的认识:一方面西门子、施耐德、ABB、梅兰日兰等国际大公司在中国市场上抢滩登陆,这些跨国公司历史长,管理好,技术力量雄厚,新产品开发周期短,对市场反应迅速;但同时,正泰等企业也有着自己的优势,诸如劳动力成本低,原材料成本也低,价格优势明显,对国际国内市场都有着竞争优势,但与这些巨头相比,正泰的技术研发明显处于下风。
陈建克副总裁说,早在几年前,就有欧洲巨头与正泰谈判,希望能够合作。由于在控股权问题和贴牌生产上的分歧,南存辉没有答应。
今年6月21日,美国一家国际电气巨头代表造访正泰,南存辉亲自到温州机场迎接。
这似乎是一个信号。
正泰缺的不是资金,而是技术。陈建克表示:正泰不上市,一方面是内部管理还不是很规范,还需要进一步做好股份制改革;重要的是正泰不缺钱,温州民间融资渠道比较宽泛不说,正泰每年的利润都很可观,去年一年正泰自身的利税就达到将近8个亿。
陈建克说,我们在银行里有很多钱。
正泰需要的是技术,从正泰集团厂区的产品流水线上就可以看出,正泰是一个对技术追求有着近乎理想主义特质的那种企业。它的产品后期监测系统甚至大量采用机器人操作,这对于一个温州制造业的民营企业来说是非常罕见的。
总部设在美国的这家国际电气巨头似乎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合作伙伴。它的产品尚没有在中国市场上正面与正泰交锋。换句话说,它不是正泰的竞争对手。但是它手头上有正泰需要的先进技术。
很显然,作为产融结合的这家巨头,肯定不希望与正泰的合作只是一次技术购买,他们早已看好电网改造之后中国庞大的市场。那么,接下来的将是一个基于技术合作的猜想,按照正泰过去的操作,它每一次的管理创新都是一场雷厉风行的变革。联手跨国巨头,成立一个由双方合资的公司,对正泰来说或许将是一次重要的股权之变。因为此前的三次股权之变仅仅只是在管理体制上的渐进创新,南氏家族在股权和管理权上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至今仍然控制着正泰集团40%多的股份。
三次股权之变:正泰淡出家族管理之路
正泰集团副总裁陈建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反复说:“家族企业是先天形成的,坚持现代管理才是最重要的。正泰之所以能做到今天这么大的一个规模,跟管理创新是分不开的。”
与传统温州老板不同的是,南存辉从一开始就意识到整合社会资源(生产资源、人力资源等)走向快速发展的重要性——自成立正泰之日起,南存辉便矢志不渝地推行股份制。南存辉股权不断稀释的过程——从100%到目前的28%——实际就是南存辉整合社会资源实现快速发展的过程。
南存辉股权第一次被稀释是在1990年,南存辉把他的几个亲属南存飞、朱信敏、吴炳池及林黎明四人揽入正泰成为股东。
此次合资及引入股东,构建了正泰企业的基石。南存飞是亲弟弟,朱信敏是其姐的儿子,吴炳池是妹夫,只林黎明稍远,但仍然沾亲带故。南存辉靠股权安排,完成了正泰大厦至为关键的基础构建。一个典型的家族企业出现在柳市镇。
从股权安排上看,南存辉的股权占60%,其余四人分享剩余的40%。
此后,正泰开始了快速扩张时期。从1991年到1993年,南存辉以股权为利器将30多家外姓企业纳入正泰麾下,而挂正泰品牌的产品则数以千计。至1994年2月正泰集团组建时,成员企业已达38家,股东近40名。此时,正泰净资产5000万元,南存辉个人股份在集团中的比例下降到40%。这是南存辉股权的第二次稀释。
但连续数年的非常规扩张中,正泰也出现了罕有的混乱局面:同类产品可能有数家正泰子公司同时生产且在市场上展开竞争;获准以正泰品牌冠名和未获准冠名的产品从同一个厂家流入市场,直接冲击正泰产品;正泰参股企业在发展战略上与南存辉发生冲突;如此等等,令南存辉等人备感头疼。
在本届温州财富论坛的闭幕宴会上,就出现了这样的一幕:一个北京老板名片上印着正泰合资公司的头衔,在座的几位正泰集团核心人士却不知道该公司的产权归属。
此时,集团构架重组势在必行。而惟一可取的方案就是以股权释”兵权”,将重叠的机构撤消、将不符合集团发展战略的分公司领导统统撤换下来、将与集团发展战略冲突的企业剥离。1998年,南存辉股权第三次大幅度稀释。
重组后的正泰集团现在呈控股集团结构,下辖近30家控股公司及31家相对控股公司。其中正泰集团一半的资产集中在电器股份、仪器仪表和持股85%的成套设备公司中。此次改组,南存辉兄弟股份降至28%,朱信敏、吴炳池和林黎明分别持有10%~7%不等的股份份额。
加紧上市
