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医学院校贫困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_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高等医学院校贫困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高等医学院校贫困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
对策研究
江林强李咏裴傲秋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四川泸州 646000)
【摘 要】本文系统分析了医学院校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并探究了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国家、社会、贫困生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改善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 就业 原因 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大学生就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与挑战。从教育部公布的数字显示,贫困生一般占在校生总数的15%—25%,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30万人,按贫困生20%的比例计算,全国约有126万多贫困毕业生。而我院作为西部医学院校贫困生占到25%,且绝大部分来自偏远的农村。他们由于家庭经济与社会资源匮乏,成为了大学生求职队伍中的弱势群体。虽然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及高校为解决大学生就业出台了多项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仍不容乐观。而具有特殊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的高校贫困生就业就显得更加困难。他们对工作的渴求非常强烈。贫困大学生若能顺利就业,不仅解决了自身的生存问题,而且还拯救了一个家庭,甚至能够为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做出贡献。本文着眼于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难原因分析,并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分析。
一、高等医学院校贫困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1、高校扩招使国家整体就业形势的压力加大。在就业形势普遍紧张的情况下,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据不完全统计,从1998年到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短短5年内由9.1%增长到15%,比1999年我国《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所确立的“2010年实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5%” 的目标提前了8年之多。到2007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23%。2008年我国高校招生年559万,比2007年增长近6%;2009年全国招生达到611万,年增长仍达5%。导致大学生就业人数急剧增加,就业竞争不断加剧,原来“考上大学就有了铁饭碗”的就业情形已一去不复返。
2、用人单位公正选才方面存在缺陷。由于平等竞争的用人机制尚未健全,学生背后的各种社会关系对其就业有着很大的影呐。一些地方或单位领导常优先招录与自己有关系的人,使那些既无关系又无后台的贫困学生多半只能求职无门。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完全、个人对上大学的投资回报预期过高等一系列因素导致贫困生就业率低。
3、贫困生自身的原因。目前的就业机制是在人才市场通过双向选择来实现,大学生自身的素质就成为决定性因素。贫困生由于经济上的困顿,往往存在自卑心理,表现为不善于表达沟通、交际能力弱,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等特点,综合素质相对较差,这些加剧了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劣势,人为地造成就业困难。
(1)综合素质较低。大多数贫困生来自农村,综合条件相对较差。上大学前缺少综合素质培养,进入大学后他们将绝大部分时间用在了专业知识的学习上,很少参加其他活动,特别是一些需要经济付出的集体活动。因此,多数贫困生实践能力、科研研发能力相对薄弱。很多贫困生由于借贷款上学而债务缠身,根本谈不上考研或需要高额投入的考证、考托等,这就使得贫困生的学习陷入了一种很无奈的境地。还有一些贫困生进入大学后,因为家庭贫困而自卑,把自己封闭起来,缺乏与老师和同学们的交流和沟通,以致交际沟通能力、社会认知能力与社会适应性相对较差,直接影响其个人的全面发展。
(2)心理弱势明显。高校贫困生常出现“双贫困”现象,即经济贫困与心理贫困。经济的贫困导致很多学生心理的贫困,普遍存在焦虑、自卑、盲目、从众攀比、急躁等不良心理,不敢面对挑战,在择业过程中更加害怕竞争,急于求成,遇到挫折时心理难以承受,容易产生悲观情绪。由于大学生心理还不够成熟,社会阅历较浅,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中的多元化现象,导致少数贫困生认为社会分配不公平,存在着抱怨心理,有的贫困生甚至出现厌学、厌世、自暴自弃、仇恨社会等严重的心理障碍。贫困生肩负着个人的理想与家庭的寄托,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精神压力超出平均水平,压抑感、紧张感和矛盾感就更显得表层化、激烈化,极易诱发各种心理问题,甚至治安问题。
(3)就业能力不强。第一,择业观念保守。受家庭和社会观念的影响,一些贫困生的择业观念仍然比较传统。家庭经济压力的驱使和父辈亲人希冀其出人头地的期望,使他们的就业期望值往往更高。第二,欠缺职业生涯规划。不少贫困学生仍沿袭中学时的观念,以学习为主要导向,很少考虑将来的职业目标。一些贫困生,由于对影响决策的因素认识过于简单,获得决策的信息过于贫乏,做决策的帮助通路过于狭窄,以至于择业决策困难。第三,毕业生就业竞争意识不强。目前,高校毕业生对就业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普遍较低,事业发展和薪酬期望值较高,信心和勇气不足,在社会为其提供的就业机会面前显得顾虑重重,不能主动地参与市场的竞争,向用人单位展示自我:推销自己,导致很多毕业生“高不成,低不就”,最终难以就业。第四,缺乏主动创新意识。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与技术迅猛发展,各种竞争日趋激烈,社会需要的人才是能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但是,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高校大学毕业生表现得信心不足,缺乏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社会的高要求与大学生的发展不全面、低素质的矛盾,使得高校毕业生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另外,贫困生特定的人格特点也使他们在做决策时有的优柔寡断,有的盲目从众,有的听天由命等。
二、解决贫困生就业难的对策思考
高校贫困生就业工作的改进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到国家政策的制定,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而且还涉及到贫困生就业环境的改善,贫困生自身素质的提高,以及高校对贫困生就业指导的加强等,因此说,贫困生就业难状况的改善需要政府、社会、贫困生三方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
