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_课堂教学实际

2020-02-27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课堂教学实际”。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的老师不是说得太少了,而是说得太多了;不是听得太多了,而是听得太少了。教师言语充斥了整个课堂,甚至充斥了师生交往的大部分空间。教师在师生交往过程中不自觉地失去了倾听的能力,成了语言的“霸权主义者”。

教师语言霸权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对不同学生的角色歧视;二是教师对学生的语言专制。

语言的角色歧视主要体现为学生之间的语言表达权利的不平等。

如在一些重要的观摩课、公开课上,成绩好的学生往往发言次数多,我们的教师为了让课堂出彩,有亮点,也会自觉不自觉地把这些机会给这些学生;而一些平时成绩差的学生却鲜有表达的机会,只能沦为默默的听众。

语言专制主要表现为教师占据课堂语言表达的全部或大部分空间,剥夺了学生语言表达的机会。或是教师将自己的规范语言强加给学生,要求全体学生遵循这样的规范而步调一致。教师的语言霸权会禁锢学生的思想,丧失的将是充满灵性的多元表达,使课堂变得规范而失去更多的精彩。

教师语言霸权现象的存在,严重破坏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没有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就意味着没有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而使师生间形成了交往的阻隔甚至缺失。

我们为人师者对待孩子的叙说往往缺少一颗真诚平和的心,往往喜欢过早地作出结论、习惯于滔滔不绝地说,而不习惯安安静静地听;习惯于严词正色地训导,而不习惯于自由平等地去和学生交流。许多教师自从登上讲台的那一刻起,便以知识占有者自居,一直扮演着一个告诉者,甚至是训导者的角色,久而久之,在我们思想深处便把自己当成了领导者、管理者、评判者,很少意识到我们是学生的亲密朋友,以及应该是个忠诚的倾听者。

真正的教育必然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心的对话又是从真诚的倾听开始的。教师要学会倾听,因为倾听意味着理解、尊重,意味着接纳期待;意味着分担痛苦、分享快乐。它的意义远不是仅仅给孩子一个表达的机会,它或许带来的是早已失落的人格尊严,点燃的或许是即将熄灭的思维火把,扬起的或许是尘封已久的信念追求。一个善于倾听的老师一定给孩子留足表达的空间,一定会带来朋友般的热忱,亲切聆听孩子的诉说;因而他便一定会触摸到孩子情绪的温度,发现孩子心中一片新的世界。

抛弃我们的语言霸权,让我们一起学会倾听吧!(类似“笨蛋”、“傻子”的标签式的言语,会让学生在内心深处形成这种自我认同,使得他们习惯于他人对自己的羞辱,失却羞耻感而破罐子破摔。

网曝沈阳市沈河区北一经小学一个女老师29段骂学生的音频中,出现“臭不要脸”18处、“傻子”16处、“笨蛋”9处。记者采访这位老师时,她坦承,“我还真没注意这事儿……”,最近一段时间工作压力大,对孩子要求都比较高,过分严厉了一些,“我可能比较急躁,说话不太注意。对这,我比较抱歉,但是我也有孩子,将心比心,我对孩子没有敌意”。

是的,表面看来,问题出在“急躁”和“没注意”上,但这“急躁”和“没注意”的背后恰恰反映了某些教师对孩子人格的不尊重和对自我角色的定位偏差。我们一方面总是习惯于居高临下,习惯于训斥和谩骂,而忘却了我们的言辞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影响和伤害;另一方面又总是“拒绝承认认知、情感或身份认同的差异”,我们总是有意无意地忘却了教师角色身份对我们情绪的特殊要求,因而缺失了身为教师应有的认知、情感和身份认同,不知不觉地将自己与孩子摆在同一个水准,许多时候甚至在理智上还不如学生。说到底,语言暴力的背后是教师专业伦理的缺失。

因为专业伦理的缺失,我们就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个道理:我们的这些言辞,会有意无意地强化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身份认同。尤其是类似“笨蛋”、“傻子”的标签式的言语,对小学生来说,久而久之会让他们在内心深处形成这种自我认同,使得他们习惯于他人对自己的羞辱,失却羞耻感而破罐子破摔。也许真如这位老师所言,她对孩子并“无敌意”,甚至可以认为这样的训斥和谩骂的背后还包含着我们的所谓的恨铁不成钢的急躁与无奈,往高处说也是作为教师的责任心的驱使。许多时候,我们正是在对自己所认定的教育价值的追寻中未达成我们的追求从而慢慢地走向暴力——语言的,甚至是行动的。

在实际的境况中又以语言暴力为甚,因为我们对体罚的危险还是有所认知的,相比之下语言暴力要比体罚“文明”。但我们却忽略了这样一个常识,体罚更多的是对身体的伤害,痛苦可能是短暂的,也是可以治疗的,但语言暴力对人尤其是对孩子产生的伤害却是长久的、难以消除和治疗的,因为它是对孩子的自尊和自信的伤害。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邹泓说,“同伴或老师实施的语言伤害,还会给孩子的心理上投下一种阴影,致使他们不再相信外部世界,觉得这个社会是冷漠的、恶毒的,对社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排斥感……”。许多事实也早已证明语言暴力会摧残学生的心理健康,甚至会导致其心智失常,丧失生活勇气,促使他们厌恶老师、厌恶学校、厌恶学习,进而走向对亲人、师长、社会的反叛与仇视,慢慢地滑向自杀、犯罪等无视生命的深渊。

