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漳州丧葬习俗_惊人丧葬习俗

2020-02-27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浅谈漳州丧葬习俗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惊人丧葬习俗”。

浅谈漳州的丧葬习俗

摘要:丧葬是一项很传统也很庄重的仪式,其中暗含着人对生命的许多理解和尊重。而其繁复仪式也不完全是为了故人,是对活着的人的一种暗示或引导,不便说明的东西往往都会暗藏在各种各样的仪式当中。本文通过对漳州地区丧葬习俗的简单介绍,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每个地区对死亡不同的解读。

关键词:漳州

丧葬

习俗

正文:

闽南传统的丧礼渊源于周礼,沿袭了儒家以“孝”为核心的周礼丧制的基本程式,以厚葬死者和做佛事敬鬼神为基本内容也蕴含了浓厚的地方色彩。

【2】

【1】

。漳州地区位于福建东南部,其丧礼形式在此基础上,外婆说现在办丧事,为追求便利简化了许多,因此下面讲到的习俗大都是现在还存在的。

(一)发丧

据说人死后,首先由其直系亲属,一般是儿子﹑女婿,拿碗到溪边或者河边舀水,碗内放两个硬币,舀水之前把硬币扔到水里,并且小声念到“向你买水了”,据说是向龙王或土地公买水。孝男将碗口朝水流逆向舀水捧回家之后,捧回水后用新布沾水给死者揩脸,并做象征性的沐浴动作,然后替死者梳头、整容。据说买来的水是极其神圣的,它可助死者顺利通往轮回,免受奈何桥下河水的羁绊。这就是民间传说中的“洗钱”。洗完之后,为死者换上新衣服。但在给死者穿衣之前,要举行“套衫”的仪式。在厅前的院子里放一个竹编的大“加箩”,孝男手持竹筒(撑地,让孝男站稳),头戴新竹笠,签上插一枝红春花。另一个人与孝男面对面站着,将寿衣按内外顺序一件件套在孝男身上。穿套完毕,以麻绳穿入两袖筒,在袖口处扎住,然后孝男抽出双臂,脱出套成的寿衣,置新米筛上,端进正厅,给死者穿上。竹笠则往屋顶上扔。孝男或孝女完成“套衫”仪式后,要吃一碗甜汤圆。未成年的小孩子要吃甜米线。

接下来是“搬铺”。为死者换完新衣服后,将尸体移置厅堂中三块木板拼成的铺上,男尸偏左,女尸偏右,头向内足向外,听说这样放置死者是为了便于死者的灵魂起来走出大门。也有将死者横放在厅堂中以避免“担楹。搬铺时,死者仰卧在厅堂里,身上覆盖布衾——白布制成,镶红边,长应蔽足,俗称“天地被”。死者头上覆盖白布,头下枕以砖块垫纸帛。听外婆说,生前当过新娘的,应以面罩罩住头。铺前张挂白幔,幔前摆供桌,桌上供死者的照片。

白幔后面,在死者脚下方的地上点燃长明灯一盏以照冥路,摆上插着竹筷的干饭一碗,称“拜脚尾饭”;子孙在旁边烧冥镪,称“烧脚尾纸”。

在搬铺之前,死者的家属开始在家门口播放丧乐,一般播放一整晚,这是俗称的“闹丧”。据说以前闹丧的内容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描述死者生平,二是叙述快乐之事,前者是用以哀悼亡人幽灵,后者是为了宽慰孝亲。但是现在只是简单的播放丧乐,向四周邻居传送家里有死者的信息。

报丧:闹丧其实也是起到一定报丧的作用。但是据老人所说,除了出远门在外的亲戚要用电话通知之外,其他的亲友都是互相转告而来的,一般不用特地通知,因为乡镇的人一般都住在相邻的地方,距离不远。

出嫁在外的女儿接到父母的死讯,应立即奔丧;并在通往娘家的岔口上就开始号哭,俗称“哭路头”。

亲友闻讯,赶赴吊唁,并给丧家红包。丧事的红包与年节喜庆的包法不同,包钱的方形红纸沿平行于对角线斜向折叠,交给丧家时要说这仅是够买纸的钱。丧家应回赠吊丧者一条手巾和两条红丝钱,亲友因将其红丝线缠在衣服的纽扣上,丧礼完之后,将衣服上的红丝线扯下来扔进河里,让其丧气随河流流走。

