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学术“热点”,构建和谐世界_构建和谐的心灵世界

2020-02-27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聚焦学术“热点”,构建和谐世界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构建和谐的心灵世界”。

聚焦学术“热点”,构建和谐世界

2006年10月28-30日,由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中央民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欧亚研究所联合举办的“民族主义与世界民族问题”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出席此次研讨会的有来自国家民委、高等院校、科研所和杂志社的代表共60余人,收到论文40余篇。研讨会开幕式由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叶江教授主持,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朱伦、上海社会科学院欧亚研究所所长潘光、中央民族大学王庆仁教授向大会致辞,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名誉会长、国家民委原常委赵延年做主题发言。在3天的研讨会中,与会代表围绕“民族主义及民族理论”、“世界民族问题”、“民族政策与移民问题”三个议题并就世界民族研究如何为构建和谐社会乃至和谐世界服务,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一、民族主义及民族理论

民族主义问题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朱伦研究员认为,召开此次专题学术研讨会,既是正确认识当代世界民族问题和加强跨学科研究的需要,也是如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分析民族主义问题的需要,同时还是解决我国如大陆与台湾的统一等现实问题的需要。上海社会科学院欧亚研究所潘光研究员认为,就当今世界而言,无论是民族、宗教问题,还是地区热点问题,以至反恐问题,都与民族主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应该加以深入研究。

研究民族主义和世界民族问题,需要有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名誉会长赵延年同志在《关于加强新世纪新阶段世界民族问题研究的几点建议》中指出: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的世界民族研究,应当在国际社会发展趋势的总框架中,对不同类型国家特别是代表性强的国家的民族情况和族际关系进行由浅入深的了解和研究,扎实拓展研究领域,增进研究深度,扩大研究成果,努力为推进国内民族和睦与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为推动建设和谐区域、和谐世界服务。这应是今后世界民族研究的基本方向和根本任务。

应该如何面对民族主义呢?对此代表们发表了各自的看法。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俞新天认为:国家政府应当积极引导积极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要研究爱国主义、民族主义作为意识形态的功能、特点和局限。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的俞正棵教授认为,民族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命题,必须严肃、认真地加以对待,特别是从一开始就应排除极端民族主义。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夏立平研究员认为,在当代,必须防止极端主义和暴力主义,各国应超越民族利己主义,将本国利益与人类共同利益相结合。王庆仁教授认为,研究民族主义,要认清民族主义的“双刃剑”效用对我们有什么警示,应特别注意其负面的影响。

与会代表还对民族主义的本质、功能、特点以及类型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热烈讨论。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张彤博士认为,民族主义有两个叙事特点,即民族应以独特方式生存的“普适性”和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决定了其意识形态的本质。西南民族大学的陈玉屏教授认为,民族主义具有明显的资产阶级属性,是一种最能调动普通人情绪并进而引起感情冲动的强有力的意识形态。俞新天研究员认为,当今世界上形成了第四次民族主义高涨,其特点表现为:现代民族国家的普遍建立,使得现代民族既是法律一政治共同体,也是文化认同共同体;发达国家之间已经不再以武力争夺领土和霸权,其原有的民族主义、民族沙文主义的内容发生了巨大变化;发展中国家无论现代化成功与否,其民族主义都在上升;由于冷战意识形态减弱,也由于全球化造成了工业文明和通俗文化的传播,使得各民族都更关注保存和发扬本民族的特性、文化和价值观,民族主义成为一种重要的意识形态,因而也带有意识形态的特征。

叶江教授认为,早在20世纪20年代,西方学者就开始了对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和运动类型的研究,并试图将民族主义区分为不同性质的类型。然而,民族主义及其运动表明,无论哪种民族主义都有正、反两面性;当前西方学术界仍相当关注民族主义的未来前景问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钱雪梅副教授对宗教民族主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宗教民族主义因其与政治民族主义有许多共性而应归属于文化民族主义类型。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包胜利副研究员在简述了蒙古民族主义发展的基本脉络、现状和基本特点的同时,分析了其对中蒙关系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云南陆军学院郑汕少将分析了印度民族主义三个流派的特征及其对世界的影响。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黄仁伟指出,与以往民族主义浪潮相比,当今世界上的民族主义浪潮表现出参与国众多、跨国流动快和高度交叉等特点,给我国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二、世界民族问题

