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从品味语言开始._鉴赏古诗词语言答案版

2020-02-27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古诗鉴赏从品味语言开始.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鉴赏古诗词语言答案版”。

古诗鉴赏从品味语言开始

滨城区一中语文组 吴美娜

内容提要:语言是诗歌内容的载体,分析语言是进行诗歌鉴赏的第一步。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评价和鉴赏。品味语言主要从抓住“意象”,借助“三眼”(题眼、诗眼、词眼),推敲“三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分析“结构”,揣摩细节几个方面来进行。

关键词:诗歌语言,“三眼”,“三词”,结构,细节

《考试说明》明确要求:‚(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和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

高考古诗鉴赏可简要归纳为四个考查点,且它们之间有内在的联系,即‚语言——形象(意象、意境)——思想(情感、态度)——技巧‛。只有遵循这一鉴赏规律,才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诗歌,从而为全面地鉴赏提供了一种可能。语言是诗歌内容的载体,它凝练、含蓄、跳跃、以少蕴多。为此,我们可以说,分析语言是进行诗歌鉴赏的第一步。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评价和鉴赏。元代遗山《与张中杰郎中论文诗》云:‚文须字字作,亦要字字读。咀嚼有余味,百过良未足。‛那么,如何品味诗歌语言呢?笔者以为品味语言,主要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准确、鲜明、生动、隽永,以及语言风格特点

一、抓住‚意象‛(语言的内容)

意象,是指包含作家思想感情的诗歌形象,它是诗歌表情达意的最小单位。它可以是主观化的词,也可以是含有作家情思的短语。如果说语言本身还是较为客观的内容的话,那么意象则明显已是主观化的东西。作者要通过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情。把握意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这是鉴赏成功的重要因素。

例1: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解析] 我们可以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中所描绘的‚孤帆‛‚远影‛等意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而浓郁的绵绵友情。

例2: 雨霖铃

(宋〃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解析] ‚杨柳‛、‚晓风‛、‚残月‛这三个意象都是表达离情的典型意象。它描述的是作者酒醒后看到的景象。词人情丝不断,愁绪难遣,只好借酒浇愁,可是‚借酒浇愁愁更愁‛,酒后醒来却又偏偏看到岸边的杨柳,天边的晓月。见柳而不能留,月缺而不圆,使作者不禁黯然神伤,这时晨风习习,自然更觉寒意袭骨,凄然悲伤。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些特殊意象]

在古代诗歌中,许多意象有其固定的意蕴,形成了特定的诗歌语言,鉴赏时联想意象的特定含义,边能较快地把握诗歌内容,故需不断积累。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到来。菊:隐逸、高洁、脱俗。

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竹:气节,积极向上,质朴,虚心,正直。丁香:愁思,情结。

落花:凋零,失意,人生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子规:悲惨,凄恻,思念故国,故乡。沙鸥:飘零,伤感。

月亮:圆满,缺憾,思乡,思亲。

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

另外,还须明白我们传统的审美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折柳送别‛‚咏古托寄‛‚伤别恨羁‛‚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

二、借助‚三眼‛(题眼、诗眼、词眼)(语言的内容)(1)‚题眼‛就是题目的表达重点或主旨所在。例1: 闺 怨

(唐〃 王昌龄)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解析]先写少妇兴致勃勃,梳妆打扮后上楼观景;转而写她看见路边的杨柳,勾起了对丈夫的离愁,心情由高兴变为懊悔。因为杨柳是古人临别时的赠物,少妇看见杨柳,自然就想起与丈夫分别的情景,后悔之情也就油然而生

例2: 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解析]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题目中的‚喜‛字就明确的表达出了作者的感情。

另外还有,陈子昂《春夜别友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李白《送友人》、杜甫《客至》、高适《别董大》、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等,顾名思义,就能大致揣摩出诗的主旨。

(2)‚诗(词)眼‛ 指诗(词)中最凝炼、最传神、最准确地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是理清诗歌脉络的筋节,是掌握诗歌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前提。抓住诗(词)眼,就能提挈全诗(词)。

例1: 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唐〃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提问]这首诗是以鸟语花香、春意盎然的春日美景来反衬伤春思归之情。请问诗中哪个词点明了诗的主旨?

[解析]‚归思‛。反衬手法的运用,在诗词创作中是经常可以见到的,‚以乐景写哀情,则可倍增其哀,反之亦然。

例2: 玉楼春(宋〃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毂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提问] ‚红杏枝头春意闹‛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其中的‚闹‛用得尤为精妙,为什么?

