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组织中所处的不利地位_wto发展中国家
论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组织中所处的不利地位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wto发展中国家”。
世界经济概论期中作业
论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组织中所处的不利地位
山东女子学院团委制 2015年 5 月25 日
目录
一、题 目
二、摘 要
三、关键词
四、本 论
五、结果和讨论
论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组织中所处的不利地位
【摘要】
虽然世界贸易组织在关于发展中国家享有的差别和优惠待遇方面作了新的规定和发展,但是由于发展中国家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更主要的由于国际经济旧秩序的运行与影响,使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组织当中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论文从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制定方面的片面性、实施方面的不完全性以及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这既是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也是影响未来时期世界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发展中国家要加强团结,积极进行内部经济改革,并采取灵活务实的态度来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的新一轮谈判,使世界贸易组织 有关协议中的优惠待遇条例真正得到有效履行和发挥作用。
【关键词】发展中国家;世界贸易规则制定;国际经济环境
【本论】
一、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制定方面的片面性
虽然从形式上看,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协议和规则是由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 的世界贸易组织成员,通过磋商、投票等方式来制定和产生的,但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量相差过于悬殊,因此,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中处于明显的劣势。世界贸易组织制定出来的游戏规则更多地反映和符合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利益,从而具有较为明显的片面性和不公平色彩。
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制定方面的片面性首先表现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处理世贸组织事务代表团规模的差异上。目前,在日内瓦处理世界贸易组织事务的代表团的所有工作人员,连同在欧洲各国首都工作的代表共有540人,他们中代表 发展中国家的有346人,代表发达
国家的有169人,代表其他国家(绝大多数是经济转轨国家)的有21人。从绝对数量来看,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似乎占了上风,但是其相对规模却大大小于发达国家。代表团的平均规模从1982年的每个代表团2.9人增加到1987年和1997年的3.3人和4.1人,增幅超过40%。其中发达国家代表团规模从1982年的4.1人增加到1997年的6.8人,增幅超过50%;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团规模则相应从2.4人上升到3.5人,平均增加46%。可见,1982-1997年期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代表团规模上的差异明显地增大了,这就在一定程序上削弱了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组织内的谈判力度。因为按照一般的估算,仅关注世界贸易组织各个机构的专题并出席其会议就需要一个至少有4-5人的工作班子,而且近些年来这个平均数还正在增加。以此标准来衡量的话,许多发展中国家都不能满足这项要求,因而无法更多地参与到世界贸易组织内的谈判事务中来。
其次表现在有关规则的实际制定程序和操作层次上。长期以来,从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发达国家一直主导着贸易规则的制定,发展中国家的问题和要求常常因谈判能力低下而被忽视。在有关规则的制定程序中,发展中国家最为不满的是世界贸易组织通行的“绿色会议室 ”小圈子商议制度。所谓“绿色会议室”,意指主要由发达国家和少数受邀请的发展中国家操纵和把持协议的制定,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则根本无法参与。在 1999年11月30日召开的西雅图会议上,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希望能够有更多的 时间,让它们履行“乌拉圭回合”开放市场和进行知识产权改革的相关协议,但是这一合理要求却遭到了美国等国家的断然拒绝。不仅如此,发达国家还不顾介大发展中国家的强烈反对,企图将旨在削弱发展中国家产品出口能力,保护本国工人和产业利益的劳工标准问题纳入到新的一轮谈判议程中。美国总统克林顿表示,应将劳工及环保议题纳入全球贸易谈判中,若有国家不遵从规定则应受到制裁。日本、欧盟等国也主张立即在世界贸易组织内设立工作小组,以探讨童工、劳工工作条件以及加强工会权利等问题。到发展中国家的期望值。目前美国和加拿大所给予的配额增长率仅为欧盟给予增长率的一半。值得注意的是,执行《纺织品与服装协议》后,小供应国不仅实际增长很小,而且还低于多种纤维协议下的增长率。尽管进口国作了郑重的承诺,但是贸易自由化并没有取得进展,发展中出口国家从中获得的贸易利益十分有限,至于小供应国和最不发达国家,则所得更微。不仅如此,发达国家还利用《纺织品与服装协议》赋予进口国的某些权利,如修改规则、反倾销。实施过渡保障措施等,对发展中国家扩大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设置了障眼。如美国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本国的同类产业。在这些措施中,过渡保障措施在缺乏足够证据的情况下被频频使用,就在《纺织品与服装协议》正式生效后的几个月时间内,美国就采取了24次过渡保障措施,涉及贸 易额达10亿美元之
