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新论[第一章社会生产力和世界经济的形成]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_世界经济新论复习

2020-02-27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世界经济新论[第一章社会生产力和世界经济的形成]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世界经济新论复习”。

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一章社会生产力和世界经济的形成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经济萌芽的准备阶段

1.15—16世纪地理大发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深刻地影响了欧洲的社会经济状况,经济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贸易市场扩大,贸易量日益增多,商业完全脱离手工业,成为独立的行业。在商业利润的推动下,社会生产力有了极大的提高。

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经济的影响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工场手工业的分工不断发展。分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商品数量大大增加,这一切都刺激了商业的繁荣,地区之间贸易交往的增加促使国内市场逐渐形成。同时,各国的商人开始跨越国界进行大规模对外贸易,尤其是地理大发现大大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在贸易发展的带动下,分工也开始跨越国界。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世界经济正待萌芽。

二、第一次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的萌芽

1.科技革命的涵义

(1)科技革命的涵义

科技革命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总称。其中,科学革命是指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质的飞跃,它表现为新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诞生;技术革命是指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新飞跃,它表现为生产工具和工艺过程方面的重大变革。基于此,科技革命是指科学知识或理论加速转化为技术变革,进而引起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2)三次科技革命简介

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发生了三次伟大的科技革命。其中,第一次科技革命是在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第二次科技革命是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以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为主要标志;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从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开始,60年代达到了

高潮,主要以原子能、高分子合成材料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

2.第一次科技革命及其特点

(1)第一次科技革命的产生

第一次科技革命首先从传统的纺织部门开始。在需求的推动下,为了追求利润,纺织业的机械化水平飞速发展,在这过程中,为了解决动力问题,出现了一个跨时代的发明即蒸汽机的发明。蒸汽机的发明不但解决了动力问题,而且为资本主义生产从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创造了条件。接着,蒸汽机应用到其他重工业部门,促进了采煤、冶铁、机器制造等部门生产率大大提高和运输业的发展。可以说,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对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化过程贡献巨大。

(2)第一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第一次科技革命产生的时间正是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独特的历史条件赋予它鲜明的特点,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第一次科技革命从轻工业部门开始,这主要是由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决定的。②技术发明领先于理论研究的突破。第一次科技革命过程中的种种发明,都是技术发明领先于科学理论的突破,而且它们大多是由直接参加生产的技术工人做出的,因此这一时期的发明创造实用性很高。

3.第一次科技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

第一次科技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机器代替了简单协作

在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原本由人力完成的简单协作被机器所取代,突破了自然体力的限制,大大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和生产的精确程度。

(2)根据科学的原理实现了生产过程技术上的统一连续性

依靠科学的原理,应用物理、化学等方法解决了生产过程中每一阶段的完成和各

个阶段之间结合的问题,从而保证了生产过程技术上的统一、连续性。

(3)科学技术把自然力变成社会劳动的力量

蒸汽机的出现,使用机器推动机器,把自然力运用于社会劳动,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4.世界经济的萌芽

(1)国际分工的发展

在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生产力水平获得大幅度提高。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使社会分工取得大进展,极大地推动了国际分工的迅速发展。机器大工业为国际分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由于广泛采用机器技术,工业从农业中完全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部门,工业内部的分工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种分工使大工业逐渐脱离本国的基础,进而依赖于世界市场、国际交换和国际分工。于是社会分工迅速跨越国界,向国际领域扩展,把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或多或少都纳入国际分工之中。

(2)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在国际分工的发展过程中,世界市场也逐步形成了。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建立和国际分工的发展对世界市场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国际分工是国际商品交换的基础。国际分工体系的逐渐形成促进了各国生产力的提高,同时又使生产趋于专门化,并在不同程度上加强了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依赖。世界市场的发展又反过来推动了国际分工体系的形成。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就在相互推进中向前发展。

三、第二次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的形成1.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概述

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新的动力,于是出现了以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

(1)电力的发明

与蒸汽力相比,电力具有更多的优势。电的应用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它改变了人们的通讯能力,使人们的通讯能力大大加强;②依靠电,化学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利用电解的作用,发现了许多新的元素;③电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电灯、留声机、电影、无线电广播的发明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光明和多姿多彩。

②内燃机的发明

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对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拖拉机的出现为农业大规模机械化创造了条件;②汽车的发明、使用和推广使人们看到了公路交通方式的前景,同时又创造了一个新的工业部门——汽车工业部门;③内燃机的发明使蒸汽动力的应用得到推广,扩大了对石油的需求,促进了石油部门的发展。

2.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与第一次科技革命相比,第二次科技革命显现出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特点,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第二次科技革命从重工业开始,为落后国家提供了一次新的机遇,后起国家德国、美国成为这次科技革命的主导。

(2)基础理论的先导作用日益明显。基础科学领域的理论突破转化为生产力,产生了无穷的创新能力,在这次科技革命中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内都不断地产生各种发明创造。

3.世界经济的最终形成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国际分工不断深化,商品交换的范围日益扩大,经济生活的其他领域如资本、货币也走上了国际化的道路。在这种国际化的趋势中,世界经济最终得以形成。

(1)科技革命促进了交通运输的变革。交通运输的发展,方便了资本主义列强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掠夺,也加快了资本的跨国流动。

(2)生产水平的日益提高和运输的日益便捷使得国际分工体系和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同时新兴工业部门的出现带来了经济结构的变化。

(3)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扩张方式从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在第二次科技革命时期,基于资本的逐利性,资本从发达的工业国流向欠发达和不发达国家和地区成为必然。

(4)随着商品交换的日益发展和资本输出的日益增多,促进了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第一次科技革命后就出现了世界货币,但第二次科技革命才形成以世界货币为基础的世界货币体系。

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的以电气工业为代表的第二次科技革命,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国际分工体系的深化,形成了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经济生活的各方面都展现出国际化的趋势,在世界货币的基础上形成国际货币体系,世界经济最终形成。

现代汉语[第一章绪论]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一、什么是现代汉语主要掌握现代汉语的基本概念,汉语是汉民族的语言,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现代汉语既......

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形成的原因

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形成的原因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经济全球化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一种......

世界经济复习大纲答案

1.如何理解世界经济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世界经济学研究的是包括国际经济关系在内的全球性的经济问题。马克思主义世界经济学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第一章史前人类]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第一章史前人类1.人类的起源与早期人类社会在人类起源的问题上,自古以来就有着不同的说法,一直存在着唯心论与唯物论、科学与神学两种根本对立的分......

艺术学概论[第六章艺术作品]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山东大学 期末考试 知识点复习第六章艺术作品“艺术作品”一章,主要介绍了艺术作品的内容、形式及其相关属性。艺术作品是艺术理论研究的一个关键性主题,因此也是考查的重点。......

《世界经济新论[第一章社会生产力和世界经济的形成]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世界经济新论[第一章社会生产力和世界经济的形成]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世界经济新论复习 世界经济 山东大学 新论 世界经济新论复习 世界经济 山东大学 新论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