身为教师,我们首先必须有清醒的角色认同,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自觉地加强职业修养,慢慢地拥有与我们职业身份相配的言行举止。如果没有相应的角色认知,所谓“爱心”,所谓“职业道德”,都可能只是说在嘴上的。其次,要消除教师的语言暴力,我们更要从伦理学的角度去思考。孔夫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从教师伦理的角度来说,教师必须明白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教师尤其要做到慎言慎行。须知,如范梅南所言,“只有当权威不是以武力而是以爱护、情感和孩子内在的接受为基础时,成人才能对孩子或年轻人实施教育的影响”。(方云华 作者系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高级教师)

继不久前一个名为“父母皆祸害”的网络小组在社会上引发热议之后,近日另一些网络群体也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这些群体的小组名称关键词是“老师”,但主要内容是回忆自己上学期间遭受老师伤害的悲惨经历,其中的一个小组名称竟是“老师都去死”!专家表示,学生遭受伤害,教师权威心理在作怪是一个重要原因,个别教师因为过度维护尊严而伤害了学生的尊严。老师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学生年龄虽小,但同样也需要理解和尊重。

◎孩子心声

网友声讨不称职的“伪老师”

在豆瓣网上,除了“老师都去死”小组之外,还有“我们都有讨厌的语文老师”小组、“诅咒那些伤害你的伪老师”小组„„这些小组的组员来自各地,几乎都是80后、90后的中学生和大学生。

不过,他们也在组内说明,自己并非不分青红皂白,将所有的老师一棍子打死,而只是极力批判那些他们认为不称职的老师。

在这些网友的眼中,某些老师既不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并非和蔼可亲、循循善诱,而是很令人“讨厌”,被称为“伪老师”。

这些网友在组内诉说自己曾经被老师讥讽、打骂、惩罚的经历,发泄对老师的不满。

而被他们批评的老师,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尽有,其中还有不少是幼儿园教师。

成年后难忘幼儿园老师“恶行”

“老师都去死”小组的说明中写道:“我虽然没有觉得世界上所有老师都不好,但是我怎么碰到的都是些无耻的?”另一个类似的小组则在说明中宣称:“不适合做老师的人做了老师,是天底下最劣等的事情。这些人玷污了老师这个词!”

在这些小组里面,一则“说说你最恨的老师名字”的帖子目前已有143人回应。网友们曝光了这些老师的名称,有人还回忆起自己的“悲惨经历”:有人在幼儿园期间,被教师将天牛放在裤子里,造成他至今还有“虫子恐惧症”;有人经常被老师冤枉,还被当众批评“你就不是一个好东西”;有人因为不愿剪头发,而失去了被某老师批准入团的机会;有人被老师奚落之后,又被全班同学嘲笑了3分钟,耻辱感终身难忘„„

在小组里,有人感叹:“大多数老师都很好,但的确有个别老师素质很差!对成绩不好的学生,他会一辈子看不起你;成绩好的学生则永远都是他的宝贝,这样老师真的很恶心”„„ ◎

老师也建“讨厌学生的老师们”小组

同样在豆瓣网上,还有一个名为“讨厌学生的老师们”小组,谈论的内容也多为老师们在课堂上遇到的困惑。小组里有这样的说明:“身为老师的我们,在课堂上敢想不敢干的所有事,都可以在这里尽情咆哮,尤其是针对蠢货学生!在这里,请老师们口沫飞溅„„”

不过,这个小组相比之下人气并不高,从发帖和回帖的内容来看,其中的老师不少还是大学教师,年龄也普遍为“80后”。不过,帖子当中的内容也表明:如果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对立局面,教师并非唯一的责任方,学生的不懂事也是另一个重要原因。

一位教师网友在小组里倾诉他的困惑:一次在课上,因一问题涉及到家庭,故展开讨论„„一学生竟然大言不惭地说:“我在家干家务,要是我爸妈不给钱,我压根都不干!”教师问:“那你赚这钱心安理得吗?”学生答:“有什么不能拿的?我劳动了,我付出了,我就应该拿。”教师又追问:“那你父母对于你的花销呢?你如何回馈?忽然有一日,给你一个六七位数的账单,让你结帐,你愿意埋单吗?”不料学生竟回答:“他们养我是应该的,我当然不埋单了!”这位教师很郁闷地表示,当时自己就特别想爆脏话骂人。

一位教师网友发了一则题为“我为啥爱把他们说成‘学牲’”的帖子,他感慨道:“总是有那么一些听不懂人话的小破孩儿们,傻着脸交上来一堆不符合要求的作业;总是有想浑水摸鱼的几个零星儿小混蛋们,腆着脸拿着抄袭的作业愣说千真万确是自己做的,出现在我眼前!每次我都恨不得教训一下这帮‘学牲’!”

