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简爱和苔丝的对比中探析女性命运_苔丝和简爱性格对比
从简爱和苔丝的对比中探析女性命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苔丝和简爱性格对比”。
从简爱和苔丝的对比中探析女性命运
陈秀丽
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 400715
摘要:简爱和苔丝是维多利亚时期具有典型性的两位女性形象,二者均出身卑微,过着社会底层生活。但简爱收获了永恒的爱情,最终获得幸福;苔丝却在绞刑架上结束了短暂悲惨的一生。是何种原因造成了如此截然不同的命运?本文主要试着从两大方面分析其中原因,从而探析造成女性命运差距的社会及个人因素。
关键词:简爱 苔丝 命运 性格
From Jane Eyre and Te of the Comparison of the Fate of Women
Chen Xiuli School of Literature,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Abstract: Jane Eyre and Te of the Victorian era with a typical image of two women, both humble and live life the bottom of society.But Jane Eyre harvest eternal love and, ultimately, happine;Te at the gallows was the tragic end of a short life.Is what causes such a different fate? This paper tried to analyze from the two major reasons for women to the fate of the gap caused by social and personal factors.Key words: Jane Eyre;Te;character;fate
引言
苔丝和简爱是都生活在维多利亚时代的两位具有很多相似点的社会下层女性,二者均出身卑微,生活艰辛,受着男权主义社会的残酷压迫,但是同是这样艰苦环境生长出来的两位,命运结局却截然不同,这就引起了一些学者的关注。有些学者就尝试着把二者放在一起比较,从各个方面来论述二者命运差异的根源。顾兰在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栏上发表的一篇名为《相同的抗争,不同的命运——试比较苔丝与简爱之命运》的论文中就从二者反抗的彻底与否来阐述造成二者命运差距的原因。王毓安在文学评论上发表的一篇名为《强与弱——试比较分析简爱与苔丝的性格及命运》中则着重从作者的思想理念和苔丝、简爱的性格方面比较。这些比较都是从二者某个点切入,因而得出的结论难免有些不够周到。因而本文深入文本,从内外因两个大的方面入手,再从一些具体的角度切入,全面分析造成二者命运差距的相关因素,进而探讨决定女性命运的根 1 源。
一. 简述简爱和苔丝各自的命运
简爱和苔丝都出生在社会底层,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一生都历经坎坷。简爱自幼父母双亡,寄养在舅母里德太太家里,舅母一家的不友善让简小小年纪便知晓人情冷暖,激发了她对不公平待遇的仇恨和反抗意识。后来在伍洛德学校的遭遇更让她在模糊的反抗意识基础上形成了独立、平等、自尊、自信的女权主义意识。在桑菲尔德庄园当家庭教师以后的经历正是她女性意识付诸到生活实际的种种表现,在不屈不饶的实现自身价值与争取平等地位的同时,简获得了幸福。