9月7日,经济学家和企业家赴正泰参观时,来自北京的一位企业家问到正泰何时上市,正泰的一位中层干部的回答是:我们正在加紧上市。
虽然正泰去年已度过上市辅导期,但由于此前拟定的上市资产涉及到关联交易,因而今年正泰又在部署新的辅导,现在为它做辅导的券商是国泰君安。
关于温州民间融资渠道多的说法,实际上对正泰这样大规模的公司来说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正泰的股份制改革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不会为了融资而破坏体制。
同时,正泰如果真的要融资扩张,肯定不会是小打小闹,正泰的性格就如同南存辉的性格,每一次都要来真的。正泰要发展,就必须做结构性的改变,或者是实质性的突变。而要做到这些,最终还是必须通过上市来实现。
正泰目前不能上市有其客观原因:公司的治理结构至今依然未得到彻底地解决,股份分配和安排上依旧没有得到制度化地落实,这成了阻碍其实现远大战略目标的羁绊。
熟悉正泰的人士这样分析:南存辉第一次股权之变,构建了正泰基业的核心;第二次股权之变则是从整合生产规模和集中打造正泰品牌的角度将正泰做大;第三次则是做强与构建控股公司结构兼而有之,但第三次显然只是进行了一半的工程,构建控股公司的结构是第二次股权之变的继续,也就是说,只铺垫了做强的基础,却还远远没有达到做强的目的。
要做强,就不仅只是低成本和价格优势,更需要具备核心竞争力,建立一个制度透明的现代企业,以便与西门子、施耐德、ABB等跨国巨头在任何市场上都能一争高低。这才是南存辉的真实战略构想。
“上市不是目的,只是公司走向规范化治理的一个手段。”陈建克也这样说。
既然上市融资也是为了技术创新,那么在公司内部管理短期内尚不理想的情况下,联手国际巨头,利用其技术优势,既可以解决正泰发展和市场竞争中的瓶颈问题,又能够通过这家国际巨头的入股,达到优化治理结构的难题,南存辉可谓一举两得。
如果这个战略能够得以实施,那么尽管南存辉第一大股东的地位会受到冲击,但企业无疑会以最快的速度成长,从而实现其战略目标:“我们追求在一定利润率水平上的成长的最大化,而不是单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我们按照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灵活的股份机制进行创新运营,创造最佳经营业绩,竭诚为投资伙伴提供理想的回报。”南存辉家族也将从中获得最大收益。
伴随着南存辉兄弟股份稀释的是,一大批管理层和技术人员的持股有力地改变了公司的管理结构。据了解,目前,技术人员参股已占到正泰集团120多个股东总数的近30%。同时,正泰集团还从股东分红中拿出相当大的比例来奖励管理层。
在公司编印的介绍正泰的小册子中,关于“股份社会化”部分有这样的一段文字:“我们将义无反顾地从家族企业走向企业家族。采取公司控股、员工持股、社会参股的股份政策,不断使股份公司社会化、知识资本化和资本知识化。”
这些股权上的变化,充分彰显了正泰渐渐淡出家族管理,树立公众公司形象的决心。
(东方企业家)
家族企业如何管理无论是内地近年成长起来的私人企业,还是港、澳、台及在东南亚久负盛名的华人企业,无一不是从家族式企业起家,他们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成功的文化底蕴就是中国传统......
家族企业管理问题五大管理问题在和不少的家族企业打过交道之后,我们发现如下的五大问题,对家族企业的经营管理影响至深。一、位居企业中高层的家族成员将矛盾与情绪带入工作,经......
人力资源及行政管理规划我自3月18日入职以来,到今天已经过去了1个季度,结合我所掌握的情况,对于公司目前现状,提出以下意见: 没有完善的组织架构;组织架构(Organizational Structu......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家族企业管理的论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家族企业管理分析论文家族企业就是指资本或股份主要控制在一个家族手中,家族成员出任企业的主要领导职务的企业。家族企业可以说是一个古老而“短暂”的企业组织形态。下面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