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业管理分析论文

2024-03-02 07:12:57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家族企业管理分析论文

家族企业管理分析论文

家族企业就是指资本或股份主要控制在一个家族手中,家族成员出任企业的主要领导职务的企业。家族企业可以说是一个古老而“短暂”的企业组织形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家族企业管理分析论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家族企业是我国民营企业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大多数中小型私营公司是在家族企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据调查,目前全国实行“家族化”管理的民营企业,约占总数的70%,在这种企业里,近40%的管理人员是家族或准家族成员,而且基本上都占据着企业的重要岗位,控制着决策、生产、财务、经销等活动。家族企业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尤其在经营的早期规模较小的阶段大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一旦步入正轨,企业的规模扩大后,管理水平常常跟不上公司发展的步伐,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的甚至惨遭淘汰。现实的发展对原本效果很好的经营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这就要求企业家们尽快做出回应,针对不同的企业或同一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一、家族式管理的优势

家族企业是与公众企业相对应的概念,目前没有一个精确的定义。一般来讲,凡由有亲缘关系家庭“群”中的成员参与、并由这个成员群实际控制着企业的经营的企业都可以称之为家族企业。因此,家族企业并不仅限于同一姓氏,而是包括父子、兄弟、姐妹、甥舅、翁婿以及表亲关系等在内共同经营的企业。家族企业在世界范围内是广泛存在的,在东亚地区的发展更是引人注目。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绝大多数私营企业都是靠家族化管理这条道路发展来的,目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家族企业作为一种组织形态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肯定是与其适应特定外部环境的自身优势密不可分的。其优势主要表现为:

首先,交易成本低。家族化是创业的好模式,其最大优点是内部成本低。家庭内部是一种尊卑贵贱、长幼亲疏的天然伦理信用关系,这种关系又在企业当中得以延续和放大,以血缘为中心的同族人目标一致,彼此忠诚,以企业整体利益为重,凝聚力极强,为家庭这个命运共同体甚至可以牺牲个人。这样企业内部的监督和激励机制与公众企业相比而言就可以大大简化,也就意味着成本的节约与效率的提高。在我国当前市场体制不健全、法制不完备以及信仰和信用等社会资本薄弱的客观条件下,家族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这一优点更为突出。

其次,经营灵活,命令传达快。家族化的另一个长处在于灵活机变。“家长”往往历经风险,亲手创业,具备丰富的阅历和敏锐的洞察力,他们决策是基于个人经验和直觉,因此决策迅捷。再者,家族企业高度集权,组织结构简单,一般没有庞大的金字塔式的结构,规范程序低,正式规章少,没有机构流程,有利于命令的迅速传达和决策的贯彻执行。这都有利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从而取得竞争优势。

再次,受“家文化”的影响,家族企业团队意识极强。“经济无法脱离文化的背景”,家族企业的经营管理无疑深受“家文化”的影响,并且东方文化中“家文化”观念要比西方文化中“家文化”观念浓厚得多。在我国,“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就体现了这一点,这种文化传统与社会生产力、市场体制以及法制环境等因素结合起来显得更为强烈。另外,由于“家”本身就是一个团队,家庭成员相依相扶、相互学习又是一个“好家庭”的码条件,所以在家族式企业中易于培植团队精神。

二、企业发展壮大后家族式管理的弊端

企业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经营管理方法,这些方法有利有弊,在不同的时期作用也不同。随着企业的成长,犹如幼儿向儿童过渡一样,它有了自己的规模、自己的结构、自己的产品等,企业原来管理模式的优势就不再明显,一些特征甚至成为阻碍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羁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业主个人产权。大多数家族企业是以个人产权或家族产权为主体的业主个人产权,所有者、经营者、管理者、生产者三位一体或四位一体。在产权归属上,大多数家族企业没有完全界定清楚,认为是大家一块儿创业、一块儿所有,一旦在利益分配、权利归属等方面有了矛盾往往由于产权问题而闹上法庭。这种“内讧”轻者会影响企业的团结、造成效率低下,重者会引起企业的解体、成为企业崩溃的导火索。

