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国和印度的贸易关系_中国与印度的关系分析
浅议中国和印度的贸易关系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国与印度的关系分析”。
论文题目:课程名称:学 院:专 业:年 级:学 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
课程论文
浅谈中国和印度的贸易关系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经济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
年 月 日
目录
摘要、关键词.............................................3 1中印两国的贸易历程......................................4 2中印两国的双边贸易额现状................................5 3双边贸易存在的问题
3.1 中印双边贸易差额分析............................................6 3.2中印贸易商品结构.................................................6 3.3中印进出口市场结构...............................................7 3.4 印度的贸易保护主义
3.4.1 中印双边贸易摩擦问题..........................................8 3.4.2 印度其他贸易保护措施..........................................9 3.5中印之间政治争端问题.............................................9 4 促进中印贸易发展的建议
4.1 积极发展产业内贸易.............................................10 4.2 加快产业结构升级...............................................10 4.3 加强中印双方的商务谈判,减少贸易摩擦...........................10 4.4增强中印双方政治互信............................................10 5 结语...................................................11 参考文献.................................................12 浅议中国和印度的贸易关系
摘要: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国土面积总和为1280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为25.6 亿,占世界人口总数大约三分之一。中国和印度均属新兴经济体,发展迅速。中国2001 年到2012 年国民总收入的平均增长速度为10.1%,印度从上世纪90 年代进行经济改革后,经济也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曾连续十年经济增长率超过6%。中国和印度的快速发展使中印两国,不仅成为了亚洲经济发展的引擎,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也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
本文仅从中国和印度双边贸易关系的角度进行研究分析,简单阐述中国和印度双边贸易关系的发展历程和贸易额现状,分析中印两国双边贸易关系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潜力,从而提出进一步促进中印双边贸易关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印贸易
问题
建议 1 中印两国的贸易历程
中国和印度均是亚洲国家,中国和印度分别位于亚洲东南部和亚洲南部,中国毗邻太平洋,印度紧靠印度洋。中国和印度两国位于喜马拉雅山的两侧,是共享大约2000公里共有边界的邻国。在2000多年前,也就是公元前4世纪,中国和印度就已经开始了政治和文化的交流,著名的丝绸之路就见证了中国和印度的友好交流。
在两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中印两国交往非常密切,进行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但是,1600年英国开始了对印度野蛮的侵略和压迫。在之后英国对中国的侵略中,印度也因成为英国的殖民地扮演了一定的角色。在英国侵占印度的这段时间,英属印度外交秘书麦克马洪还提出了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为之后的中印边界争端埋下了隐患。在此阶段,中国失去了民族的独立。故此,中印的正常交往被迫中断。
1950年4月1日,中印两国正式建交,之后的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与政治关系的发展几乎同步,经历了起步、中断、恢复、增长等几个阶段,表现出“政冷经冷、政热经热”的双边关系特点。
1950—1962年为中国和印度建交初期,这一阶段的两国贸易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是出于政治援助,贸易规模小且结构单一,双边贸易额仅为2.6038亿美元,两国贸易进出口主要集中在农副产品上,如大米、大豆、生丝、原棉、黄麻、烟叶等。
1962—1976年间中印贸易处于中断期。1962年中印因西藏边界问题爆发了一场边境武装冲突,战后,两国政府贸易中断并长期处于僵持状态,长达 15年的政治冰冻时期,两国贸易额几乎为零。