民族问题是全球性的重大政治问题。民族问题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统一、社会稳定、经济建设、对外关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当前,国际形势正发生深刻的变化,谋求和平与发展、构建和谐世界,已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为准确把握世界民族问题的基本走向,应加强对当代世界民族问题的研究。在本次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代表从不同角度对世界民族问题进行了探讨。

与会代表探讨了历史上的民族冲突及其化解途径。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沈坚教授就“轴心国”阴影下的二战民族问题进行了阐述。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邓颖洁助理研究员就西班牙与摩洛哥之间因佩雷希尔岛的归属问题而发生冲突的历史由来和过程进行了介绍。在世界民族问题中,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是一个重要问题。厦门大学历史系陈衍德教授从民族关系的视角解读了印尼爪哇与外岛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在国际民族政治的舞台上,民族冲突一直是难以解决的问题。如何化解这些民族冲突呢?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邱显平副教授认为,通过谈判与妥协使北爱尔兰民族冲突得以缓和、和平逐步得到实现,为研究这个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视角。

反对“台独”、“疆独”,维护国家统一,一直是我国政府不变的方针。许多学者力图从其他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实例中得到对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某种启迪。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蒋莉副研究员认为,车臣曾经一度处于彻底分裂的边缘,而在2003年,车臣地位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政治进程和战后重建稳步推进,俄罗斯联邦政府的反分裂斗争取得重大突破。虽然车臣与我国台湾、新疆所处境况不同,民族和宗教信仰的基础各异,民族文化意识也迥然不同,但车臣问题和我国的台湾问题、新疆问题也有诸多相似之处。俄罗斯当局治理车臣、阻止分裂的某些做法对我国政府反对“台独”、“疆独”,维护国家统一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全球化浪潮必将对社会稳定产生影响,也是研究世界民族问题时应予以高度关注的。上海社会科学院欧亚研究所胡键副研究员就全球“民主化”浪潮下的中亚社会稳定进行了探讨。她认为,中亚国家的社会动荡与苏联解体以来的全球“民主化”以及以“颜色革命”为背景的政治“民主化改造”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对中亚国家的社会稳定产生了极大的负面作用。在全球“民主化”浪潮暂时趋缓的时候,有必要对它进行反思。

学者们还从民族认同、族群关系等视角来解读世界民族问题。上海社会科学院欧亚研究所余建华研究员从民族认同的视角,结合文明结合部的地缘特征,探讨了南斯拉夫民族危机的历史、文化根源。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蔡丽娟副教授探讨了罗马起源神话中的文化和民族认同。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庄礼伟博士探讨了族群冲突的起源、社会转型与族群冲突的互动框架以及族群关系的治理途径。

三、民族政策与移民问题

在当今世界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各种跨国流动特别是移民的跨国流动快速增长,传统意义上的单一民族国家已不复存在,这使得每一个国家都将面临民族问题或移民问题的考验。也就是说,移民问题已成为国家内部民族问题和世界民族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每一国家都必须通过一定的民族政策或移民政策来调整和处理族际关系乃至国家间的关系。近年来,在国际上由移民而引发的问题是十分突出的,其复杂性和重要性,已引起学者们的普遍关注。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李其荣教授对美国移民政策的变迁进行了探讨。他认为,美国移民政策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而经历了从开放到选择的变迁过程,“9?11”事件之后,美国移民政策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即从经济考虑转向安全考虑,但美国移民政策的制定,归根结底是服务于美国国家利益的。

