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意义建构为中心的引导方法初探_科学研究方法论的意义
以意义建构为中心的引导方法初探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科学研究方法论的意义”。
摘 要: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就应采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引导的方法包括: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心理反应;
二、实施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提升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意义建构 引导方法 提升能力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这就使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发生了相应转变——由过去的主导者变成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
为了使学生的意义建构更有成效,教师首先应设置恰当、符合学情的教学目标——它的设定应建立在教师熟知语文课程标准、全面了解教材的基础上,同时结合授课对象的实际情况,这样才会使教学目标既符合学情又有顺利进行的可能。在教授《雷雨》这部戏剧作品时,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和认知特点,笔者确定了三个认知目标:(1)掌握戏剧基础知识;(2)多角度把握戏剧情节——这是基于课文本身而设定的。(3)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前两个认知目标因为戏剧基础知识是鉴赏戏剧作品的第一步,而全面把据本剧剧情是文本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后一个认知目标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发展他们的审美能力在设置本课的能力目标时,结合戏剧文学塑造人物的特点,笔者将本课的能力目标设置为:让学生具备通过分析潜台词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还有,根据《语文课标》的要求,将本课的情感目标设定为:丰富学生的情感,体会人性的复杂,领会戏剧艺术的独特魅力。一个恰当的、符合学情的教学目标犹如海上航行中的灯塔,它为教学过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其次,根据教学内容和所教学生的学习基础、心理特点,设置符合学情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是教师设置教学难点的重要依据,在设置教学难点时,老师必须多方面、全方位地考虑学生已有的学习状况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学习阻碍。如本文的授课班级是高一年级的戏曲表演班,学生虽然有一定的语文学习基础,但是在知识积累、情感积淀方面都有所欠缺,在学习本剧时,就可能会出现不能正确体会人物情感的情况;从学生的成长阶段来讲,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比较重自我,讲个性,这就可能会出现学生脱离剧本,跟着自己感觉去理解作品的情况。在全面、周到地考虑学生现状的基础上,笔者将本课的教学难点设定为对潜台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心理状态的把握。对老师来说,设置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与发展需要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是帮助学生形成意义上的建构的有力保证。
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就应采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引导的方法包括: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心理反应
学习兴趣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基础,如果一个课堂是学生没有学习兴趣的课堂,意义建构便是空中楼阁;如果一个课堂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课堂,意义建构便无从谈起。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基础。在向学生介绍《雷雨》一课所涉及到的戏剧基础知识时,鉴于基础知识的教学很容易流于空泛和枯燥,于是笔者围绕学生阅读课文的初步感受,针对性地设置了三个问题:(1)从形式上看,《雷雨》与以前所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2)《雷雨》好看吗?好看的原因是什么?(3)用ppt展示《欧也妮·葛朗台》中对葛朗台的一段描写,请学生谈谈戏剧与小说的不同之处。每个问题最终指向相对应的戏剧基础知识——第一个问题是为了让学生明确戏剧文学与其他文学样式的最大区别;第二个问题是为了导出戏剧冲突这个概念,让学生了解戏剧冲突在戏剧作品中的重要性;最后用小说和戏剧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戏剧语言的独特性。三个问题都建立在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既有利于学生思考,又使学生有话可说,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顺利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实施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建构主义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所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考虑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能引起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是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在讲授《雷雨》的过程中,为了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笔者采取“化整为零,个个击破”的方法,将周朴园与鲁侍萍相认之前的谈话分为三个小片段,以周朴园的语言动作为经线,以他的外部动作为纬线,结合舞台说明和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引导学生去探寻周朴园在三个片段中的内心活动轨迹,准确把握他潜台词的含义。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感悟法。