多。
此外,美国对原产地规则的修改也对部分出口国造成了不利影响。《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生效之前,美国判断进口产品原产地的基本标准为是否在一国发生实质性改变,而1996年1月1日生效的新规则则发生了变化。按照这个规则,面料的原产地一律为织造地,而不论其在何地进行过染色、印花或其他后整理的加工环节,也就是说,新规则确认的原产地与最为主要的装配加工等环节无关。这显然是违背世界发展潮流的。因为一件产品在多国进行加工,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已是大势所趋,可见这项规定是极不利于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发展中国家。
二、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实施方面的不完全性
尽管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协议为发展中国家规定了一些差别的优惠待遇条例,但是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强权地位,以及发展中国家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致使这些差别和优惠条件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和履行。比如,世界贸易组织中的 《农业协议》规定,对农业保护程度的减让承诺以1986-1988年的基期综合支持 总量为基础,要求自1995年开始,发达国家在6年内以每年相同比例逐步削减20 %的综合支持总量;发展中国家在10年内,以每年相同的比例逐步削减13%的综合支持总量;最不发达国家则无须作出减让承诺。所谓综合支持总量,是指有利于农业和农业生产者所有国内支持的总和,其数值为正表示农业得到正保护,正值越大,说明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程度越高;其数值为负表示农业得到负保护,负值越大,说明农业积累转出的程度越高。在提交综合支持总量通报的17个发达国家中,有13个国家的基期综合支持总量水平超过了农业GDP的20%,其中8个国家的该项数值达到了农业GDP的50%以上,仅有一个国家报告了基期综合支持总量为零。相反,在递交通报的71个发展中国家中有61个国家报告了零值综合支持总量,其余10个报告正值的国家中,有8个国家的综合支持总量低于其农业GDP的 20%。这表明,发达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程度相当高,而发展中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则处于很低的水平,甚至表现为一种掠夺性的农业负保护政策。
另外,根据各成员给世界贸易组织提交的通报,对其中46个发展中国家和11 个发达国家的可免除减让承诺的国内支持措施进行比较后显示,发达国家实施的各种“绿箱措施”都比发展中国家更为普遍;而在发展中国家实施的农业支持措 施中,大多数只是符合“绿箱措施”中的“一般服务”类型,符合“对生产者提 供的直接补贴”类型相对要少得多。而且,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符合“绿箱措施”的价值量低于农业GDP的5%,而发达国家符合“绿箱
措施”的价值量一般都大于农业GDP的5%。此外,发展中国家符合《农业协议》中“特殊和差别待遇”措 施的价值量大多数都不及各自农业GDP的1%,只有4个发展中国家在1%以上。
不仅如此,发达国家还利用《纺织品与服装协议》赋予进口国的某些权利,如修改规则、反倾销。实施过渡保障措施等,对发展中国家扩大纺织服装产品的 出口设置了障眼。如美国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本国的同类产业。在这些 措施中,过渡保障措施在缺乏足够证据的情况下被频频使用,就在《纺织品与服 装协议》正式生效后的几个月时间内,美国就采取了24次过渡保障措施,涉及贸 易额达10亿美元之多。
此外,美国对原产地规则的修改也对部分出口国造成了不利影响。《纺织品 与服装协议》生效之前,美国判断进口产品原产地的基本标准为是否在一国发生实质性改变,而1996年1月1日生效的新规则则发生了变化。按照这个规则,面料的原产地一律为织造地,而不论其在何地进行过染色、印花或其他后整理的加工环节,也就是说,新规则确认的原产地与最为主要的装配加工等环节无关。这显然是违背世界发展潮流的。因为一件产品在多国进行加工,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已是大势所趋,可见这项规定是极不利于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发展中国家。
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不容乐观
首先,国际经济旧秩序的根基尚未得到根本性的动摇和改变。如所周知,国际经济旧秩序的主要内容是以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为基础的国际生产体系,以不平等交换为基础的国际贸易体系,以及以垄断资本为基础的国际金融体系。半个多世纪以来,尽管广大发展中国家作了种种努力,改变了国际经济旧秩序中表现出来的一些不平等色彩,但是就总体和基础而言,国际经济旧秩序的运行机制并未得到根本性的破坏,相反,它的某些方面还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加强。无论是从目前西方国家跨国公司的迅猛扩张,还是从国际交换中存在的制成品价格与初级产品价格之间的“剪刀差”,还是从20世纪90年代接连发生的墨西哥金融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和巴西金融危机,我们都不难看到国际垄断资本的肆意横行和资本主义性质国际分工的畸形扩展。