苔丝出生在马洛特村的一个农民家庭里,她是杜伯菲尔德家的长女,担着照顾一家五个弟妹的责任。她美丽、聪明、善良,却也有着农村姑娘的无知,懦弱和对命运的顺从。在川特里奇遭到同伴们欺负,再被阿历克诱奸后,她也曾坚决的反抗过。但她的反抗是无意识的,是在被压迫后身体的一种本能反应。也正是因为这种仅为维护自尊的模糊的反抗,使她一步步跌向了命运的深渊。在最后一次为取得爱情杀死情人阿历克后,终走上了命运的审判席,在绞刑架上结束了她悲惨短暂的一生。
如果说简爱的一生,是一部令人振奋的励志史。那么苔丝的一生,便是一部让人心酸的毁灭史。
二. 造成简爱和苔丝命运差距的外部因素。(一)二人生活的社会环境比较
简爱和苔丝都出生在社会底层,也都有各自的亲人。与苔丝不同的是,简爱虽然有亲却并未得到亲情的关怀。所以她更似一个孤儿,里德舅妈一家的排斥,使她小小年纪便开始更多的关注自身的感受,形成了较强的自我意识。苔丝生在一个八口之家,在这样一个贫困又人口众多的家庭里,苔丝是被捆绑的。正如哈代所描述的“这一批幼小的人儿都是杜伯菲尔德号船上的乘客——他们的一切欢乐,健康,必需品都完全取决于两个成年的杜伯菲尔的判断能力。若是两个家长选择了一条通往困难、灾祸、饥饿、疾病、屈辱与死亡的航线,那这六个被关押的小俘虏便也只好跟着去——六个孤苦无依的生灵,没有人征求他们对生命的愿望,更没有人问他们是否愿意在这软弱无能的杜伯
〔2〕P22菲尔家的艰苦条件生活下去。” 家里的这一群孩子是完全没有自我的,他们甚至不懂得作为个人应该享有的权利。苔丝也注定是不属于她自己的。家里的七口人像七根绳索紧紧地束缚在她身上,她的任何行为都得对家里的其他人负责。为了维持一家的生存,她必须得做出许多让步。而简爱则是自由的,她和里德舅妈一家从不是一条船上的人,她不需要对里德一家负责。当苔丝被家庭的穷困逼迫得必须放弃自己喜好,作为整个家庭的责任人时,简爱的独立人格却在慢慢萌芽。在人生的第二个落脚点——伍洛德寄宿学校,条件恶劣,体制严格。这不仅实简得到了正规的教育,还塑造了她异于同龄人的坚强人格和反抗意识。苔丝的第二个落脚点则是在川特里奇的本家家里。在这里,作为养鸡姑娘的她得不到任何人友善的对待。没有生活阅历的苔丝在这样一个陌生的环境里,惶恐不知所措。黑桃皇后姐妹俩的侮辱欺凌让她不得不求助于本不愿与之相处的阿历克。无奈之中“才出煎锅,又掉进大火”,在朦胧睡意间被阿历克诱奸,开始了她人生悲剧的一页。“失贞”后的苔丝回到马洛特村,受尽了村里人的冷眼,落后的封建道德奴役下,她变成了社会中人尽可夫的荡妇。在这样的指责下,她排斥与外界接触,社会舆论的巨石压得她无法喘气。残旧的社会道德把她驱逐到阴暗角落,使她再也无法自由吸取大自然对所有子民的滋养与馈赠。小小年纪的她开始逃避生活,逃避人生。
在洛伍德学校生活了八年的简爱怀着对生活的热情去到了桑菲尔德当家庭教师。在那里,她地位卑微,等级制度的观念使她受到了贵族小姐的歧视,在遭到这样的歧视时,与苔丝的逃避所不同的是,简爱敢于愤怒,敢于反抗。她从不退缩的争取着自己作为人的平等权利。在桑菲尔德,敢爱敢恨的简收获了一段刻骨的爱情,虽然最后因为疯妻事件给她带来了重创,却也让她的人生更圆满。离开桑菲尔德庄园后,简过了三天乞丐一般的生活,并差点丧生。在这样险恶的环境中简爱最终凭借自己的努力在乡村中当起了教师,依靠自己的坚强再一次站立起来。与此同时,苔丝也在大峡谷奶牛场度过了一段短暂的宁静生活,最后却因为安琪儿的离去她又一次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做了努力依旧不能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后,相对懦弱的苔丝最终沦为了阿历克的情妇,从此堕落到地狱。同样是艰难困苦的环境,同样有人们的不认可。对二者的影响却是不同的。对于简爱,里德舅妈的嫌弃和社会等级的不认可反而激发了她牢不可破的反抗意识。这种反抗意识与她一生的教育素养结合,形成了一种新时代的女权主义意识,打造了她平凡却辉煌的一生。而苔丝,却在社会中迷失了,社会道德的束缚和歧视,使她不能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于是,她最终被完全摧毁了。
