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德育个人课题研究的信息和资料_德育课题研究资料
关于开展德育个人课题研究的信息和资料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德育课题研究资料”。
关于开展德育个人课题研究的信息和资料
各中学(含职高)、小学(含特教)、幼儿园:
为了提升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更好地促进广大教师专业化成长,宁波市教科所拟在德育研究方面进行试验,尝试进行个人课题研究。在借鉴学习国内外先进的课题管理和研究基础上,现就个人课题的有关概念、研究要点和管理流程提前公布,望加强学习,做好准备,宁波市教科规划办将在适当时候以合适的形式申报和立项。
余姚市教科所2009.5
如何开展德育个人课题研究
一、什么是“个人课题”
1.“个人课题”的定义。“个人课题”是以教师个人为研究主体、以教育教学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的课题,相对于过去的包括国家级课题、省级课题、市级课题、区县级课题和学校课题在内的“集体课题”。“个人课题”的特征就是“问题性”(针对问题的研究)、“专业性”(旨在专业的发展)、“主体性”(教师自主的研究)、“灵活性”(适合教师的研究)。
2.“个人课题”与“集体课题”。“集体课题”当然有“集体课题”的优势:群策群力,才智互补,通力合作;解决学校重大问题,支撑学校办学目标,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等。但是,“集体课题”也有相对不足之处:协调困难,相互牵制的现象严重;课题研究缺乏教师针对性,对于教师个人的专业化成长没有太多的作用;参与程度不高,经常是培养了几个“笔杆子”。“个人课题”的产生正是建立在对于“集体课题”缺陷的批评的基础之上,更是针对着教师个人专业化成长的。由教师个人承担,研究主体也是责任主体,具有灵活性,方便调整和选择,有利于行动研究;特别是课题源于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于教师专业化成长极为有利。
3.“个人课题”与“小课题”“微型课题”。为什么不叫“小课题”或者“微型课题”?因为“小课题”和“微型课题”与其它课题难以界定,“小”到什么程度,“微”到什么程度才能与其它课题区别开呢?界限不清,特点也就难以凸显,“小课题”“微型课题”的优势也就难以充分显现。而“个人”和“集体”相对,我们过去的课题基本都属于“集体课题”,都有课题组成员,有主持人,有课题组组长。并且,这一区别可以表现出“个人课题”与“集体课题”截然不同的地方,可以突出“个人课题”的本质特征,可以表现出“个人课题”的自主性、灵活性、针对性和专业性等诸多优越性。
4.“个人课题”的品质。“个人课题”是与众不同的。首先,它是高品质课题。“个人课题”,是经“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同意,纳入市规划办统一规划统一立项统一管理的课题,带有行政性。其次,它是高级别课题。市“个人课题”不是学校课题,也不是区县级课题,而是市级课题。第三,它是高回报课题。市“个人课题”要求写出研究报告,并写出一篇相关论文,如果能够顺利完成,课题主持人可以同时获得结题证书和论文获奖证书。
二、为什么做“个人课题”
1.解决教师教育教学问题。大家都知道教育科研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我们也常说“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也有确实有一些学校和部分教师通过教育科研有了相当的进步和发展;但是,广大学校和许多教师并没有从中获得多少收益。原因何在?在于我们的教育科研的方向出现了偏差:我们基层学校做了高等院校的科研课题,我们的一线教师从事了大学教授的研究工作,我们“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还累得要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教学问题和德育问题,需要尽快解决,而学校的集体课题针对的是学校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这样的问题常常是宏观的或者中观的,并不能解决个人遇到的问题。因此,“个人课题”针对自己教育教学实际的问题开展课题研究,才是解决自己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
2.支撑学校集体课题研究。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应该有两项基本任务。一是集中优势力量研究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用课题研究来支撑学校的办学目标,用课题研究来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用课题研究来烘托科研气氛,这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二是发动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真问题,进行真研究,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前者针对的是学校,后者针对的是教师个人。方向虽然有所不同,但并不是说二者没有任何联系,相反,经过认真的设计,二者不仅可以相关,而且可以紧密联系。鼓励教师围绕学校集体课题设计“个人课题”,这应该是对“个人课题”作用的一次开掘。我们既不能只做集体课题,也不能只做“个人课题”,学校的发展为教师发展铺平道路,教师发展又支撑学校发展。因此,把教师的“个人课题”和学校的集体课题联系起来,结合起来,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可能的。
3.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因为课题主持人没有了资格限制,青年教师得以能够积极申报“个人课题”,有机会积极参与“个人课题”研讨交流活动,有条件争上研究课,交流发言,分享演说,能够与专家对话。从成果评审看,“个人课题”承担者必须按照要求上交论文和研究报告,尤其是对论文的质量要求重于研究报告,但不是对研究报告的替代。因此,“个人课题”能够极大地促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应该是毫无疑义的。
三、怎样做好“个人课题”
1.选择“南瓜”课题。做课题犹如种瓜,种的是“南瓜”,越长越甜;如果种的是“丝瓜”,越长越空。因此,“个人课题”的选择。
一是选题需要具有针对性。针对自己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也就是说,研究的问题来源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二是切口需要小巧。一个小问题、一个现象、一个学生、一种方法、一次活动等,均可以成为“个人课题”。