[解析] 本词歌咏春天,洋溢着珍惜青春和热爱生活的情感。绿杨翠柳,茂密如烟,春深了,只有早上,尚余轻寒。红杏枝头,蜂飞蝶舞,春意盎然。用一‚闹‛字,夸张地描绘出红杏花盛开怒放,绚丽鲜艳,热烈如火,唤起人们的无限联想,将生机蓬勃的烂漫春光描绘得淋漓尽致。

例3: 天仙子(宋〃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提问]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评曰:‚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你是怎样理解的?

[解析] 全词将作者慨叹年老位卑,前途渺茫之情与暮春之景有机地交融在一起,工于锻炼字句,体现了张词的主要艺术特色.6

这句权威性的评语主要是论其遣词造句之功力,其实这句妙处不仅在于修词炼句的功夫,主要还在于词人把经过整天的忧伤苦闷之后,居然在一天将尽时品尝到即将流逝的盎然春意这一曲折复杂的心情,通过生动妩媚的形象给曲曲传达出来,让读者从而也分享到一点欣悦和无限美感。

古人写诗作词,讲究锤炼字面,凡在节骨眼处炼得好字,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刮目相看的,便是诗眼、词眼。它在句中的作用:①翻出新意;②增添情趣;③加强形象性;④铸就诗词的意境。

三、推敲‚三词‛(语言的内容)

刘勰之《文心雕龙》炼字篇云:‚善为文者,富于万篇,贫于一字‛。

苏东坡亦尝云:‚诗赋以一字见工拙‛。

古诗用词巧妙,需要注意,细加揣摩品味。在诗歌的语言上,我国古人是最呕心沥血的,‚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唐〃卢延让)、‚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就很能说明这一点。作家锤炼语言时多在三类词上下功夫,即动词、形容词、副词。这三类词是语言中最富表现力的,古典诗歌中的佳句就多是挂在这三类词上。

①动词:一个好的动词能够点燃整个诗句,在鉴赏诗歌时,需要关照,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1: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解析] ‚羌笛何须怨杨柳‛中‚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例2: 塞下曲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解析]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中‚随‛‚抱‛都炼得很好,鼓是进军的号,只有‚随‛字最合适,只有‚抱‛才能显示出枕戈待旦的紧张来。

②形容词:这些词不仅可以从形、声、光、色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尤具是颜色,多能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例3: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解析]春草‚自‛碧,黄鹂‚空‛啼,景色幽美却无人问津,景象荒凉凄惨。

诗人写出了庙宇的寂寞,英雄的寂寞,更写出了诗人凄然怀古的孤愤心情,借凭吊武侯而抒发渴望重用济世之才的思想感情。

例4: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解析]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中‚红‛‛绿‛‚火‛‚蓝‛这样包含绚丽色彩的词语把江南美景写的色彩鲜亮,令人难忘。

③副词:在诗中修饰或限制动词和形容词,表示范围、程度等。例5:

闺 怨(唐〃 王昌龄)9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解析] 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登翠楼时兴冲冲,而因闯入眼帘的柳色却想起了丈夫,生发出伤感,这种情绪上的变化仅一‚忽‛字就传达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由此可知,我们在阅读中,要善于去推敲‚三词‛,挖掘‚三词‛背后所蕴藏的信息。怎样推敲‚三词‛呢?

(一)形象感受法。将动词、形容词的意义在脑中‚立体‛为画面形象。

(二)换词比较法。

例1: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提问] ‚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如果换成‚到‛‚回‛,表达出的意蕴有何不同?

[解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

一个‚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了。一个‚绿‛字使全诗大为生色,全诗都活了。而换成‚到‛‚回‛等词则只是客观叙述,景情都黯然失色了。

例2:[提问]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将‚觅‛换成‚见‛好不好?为什么?

[解析]不好。‚见‛是无意识的行为,无意而看到。如陶渊明的‚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但‚觅‛是有意识地找,有‚寻觅‛之意,所以‚觅‛字尽见作者对孙仲谋式英雄的敬仰和思慕、对英雄丰功伟绩的追思和期盼、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四、分析‚结构‛(语言表达形式)①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例