在造成二者命运差距的原因中,教育环境的不同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简爱的一生,都是“以书为伴”的,在舅母家,她就开始接触到一些儿童读物,在伍洛德,更是受到了系统的教育。这些积累,使她以后的人生都是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这就为她完整人格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苔丝,在教育这一块,则完全是空白的。自由生活在闭塞的山村,一生仅有的教育也是那并不完善的六年启蒙教学。之后接触的读物也仅有圣经和家中母亲收集的那本《算命大全》。这样环境下生长的苔丝是浅薄无知的,她从来不知道来到这个世上后她应该拥有哪些权利。不同的教育环境培育出来的简爱和苔丝二人,注定是有很差别的。
(二)家人对二者性格、命运影响的比较
简爱的舅母里德太太表面上是个好心的有着良好社会定位的体面夫人。但对于简,她确是卑鄙的。她对简有着深刻的厌恶和仇恨,但因为对已逝丈夫的承诺她不得不抚养简。这种“无奈”作用到简身上便幻化成了无尽的辱骂与折磨。年仅十岁的简从来弄不明白舅妈这种厌恶的根源,她尽力试着和舅妈和谐相处,却总是徒劳。于是她开始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她觉得“如果我是个聪明开朗,无忧无虑,美丽活泼的小女孩——哪怕同样是寄人篱下,无依无靠——里德太太就会满意一点,会对我比较容忍,她的孩子们也会对我真诚友好一些,仆人们也就不会在儿童室里动不动就把我当成替罪羔羊〔1〕p13了。”有了这些想法的简变得自卑,缺乏自信,灰心丧气。她尝到了本不属于十岁年龄的心酸与痛苦,因此她比其他孩子更安静,更低调。表哥约翰更是像牛氓一样待简,在书中,简曾这样说提到“约翰对我抱着一种恶感,他欺辱我,虐待我,一星期绝不是两三次,也不止一天一两回,而是连续不断地,我身上的每根神经都怕他,只要他一走
〔1〕P6近我,我骨头上的每一块肌肉都会吓得直抽搐。”过度的身心上的摧残造成简忧郁性格的同时,也激发了十岁小女孩心中的反抗意识。在忍无可忍时,她便开始了义无反顾的反抗。也因此有了强烈的个人意识,儿时平等地位的缺失,使她对平等独立有了异于常人的热烈渴望,在简后来的人生中,对平等、独立的追求都成了她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个人权利意识的觉醒为简爱后来圆满的命运结局奠定了基础。
相对于简,苔丝的家人对她的影响则更多的表现为一种束缚。苔丝的父亲是个懒散无能、虚荣愚昧且好酒贪杯的小贩,母亲则是个浅薄无知、不谙世事、爱慕虚荣的“大娃娃”。在这样困苦的家庭里,二人还毫无考虑的生了六个孩子。于是,怎样养活这八口之家便成了这个家庭所有的关注点。苔丝小小年纪便辍学在家务农,之后也从没有过任何社会经验。在得知在川特里奇有个有钱本家后,虚荣的父母便开始打算怎样将苔丝送入“豪门”,幻想着依靠苔丝飞黄腾达后的生活。在家中老马身亡后,父母便急切的将毫无人身阅历的苔丝送到了纨绔子弟阿历克那里,直接将苔丝带入了悲剧的人生。失身后父母也从未给过苔丝正当的思想引导,父亲反而和世人一样歧视苔丝,认为苔丝丢了家族的脸面。在苔丝的私生子生病时禁止苔丝向外界求助,导致了孩子的死亡。给苦命的苔丝又增添了无尽伤痛。父母的浅薄和无知直接影响了苔丝,在给苔丝造成伤痛的同时也造成了苔丝怯弱,无知的性格。最后,父亲的因病身亡,更是将苔丝重新送到阿历克魔爪下的直接原因。
