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艺术概论分析_艺术概论案例分析
《海上钢琴师》艺术概论分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艺术概论案例分析”。
《海上钢琴师》赏析
一.艺术与道德关系
《海上钢琴师》是令我印象深刻的电影之一。电影中有很多发人深省的台词和场景,而1900也是一个传奇般的形象。影片描绘了20世纪初的美国,透过时代背景,我们能够理解更深入的理解影片中的台词和场景。在20世纪第一个10年里每年有100多万移民乘船涌入美国,而这时1900出生的年代,他是一个移民的弃子。美国当时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超过欧洲,成为一个淘金圣地,强烈地吸引着众多国家的梦想者。此刻美国是梦想家和赌徒的天堂。在影片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当轮船即将驶入海港时,透过重重雾气,美国的摩天大楼若隐若现,这时的人们已经不能抑制内心的激动,争先喊出:America!这些社会底层的人虽然此刻激动,但无论在他们家乡还是下船后的美国,卖力生活的状态都很难转变,这是徒有空想的美国梦。这一幕也照应了后面1900拒绝下船,因为陆地是无限的,是他不能把握的。除了感受到当时社会的浮躁与不稳定,换个角度来看,也感受到1900懦弱的一面,对不可预见的未来的恐惧打败了他对女孩的爱,使他没有迈出最后一幕。轮船的上等仓与下等仓的强烈对比,也反应了当时贫富差距之大。但下等人也有享受音乐的权利,在1900眼中,人没有等级之分,这是超脱于当时社会之外的思想。
二.分析其中审美再创
在影片《海上钢琴师》观赏中,影片作为审美客体,是观众进行鉴赏活动的对象,影片中塑造的形象成为鉴赏主体进行审美再创造活动的客观依据。作为观众,观看影片的同时也会随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思考,来体会剧中1900及各种人群的心态,琢磨人们间的互动,参与其中推测剧情发展。例如影片中的经典片段之一,Max初登弗吉尼亚号的一个夜晚,狂风大作,波涛汹涌,Max的狼狈和1900的闲庭信步形成对比,1900一个镇定的脸部特写让Max把钢琴脚闸打开,弹起了钢琴。在轻盈的旋律中,又用了大量的跟拍和推摇镜头,俩人随着钢琴一起在大厅中回旋。同时用叠印的手法,将两人悠然自得的脸和船舱外恐怖的大浪潮和阴霾天气叠加在一起,然后两人冲破落地窗,滑过走廊,撞进船长的房间。那是怎样的轻舞飞扬!如此超尘脱俗的1900,让我们不禁惊叹喝彩,与此同时又沉浸其中不能自拔。还有1900与谢利斗琴的情节,1900的胡闹态度却轻松比完前两个回合,在第三个回合,谢利完全放下戒备,而1900却给了他致命一击。随着闪电般迅速的节奏,琴键上演奏者双手的特写以及所有观众的瞠目结舌,众多场景展现在眼前,让我们置身其中。最后1900用琴弦点燃香烟送到谢利的嘴中,这其中的讽刺让观众更加佩服1900琴技的精湛。这两个经典场景都令人身临其境,不仅过了一把钢琴瘾,也感受到其中无可言喻的美妙。
三.分析审美心理的联想
电影中,1900和Max成为知己,但两人却是鲜明的对比。Max为了生存各处辗转,甚至后来卖掉小号;而1900却始终没有离开钢琴和音乐,直到生命的最后,也在演奏无声的音乐。1900告诉Max,他想下船去倾听海的声音,这是多么令人震撼的话语。单纯的想法,只和自己的音乐追求有关。面对看不到头的城市,1900看到的是无尽的欲望,为了坚守心中的净土他放弃爱情。船上的世界和陆地上的世界,1900和忙于奔命的世人形成鲜明对比,让人不禁深思,什么是理想,我们该追求精神世界还是物质世界。
海上的钢琴声---写在观看《海上钢琴师》之后最后的爆炸声还时时的萦绕在耳边,我不知道怎么去形容一个天才的陨落,但是钢琴的声音还是注定成为一个人存在的见证,比如说他:1900—......
[键入公司名称] 电影鉴赏课论文《海上钢琴师》观后感2011/11/15《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在电影鉴赏课上第一次看《海上钢琴师》,我就被这部电影深深的震撼了,重复看了五遍,每一边......
一个没有根而终身漂流在海上的男人,独特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使得他处在一个独立的世界里。他与这个社会只有一段很短的距离----一块甲板;他与这个社会有一段很长的距离---一个世......
《海上钢琴师》,很久就听说过这部电影,意大利的一部电影。 钢琴师 1900 这是他的名字,他出生在船上,被遗弃在船上,他被船上的填煤工收养了,从此开始了他一生的海上生活。他出生在1......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观看了《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 。《海上钢琴师》,以主人公为线索,描写了一个一生都在海上度过,从没踏入陆地的杰出钢琴师。片中很令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