第二,以亲友为主体、亲情为纽带的治理结构。这种治理结构下业主个人控制一切,没有更多的管理层次,这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将越来越容易导致低效率。我们知道,管理幅度的选择是具备一定要求的,幅度过大或过小都是不利于有效管理的。例如,英国著名的顾问林德尔·厄威克发现,“对所有的上级管理人员来说,理想的下属是4人”,而“在组织的最低层次,下属的责任是要完成任务而不是管理他人,这时人数可以是8—12人”。我国的家族式企业大多层次较少而管理幅度太宽,同时管理者管理大型公司的经验、能力、水平不足,进而影响了企业经营管理效果的提高。

第三,专制体制。家族企业的管理决策大多是业主个人说了算,并由业主承担责任和风险。在公司经营初期,这种决策机制有助于统一领导,并迅速采取措施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当公司规模扩大后这种决策机制很可能会形成一种“专制体制”,并导致决策失误,为公司带来损失,这种责任与风险由业主一人承担无疑会给家族带来更大风险;而其他员工或外聘人员仅仅是被动工作,甚至可以对自己的失误不负任何责任,这样下去公司的发展效果可想而知。

第四,企业行为易受短期行为与投机心理干扰。家族企业的经营者为了家族中各个成员间利益的均衡,常常会选择一些大家都看得到的,行之有效的项目去经营,有时会因此导致经营者的短期行为与投 一些家族企业发展到这种地步,也就面临一种战略选择,选择是多样化的,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把公司经营管理好,取得更大的收益。面对选择,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抛弃那种“非此即彼”的极端思维方式,针对不同的企业、同一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做出切实有效的选择。

1. 维持战略。

对于数目庞大的处于成长初期的中小型家族企业来讲,他们不仅规模小而且大多处于由诞生期向学步期的过度阶段,传统的`家族管理模式仍然是一种适合企业发展的最具竞争力和生命力的方式。一方面,中小企业在其发展的初期面对着资金、信用以及人才等方面的自身困难;另一方面,面临着我国当前市场体制不健全、法制不完备、信用等社会资本薄弱等客观困难,只有家族管理模式才能以最小的成本、最高的效率来解决这些问题。当前市场竞争激烈、企业成长速度很快,一些中小型企业在创业者手中出现了危机,但这并非传统的家族化管理模式本身所造成的,而是由于创业者本身文化素质低下,经营管理能力有限等因素导致的。解决的方法应该是加强企业家的管理教育,提高创业者的经营管理能力。

2. 折衷战略。

鉴于我国的市场和法制环境、文化传统、以及家族企业的贡献和发展阶段等主客观条件,一部分大中企业完全走出家族制未必是有效可行的选择。而著名企业史学家艾尔弗雷德·钱德勒(1987)提出的第二形态的现代企业制度,应该是现阶段大中型家族企业变革的蓝本。

所谓第二形态的现代企业制度,是指家族(或业主)仍然相对(或绝对)地控股,业主及部分家族成员仍参与企业的高层管理,在相当程度上,家族仍掌握了企业的经营控制权。但是,企业中很大部分中高层经理人员,甚至总经理都是非家族成员,基本实现了社会化,企业成为家族成员和职业经理人共同管理的现代企业。要达到第二形态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家族企业必须对现有产权结构、人才结构、组织方式、文化理念等各层面进行变革。主要措施包括:第一,全面打破家族产权“一股独占”的封闭结构,通过吸收社会资本和产权流动形成合理的股权结构。浙江一些民营企业,在这方面迈出了很大的步伐,比如温州正泰集团所辖的两家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均有几十人,股份多的有数百万元,少的也有数万元。第二,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聘用干部,最终形成以非家族成员为主的科层体系。按照公平竞争原则,能力较低的家族成员要将职位转移给优秀的社会经理人。第三,完善以董事会为核心的公司治理机制。第四,重构企业文化。文化重构的实质是抛弃传统家族伦理中非理性的血缘、亲缘观念,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业缘、事缘理念。

3. 放弃战略。

对一些拟上市和已上市的家族企业,要区别于一般企业,吸取东亚家族公司的教训,加快制度创新,抛弃家族制度,建立两权完全分离的现代公司制度,使之成为典型意义上的公众公司。这是一种彻底的改变方式,将家族化管理变为公司制、股份制,不停留在“一言堂”的阶段,进入群体决策的阶段。聘用更多的家族外成员,让受过良好教育和培训又有真才实学的优秀企业家成为公司的经理层。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当前过渡阶段的长期性、复杂性。政府也应当加强对这类企业的经营监管和交易监管,强化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完善保护包括小股东在内的投资者权利的法律和司法制度。

以上分析表明,面临危机的家族企业在管理模式的选择上不应盲目攀比或迷信所谓的“现代管理方式和技术”,在充分分析企业自身特征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选择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发展战略才是明智的选择。因为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把公司经营管理好,取得更大的收益。

第2篇:家族企业管理的论文

家族企业管理的论文

血缘的凝聚力使得家族企业内部关系错综复杂,企业家长利用血缘这个因素牢牢地掌控着企业的走向,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家族企业管理的论文,希望有所帮助!