因而客观的说,简爱的家人虽然刁钻,恶毒。但对简爱的影响却是积极的。他们唤醒了简沉睡的自我意识,使得简明白,只有靠自己才能处于不被歧视的位置,只有抗争才能维护自己的平等地位。苔丝的家人对她的影响却是绝对消极的,是将苔丝推向悲剧的直接原因。
(三)社会交际中主要人物对二人性格命运的影响比较
在简离开舅母家后,对她影响最为深远的应属伍洛德学校的学生海伦·彭斯和学监谭波儿小姐。海伦是个善良与智慧并举的女孩,伴随一生的病魔使她比同龄人更坚强,丰富的阅读和深刻的思考使她比伍洛德所有的孩子都更加睿智。简是这样评价她的。“她能够使有幸和她交谈的人品味得高超的东西。对海伦,我没有感到厌倦过,也从没有停止过对她的眷恋之情,这种感情如同激励过我心灵的任何情感一样,是如此强烈、〔1〕p80 温存和充满感激。”
海伦彭斯在简被孤立时,及时的送去了关心,给简送去了缺失以久却一直渴望的温暖。她是简在伍洛德最要好的知己。在和她的交往中,简学会了理解和宽容,得到了学习上更深层次的深造。还怀有了一种对死亡的信仰“死后可以到上帝那里去,将一生〔1〕P80中不朽的部分交给上帝” 这种信仰在以后简几次遇到困境时,带给了她力量。学监谭波儿小姐是集智慧、美丽、善良于一身的女人,她是伍洛德学生们黑暗中的一缕阳光,这缕阳光把简引向了光明。在简被学校负责人勃洛克·赫斯特宣布为“坏孩子”时,谭波儿给了她信任,并及时给被判“死刑”的简平了冤,点燃了简追求新生活的热情。谭波儿和海伦在充当简领航员的同时,还给她带去了生命的养料,成功地把她渡到了追求幸福的大道上。
简在伍洛德遇到了良师益友,而苔丝就不那么幸运了。她没有遇到“海伦”和“谭波儿”,却遇到了臭名远扬的阿历克。阿历克的热烈追捧在短时间内满足了她的虚荣心后,便将她推向了社会道德的审判席上,十七岁以后的人生,她再也不能抬头做人。她极度自卑,以至于凡是有人的地方他都会畏惧。在“不贞女”名号跟随,让她失去了自由,也不敢主动去追求爱情。阿历克在苔丝人生刚要起步的时候便给她抹上了致命的一个污点。让她丧失了在以后自由生活的权利。阿历克是苔丝在还没有领略到生活美好的时候便将她推向命运深渊的人。安琪儿则是在苔丝领略了生活美好,知道了何为幸福后再把她摔向命运最底层的人。这是位前一刻还将苔丝当作宝贝捧在手心呵护下一刻却毫无怜惜地把她重重摔在地上的人。这是苔丝一辈子唯一的爱人,是苔丝一辈子的精神寄托。因而,比起阿历克,安琪儿的伤害来得更彻底、更致命。他的丢弃,使苔丝永远的丧失了追求新生的力量,使她在无尽的自卑感和失落感中惨度余生。社会生活中遇到的不同人物,就这样将简爱和苔丝渡到了不同的人生路上。
外部的因素会对女性的命运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但也只局限于影响。女性的命运,最终还是决定在自我的因素。内部原因才是造成简爱和苔丝命运差距的根本原因。
三. 影响简爱和苔丝命运的内部因素
(一)二者对独立平等及自尊自信的认识差异
在简爱和苔丝的身上,都有着强烈的自尊意识,这种源自内心的自尊意识促使他去反抗。但反抗表现在二人身上,又有很多差异。从小受到不公平待遇的简爱将独立平等作为自己强烈的生存意识,她的一生.都是为了能获得平等.独立和自由而努力。为了获得平等独立的人格,维护自己的自尊,她不惜付出任何代价,儿时在里德家约翰欺负后,她就敢于冒着被处罚的危险反抗约翰,她鼓足了劲骂约翰是个坏孩子“像个杀人犯”,在对待舅妈的差别待遇时,她大呼“不公平,不公平呀!被激起的决心也在怂恿我采取某种不同寻常的方法来逃脱这难以忍受的迫害。