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自考00150贾玉革版《金融理论与实务》第二章重点全分析_自考财务分析第二章
4月自考00150贾玉革版《金融理论与实务》第二章重点全分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自考财务分析第二章”。
第二章信用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考生应准确识记本章的基本概念、领会本章的基本理论,并能应用基本理论对现实金融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了解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理解信用的基本含义与作用;掌握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优缺点;掌握现代各种信用形式的特点与作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信用的含义与作用
识记:
1、道德范畴的信用:诚信不欺,恪守诺言,忠实的践履自己的许诺或誓言
2、经济范畴的信用: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因此,偿还性与支付利息是信用活动的基本特征。
3、直接融资:货币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信用工具直接实现货币资金的互通有无。
4、间接融资:货币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机构间接实现货币资金的相互融通。
5、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本息而出现违约的可能性。
领会:
1、道德范畴信用与经济范畴信用的关系:二者的联系体现在道德范畴信用是经济范畴信用的支撑与基础。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道德范畴信用的非强制性和经济范畴信用的强制性。
2、信用关系中的各个部门分别起着什么样的作用?个人部门都是货币资金的盈余部门,是货币资金的主要贷出者; 非金融企业(企业部门)是赤字部门,是货币资金的主要需求者,同时也是货币资金的重要供给者,但从整体视角看,企业部门对货币资金的需求大于供给,是赤字部门,是货币资金的主要需求者;政府部门通常也是货币资金的净需求者;国外部门既可能是货币资金的提供者,也可能是货币资金的需求者;金融机构是对盈余部门和赤字部门进行资金调剂的部门,充当信用媒介。
3、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优缺点
(1)直接融资的优缺点:4个优点(见教材70页第二自然段)①有利于引导货币资金合理流动,实现货币资金的合理配置。②有利于加强货币资金供给者对需求者的关注与监督,提高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益。③有利于资金需求者筹集到稳定的、可以长期使用的投资资金。④直接融资由于没有金融机构获取利差等中间环节,因此,对于货币资金需求者来说,筹资成本较低;对于货币资金供给者来说,投资收益较高。2个缺点(见教材70页第三自然段)①直接融资的便利度、成本及其融资工具的流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与效率。②对货币资金供给者来说,由于其要与资金的需求者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和所有权关系,因而资金需求者的经营状况会直接影响其本金的收回和收益率的高低,其在直接融资中承担的风险要高于间接融资。
(2)间接融资的优缺点:3个优点(见教材70页第四自然段)①灵活便利;②分散投资、安全性高;③具有规模经济。2个缺点(见教材70页第五自然段)①由于割断了资金供求双方的直接联系,从而减少了资金供给者对资金使用的关注和筹资者的压力;②金融机构作为资金供求双方的信用中介,要从其经营服务中获取收益,这相应增加了资金需求者的筹资成本,减少了资金供给者的投资收益。
4、信用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有哪些
1调剂货币资金余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2动员闲置资金,推动经2个积极作用:○
济增长。1个消极作用:易导致信用风险的出现并聚集,进而威胁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
(二)现代信用形式
识记:
1、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以赊销或预付货款等形式相互提供的信用。
2、商业票据:在商业信用中被广泛使用的表明买卖双方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
3、商业本票:是一种承诺式票据,通常是由债务人签发给债权人承诺在一定时期内无条件支付款项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债务证书。一经签发即可生效,无须承兑手续。
4、商业汇票:商业汇票是一种命令式票据,通常由商业信用活动中的卖方对买方或买方委托的付款银行签发,要求买方于规定日期支付货款。必须提交债务人承兑后才能生效。
5、银行信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间接信用。
6、国家信用:以政府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主要包括中央政府债券(国债)、地方政府债券(市政债券)、政府担保债券三种。
7、中央政府债券:即国债,是一国中央政府为弥补财政赤字或筹措建设资金而发行的债券。
8、地方政府债券:即市政债券,是地方政府为筹措市政建设资金而发行的债券。有一般责任债券和收益债券两种。
9、消费信用:工商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其消费支出的一种信用形式。
10、消费信贷:商业银行开办的用于自然人(非法人或组织)个人消费目的(非经营目的)的贷款。领会:
1、商业信用的作用与局限性:
作用:商业信用的良性发展,对一国商品的生产和流通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表现在沟通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联系,从而促进生产和流通的顺畅进行。比如说,产品具有良好销售前景的企业可能因为缺少现款而不能购买原材料,具有强大销售能力的商业企业也可能由于缺少现款而无法购进适销的商品。没有商业信用,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这种联系就会中断,原材料企业无法出售原材料,商品生产企业无法开工,销售企业无法购进适销商品,最终消费者的福
1信用规模上的局限性:是企业间买卖商品时发生的信用,利也因此受到损失。局限性:○
以商品买卖为基础,因而其规模会受商品买卖数量的限制,而且生产企业也不可能超出所售
2方向上的局限性:商品量向对方提供商业信用。○通常是由上游企业向下游企业,如原材料
企业向加工厂提供,生产企业向销售企业提供,批发企业向零售企业提供,一般很难逆向提
3期限上的局限性:期限供,而在那些没有买卖关系的企业之间,更不容易发生商业信用。○
一般较短,会受到企业生产周转时间的限制,通常只能用来解决短期资金融通的需要。
2、商业票据的基本特征和票据行为