内蒙古财经大学马列部李晶教授探讨了“多元文化主义”政策。她认为,“多元文化主义”政策是资本主义国家在民族同化政策失败后的一种选择,是资本主义社会自我调整、改良的一部分,也是国际政治格局变化的结果。这一政策本身符合民族发展的规律,对于现阶段的资本主义国家改善民族关系、缓解民族矛盾有一定的作用,应予以肯定,但它还不是一项最理想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导致国际人口迁移现象日趋普遍。跨国移民越来越成为学者们关注和研究的主要对象。上海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吴前进研究员主要介绍了欧、美学者在跨国移民研究方面的观点和贡献。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所石沧金博士就拉美地区华人移民与印度移民做了比较分析。

云南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刘稚研究员探讨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中国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关系。她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论述了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对促进我国云南、广西等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重大意义。

其他涉及民族政策和移民问题的研究还包括:《中华民族》杂志社刘增林副编审根据解密的外交档案,从《中缅边界条约》探讨早期中缅关系的发展。上海社会科学院欧亚研究所罗爱铃助理研究员探讨了欧洲的穆斯林问题对移民的政治、社会状况的影响。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李吉教授和王奎正教授对中国中部散杂居民族的问题的特点、处置原则及应对机制进行了探讨。

四、小结

总之,此次学术研讨会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理论性。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民族主义是一种对民族政治具有重要影响的意识形态。民族政治生活中许多根本性的重大事件,如民族国家的建立、民族解放运动、民族分离问题等,都与民族主义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民族主义本身,其内容既十分庞杂,又处于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中。因此,民族主义是一个应给予充分关注、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同时,民族问题和民族理论研究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即应当始终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民族观作为国内学者观察世界民族问题的指针和武器,并在继承中有所创新和发展。(2)学术性。本次研讨会收到了一批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有不少论文选题新颖,站在学术的前沿,关注国内外学术界的发展动态,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理论观点。在资料的挖掘方面,许多代表做出了相当的努力,尽量使用解密的外交档案、英文第一手资料、田野调查资料,使得对问题的论证、看法比较全面而富有启发性。(3)多学科性。参加本次研讨会的学者分别具有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人类学、比较研究、社会学、民俗学等不同专业背景,发挥学科之间研究视角和方法的互补性,有利于对民族主义和世界民族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利于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的健康发展。此外,与会代表在探讨学术“热点”问题的同时,紧密地把世界民族问题研究与构建和谐社会乃至和谐世界这个大主题联系起来,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体现了社会科学工作者应有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责任编辑:吴家多]

热点聚焦

【热点聚焦】2013年10月21日,北京市中高考改革方案向社会公布,从2016年开始,高考语文(文理同卷)分值由150分增为180分,文、理科综合分值由300分增至320分。英语考试将实行社会化考......

聚焦社会热点助力和谐中国

聚焦社会热点助力和谐中国——《辩证看务实办》读后感“收入差距如何缩小?”、“房地产调控如何坚持?”、“看病费用如何降低?”、“素质教育如何推进?”、“道德风气如何提升?”......

热点聚焦(推荐)

学生工作简报热点聚焦长江大学三名大学生救人事件在我院引起激烈讨论长江大学三名大一新生,陈及时、何东旭、方钊结梯救人事件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为更加深刻的学习英雄事迹......

时政热点聚焦

2018年时政热点聚焦1、让绿色发展深入人心一个有着悠久养蜂历史的村庄,不再按照老办法掏空树桩养蜜蜂,而是用上了新蜂箱,环保、便于管理又干净卫生。这样一个小小的举措,折射出......

聚焦全国两会热点

聚焦2013年全国两会热点3月3日(星期日)[全国政协]下午3时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开幕会听取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及听取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案工作......

《聚焦学术“热点”,构建和谐世界.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聚焦学术“热点”,构建和谐世界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构建和谐的心灵世界 热点 构建和谐 学术 构建和谐的心灵世界 热点 构建和谐 学术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