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作文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_解决学生写作难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作文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解决学生写作难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作文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任务是为本地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培养有理想、懂技术、能操作,肯实干的应用型人才。语文在二期课改和新基础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正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学也面临新的挑战。长期以来,“谈作色变”已引起了广大教师的关注和研究。但研究似乎只停留于作文的技能,如观察、审题、描写等指导,而忽视了作文作为表达和交流所包含的情感、兴趣、意志等心理成分,从而形成了作文教学指导低效和学生的畏难心理。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制约了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因此,研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作文难”的原因,探讨其相应的对策,显得尤为必要。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作文难”的原因。
写作不是一种封闭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客观与主观互相联系,互相交流的过程。所以“作文难”便体现为主观与客观两方面的原因。这两种基本原因又是流动,交融在一起的,为了分析的方便,我们特对其进行静止的观察。
1、客观原因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在原初中就属学困生,甚至有不少还属双差生。这一类学生,在学校中,学习上得不到老师的关怀和帮助,写作活动和偶尔的写作成绩也得不到老师的赞许与承认,永远处在“被遗忘的角落”。没有详细的评语,没有面批的机会,有的只是老师的冷淡和其他同学的嘲笑。处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学生的写作自尊心必然会受到压抑,从而产生欲学不能的心理状态。
2、主观原因
这些学生在原初中学习阶段,一方面是基础差,底子薄,知识少,写作时辞不达意,文不成句,句不连段,难以构筑成一个整体的系统。另一方面是阅历浅,视野窄,经验少,对事物的思想认识上不去,致使写作的构思立意出现偏差和失误。由于这些自身条件的限制,学生往往不能达到老师给定的写作目的,这就必然使他们产生自卑感,总认为自己不行,比不上别人,没有动笔写作的构思就紧张、失望,自然会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
主客观原因的相互交织,其结果必然会使这部分学生产生写作上的消极反应,对写作失去兴趣。因此,每当作文时,有的学生是敷衍了事,有的干脆弃不写。长此以往,就形成了进入中等职业中学后的“作文难”的现象。
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作文难”的对策
1、克服畏难情绪是前提
“作文难”,主要体现为大多学生一见到作文就害怕。因此,教师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消除其畏难情绪。例如,可以先在作文课上强调作文并不难,一开始写不好亦属正常等等。这样,通过打预防针调整学生的情绪,使之在思想上先放松下来,作为精神准备,然后以切实可行的措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使学生真正感到作文并不难。
2、激发写作兴趣是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要改变“作文难”的现象,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事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和词语。学生一旦对写作产生了兴趣,就会情不自禁地产生写作的欲望,主动写,乐于写,久而久之,就会提高写作水平。
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第一,精心设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对于每一节作文课,教师都应精心设计,采取多样化的形式,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学生从厌恶上作文课到喜欢上作文课。授课的地点,可以从课内到课外,走出校门,以社会为课堂;授课的方式,可以从单纯的老师讲到师生共同讨论,教学相长;授课的内容,可以从课本上的训练重点到现实生活中刚刚发生的新鲜事等等。学生有了兴趣,才能真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在作文的实践过程中提高作文能力。
第二、三言两拍,多给学生以鼓励
魏书生先生提出的“三言两拍”的教学法,目的是将表扬激励机制引入课堂,同样,这种方法也适用于作文课的教学。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进校素质一般都不高,所以教师在写作过程中对学生的期望值不要太高,在评价学生的劳动成果时,应多些鼓励,要敢于破格上等级,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从中窥见自己的劳动价值和意义,享受成功的喜悦。对于佳作,讲评时要大力表扬,并通过朗读、刻印或推荐投稿等形式给予鼓励;对于后进生,应摘掉“有色眼睛”,努力发掘其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两个好句子,甚至一个词,也可以在班上宣读;总评眉批也要谨慎采用措辞,以免对学生造成心理伤害。总之,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指责。这样就能不断增长学生写作的兴趣和信心。
第三、以改促写,突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叶圣陶先生也一再强调,“必须使学生能自改其文!”所以,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对学生作文方法的指导,更要教会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学生修改作文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在教师指导下,先自改,由本人对明显错误进行修改;二是再进行互改,分组让同学之间互相批阅。经常这样做有许多好处:(1)学生当教师,能实现主体价值,有兴趣,积极性高。(2)可以扩大阅读,开阔视野,取人之长,补已之短。(3)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去发现问题,一旦纠正过来,就会印象非常深刻,以后一般不会再犯。
3、多读、多看,多练是根本
宋代大诗人陆游曾告诫他的儿子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同样,我们学习写作也需在写作之外狠下功夫,厚打基础,多读多看多练,从根本上解决“作文难”的问题。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便不可能有习作的冲动。而作文的“米”从何来?我们认为从观察中来,从阅读中来,只有勤观察,多阅读,才能发现生活中的“可写点”,才能为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
