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的得与失_对外来务工子女的关爱
浅谈对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的得与失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对外来务工子女的关爱”。
用心浇灌行知之花
-----------浅谈对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
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
——陶行知
学陶、师陶、研陶,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我们陶行知中学已经走过了10年的历程。近几年来,为落实政府提出的关于切实做好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也为了更好的遵循着陶行知先生的大众教育、贫民教育思想,在海淀率先接收了外来务工子女就读,让他们和北京的孩子一样,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平等地享受着海淀的优质教育。
一、学校在对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的过程中,首先注重于观念的转变、注重于现代教育方法的指导。
1、由于外来务工子女有很小就随父母来京闯天下,也有刚来的。流动奔波的生活,使他们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习惯差,成绩参差不齐;风俗习惯差异;不良习惯多;流动性大等也造成学校管理上的难题,教师无论在教学难度,工作强度上远远超过其他学校的老师,但也应该看到:现在的北京,尤其服务行业,外来务工人员不断增加,如何给这些外来的人员子女一个健康,公平的教育环境将显得十分重要。外来务工子女的到来不仅给学校增加了生源,而且一些优秀生还会给学校带来新鲜活力,他们的朴素坚强、吃苦耐劳也是一本活生生的教材。
2、我校接收的外来务工子女,他们大多来自祖国各地的农村,家长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对教育几乎是“白丁”。学校开办家长学校,分阶段为家长进行教育方法指导。比如我所在的年级初一时,进行了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教师讲解与家长之间的相互交流,家长很有收获,有些家长由原来的不愿意来,到夫妻双方一起来,还主动追问下一次什么是开?主动与老师探讨、交流的也多了。一部分家长经过实践,与学校配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初二时进行了生理知识和心理健康辅导与交流,很多家长不仅自己学到了知识,而且也知道了这个时期孩子心理及应对办法。初三考时又进行了中考前的心理调适与饮食调配的讲座,让孩子平稳度过最后的考试阶段。很多回老家考试的孩子得益于学校的现代教育方
法的指导,取得了满意的结果,有的家长甚至找到学校,要求还
要回来高中借读呢!
二、一视同仁,为外来务工子女创造一个和谐、温馨、公平的受教育环境。
(1)来我们学校借读的学生从以开始就不收借读费而且混合编班。因为考虑到孩子的承受心理,老师从不刻意地区分强调谁
是外来务工子女,班级管理也是一同进行。像年级出现的“小先
生”------班长赵凯;交通员刘天钦;小记者苏笑嫣;主持人金
秋月等都是年级培养出的外来务工子女,他们和北京孩子一样,感受着班集体带给他们的一切。
(2)对于离家远的学生学校提供免费住宿,外来务工子女吴
福宇就是受益的一个。外来务工子女同样享受奖学金及评优待遇。
比如我们年级的刘倩同学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外来务工子女,她连
续三年被评为海淀区三好学生,享受校级一等奖学金。回乡参考
之前,根据当地教材,年级老师又为她单独进行了义务辅导。另
一名学生李丹丹也是外来务工子女,她家庭比较贫困,连正常的书本费都交不起,一到学期初,父母瞒着她给学校打借条。班主
任老师家访后了解了真实情况,为了不让孩子尴尬和失学,在她
不知情的情况下,学校免去了大部分的书本费,使她在陶行知中
学安心、顺利地完成了三年的学业。
三、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1、外来务工子女大多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南腔北调的语言
又使他们自卑,不主动与老师同学沟通,遇事不冷静,只重哥们
义气。为此,学校想了不少办法,站姿、坐姿评比;朗诵训练,普及普通话;讲故事比赛,让学生讲解家乡的地方风俗及传统文
化;;观看教育录像,提倡文明礼仪,增强法律意识;外出参观,了解北京等等。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逐步消除流动学生自
卑心理和不良习惯。
2、外来务工子女的家庭大多生活比较贫困,孩子的父母为生
活奔波,做着最辛苦而又收入低的活计:像卖菜,做小本生意,小时工,建筑小工等,他们没有时间去监督也没有能力辅导孩子。