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可使学生避免被动地、复制式地学习。对于授课班级的学生来说,语文基础较弱及心理特点给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人物的潜台词、把握人物的内心状态带来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授本课的过程中,笔者通过设置生活情境的方法,引导学生将当前所学内容与他们已知的事物相联系,减少了因时代差距给学生带来的理解上的困难。如课文中周朴园与鲁侍萍相认之前的谈话,当鲁侍萍说自己自小就在无锡长大的,舞台提示显示,周朴园陷入了沉思。他为什么陷入沉思呢?笔者给学生设置了与他们生活相近的生活情境:(1)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别人对你提到一个你熟悉的地方,你会陷入沉思吗?(2)如果你陷入了沉思,那么这个地方可能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通过这样的生活情境的设置,引导学生去体会周朴园陷入沉思背后的心理活动,从而为正确把握周朴园的潜台词打下基础。
2.合作探讨法。为了使建构意义更有成效,学生之间的协作和交流是一条重要途径。在教学周朴园与鲁侍萍相认之前的内容时,为了探讨周朴园潜台词的含义,笔者采用了同桌之间交流探讨和分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通过周朴园的语言动作和外部动作来探讨周朴园的内心世界。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集思广益,不但在探讨中各抒已见,而且在交流中取长补短,提升了他们对人物全面把握的能力。3.提问点拨法。“点”者使之“明”也,“拨”者使之“正”也,提问点拨法正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有效方法之一。由于学生文学修养、社会阅历、对作品的理解能力各异以及其它主客观因素的存在,他们对同一问题的思考角度与深度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老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到积极思考问题的状态,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倾听他们的看法,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思考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解释。在《雷雨》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围绕括号内的舞台说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周朴园为什么会出现舞台提示中的外部动作,引导学生关注周朴园的内心动作。如周朴园与鲁侍萍在相认之前的谈话过程中,周朴园听说侍萍还活着,那个小孩也活着时,他“忽然立起”,问侍萍“你是谁?”。笔者提出问题:周朴园听到这里为什么会“忽然立起”?有学生回答,因为他马上就可以看见侍萍了,忽然立起是他激动时候的表现。对于这样的回答,笔者没有立即以正确与否来评判,而是请大家接着看下面的台词:如果周朴园真的想看到侍萍,为什么鲁侍萍问他是否想见侍萍时,周朴园连忙说“不,不,不用”,并匆忙结束了两人的谈话?通过这样的点拨,学生正确理解了剧中人“忽然立起”的真正原因,体会出周朴园平静表面下并不平静的内心世界!
4.任务驱动法。这种方法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目标,其中任务是明线,培养学生知识和技能则是暗线。学生在学习时,主要是围绕任务展开学习过程。在《雷雨》教学中,由于全面透彻地了解剧情是文本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探讨作者写作意图的保障,因此在学习时,笔者设计了任务驱动式的三个步骤:首先,通过让学生讲故事的方式了解全剧剧情;其次,让学生画人物关系图,因为了解人物关系是理解戏剧冲突的基础;第三,让学生划分场面,找出戏剧冲突,因为明确戏剧冲突可为赏析人物打好基础;最后,以填写表格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通过以上任务驱动式的三个步骤,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了解剧情,为下面探讨作者的写作意图打下了强有力的基础。
三、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提升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虽然很丰富,但它的着力点还是在于学生的主动性方面——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在意义上的主动建构,提升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所以在解决了《雷雨》的教学难点后,课程进入到归纳总结环节,首先要求总结潜台词在戏剧鉴赏中的地位,其次归纳分析潜台词的方法。这两个内容主要由学生自己来完成。由于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通过潜台词来描画周朴园的内心活动轨迹,所以归纳总结的内容既是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一个回顾,同时也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的一个提升。
《历史教学设计》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二章 以方法训练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导语】教学设计的“中心”或者“灵魂”并不是已经非常成熟的理论体系,仍然有非常大的可探索的空间......
以客户为中心”,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富有哲理的经营理念。反映在企业当中,就是将企业所有的发展战略、愿景规划、管理模式、业务流程等统统的定位在帮助客户更多地实现其价......
习近平心系群团工作:以群众为中心 与群众心贴心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密切关注群团组织工作。十八大以来,他多次在不同场合就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工作做出指示,也多次在考......
以实际问题为中心,解决实际问题论文摘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就是以实际问题为中心,解决实际问题......
以学习者为中心,必须教会学生“会学”通过“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培训,回校后我认真尝试并积极开展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确实有许多可取之处,课堂气氛活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