1976—1990年初,中印政治关系开始恢复,贸易关系随政治关系的冰封期结束。1976年4月两国互派大使,中印政治关系缓和,逐渐恢复正常的外交关系。1984年,双方政府签订贸易协定,两国均给予对方最惠国待遇到1991年,中印贸易额已达到2648亿美元。
从1990年初至今,中印政治经济关系迅速发展。
2003年6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问中国。两国签署中印关系原则的全面关系宣言,并根据《曼谷协定》达成协议,相互提供比最惠国税率更优惠会的协定税率。
2008年1月,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访问中国,中印两国总理在北京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于21世纪的共同展望》,该文件标志着中印关系进一步加深,是指导两国经贸发展的重要文件。
2009年6月,包括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在内的金砖四国领导人在俄罗斯举行首次会晤,并发表《“金砖四国”领导人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会晤联合声明》。2010年4月,第二次“金砖四国”峰会在巴西召开,四国领导人发表《联合声明》,至此,“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初步形成。
2010年1月,“中国-印度经贸合作论坛”在北京召开。中印双边贸易额在2010年过500亿美元大关,中国已成为印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2014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印度,2015年5月,印度总理莫迪访问中国。中印双方签署了一系列合作文件,涉及中印经贸领域诸多项目的合作。2 中印两国的双边贸易额现状
表2.1:2006年—2013年中国对印度进出口贸易数额表
图2.1:2007年—2014.8年中国对印度进出口贸易数额
进入21 世纪以来,随着中印两国政治关系的逐步改善,中印双边贸易关系稳步发展。2006年,中国和印度的双边贸易的进出口总额达到248亿美元,到2007年,中印两国双边贸易总额已经达到了386亿美元。2006年与2007年相比,进出口增速达到了55.65%。从2001年到2008年,中印双边贸易量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势头,截止到2008 年,中印双边贸易额达到了518亿美元。受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 年,中印双边贸易额有所下降,进出口增速从2008 年的34.21%,下降到2009 年的-16.32%。但之后的2010 年和2011 年,中印两国依托“金砖四国”的合作机制以及中印两国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两国之间的贸易额又重新恢复了快速增长,到2011年,中印之间的贸易额达到了目前历史最高水平739亿美元。综上所述,中印两国的进出口总额总体上升,但部分年份略有下降(如表2.1 和图2.1所示)。3 双边贸易存在的问题
3.1 中印双边贸易差额分析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3-2013)余额单位:亿美元图3.1 中国对印度顺差额趋势图
从图2.2和相关数据显示,自2006 年开始,中国对印度一直保持贸易顺差,由2005年的8亿元逆差变为2006年的41.2亿美元顺差,且顺差额在不断增加,成为了印度的第一大贸易逆差国。2008 年,中国对印度的贸易顺差,突破100 亿美元,达到了113.26 亿美元,2009 年、2010 年、2011 年三年之间,中国对印度的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分别达到了159.29 亿美元、200.8 亿美元、271.66 亿美元,增幅分别为40.64%、26.05%、35.28%。2012 年,中国对印度的贸易顺差额与2011 年相比,增幅为6.31%,增幅虽然有所下降,但中国对印度的贸易顺差依然是增大的。根据商务部数据,2013年印度对华贸易逆差已达到314亿美元,巨大的贸易逆差令印度产生抵触。
综上所述,中国与印度的双边贸易并不平衡,中国是印度的贸易顺差额,且贸易差额不断增大。这与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导致优势产业不同有关。中国与印度之间持续扩大的贸易顺差不利于中印双边贸易关系的正常发展,容易引起印度政府及民众的担忧,渲染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及“龙象之争”的观点。
3.2中印贸易商品结构
图3.2 2012年印度对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图 2012 年,印度对中国出口商品的总值为148.54 亿美元,纺织品及原料占了出口商品总额的26.3%,成为印度对中国出口商品的第一大种类,矿产品、贱金属及制品,紧随其后,位列印度对中国出口商品的第二、第三位,分别占比24.0%和18.2%。其中矿产品和纺织及原料占其对中国出口总额的50%。
从印度对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可以看出,印度对中国出口的商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比较初级的产品,如纺织品、贱金属及制品;集中在原材料产品,如原料;集中在能源产品,如矿产品。可知印度的工业化程度还不是很发达,在向中国的出口中,印度的出口商品多是比较初级的商品。