而且很多家庭租住地下室,周围杂乱,没有学习的环境和氛围。
我们通过家访电访与家长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切
实有效的教育方法, 有的放矢,将工作做到实处。如落实课堂教学
重点,指点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再比如尽量把作业留在学校做,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自觉完成作业的习惯;还有成立“一帮一”
小组,发挥“小先生”互助作用、同伴的激励作用,这样即达到
教育目的,又减轻了家长负担。
四、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
1、一些孩子随父母一路打拼,生活的艰辛使他们过早地感受
到了人间冷暖,自尊心和自卑感常常交织在一起,也使他们心理
比较脆弱,情绪低落、受压抑、烦躁、冷漠、敏感。对这些孩子,老师更应耐心、细心。赵凯同学是从别的学校转过来的问题学
生,不学习,还经常打架,但他很有同情心。面对这样一个学生,老师倾注极大的信任,让他担任班长一职。课上多关注,课下常
聊天,暗暗地多给他一些关心和帮助。两年的时间,他的性格改
变了不少,而且还成了优秀学生。他妈妈说:是陶行知中学给她
一个新儿子。现在老家的他很有自信,常常有喜信传来。
2、由于种种原因,比如不能在北京升学,老家的学习紧张,一些学生的流动等等,使他们中的留守学生困惑、迷茫甚至自暴
自弃。他们觉得“前途茫然似大海,明日去留何处未可知”,情
绪一度波动很大。老师发现苗头,及时疏堵,又同家长商量,对
孩子的未来做出规划和打算,甚至帮她推荐学校。通则顺,这些
孩子们都高高兴兴地借考了,有的准备拿着北京的中考成绩会老
家找学校,有的准备常驻北京,学得一计之长,继续在北京创业。
五、生活教育相结合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要培养活生生的人,要“为了生活而教育”因此,在进行思想教育过程,力求结合实
际,从现实出发,善于引导,温情教育,才有可能将孩子带上成功的大道上。常言说得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外来儿童所在家
庭大多是因生活贫困,他们的家长才带领他们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我们抓住这一特点,采取与家长谈心,帮家长分担,体验各自家
长的工作环境及劳动的艰辛,无形中增强相互之间的沟通,在日
常生活中去主动的关心、爱护家长,尽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减轻家长负担,给家长一个愉快的心情。
总之,对外来务工子女的入校教育,我们付出了很多。但我们也看到学生的自信、懂事,教师同家长之间的相互沟通及信任,学校教学环境的温馨,使三者之间建立了一个亲密的纽带,从而
进一步带来了家长的放心愉快,许多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都送过来,还介绍亲戚、朋友的孩子过来。因为他们亲身体验了这所学校所
体现的陶行知先生的大众教育、平民教育,他们的子女和北京的孩子一样,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平等地享受着海淀的优质教育。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数学教育问题近几年,城市的发展非常迅速,城区的框架不断拉大,在这期间,外来务工人员的贡献功不可没。他们为中国的经济起飞持续提供了充裕的廉价劳动力,推动了......
那年暑假每一天,当朝阳升起,当朝露干涸,我们背着笔记本电脑穿着粉色的队服集队在苏州大学本部北大门处,整装待发;每一天,当正午的阳光炙烤着滚烫的大地,当满头的汗水蜿蜒流下,我们......
外来务工子女教育成功案例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外来务工子女教育成功案例秦文凤在我的班里,有一位学生名叫曾甜甜,其父母是泗县山头镇来马鞍山打工人员。她上课总是坐立不安,对学......
一、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管理问题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管理是教育界乃至全社会都十分关注的问题。中央提出:“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政策,受到务工人员的欢迎。但由于......
进城务工务工子女教育工作计划铜仁市十一小学二年级(1)班教师 章晓英一、指导思想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根据学校的安排,结合我班外来务工子女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更好地发挥班级的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