1是一种有价票证,以一定的货币金额表现其价值; ○2具有法定的式样和4个基本特征:○
3是一种无因票证;○4可转让流通。内容;○
1票据签发:又叫做出票,即出票人制作好一张商业票据并将其交几种重要的票据行为:○
给持票人的行为。票据一经签发就相当于出票人从持票人处得到了资金融通。○2票据背书: 票据持有人在转让票据时,要在票据背面签章并作日期记载,表明对票据的转让负责。票据背书转让就相当于是票据转让人从受让人处得到了资金融通。○3票据贴现: 持票人通过向商业银行转让票据而获得资金的行为。○4票据抵押:持票人将商业票据作为质押物向商业银行申请抵押贷款的行为。
这里要注意:票据贴现与票据抵押是两个不同的行为,票据贴现相当于是持票人将商业票据卖断给商业银行,从商业银行处融通到了资金,当票据到期时由商业银行主张票据上的权利,而票据抵押行为中,持票人只是把商业票据作为一种质押物抵押给了银行,从银行取得了一笔贷款,当贷款到偿还期时,借款人要偿还借款并赎回商业票据,票据到期后仍要由持票人主张票据上的权利。
3、银行信用的特点及其与商业信用的关系
1银行信用的对象是货币资金,来源银行信用属于间接融资的范畴。具有3个突出特点: ○
于社会各部门暂时闲置的货币资金,通过吸收存款的方式将其集聚为巨额的可贷资金,又通
2银行信过发放贷款的方式将其发放给货币资金的需求者,在其中发挥信用中介的职能。○
用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而货币是一般的购买手段,可以与其他任何商品相交换,因此银行
3银行信用提供的存贷款方式相对灵信用可以独立于商品买卖活动,具有广泛的授信对象。○
活,的期限可长可短,数量可大可小,可以满足存贷款人(即资金供求双方)的多样化需求。
1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2克服了商业与商业信用的3个关系:○○
3信用在规模、方向和期限上的局限性,成为现代经济中最基本、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
它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商业信用的发展。表现在银行办理的票据业务增强了商业票据的流动性。
1是调节政府收支不平衡、弥补财政赤字的重要手段;○2筹集建设资
4、国家信用的作用:○
3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金的重要手段;○通过买进卖出国家债券来调节整个社会的货币供
应,影响市场资金需求,对经济进行干预达到稳定市场的作用。进而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5、消费信用的形式与作用:形式——赊销、分期付款、消费信贷是其典型形式;
1站在国家层面上讲,有利于促进消费品的生产与销售,有利于扩大一3个积极作用:○
2站在消费者层面上讲,定时期内一国的消费需求总量,从而促进一国的经济增长。○提升了
3站在企业层面上讲,有利于促进企业技消费者的消费能力,生活质量及其效用总水平。○
1消费信用的过度发展会掩盖消费品的供求矛盾。2术和产品的更新换代。2个消极作用:○ ○
消费信用的过度发展会危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安全。
应用:
1、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应该如何运用各种信用形式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和消费信用作为四中信用形式,对我国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应当扬长避短,发挥其积极作用。
(2)商业信用的良性发展,对我国商品生产和流通有着重要的作用,应大力发展票据市场,规范票据行为,同时因其有局限性,要在重视商业信用的同时注意发展其他信用形式以弥补商业信用的局限。
(3)银行信用在我国一直居于主导地位,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国家信用已成为我国重要的信用形式之一,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与调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需要关注国家信用的规模和偿债能力,避免国家债台高筑进而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
(5)消费信用:有利有弊。在目前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出口拉动压力趋大的情况下,拉动内需具有重要作用,而我国民众一直以来有储蓄的习惯,所以需要大力发展消费信用,拉动内需,但是要关注扩张的规模和速度,避免消费信用盲目扩张,信用集聚形成泡沫,进而对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同时还应加强个人信用体系建设。
2、说说次贷危机和消费信用的联系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次级抵押贷款是指美国的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次级抵押贷款借款人的信用记录比较差,由此造成次级抵押贷款的信用风险比较大。次贷危机与信贷消费文化有着直接的关系。消费信用是指以消费者个人为债务方的信用消费方式,包括零售分期付款信用,信用卡,汽车贷款,住房按揭贷款和住房产权抵押贷款。低利率环境和房产价格的持续飙升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次级抵押贷款的风险。美国的次贷危机证实消费信用不可过度扩张,这也警示我们提醒我们,一定要建立整套的监管和预警机制,控制信用消费的风险。
第六章货币市场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应了解货币市场各子市场的运行机制,了解我国货币市场的发展状况。掌握货币市场的特点与功能,掌握货币市场各子市场的作用......
第四章汇率与汇率制度一、学习目的和要求理解外汇的基本含义,汇率的各种决定理论,掌握汇率的标价方法和作用,了解外汇和汇率的种类,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制的优缺点及人民币汇率制......
第八章 金融衍生工具市场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应了解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产生和发展;了解远期利率协议的交易流程与结算;了解金融期货交易所的组织形式。理解......
第十三章 货币的均衡与失衡一、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货币均衡的实现机制;了解通货紧缩的影响、成因与治理。理解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的关系;理解国际收支的含义;理解国际收支差额......
第十一章 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一、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政策性保险公司的主要业务;了解我国保险公司的改革与发展。理解投资银行的功能;理解保险的基本职能与基本原则。掌握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