图3.2:2012年中国对印度出口商品结构图
2012年,中国对印度出口的商品总值为539.41亿美元,机电产品为第一大种类,占出口商品总值的43.28%。中国对印度出口商品中第二大类为化工产品,占比为17.0%,机电产品的占比比化工产品多出了154.7%。2012 年,中国对印度出口商品的前10位中的其他8 类商品分别是贱金属及制品、仿古制品、纺织品及原料、运输设备、塑料及橡胶、贵金属及制品、光学钟表及医疗设备、家具玩具及杂项制品。
中国对印度出口商品的构成基本稳定,机电产品等工业制成品占中国对印度出口产品的大约二分之一。
通过对中印双边贸易结构的数据综合分析得出结论,中国和印度出口商品构成上虽然有一定的重合,但是各有偏重。中国对印度的出口商品集中在工业制成品上,而印度对中国出口的商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以及初级产品上。
3.3中印进出口市场结构
资料来源:商务部3.3 2012年中印进出口市场结构表 中国和印度都是发展中大国,发展水平差不多,两国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利用各自廉价劳动力和廉价的资源,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此外,又因为两国的发展起点比较低,所以两国在发展的过程中,难免都会把目光锁定在那些发达国家以及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国家,从而忽视了彼此之问的合作与交流。
这些年来,中印两国在农业原材料、食品、制成品、燃料、矿物等商品上对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进出口构成相似。中印两国进出口结构及发展水平相似,竞争性大于互补性,是两国的贸易发展之间存在着的又一大障碍。
3.4 印度的贸易保护主义
3.4.1 中印双边贸易摩擦问题
所谓贸易摩擦,一般是指进行双边贸易的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不平衡现象,当这种不平衡现象持续进行,表现为一国持续顺差,而另一国则持续逆差,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就会出现贸易摩擦问题。还有一种贸易摩擦情况为进行双边贸易的两个国家之间,一国的贸易政策不符合或者违反了另一国的利益,所引起的贸易双边国家之间的摩擦问题。中印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可以用印度对中国采取的“贸易救济”方式进行说明体现。所谓贸易救济,是指当本国的贸易安全及相关利益受到损害时,所采取的保护补救措施。
中印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问题明显严重许多,最主要的是印度对中国采取的贸易保护政策。进入21 世纪后,发展中国家发起反倾销案件调查的数目不断增加,超过了发达国家(占63.7%),而印度成为了对中国发起贸易调查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虽然欧盟、美国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件调查一直很多,但现在印度却成为了对中国立案调查最多的国家。印度自1994 年对中国发起第一起反倾销调查以来,截止到2012 年,反倾销案件调查的数目已经达到了157 起,占印度对外发起反倾销案件调查数目的大约二分之一,中国深受印度反倾销调查之害。
据中国商务部的《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2013》的数据统计,在发展中国家中,印度对中国发起的反倾销案件调查最多。2012年,印度对中国发起7 起反倾销案件的调查,2 起特保措施案件的调查,共9 起贸易救济案件的调查。根据《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2012》的数据统计,2011 年,印度对我国发起5 起反倾销案件的调查,1 起一般保障措施案件的调查以及1起特别措施案件的调查,涉及共7起贸易救济案件的调查。1992年,印度开始对外发起反倾销调查,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尤其严重,截止到2012年,印度对中国共发起了181 起贸易救济调查,包括157 起反倾销案件的调查,1 起反补贴案件调查,9 起特保措施案件的调查,以及14 起保障措施案件的调查。这些调查案件涉及的产品主要为化工,钢铁制品、机械器具和木制品等。
在印度对中国的贸易救济案件调查中,反倾销案件最多,占了86.74%,成为了印度对中国贸易救济最主要的方式。不仅印度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件调查逐年增加,所调查案件的涉案金额也不断上升。虽然中印双边贸易之间的贸易摩擦并不会改变双边贸易关系前进的趋势,但也不利于其快速发展。
数据来源:《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图4.1反倾销案件调查书 3.4.2 印度其他贸易保护措施
印度进行新经济改革之后,对高额的关税制度有所调整,但印度仍是关税较高的国家之一。印度设置的高额关税不利于中印双边贸易的发展。根据中国商务部《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2013》,2010 年,印度的简单平均最惠国适用关税为12%,较2009 年下降1%,其中农产品的简单平均最惠国适用关税税率为33.2%,较2009 年上升了1.4%;非农产品为8.9%,较2009 年下降了1.2%;印度的约束关税也非常高,根据WTO 统计,印度的平均约束关税税率为48.7%,农产品的平均约束关税税率为113.1%,非农产品的平均约束关税税率为34.6%;印度的平均实际适用关税同样较高,如糖和糖果的平均适用关税是34.4%,咖啡、茶叶为56.1%。饮料和烟草为70.8%。此外,印度对纺织品征收最高106%、谷物和配制品最高150%,服装最高315%的高关税;虽然印度许多产品的实际适用关税低于约束关税。但是,由于实际适用关税与约束关税之间的空间非常大,这成为产品贸易的一大障碍;出口商不得不面临印度为了控制价格和供