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声声慢》

②倒装:一般表强调。

3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宋〃苏轼《念如娇〃赤壁怀古》

4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宋〃辛弃疾《西江月》

③意象名词罗列:使描写更具镜头感,是电影语言,能营造出特定的意境。

5杨柳岸,晓风残月。——宋〃柳永《雨霖铃》

[解析] 构设了一个非常美而又带着忧郁伤感的意境,弥漫着孤寂清冷的气息。

例6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宋〃黄庭坚《寄黄几复》

[解析] 诗人与友人分离已经十年,各自飘泊江湖,他想到清正廉洁、才华横溢的友人委曲于穷乡僻壤,特作此诗以表怀念。

④用典:用典是指诗歌当中对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前人妙语警句的引用,前者称‚事典‛,后者称‚语典‛。用典的作用实际上与比喻相近,比喻是用眼前的事物作比方表达特征,用典是用古代的事物作比方表达意思,是借古喻今。

例7:李商隐《锦瑟》中庄周梦蝶、望帝啼鹃、南海鲛人、玉暖生烟等四个典故。

例8: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有孙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等五个人物的典故。

五、揣摩‚细节‛(表现手法)

从诗歌创作的理论上来说,细节也叫‚有包孕的片刻‛,也就是最有情趣、最耐人寻味、最能引起人们想象的片刻,它可以使读者赏心悦目,获得审美愉悦。

例1: 送友人

李白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解析]诗中的‚挥手自兹去‛,可以算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但遗憾的是,往往被许多人忽略了。人们只注意‚萧萧斑马鸣‛这一典故的使用,称赞其达到‚鬼斧神工‛佳境,却只字不提‚挥手‛这一淡到极点的细节描写。其实,淡到极点,也就妙到极点,你看,无论是行人还是送别的人,大家都沉浸在深深的别情中,尽管心中有‚不尽长江滚滚来‛般的别情,但为如刀似的别愁所割断,心知‚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却只能‚欲说还休‛,欲哭无泪,把千言万语都融在这一‚挥手‛之中,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最佳境界。

例2:柳永《雨铃霖》中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解析]词人选取了分手在即的一个细节,以特写的方式呈现在读者眼前。男女主人公紧紧握住对方的手,互相注视,泪眼汪汪,他们

一句话也没说,已经到了哽咽不能语的地步。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静态的画面一下子具有了生动的活力,在这种相对无言的静默中,离别的惆怅却似阴霾一样,从一双有情人的心间弥漫开去,遮蔽了整个世界,此一去,天涯相隔,前路迷茫,愁云惨淡,怎一个相思了得啊!正是这种最具生活意味的细节的选取,才使词作有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内含,深深地震撼读者的心灵。

诗圣杜甫就善于捕捉富于表现力的、能够显示事物本质和人物精神面貌的细节。

例3: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解析]通过‚燕子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一细节,抒发了古今盛衰的感慨。

例4:

过华清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解析]诗人仅摄取杨贵妃看到跑马飞送荔枝的人发出会心一笑的细节入诗,一切尽在不言中。诗人的隐讽态度在于‚妃子笑‛与‚无人知‛,由此可见,千里迢迢飞送荔枝,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至于外人是不知内情的,看到快马飞驰的紧急情况,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正是‚妃子笑‛这一细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力地讽刺了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淫逸误国。

[点拨]

在古典诗歌中,细节描写同样有着奇妙的作用,细节在作品中不是孤立的,也不是机械拼凑的。判断细节的价值,一要看它是否有益于主题思想的阐明,二要从作品的整体来考察,看它是否是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言语的生成离不开语境,品味诗歌的语言一定要结合诗歌的意境。因此,体验必须扎根于文本,文本是具有意向性的主体,越是走进言语的深处,体验就越完整,越深刻。

品味鉴赏古诗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品味鉴赏古诗,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品味鉴赏古诗五首

品味鉴赏古诗五首1、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品味:从修辞上说,这两句运用了借代和移情的手法。船帆是船的一部分,词人用它来代指船。夕阳和流水本来是没有感情的自然现象......

爱国,从语言开始

“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爱国,从语言开始高一32娄坤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爱国,从语言开始》。“板凳宽,扁担长,扁担想绑在板凳上,板凳......

文明从语言开始

《“文明从语言开始”主题班会》一、活动目的:1、通过文明礼仪班会课,使学生对文明礼仪有更明确的认识,体会到文明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点一滴做起,努......

诗歌鉴赏之品味语言

诗歌鉴赏之品味语言诗歌鉴赏教学方法吉振峰 2015年3月31日 16:59 经典题例(一)炼字题1、如何设问(命题角度)?(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古诗鉴赏从品味语言开始..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古诗鉴赏从品味语言开始.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鉴赏古诗词语言答案版 古诗 语言 鉴赏古诗词语言答案版 古诗 语言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