【3】

(二)入殓

很多关于漳州的丧葬资料中都将入殓分为小殓和大殓。小殓就是上文所提到的“洗钱”,为死者换新衣等。一般丧家在完成小殓之后要请人在死者的铺前诵经,俗称“牵铺前经”。诵经者可以是和尚,也可以是尼姑或长年吃素的“菜姑”。诵经时丧属围在铺前跪听。

“小殓”之后,便是死者遗体纳棺的“大殓”,俗称“入大厝”。死者“入大厝’,表示死者灵魂生活的重大转折点,要举行隆重的告别人世的仪式。死者人棺大殓之前。要先举行”辞生“的祭祀。

”辞上“要备12碗菜肴供祭死者,荤素各6碗。若死者是虚诚信佛者,则12碗全是素菜。祭时由”好命人“或请来的道士(俗称”师公“)逐一拿起每一碗菜,口中说着好话,边用筷子夹起菜肴,做出喂食的样子,将12碗菜―一敬献给死者。”辞生“是死者灵魂辞别人世的最后的盛宴。祭后请和尚诵经,叫做念”铺前经“,多念”往生咒“

【5】

【4】。

盖棺前丧属跪地,由执事(俗称“土工”)取出死者衣袋里的铜钱撒到地上让死者的子孙拾取,称“散手尾钱”。此俗有的改为老人断气时将若干钱放入死者衣袋中,入殓时取出,由子孙按房头分,称“分手尾钱”。然后执事将麻缕或白纱线的一端系在死者手上,另一端由丧属按亲疏由近到远排成一列执线。主事的道士或和尚口中念念有词,将执着的线由远而近逐节割断,意为生者与死者自此永诀。接着,孝男孝妇将新的衣服、被褥、纸锭等塞入棺中。如果以上东西尚不足塞满棺材,就以灯芯草填满,然后裹上地被,再覆上白布,称“天被”。丧属在棺前燃香跪拜,执事将棺盖覆于棺上。

盖棺时一般要延请和尚或道士诵经做功德,为死者在阴间开路。有的人家还请和尚或道士主持盖棺封钉仪式。

封钉前丧属备牲醴祭奠,称“祭棺”。然后孝男孝妇绕棺材跪爬三周,再回到棺前跪拜。道士诵《劝亡经》,执事在主礼人示意下开始钉棺盖上四角上的钉。封钉的顺序是:男尸先左,女尸先右;先钉脚下,后钉头上。最后一根棺钉不能全部钉入,要将钉头留在棺木外,寓意“出丁”。执事一边钉一边唱吉语,如“一添丁,二进财,三子孙状元才”之类,祝死者的子孙兴旺发达。封钉时丧属停止啼哭,按各自的称谓呼叫死者:“××,闪(躲避)钉啊!”。

(三)下葬

棺材在埋之前,丧家手持香,绕棺材右转三圈,左转四圈,女儿将香插在路边,儿子将香插在装满米的罐子。且死者的孙子手系蓝线,儿子媳妇手系白线,女儿手系青色线,百日后全部转红线。

(四)丧宴 自人死到下葬,丧家要惊动和烦忧不少人。葬后丧家必须以一定的礼节对这些人表示祝福和感谢。殡葬归来,丧家要设宴答谢吊客和帮忙丧事的亲友。丧宴的酒菜与平常无异,只是席上当有1碗“红糟肉”,寓意见红化吉,祝吊客和帮忙的亲友回家平安吉祥;宴席不上甜点,以豆干炒韭菜作为最后一道菜。