【7】应量而大幅提高适用关税水平的不确定性。印度还经常一年之中多次调整关税,对向印度出口的中国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印度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措施还包括关税配额、通关环节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等非关税壁垒。其中,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以政策制定当地的协议、标准、认证体系等作为检验的标准,并且技术性贸易壁垒涵盖的学科种类广泛,涉及科学技术、检疫、环保、产品质量等多重技术指标体系,名目繁多,是一种非常难以应对的非关税壁垒。印度通过制定强制进口认证清单、强制技术认证、进口限制政策、复杂化程序办理手续等措施,限制中国企业对印度的出口,对中国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3.5中印之间政治争端问题
中印双边贸易关系与中印之间的政治关系联系紧密,呈现正线性关系,中印之间政治关系进展顺利的时候,中印双边贸易关系就会发展迅速。而影响中印之间政治关系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中国威胁论”的渲染、西方发达国家的挑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中巴关系、中印边界问题等。中印边界问题是其中主要问题之一。英国侵略印度期间,于1914 年同西藏代表违法在西姆拉会议上签订了《西姆拉条约》,划定了“麦克马洪线”,若根据此线,中国的很多领土将划归印度所有。中方认为的中印边界线为分东、中、西三段的大约2000 公里,而印方却认定中印之间的边界线长约3520公里(如图5.1中印领土争端地区图)。20 世纪中期,印度取得民族独立后,并没有放弃英国的霸权作风,依然想把西藏收入囊中,将西藏作为印度“缓冲国”,在中国一再忍让的情况下,不断对中国发起挑衅,试图占领西藏。1962 年,中国被迫发动自卫反击战,这场战争使中印之间的政治交往陷入沉寂。到1976 年中印之间的政治关系才开始逐渐缓解,但中印之间的政治关系属于地缘政治,边界争端一直存在,为中印之间的政治关系添加了紧张因素。
图5.1中印领土争端地区图 4 促进中印贸易发展的建议
4.1 积极发展产业内贸易
中印两国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既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大部分是资源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应提高两国产品的专业化分工程度,扩大产品的差异化,同时加强产品细分,使中印两国在产品品种、结构、规格等多样化方向产生互补,这样可以减缓双方贸易的竞争,扩大贸易的规模,改善贸易的平衡,而且还有利于实现专业化生产,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强双方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4.2 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中印双方都属于发展中国家,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都相似,双方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大部分集中在资源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上,所以我们应利用先进的技术和外国直接投资的优势,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与国际接轨,在保持传统具有比较优势产品的竞争力的同时,培养新的主导产业,开发培养新的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增强中国出口的竞争水平,不断优化产品的竞争结构,使各自产业发展即具有竞争力又能协调发展。在产业升级的基础上优化国际市场结构,中印两国都是以发达国家为主要贸易对象的,而且在发达国家市场上出口的产品结构相似,所以存在激烈的竞争。
我们一方面应积极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改变过去以资源密集、劳动密集为主要出口产品的模式,努力提高产品品质和产品的附加值,创建自己的品牌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在保持自己已有市场的同时,积极开发占领新市场,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关系,这样既可以扩大市场也可以缓解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
4.3 加强中印双方的商务谈判,减少贸易摩擦