1、政府方面:加强宏观引导与政策支持,目前,国家制定的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频频出台,但这些对于大学生就业队伍中的弱势群体-贫困大学生而言,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国家应在出台的所有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中,给予贫困大学生以特殊待遇,以示对其的特别帮扶。因此,国家应加大力度缩小城乡两地就业市场的差别,并且扩大“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毕业生基层志愿服务团”的规模,积极吸引和鼓励贫困大学生去农村基层和国家西部工作。2006年原人事部、教育部、财政部、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通知》。从2009年起,国家用3年时间组织100万毕业生参加见习,并进一步提出了鼓励见习单位优先录用见习高校毕业生,见习期间由见习单位和地方政府提供基本生活补助,拓展一批见习基地等要求。这些政策为广大贫困生解决实习困难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为提高贫困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了机会。就贫困生来讲,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提高自身实践能力,让单位认识、了解自己,同时也给自己增加了就业机会
2、社会方面:为贫困生就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社会各行业招聘者是公平、公正、公开就业竞争环境的主要缔造者,社会各用人单位只有在招聘过程中坚持公开录用程序,严守录用规定,防止暗箱操作,杜绝不正之风,贫困毕业生才能得到公平竞争的就业机会。贫困大学生就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与支持,要在社会各界广泛宣传,摒弃以往对贫困生的歧视,给予贫困生就业以特殊关照和帮助,争取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他们成长,有利于他们就业的社会氛围和舆论。
3、贫困生自身方面: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自己就业竞争力,第一,提高综合素质。对贫困生而言,一方面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另一方面更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挖掘自己的专长,增强综合实力,关键要提高三种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交能力。第二,锻炼心理素质。针对贫困生的心理状况,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者高度重视贫困生的心理辅导与引导。排解心理问题关键还要靠贫困生自己调整心态,塑造健康积极的心理环境与品质。第三,提升就业能力。首先,客观认识自我。就业的过程,是高校毕业生认识自
我、评价自我、适应社会的过程。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心理困扰,大多与不能客观认识、接受和评价自我有关。高校毕业生客观地评价自我的职业心理特点,是调节就业心理的重要途径,可以帮助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并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其次,积极转变择业观念。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应该树立健康的、正确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就业观,把自己放在一般社会就业者的层面上,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求职择业切记不要一步到位,凭真正的实力在社会上站住脚,在具有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和实践能力后,再去选择理想的工作和环境,这样就业机会就会增多,而且相对“一步到位”的高期望来说也容易得多。树立到基层、到农村、到西部地区建功立业的观念,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然后创业的思想,真正把就业、择业观念转变到市场需求的轨道上来。再次,合理规划职业生涯。职业规划是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和社会需求,确定自己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大学生应该及早确立“职业规划”的观念,让职业规划从上大学的第一天就开始,与四年的学习生活同步,根据自己的兴趣及早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增强自己的交际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创业意识。第四,培养创业能力。自主创业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增长点。党的十七大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综上所述,国家整体就业压力大,高校贫困生就业问题突出。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贫困生就业的优惠政策,贫困生应该审时度势,适应形势,利用这些政策,努力改变自身,提升自我综合实力,打造适应市场需求的强势个体,破茧而出,寻求自我发展渠道。
参考文献:
【1】王子杰等.贫困家庭大学生的就业弱势思考及对策研究.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4:10-11.【2】臧小林.贫困大学生不良就业心态分析及对策研究.经济师.2006,5:107-108.【3】胡解旺.一般院校贫困大学生的就业观探微.青年探索.2003,5:50-52.【 4】叶萍.多维度下的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解析.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479-481
【作者简介】江林强(1974一),男,四川宜宾,泸州医学院。助理研究员,本科,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通讯地址:四川省泸州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学生科邮编:646000电子邮箱:jianglinqiang@sina.com.cn
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摘要:女大学生就业难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就业率低、就业质量低、职业性别隔离、性别歧视等是其主......
大专生的就业困惑问: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专生..现在已经进入实习阶段..没有上过班,社会实践少.不知道刚开始起步工作怎么做.我刚开始想发传单 做促销那些短期的.临时的.但是......
1.关于实习中遇到的问题。由于本学长暂未开始实习,所以尚未遇到实习中的问题。据估计可能的问题有:A.专业知识不熟练;B.不善于处理职场人际关系;C.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经验存在......
中学生作文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本论文针对中学生作文难这一普遍现象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原因分析,并根据教学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关键词:作文难原因对策导论:(一)、问题的......
当今大学生就业难之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摘要随着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推行,在人才强国战略的指导下,当今的大学生是一年比一年多,毕业大学生的数量也是逐年攀升,每年都有数万学生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