摘要:

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目前的300多万家民营企业中,有90%以上是家族企业。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的扩大,外部竞争日益激烈,家族式的管理方式已经成为家族企业继续发展的瓶颈。下面我们来谈谈我国家族企业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家族企业;管理;问题

一、什么是家族企业

家族企业就是指资本或股份主要控制在一个家族手中,家族成员出任企业的主要领导职务的企业。家族式管理,是由婚姻、血缘、收养关系而产生的亲属之间投资组成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形式。美国学者克林99盖克尔西认为,判断某一企业是否是家族企业,不是看企业是否以家庭来命名,或者是否有好几位亲属在企业的最高领导机构里,而是看是否有家庭拥有所有权。

二、家族企业管理模式现状

在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中,家族式经营的企业已占到了90%以上,而在江浙等沿海地区所占比例就更高了。这些企业中,既有家庭作坊式企业或单一业主制企业,同时也有合伙制企业、共有制企业,还有家族成员保持临界控制权的企业集团。

家族企业管理现状有以下几种情况:

(1)家长式、集权式的管理方式。家长式管理,也可称为集权式管理。家族企业中的家长式管理,主要是指采取集权式的组织模式、恩威并用的管理方法以及“家长”的示范效应等方式,来完成企业的人事管理。然而,由于家族企业的权利往往过于集中在一个家族甚至一个家长手里,家族企业的命运维系于一身,特别是当家族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企业主要负责人综合素质不全面时,不仅容易造成决策的失误,而且为家族企业的长远发展埋下了“危机”。

(2)注重亲属、关系的管理模式。大多数家族企业在用人方面侧重于近亲使用,任人惟亲,而不能对社会优秀人才进行“择优录用”。在家族企业中,具有血缘、亲缘等关系的家族成员被当作自己人,而没有血缘、亲缘关系的则被当作外人。在家族企业中,总经理、副总经理有66%来自董事长或总经理亲属,其他重要部门(如财务、采购等)的人员多来自董事长或总经理的亲属和朋友。

(3)重使用轻培训的用人制度。人力资源在知识经济中之所以被看成是最重要的资源,是因为只有人才能创造知识、传播知识和运用知识,而人力资源开发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教育培训。但是,目前大多家族企业并没有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家族企业中普遍存在着“重使用轻培训”的现象,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对员工培训出现“内外有别”的'情况。对于家族内部成员,尤其是子女的教育和商业技能培养极为重视甚至不计投入;非家族员则重使用轻培训,不愿承担人才培养的投资成本。较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宁可花费大量资金进行设备投入,也不愿意花费在人才培养的投入。所以一旦企业发展壮大,出现缺乏人才支撑,从而制约企业的发展。

三、家族企业管理的缺陷

(1)重亲属,轻员工。亲属员工比非亲属员工能够获得更多的信任,直接的或间接的导致了分配上的不公平:一是薪酬待遇上不公平;二是人力、物力资源上分配安排不公平;三是职务职位安排不公。用人分亲、疏、远、近、重亲情,不重能力,造成特权管理,和特权员工。使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造成企业管理混乱管理力度薄弱,使服务质量与产品质量下降。

(2)能力与职权不对等。不懂市场亲属在做市场,不懂管理的亲属也在搞管理,在亲属员工中“全能型人才”比比皆是,可怕的是他们占据了大部分中高层职位,占领统治着决策地位,造成一手遮天和多手遮天,造成管而不严,督导不利,形成决策失误,外人的意见和建议听不进去,而且家族成员只能上、不能下,常常指鹿为马,形成人才进入壁垒,影响了企业正常的运营秩序。