有了下锅的米,要煮一锅香喷喷的米饭,还必须掌握水量水候等。同理,有了素材,要改变“作文难”的现象,还必须勤写多练掌握方法才行。演说家口若悬河的口才是练出来的,杂技演员精彩的台上一分钟是练出来的。同样,我们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作文水平也只有多练才能提高。只有多写多练,学生才能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才能提高审题立意的能力;才能提高把握结构、内容的能力;才能丰富自己的语言,增强表达效果;才能由量变引起质变,逐步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使作文不再成为一件难事。
4、习作体裁和内容求开放
要允许学生在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自定”所要达到的写作目标,淡化文体意识。诸如文体、材料选择、表达手法运用、表达技巧的借鉴等方面,不搞统一要求,也不提统一标准。一般地说学生“自定”的目标总是较切合他们的实际水平,而且正因为是“自定”的,若目标含有一定的挑战性,会极大地激发他们的自觉性、征服心和自信心。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一是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写。从多角度认识和表达,如“校园”,可写校园的景色宜人、过去的校园、未来的校园、校园中的新人新事新风尚、老师的辛勤耕耘等。二是多写想象作文,培养思维的敏捷性的独创性。亚里士多德说过:“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思想。”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特点,他们有着敏锐的感知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让他们写想象作文,能使他们自由的天性得到最大的发挥。
1、读词想象。给学生一组词语,例如:“哗哗、嗡嗡、喳喳、沙沙、哈哈”这样一组看似毫
无关联的象声词,让形式自由想象构思出完整的情节。
2、看图想象。给学生展示一组或几组画面,根据画面展开想象,构思出完整的故事。
3、听音想象。让学生欣赏一段音乐,边听边写出自己的想象和感受。
4、换位想象。将自己与作者换位或与文中的角色互换进行想象。
5、拓展想象。给学生一篇文章,让学生将文中未尽之意,按原文思路加以想象与延伸,做到妙笔开生面,续出新格局;或者对一些童话和寓言故事进行拓展想象,想象出更丰富多彩的结尾。
6、憧憬想象。即让学生对未来美好生活,美好理想等进行想象。如《未来的学校》、《我的明天》等相关的习作练习。
7、探索想象。让学生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进行大胆想象如让学生写研究小报告、实验小论文等。
4、评价求开放
目前的作文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习作产生畏惧的心理,这与教师在评价中惯用的“纠谬法”——罗列学生习作中的不足,不肯定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有很大的关系。据心理学家分析,缺乏肯定与鼓励的批评,会使人的情绪低落。所投注到所要从事的事情上的注意力就越少,任务也就完成得越糟糕,进而陷入更为低落的情绪中。如果这时有一句鼓励的话,或者找到习作中的一个“亮点”,那么情绪状态就会提升,从而促进自己更好地完成任务。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变“纠谬法”为“评优法”。具体做法是:
1、珍视习作“亮点”,张扬个性体验。让学生在开放的评价中,多角度、多层次地从内容、形式、表达、情感等人文性与工具性方面最大限度地寻找“亮点”,大到选材、立意,小到优美的词句段落等,均可确定为“亮点”对象,鼓励多多益善。然后展示“亮点”,一个人的付出,总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对于学生来说,同样渴望自己的创造劳动能得到他人的珍视和赏识。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教师组织学生以同桌、小组、全班等形式,让评价者将习作中的“亮点”有声有色地读给大家听,并说出“亮”在何处。拓展“亮点”,如果评价在充分肯定并使其拓展,那么不仅能鼓励学生写出富有个性化的题目、个性化内容、个性化形式、个性化观点、个性化语言的文章来,还能促进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创造性潜能也得到有效开发。
2、改革作文评语引导学生做人。“做人——作文”教学理念告诉我们,作文评语也要改革,朝着”以做人为作文之本,用作文促进做人“的方向改革,作文评语不仅要评价学生习作的优劣,更重要的是能够与学生实现心灵上的交流和沟通,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如:谈心式评语、询问式评语、激励式评语、激情式评语等,这些评语的共性是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着眼于做人的引导,立足于写作心态的矫正和师生情感交流,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生动评语中提高写作能力,发展人格修养。
通过以上对策,学生的作文兴趣和作文能力均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从心理学角度疏导学生的作文畏难心理的方法也是行之有效的。总而言之,我们的作文教学就是要调动、激发、转化、延续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产生一种想写的冲动。一旦学生能以情入文,那么学生都会变得能写、乐写、爱写作文了。
中学生作文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本论文针对中学生作文难这一普遍现象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原因分析,并根据教学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关键词:作文难原因对策导论:(一)、问题的......
民事诉讼证人出庭难的原因及对策陈元生摘要:在我国民事诉讼中,解决纠纷的重要前提是查清案件事实,而人民法院在查清案件事实方面主要是靠民事诉讼证据,在诸多证据种类中证人证言......
高等医学院校贫困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江林强李咏裴傲秋(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四川泸州 646000)【摘 要】本文系统分析了医学院校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并探究了解......
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摘要:女大学生就业难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就业率低、就业质量低、职业性别隔离、性别歧视等是其主......
大学生创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然而我国大学生创业却呈现创业率低、创业成功率低的“双低”态势,大学生创业面临诸多困难。大学生创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