(五)百日

丧后百日内,逢年过节丧家不办荤腥,由亲友馈送糕点。丧后百日要举行祭奠,从此终结哭奠的仪式,古称“卒哭”,俗称“插花”或“做百日”。已出嫁的女儿要带白龟粿回娘家做百日。做百日时都要延请和尚超度亡灵,俗称“做功德”。“做功德”必须请糊纸店制作精美的纸扎“灵厝”,焚化给死者居住。这种纸厝往往又比一般“尾旬”或除灵桌时焚化的纸厝形制大,而且更豪华富丽。“灵厝”多为闽南民居“大厝”式样,也有楼房庭园式样的。堂外有车、轿和人夫;厝内厅堂匾额高悬,死者纸像端坐堂上,也有仆役伺候。厅堂、卧室内,精致点的,纸扎床柜、桌椅、被褥、花架、字画等摆设一应齐全,连窗格也有各种花样。纸后内,各处都立有丫环奴仆,听候主人使唤。

俗语说:“百日内无应酬,百日外无丧。”百日后可以理发、娱乐等,唯带“孝布”、扎孝绳、手尾钱等,还显著地表示着持哀的情结。待到死者亡故满周年,居丧期止,才可以全部去除。

(六)对年

死者亡故满周年,要举行隆重的祭祀,闽南称“做对年”。届时普遍进行“除灵”、“请入龛”和“除孝”。这一天的祭祀过后,将死者牌位和香炉由灵桌移到长案桌祖龛旁,将灵桌撤除,扔到野外。撤灵桌的最好是属龙和属虎的亲友,这叫“除灵”。死者牌位放入祖龛,与祖先牌位排在一起,今后一同享用祭祀,这叫“入龛”。“入龛”时,从原祭祀死者的香炉取出一撮灰,放人祖龛前的香炉、原来的香炉弃之不用,所以也有将“入龛”一称为“合炉”的。

遗属佩戴一年的孝布、头绳等,这时可以全部取下,与金银纸一起焚毁,这叫“除孝”。遗属自此正式结束居丧期,完全恢复正常的生活。女眷普遍头插“红春”花,可以参与红白喜事的应酬,过年过节可以蒸甜粿和裹粽。

丧葬习俗沿袭至今,很多都简化,甚至消失。但是死者对于挚亲来说,是永远记在心中的。

参考文献: 【1】尹成.白事儿[J],新青年,2006(04)【2】佚名.闽南丧葬习俗[J]

【3】陈峰,明清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风俗与社会变迁「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09),103页。

【4】万建中,汉族风俗史[M],学林出版社,2004(12),107页

【5】佚名,漳州丧葬习俗[M],摘自闽南人网

【6】陈阿珠,现今75岁,小学文化程度,在村里较有威望,常有人来请教婚嫁丧葬事宜。

08

史本(2)班

章巧玲

080701207

指导老师:翁老师

丧葬习俗

丧葬习俗丧葬,又称为白事,过去都具有较重的封建伦理和迷信思想,礼俗繁多。解放后,大都从简了。当今的习俗,大致有如下内容。净身装衣:人在百年归寿前,要按男左女右之规,在厅堂一侧铺......

丧葬习俗

文化地理 资一 1002丧葬文化 文化地理展示课任课老师:李丽雅资一1002 10508101 李妍 10508102 李艳玲 10508103 鄂志英 10508104 程思涵文化地理 资一 1002丧葬文化丧葬活动......

丧葬习俗

丧葬习俗丧葬,在古六礼中属于凶礼,也是人生礼仪最后一件大事。一备 丧过去,老人年满六十,可以以称为享寿。所以,老人年过五十以后,做子女的开始为老人备丧。所谓备丧,就是给老人准......

丧葬习俗

丧葬文化习俗汉族丧葬文化悠久而厚实。丧葬属于古代“五礼”中的“凶礼”,长期以来,人们遵循“生,事之以理,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理”的古训,“丧尽礼,祭尽诚”。而农业时代的亲情、孝......

丧葬习俗

丧葬习俗丧葬习俗流传至今,已经有几千年历史。世界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丧葬习俗。虽然丧葬品准备及丧葬程序不断减化,但是主要内容并没有太大变化,并且流传至今,家家躲不开,......

《浅谈漳州丧葬习俗.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浅谈漳州丧葬习俗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惊人丧葬习俗 漳州 丧葬 浅谈 惊人丧葬习俗 漳州 丧葬 浅谈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