其次,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组织提出的新议题谈判中处于被动和不利的地位。近些年来,在发达国家的倡议下,一些新的项目被列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议程当中。在1996年12月召开的新加坡部长级会议上,发达国家提出的新议题有投资、竞争政策和政府采购。1998年5月,日内瓦部长级会议又提出了一项更新的议程,即电子商务,并就此达成了临时协议。
在这些新议题的谈判中,发展中国家明显处于劣势。对此,印度驻关贸总协定的前大使和常驻代表巴格瑞斯·达斯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他指出,发达国家之所以将投资作为一项议题引入WTO,绝不是为了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事实上,它们通过对外国投资附加条件,来限制发展中国家政府处理问题的权限和灵活性,从而保证了外国投资者在发展中国家能够自由地行动。因此,这一目标的核心是为了更多地保护外国投资者的权利,而不是推动外国资本流入发展中国家。
最后,在日益明显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被进一步抛向边缘化的危险处境。从上述南北差距的现实中可以看到,当许多发展中国家还在把实现工业化、现代化作为自己奋斗目标的时候,发达国家已经步入了信息时代;当发展中国家将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机制作为主要任务的时候,世界已处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明显地缺乏与发达国家竞争的雄厚实力,难免要在这场全球化的悬殊较量中付出很高的代价。近年来西方国家企图利用所谓劳联、产联等组织的活动,来修改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规则,以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劳工标准和工资水平,进而削弱其出口产品竞争能力,就是其中较为明显的一例。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将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挂钩的战略意图具有深刻的经济和政治背景。除前所述经济方面的原因以外,西方发达国家还有政治方面的考虑。在发达国家看来,劳工标准体现着一国的人权状况,因此,把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相连,就不可避免地使贸易与政治纠缠在一起。近年来的许多现象表明,西方国家在劳工标准问题上正从低工资、低生活水准等经济方面不断向结社、集会、罢工等政治方面升级。这种劳工标准政治化的倾向,为西方国家向第三世界倾销其人权理念和价值标准提供了借口,使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贸易日益沦为霸权主义的工具,成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政治倾销”的重要渠道。
【结果与讨论 】
总之,在世界经济新旧格局交替时期,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组织中仍将处 于被动和不利的地位。这就要求广大发展中国家一要团结起来,继续为争取国际经济新秩序而斗争,改变自身所处的国际大环境,使世界经济早日纳入平等的轨道上来运行;二要讲究策略,采取灵活务实的态度来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的新一轮谈判,加强自身的谈判地位,使世界贸易组织有关协议中的优惠待遇条例真正得到有效履行和发挥作用;三要积极地进行内部经济改
革,根据国际环境的变化适时地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经济,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论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专业:技术经济及管理学号: 102120204341姓名:崔启东论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所处的重要地位摘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
一碗阳春面教案设计一、说教材:1、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一碗阳春面》在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是一篇动人心弦、情真意切的好小说。 本文安排在高中二年级的......
论文论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地位与作用院系:电气与信息工程系 班级:13级电气本科三班姓名:王凯歌 学号:04991303009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地位与作用摘要:在65年前那场波......
论科学理解在科学活动中的地位((共10篇))由网友“午夜心碎小喵”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论科学理解在科学活动中的地位,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篇1:论科学理解在科学活......
【导语】刀豆文库的会员“业曦诩”为你整理了“论劳动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之地位”范文,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有参考借鉴作用。摘要:劳动法是一朵既不同于公法也不同于私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