譬如逃跑或者万一逃跑不成功,从此就不吃〔1〕p12不喝,一死了之。”反抗这种不平等的待遇。为了寻求自由,十岁的简爱竟以不惜为死为代价,在即将离开里德府时,她大胆的像舅妈宣示“我这一辈子再也不叫你一声舅妈,我长大以后绝不会回来看你,要是有人问我喜不喜欢你,问你待我这么样,我会说.〔1〕p35我已想起你就恶心。你待我残酷到了极点。”十岁的简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反抗,于是“恨”成了她的最佳反抗武器。在伍洛德,她好友海伦被欺负时,她对海伦说“要是大家对那些残暴不公的人一味宽容顺从,那坏人就要由着性子胡来了,他们就不再有什么顾忌,也就永远不会改好,反而越来越坏,当我们无缘无故挨打时我们一定要狠狠的回
〔1〕p57击,“对那些毫无道理责罚我们的人,我一定要反抗。”在简的眼里对侵犯人的平等.自由的反抗是义不容辞的。当她的主人用误会来试探她的感情时,她大胆的宣告:“你认为我只是一个机器,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你认为我因为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我没有心吗?我现在不是凭着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凭着肉体凡胎跟你说话,而是我的心灵与你的心灵说话,就好像我们已经离开了人世,两人平等地站在上帝
〔1〕P270跟前—因为我们本来就是平等的!” 深陷爱情中的简也依旧是个不卑不亢地维护着自己的平等与独立被揭露后,她不屈不饶地回答罗切斯特:“我自己在乎我自己,越是孤单越是亲密无友,越是无依无靠,我就越尊重我自己。”“原定的想法,以下的决心,〔1〕P324是我此刻的唯一。必须坚持的东西,我要牢牢守住这一立场” 从始至终,简坚定不移地守卫着她的平等地位与独立人格,她的自尊.人格决不允许任何人冒犯。一旦有人越举,他便会全身心的反抗。强烈的平等.自尊意识,使她从不落于人后通过反抗维护平等,实现自身价值的她,无时无刻不在闪现着女权主义的光辉。
苔丝的反抗和简爱有着很大意义上的差别,再被阿历克诱奸以后,他受到了村民的歧视,但却从未认真的审视过自己。未唤醒自己作为人的平等意识,反而是以一种自卑的心态活着。遭到唾弃.暴力等遭遇,苔丝从未怀疑过那是不公平的,更别提要去反抗这种不公平的待遇。苔丝的反抗一直都是发自本性,来自内心最深处的抵抗,而非简爱般有意识地女性人权的维护。苔丝的反抗不彻底,带有模糊性,在母亲让她去寻求“本家”照顾时,他想到了去找一个工作来维持生计,而非没有自尊的去寻求富贵亲戚的接济。但在母亲兄弟姐妹的劝说下,仅管十万个不愿意,她还是妥协了。她一点都不喜欢阿历克,但是在阿历克向她索吻时,半推半就的答应了。正是这种反抗的不坚定,给了阿历克进一步侵犯的机会,她讨厌他,却又被她那热情的态度所迷惑,曾有一段时间被他打动。稀里糊涂的投降过。然后又突然蔑视他,不喜欢他,终于从他那儿跑掉了。正因着她立场的不坚定,反抗的不彻底。导致了她的悲剧。
关于作为人的独立、平等,苔丝也从未去争取过。那微薄的教育留给她的只是那无谓的社会道德,如果她有那么一点平等与独立的意识,她就不会将自己的思想完全依附于安琪儿。也不会在自卑意识的压迫下婚前不敢把真相告诉给安琪儿。如果早点让对方知道真相,也不至于最后爱的那么深。伤的那么彻底。和简爱相比苔丝的自尊,反抗意思薄弱得不堪一击,简与台都曾今陷入困境,经济困境,同样的遭遇。简宁愿吃猪食也不愿意求助于罗斯特而苔丝在最后却放弃了努力,投向了阿里克的怀抱。和简相比,二人同样单纯善良。但是苔丝却相对懦弱,她那似是而非的反抗,正是把它推向命运悲剧的直接力量。如果她是一个彻底的浅薄的农村姑娘,再被阿里克诱奸后没有那不彻底的反抗,她反而不会也在社会压迫下悲剧的活着。也不会遇到安琪儿,有了热烈的爱情,最后为了与他团聚被送上绞刑架,仅管苔丝有着自卑与反抗意识的农村姑娘。但那自尊与反抗意思终究对不过她的懦弱,苔丝没有简爱强烈的女权意识,反而比简少了些许勇敢、独立、坚强,所以简幸福了而苔丝彻底失败了。