(3)特权行为严重,亲属和家族内部以企业是我家的思想,排外思想严重,管理工作分家里和外人之分,造成员工听家里人的不听管理人员的。导致企业规章管理制度落实不了。大部分家族成员利用自己的身份地位和特权,将企业的钱与物据为己有,严重瓜分企业的财产与果实,形成外人管不了,也不敢管,家里人又没有人管,董事长又不知道,长期下去造成企业亏损经营,最后严重者倒闭关门。

四、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1)价值观变革。由于造成家族制中小企业管理问题的文化因素很难在现实的土壤中铲除,我们需要把价值观的变革作为解开家族制中小企业管理的首要前提。实现价值观变革,企业家个人的态度起到决定性作用,企业家个人应该认识并重视教育家族成员:个人利益及家族利益是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基础上才能得以体现的,没有企业和没有强的管理团队什么都是空谈。当然,价值观变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渗透到日常管理和行为方式中加以推动,更需要企业家始终如一的坚持,最终把企业从旧有的家族观念的束缚下拯救出来,为其进一步的发展铺平道路。

(2)强化刚性管理。在人性化管理大行其道的大环境下,强调刚性管理似乎不和时宜,对解开家族制中小企业的管理尤为重要。刚性管理是制度上的底线和强有力执行的结合,是将人情亲情放下,把管理制度提升到首要位置。它要求家族企业着力通过硬性的、统一的制度和标准创造相对公平的环境,完善对亲属员工的制约机制,强力改变那些根深蒂固的行为方式和习惯,使企业运营逐渐从情感体系中剥离出来。

(3)甄别淘汰与能力提升。家族制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但在管理上可以从甄别淘汰与能力提升上入手。在进行价值观变革和强化刚性管理的同时,盘点亲属员工,分出可用的与不可用的,对不能及时做出观念和行为改变、不能对企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的亲属员工及时淘汰,为中小企业内部建立合理的人才管理机制和从外部引进人才创造良好、开放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郭凡生著.《中国模式:家族企业成长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

[2]刘培峰著.《私营企业主----财富积累的轨迹》,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3]窦军生、贾生华.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研究的起源、演进与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8(30).

[4]刘友金、埸秋平.从个人“偏好”角度探讨家族企业股权结构优化[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7(8).

第3篇:家族企业管理

家族企业如何管理

无论是内地近年成长起来的私人企业,还是港、澳、台及在东南亚久负盛名的华人企业,无一不是从家族式企业起家,他们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成功的文化底蕴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华人在海外的创业环境使他们必须以自我奋斗、依靠家庭成员协作、依靠同族、同乡帮助才能获得成功,所以家族成员、同乡之间自然产生了一种信赖、亲情,管理中也就形成了宽容、仁爱、平均为准则的伦理型管理模式。

尽管许多家族企业管理平庸、技术低下,但仍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这就是家族式管理模式特有的优点,集中表现在:

一是企业的员工多实行终身雇佣制,员工稳定且很少流动,因而人力资源开发投资少,员工培训成本低,且能确保员工的整体素质高。

二是职工对企业的依赖性强,企业有较强的凝聚力。终身雇佣和年功工资制使员工不愿离开企业,一旦跳槽到新的企业,工资福利就重新从零开始。因而将员工的利益和命运与企业联在了一起,能提高企业的耐久力和抗风险能力。三是内部人际关系和谐。家族式管理讲求以情动人、以行感人、以德服人,管理者用职位权力较少,用个人权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家族企业管理研究论文(优秀23篇)

总结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方式。写文化总结时需要关注哪些方面?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请大家阅读以下的总结范文,相信对于写总结会有所帮助和启发。

家族企业管理研究论文篇一

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力量源泉。大力开展管理创新,是天然气企业深化企业改革,实现发展目标的必由之路。因此,企业领导者要高度重视管理创新活动的效果,并善于领导企业管理创新,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本文针对天然气企业管理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简要探讨了天然气企业管理创新有效策略。

管理是有效配置和整合生产力各要素,促进企业良性循环的关键。企业要想获得持续发展,管理创新是重要环节。目前,天然气企业管理创新还很不到位。重技术创新、轻管理创新现象还比较严重,导致企业运行效率一直不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科学把握管理创新内涵,不断优化天然气企业管理模式,健全和完善管理创新体系,促进企业效率和效益的有效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天然气企业也在不断转变工作机制,在管理上进行有效的结构调整,推动企业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

未完,继续阅读 >

《家族企业管理分析论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家族企业管理分析论文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