三是内容切合自己。题目虽好,但是,不是自己的专长,不是自己的爱好,最好的课题也难以研究。应该选择自己有一定的积累、有话可说的课题为好。四是方向对准教育教学实践。理论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学校申报“集体课题”加以研究,“个人课题”还是需要选择实际问题,进行实践研究。
2.开展文献研究。这是“个人课题”研究的基础性工作。文献研究需要解决理论支撑问题,了解课题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目标,创新研究内容,理清研究思路,选择研究方法,为“个人课题”研究奠定基础。文献研究的途径一般有图书资料、报刊杂志,现在比较重要的是网络,参考面更加宽泛,内容更加丰富。文献研究的关键在于“研究”,查阅资料只是研究的基础,对于资料进
行去粗取精,分析比较,才有超越和创新。一些课题研究者把自己文献研究的资料整理归类,作为课题研究的重要参考,是非常必要的。
3.做好教育调查。这是绝大多数课题研究者使用的研究方法。了解现状是设计课题的重要基础,对于现状了解得越具体,越深入,越全面,越准确,课题研究也就越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调查研究可以是问卷调查,了解面上的情况;可以是座谈调查,针对性召集调查对象,进行追问式调查,可以把调查内容引向深入;还可以是个别访谈,这是点上的调查,解决深度问题。许多研究者提供的问卷设计科学而适用,结果发人深省。
4.付诸实践检验。把自己的理论假设和研究内容付诸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其正确性。比如,“批评策略的研究”,课题承担人把设计好的8种批评策略放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加以验证,其中6种效果显著,于是分析原因,整理成文。“数学日记”的研究者,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反复实验,使得“数学日记”具有了操作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5.进行经验总结。这是课题研究的最后一道程序,也是最为关键的一道程序。一是要对材料进行整理和归类,课题研究会涉及许多的材料,总结之前要进行归类整理,为总结做好准备。
二是对材料进行分析和比较,通过比较,找到相同和相异之处,特别是有效性和无效性的原因分析,这是找出规律的重要依据。
三是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这时需要辩证分析,需要全面分析,需要条理性分析。一些课题研究者就是因为没有认真做好经验总结,所以,过程很好,结论不佳。
当然,最为重要的是坚持研究,深入研究,行动研究。
四、“个人课题”实施过程安排
1.过程安排。程序为:(1)每年1月进行德育培训,并安排总结前一期课题研究经验教训,规划下一期课题研究的内容和重点。(2)2月、3月拟写方案,利用教师寒假培训的机会,查阅相关资料,撰写研究方案。(3)5月按照市教科规划办要求统一申报,区县向区县教科室申报,直属学校以学校为单位直接向宁波市教科所申报。(4)5月组织课题评审小组进行评审,由宁波市教育科学规划办立项。(5)6—12月份由区县组织“个人课题”研讨交流;1—5月份由宁波市教科所组织分县市区进行“个人课题”研讨交流。(6)6月“个人课题”结题。
2.研究要求。
(1)选题小巧。“个人课题”选题要求小巧,“小”表现为自己一个人足以完成,“巧”表现为有所创新。
(2)方案完整。一般来说,“个人课题”研究方案需要有“研究背景”“课题界定”“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阶段安排”“预期成果”“有利条件”等。
(3)专题关注。需要有问题意识,要有专题的敏感性,注意自己研究的专题的进展情况,调整研究内容和方向,走在专题研究的前沿。
(4)借鉴同行。积极参与学校、区县和市教科所组织的“个人课题”研讨活动,学习别人的研究过程与方法也会给你很大的启发。
(5)关注有效和创新。“有效”在先,这是“个人课题”最本质的要求,解决自己的教育教学的问题,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创新”在后,“创新”只是为了“有效”,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创新”只是“有效”的手段。
(6)提前总结。“个人课题”结题时间截止6月底,但是,不一定非要到6月份才能总结研究和撰写论文,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完成设计、实践验证和经验总结;我们期望有“个人课题”研究成果不断出现,不断发表或者获奖。
3.创新要求。
(1)非针对问题的课题不能立项。在“研究背景”中需要说明为何研究,要解决什么问题;坚决消灭“小题大做”“无病呻吟”的课题。
(2)不参与活动的课题难以结题。除却偏远农村的教师以外,所有课题主持人原则上必须参加两次(由区县教科所、宁波市教科所组织)的研讨活动;参加活动情况必须在结题“申报书”上写明。
(3)鼓励优秀“个人课题”建立“个人博客”,成果应该发表。每年我们将评选10%左右的“优秀个人课题”,并予以表彰,“优秀个人课题”除了研究过程清晰而扎实,研究成果丰硕而适用以外,还有两个鲜明的标志:一是成果在正式期刊上发表,二是有人气较旺的“博客”(不具备条件的偏远学校的教师除外)。
(4)鼓励教师连续做“个人课题”,凡能够连续做5个“个人课题”并成功结题者,教科所将为其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
如何开展德育个人课题研究一、什么是“个人课题”1.“个人课题”的定义。“个人课题”是以教师个人为研究主体、以教育教学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的课题,相对于过去的包括国家......
《中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一、课题论证1、选题意义社会发展的需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
如何让文明成为习惯——德育课题研究方案林麻寨完小 2018年9月11日如何让文明成为习惯 ——德育课题研究方案一、选题背景“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
教育局领导、专家莅临高才学校指导教学课题研究5月15日下午,区教育局张文颖副局长、普教股股长王建民,教研室刘志敏、谭志平老师,联谊学校郭方校长、江山副校长莅临高才学校,指......
德育课题研究总结目前,我校正在研究的德育课题是《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我们紧紧围绕此项课题,开展了多项措施并重,各项课题和谐的教科研工作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