(二)二者对社会的认识差异
社会是个人生存所必须的载体,能否适应社会并战胜社会,个人与社会的种种矛盾是个人能否实现自身价值的重大因素。在简的一生中,她总能迅速地认清社会环境中的关系,并很快适应。在伍洛德残酷恶劣的环境里,简并没有轻易倒下,他不断调整自己,努力去抵抗伍洛德冬天的寒冷和夏季热病的侵袭,对新的环境。简也是抱着一种兴奋的态度,她不满足于长久生活在一个平稳的环境中。也渴望“变化和刺激”。在挑战与征服新环境的尝试中去实现自身价值,即使是惠特克劳斯那几乎夺去她生命的比较没有人情味的地方,她也抱着一种积极的态度去融入。籍着这积对社会环境积极地心态,她总能获得各种不同环境中人们的认可。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阅历中实现自身的价值。相对于简爱对社会环境积极、乐观态度,苔丝因为失贞的关系,总是以一种消极的态度无奈地穿梭于各种社会环境中,甚至在还未走出洛特村的时候,她对社会便抱着一种沮丧的态度。在苔丝和弟弟亚伯拉罕的一段对话中苔丝是这样说的:
“你不是说每个星星都是一个世界么,苔丝?”
“是的”
“跟我们的世界一样么”
“我不知道,不过我想是的,他们有时候我们家尖头苹果树的果子,大多数都是好的却也有几个是坏的。”
“我们住的这里的星星怎么样?—是好的,还是坏的?” “坏的。”〔2〕P30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苔丝对她所存在的环境是失望的,在失贞后到了马洛特村,“苔丝对社会有了一种恐惧心理,他排斥外环境,排斥与人相处,他跟几个弟妹合住的寝室成了她的避难所,他在那里逗留的时间越来越长了,她在这几平米的茅屋下望着风吹雨打,雪飘,望着壮丽的落日和一个又一个园日。她几乎是不出户,最后几乎每个人都认〔2〕P92为她已经走掉了。” 在这之后苔丝总是在逃避害怕,她小心翼翼地揣度着人们的心理,确定人们没有谈论她之后才会尝试着走出去。在她被安琪儿抛弃之后,她小心翼翼地掩藏着自己,她尽量避免与社会打交道,宁愿在大自然中孤独地生活,正是这种对社会的消极态度使她一直被社会奴役,在个人与环境产生冲突时,她总是处属于败者,简和苔丝正因为在面对社会环境表现出的不同态度,致使简爱最终跨越了社会等级制度,成为了胜者。而苔丝却在与社会道德的冲突的斗争中输的一败涂地。
(三)二者的爱情观
作为女人爱情在人生中永远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女人的幸福与否绝大部分取决于爱情的是否圆满。简和苔丝在爱情中都是全心全力的付出,坚定地守卫着那刻骨深情,然而,在爱情中的简爱和苔丝却是截然不同的,简作为一个有理想的独立女性,她的勇敢地追求着自己的爱情,她被罗切斯的人格魅力多吸引,深深地爱上了这位相貌丑陋却颇有风度的男人,在爱情中,她总是作为独立,真是的个体去爱罗切斯特,她用情至深却不盲目。她追求爱情的绝对平等,不愿意接受罗切斯特昂贵的礼物,在自己的范围内紧紧地守着尊严,得知罗切斯特的疯妻后,她万分痛苦,却在罗切斯特的万般哀求中坚持自己的尊严,不愿意做爱情的附属品。她在深夜坚决离开了罗切斯特。最后在桑菲尔德火灾后,她回到了罗切斯特身边,在爱情中去实现她的价值。