还有一位教师网友,更是这样感慨:“我觉得我们这行最大的痛苦就是——每个班都有几个欠扁的学生,每天都在要痛扁他们和强忍住不扁中徘徊„„”

◎业内观点

观点一:教师权威心理在作怪

在“我们都有讨厌的语文老师”小组里,一位网友称,高中语文老师的错误讲解导致全班期末考试答错,而这位老师却狡辩:“我说什么你就信啊?” 光明中学资深语文老师李新认为:“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老师犯错,大方承认、改正,也无伤大雅。可这类老师明知自己讲错,却还理直气壮地为自己找借口。这就是教师的权威心理在作怪。”

“传统观点认为老师就应该是高高在上,于是有的老师便觉得在学生面前犯错,有损教师尊严,明知讲错还想糊弄学生,这错误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李新认为,“老师只是先于学生掌握了部分知识,并不一定比学生强,应该放下架子,虚心接受批评。”

观点二:老师应学会换位思考

最令这些组员们刻骨铭心的是,老师曾经的冷嘲热讽、打骂体罚,对他们的身心造成了巨大创伤。他们当中有人被老师称为“智障”,被勒令退学,而如今“智障”保研了;有人因为晨跑晚去几分钟而被老师扇耳光。跑步、做俯卧撑、被教鞭敲脑袋„„更是一些学生“被虐”的惨痛回忆。

在传统教育理念当中,对年纪较小的学生就应该严格管理,否则他们容易“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有些老师因为“爱之深,责之切”而体罚学生„„这些简单粗暴的教育手段虽然可以暂时让学生“老实下来”,但却会增添学生的憎恨,在他们心头留下终身痕迹。李新老师建议:“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 “老教师容易受保守观念引导,对学生过于苛刻,而年轻老师则常常缺乏耐心。不同年龄层的老师都应做到换位思考,这样才能理解学生。”李老师还说,女老师有孩子后,对学生态度更温和,因为她们学会了从母亲的角度看孩子。

观点三:教师挨批是件好事情

在复旦大学教授顾晓鸣看来,教师挨批倒是一件好事:“有一种社会冲突理论认为,冲突能带来改进,老师会在不知不觉中伤害学生,学生将不满表达出来,对教师完善自我很有好处。”

“我们读书时,学生缺少表达自己的途径,而现在的学生可以更加自由地表达对老师的不满。直面矛盾才会有进步,我现在就真诚欢迎复旦的学生骂老师。学生批评老师,一般都没有恶意。那些批评我的学生,我都在期末成绩里给A。”顾教授如是说。

◎帖子转载

网友归纳老师“经典”用语

近日,网络上一则题为“原来全上海的老师是一个教研组出来的,你发现了吗?”的帖子被广为转载,帖子内容是教师在课堂上常说的一些较为“经典”的话,网友对此的反应大多都是“很熟悉”。

仔细分析,这些教师常用语当中,不少是老师在百般无奈之下的“老调重弹”,不少还颇有“杀伤力”。

教师口头禅:

作业忘记带了?你早饭为什么没有忘记吃?

我今天已经上了一上午课了,希望你们不要跟我比声音。

因为有个别人不遵守纪律,所以今天全班留下,你们要怪就怪这几个上课讲话的人。

既然你在下面那么会讲,那我下去你上来讲!上来呀!怎么又不上来了!? 你们几个好像聊得很开心啊,让我也开心开心!你出来!不要耗着浪费大家的时间!希望老师在和不在一个样。

昨天刚讲的问题!我今天倒要看看要插多少支“蜡烛”(指回答不出问题而站着的人)

不要以为我看不到,我在讲台上你在下面动一下我就知道,不信你站上来试试。

你们一人说一句废话就是浪费一分钟,40个人就是40分钟,这课也不要上了。

作业又忘带了?到底是没带还是没做?没带就是没做,以后记住了!上课像条虫,下课像条龙 居然都听过,震惊!(1448人)

都是媳妇熬成婆,然后对付新媳妇(881人)铃声响了不代表下课了„„(559人)大家都懂的(479人)全国都一样(293人)

分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效用

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微课题——分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效用韩晶晶 分组教学是课堂教学实践的有效方式,是师生在完成教与学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

A1、在实际应用中,统计的含义是指统计工作、统计资料与统计学。2、构成总体总体,必须同时具备同质性、大量性与差异性。3、要了解某工业企业的文化水平,则总体单位是的每一位职......

在课堂教学中

在课堂教学中,应掌握哪些教学技能技能一:课堂教学中的语言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是教师传递信息,提供指导的语言行为方式,它是一切教学活动(如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能力和方法,表达思想感......

电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电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王斌 0809401046 摘要:本文介绍了电化学在物理化学中的地位,在实际中的应用。 关键词:电化学 氰化金钾物理化学是大学里很重要的一门课,对于想考化学方向研......

唯物辩证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唯物辩证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姓名:米占通 学号:1304090617 专业:信科0901 授课教师:丁果中南大学数学院二O一O年十二月二十日摘要:马克思主义的中的唯物辩证法作为自然、社会、思维......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课堂教学实际 课堂教学中 在实际 课堂教学实际 课堂教学中 在实际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