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双边贸易并不平衡,中国对印度保持贸易顺差状态,而且顺差额不断扩大。中国和印度之间的贸易不平衡导致印度政府及印度民众的担忧。印度政府对中国采取贸易保护政策,频频对中国进行反倾销调查,导致印度成为对中国进行反倾销案件调查最多的国家,也使得中国对印度的贸易出口频频遭受阻碍和困难,影响了中国和印度之间正常的贸易往来,对中国对印度的出口企业形成了困扰。中印双边贸易存在贸易摩擦,尤其以印度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件调查的增多为代表。中印双边贸易存在贸易摩擦,尤其以印度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件调查的增多为代表。中印双方应该加强商务谈判,减少贸易摩擦。所谓国际商务谈判,是指在国际贸易中,贸易双方对贸易的各项条件进行谈判协商,以促进贸易顺利进行的过程。中印之间应该加国际商务谈判,使中印两国之间的贸易体制化,正常化,制定有利于中印双边贸易发展的协定,减少中印之间的贸易摩擦。为了解决中国和印度之间的贸易摩擦问题,中国应该积极加强同印度的商务谈判,积极磋商中国对印度出口商品的种类、质量等问题,是中印之间的贸易体制化,稳定化,以减少不定期的条款变化,对中国出口企业造成的冲击。通过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商务谈判,更加了解印度的需求和贸易特征,以使中国更好的应对中国和印度的贸易摩擦问题。同时也通过与印度的商务谈判,使中国的出口企业能够得到更优惠的条件,减少不必要的贸易摩擦。
4.4增强中印双方政治互信
为了保证中印双边贸易关系的迅速发展,必须维持中印两国之间正常的政治关系,使政治关系健康发展。在如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印两国之间应该搁置争议,以经济发展为重心,积极发展中印双边贸易关系。加强双方政府部门的对话和交流。要保持两国高层间的经常往来和不断完善双边经贸交往的制度框架,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贸易政策,再以合作宣言的方式公之于众。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双方商业团体间的互动与交流,加强两国商会之间的互 动与沟通。通过访问和交流,促使中印双方找到两国关系的准确定位,增加政治互信,就如何发展中印关系达成一些新的具体共识,找到经贸合作的新方式和新方法。
5结语
中国与印度两个正在崛起的大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大国。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中印经贸合作发展潜力巨大,有着广阔的合作前景。随着两国在贸易壁垒、贸易平衡、产业互补合作、政治经济互信等方面的问题得到逐步解决,中印两国一定会实现互利共赢,两国经贸关系一定会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参考文献:
[1]万广华.中国和印度的贸易扩张--威胁还是机遇[J],经济研究,2008年4月。[2]张 勇.中印发展潜力的比较分析[J].经济研究,2009年5月。
[3]李 晓.印度经济能够赶超中国吗—兼论中印比较的意义[J],国际经济评论,2006年6月。[4]张 立.中印贸易摩擦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和建议[J].南亚研究季刊,2008(3).[5]赵干城.中印关系现状·趋势·应对[M].时事出版社,2013:109-118.[6]薛勇军,中印经济发展方式比较,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一版,173-187 页。[7]赵干城,略论中印经贸关系若干问题[J],南亚研究,2012年2月。
[8]陈家成,论中印贸易发展的机遇与障碍[J],现代商贸工业,2013年5月。
[9]周友梅,金砖五国合作机制下中印农产品贸易救济及应对[J],农业经济问题,2013年11。[10]杨占清、杨惠惠,论中印贸易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3年8月。
[11]徐长文.中国与印度的经贸合作将进入新时期[N]中国经济时报,2014.06.12第004 版 [12]蔡松锋.中印经贸合作的前景与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2014年第6期
印度瑜伽和中国太极拳,两者都是东方文化中至阴至柔的神话。之所以“神”,是因为它们]都以“意”为本,以“柔”为根;之所以要“话”,是因为它们都蕴含着深刻而丰富的哲理。如果说......
中国与德国的贸易关系一、德国概况及中德贸易简史德国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经济实力位居欧洲首位,在国际上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为第三经济强国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贸易大国。中国......
多极世界中中国印度的觉醒我们正处于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印度和中国的人口总和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现在,两国的经济动力十分强劲,他们正在准备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多年以来,印......
论中美贸易关系摘要: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 与中国经济存在着巨大的互补......
今天的中国和印度 对比结果惊人译注:此贴从2003年一直到2012年,整整持续了十年。原始数据:比较中国印度还有美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在2011年年底编译)1中国与印度的区域人口统计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