苔丝在爱情中则显得卑微、怯弱得多,在大峡谷奶牛场她与十七岁时便一见倾心的安琪儿·克莱尔重逢,面对安琪儿的热情苔丝总是被动,她热烈的爱着安琪儿,却因为自卑而不敢主动,她在情难自禁的情况下接受了安琪儿的求婚,又为了是否告知其真相而烦恼。她在爱情中徘徊,由于自己的不诚实而痛苦,她在安琪儿面前完全丧失了自我,甘愿作为奴隶呆在安琪儿身边,决定与安琪儿结婚之后,她完全抛弃了自己的思想,成为安琪儿的附属品,因此一旦安琪儿抛弃了她,她就完全崩溃了,在与安琪儿的婚礼中,她连那仅有的自尊都丢了。她可以原谅安琪儿在伦敦那四十八小时的淫乱生活,却不能对自己被强奸的事情释怀,面对安琪儿的遗弃,她至始至终都在自己身上寻找过错。并且将生活的希望寄托在安琪儿回来接她的幻想上。
与简爱相比,苔丝的爱情畸形是可悲的,简爱和罗切斯特深爱着真实的彼此。罗切斯特认为简“她并不漂亮,正如我并不英俊”简也清楚地认识到罗切斯特先生“既不高大,也不优美”。他们二人的爱情更多的是建立在心灵的契合的基础上,这样的爱情才能深入骨髓,才能经历考验。苔丝和安琪儿爱着的则是理想化中被美化的彼此,在苔丝眼中“他便是一切的善,凡是一个导师,一个哲人和一个亲人应该知道的一切他都知道。他身体轮廓的每一根线条在她眼里都是男性美的极品。她的灵魂是圣者的灵魂。她的智慧是先知的智慧,他爱上他,那便成了她的智慧。这种爱情维持了她的尊严,使她恍如〔2〕P212戴上了王冠。”。而安琪儿对苔丝的爱情亦是如此,他认为苔丝“信仰质朴单纯,他跟祭奉灶神的处女一样纯真,容貌异常美丽”“她浑身上下都洋溢着诗意,她就是诗的化身,如果我可以用这个词的话,她过得就是诗的生活。她那种生活舞文弄墨的诗人只
〔2〕P181能在纸上写写而已。而且我深信他是个白玉无瑕的基督徒。”苔丝和安琪儿的爱情是盲目,没有根基的,他们把对爱人的所有理想都强加到对方身上,以至于爱着的并不是真实中的彼此。对爱人过高的评价使苔丝丧失了自我,失去了判断力,在被遗弃后,她依旧看不清安琪儿性格背后的虚伪。她完全服从安琪儿,为了他不断轻贱自己,任由他对自己“招之则来,挥之即去!”而安琪儿得知被自己视为的“圣女”的苔丝早已失贞后,大呼“我的妻子已经不是原来那个人了”。前后强烈的落差使安琪儿无法清醒的来看待自己妻子的遭遇。而是无情的指责,最终弃她而去。不得不说苔丝的爱情是不健康的。不平等、不独立、不真实的爱情注定是不幸福的。在爱情中不同的态度,注定了她与简爱的爱情各自不同的结局。
(四)作家创作意识对二者命运的影响
《简爱》的作者生活在维多利亚鼎盛时期,此时正值共同意识形成时期。此时的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对生活的态度是积极向上的,出身贫穷却同样有着独立人格的作者,将简爱当做自己的化身,把女权主义的光辉付诸于简爱身上,塑造了一个独立、平等,依靠自身努力取得成功的女性形象。正是怀着这样一种写作意图,简爱总能绝处逢生,在绝望时总能转机,到最后走到幸福终点。《苔丝》的作者托马斯.哈代则维多利亚后期,此时农民经济开始解体,资本主义经济开始涌入农村,个体劳动力出现了生存危机。资本主义的各种弊端逐渐侵入农村,共同意识迎来了崩溃期。生于这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作为真正民主主义的、严肃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直率地、真诚地、大胆而无情地揭示
〔3〕P3了他所目击的英国西南部开始受到侵袭的宗法制农村人民的悲剧性生活。”这个时期哈代的小说都是悲观的,但他的悲观又是入世的,积极地。正如评论家杰克逊所说 “他的悲观主义是战斗的悲观主义”。他通过苔丝这样一个纯洁女性的毁灭来揭示社会的种种弊端。展示英国农民阶层的毁灭。苔丝的悲剧正是当时整个农民阶层的悲剧。
作家不同的创作意图,是造成维多利亚时期两位主人公命运差距的最终原因。
结语
在命运长河中,简爱以其独立的人格,鲜明的女性主义意识,在困苦环境中慢慢崛起。悲惨的经历人生不仅没有压垮她瘦弱的身体,反而促使她在逆境中崛起,她以其执著的信念及坚强的意志,在等级森严的社会中获得了一席之位,在爱情与事业中也都尽得所愿。简爱这个名字也从此成为许多女性的追求与榜样。
当然,在我们在为简爱高歌时,苔丝的悲剧又不禁让我们黯然神伤。感叹命运的力量。苔丝单纯、美丽,却不够独立,教育的缺失让她深陷社会泥潭无法自拔,女性意识的薄弱使她永远卑微的活着。在资本主义经济逐渐腐蚀着人们大脑的社会中,没有强硬的独立认识与追求自我价值意识的苔丝注定是悲惨的。
对比苔丝和简爱的命运差距,我们可以得出肯定的一点,女性命运或多或少会受到外界的影响,但决定命运的,终究是女性本身的意识。如果没有唤醒作为人的独立自我认识,而是作为一个社会或男人的附属品,那么命运就一定会是悲惨的。
当今社会,社会体制社会氛围依然存在不完善的方面,女性在社会中依旧处在相对弱势的位置上。但是知识的普及给了我们很大的力量,对独立平等、自尊自信意识也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比起简爱和苔丝,我们也有了更为宽容和更为自由的生存环境,然而就是在这样相对优渥的环境中,仍有很大部分的女性在追求幸福的途中迷失了,她们在不同地方不同地点不知不觉的重复着苔丝般悲剧的命运。
当代女性,在满心筹划幸福的同时,面对物质糜烂的金钱社会,怎样坚守住自己的那方天地,坚守住作为女性的基本意识,怎样为自己的幸福保驾护航,通过简爱和苔丝,但愿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参考文献:
[1] 夏洛蒂·勃朗特, 简·爱[M], 宋兆霖译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7 [2]托马斯·哈代 , 苔丝 [M] , 孙法理译, 译林出版社 ,1993 [3]哈代创作论集 [C], 陈焘宇编选,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2 [4]王毓安, 强与弱-比较分析简·爱和苔丝的性格级命运 [J], 文学评论 ,2008(1)[5] 刘欣,从“奋斗-和谐”到“奋斗-失败”—简·爱 苔丝比较谈 [J],泰安师专学报 ,第11卷第1期 1998.3 [6]唐嘉薇,苔丝的渴望与毁灭——论哈代的悲剧观[A],文学研究,2010(5)[7]马娜薇,浅析苔丝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J] 文学评论 2010(8)34-35 鸣谢!
浅析《简爱》中简爱女性形象学号:080212009012 姓名:施航工业设计2009级摘要——在文学史上,有许多的经典名著将要永垂不朽,但能够像《简爱》这样深深地进入人们的灵魂,它以一种......
《简爱》与《傲慢与偏见》对比阅读在图书馆,轻轻地合上这本《傲慢与偏见》,心里莫名地感到一空,总有一种感叹:“诶,终于完了。”在这两个星期里,我也终于看完了这两本书。该怎么说......
剖读《简爱》和《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权主义对比【摘要】19世纪,英国文学界涌现出一批女作家,《简爱》和《傲慢与偏见》这两部在英国文学史上极具代表性的小说分别是由两位具有......
论《简爱》中简爱的女性意识作者:祝娟 单位:博英阳光幼儿园【摘 要】夏洛蒂•勃朗特最负盛名的一部作品《简爱》出版于1847年。在那个年代,由女性作家创作的以女性作为主角的长......
摘 要:十九世纪欧洲著名文学作品《简·爱》与当代中国文学作品《大一女生》出自不同国度、不同年代、不同流派的作家之手,却塑造出相似但又不尽相同的鲜明的人物形象,本文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