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代数学传播到中国_中国文化在西方传播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西方代数学传播到中国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国文化在西方传播”。

西方代数学传播到中国

代数学的西文名称algebra来源于9世纪阿拉伯数学家花拉子米的重要著作的名称。代数学的历史悠久,它随着人类生活的提高,生产技术的进步,科学和数学本身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

16世纪末,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天主教的同时,他们也引入了 一些欧洲知识。由此,西方数学被引入中国。至19世纪末,中国数学家已基 本认同了西方数学的内容、方法和思维方式,传统数学方法亦随之被取代。

《中国数学的西化历程》即是探讨这一阶段中国数学发展的历史及特点的专 著。本书共分七章。前四章从跨文化和社会史的角度,分析西方数学在中国 传播的历史进程。作为一个高度严谨和独立的科学分支,数学的发展及传播 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在本书的第五至七章中,作者选取代数学、三角学和中 国传统的垛积术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数学分支作为个案,以这三个分支的发展 探讨中西数学的交汇与互动,西方数学的传播及中国传统数学的消融的过程。

明朝万历十年(1582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1552—1610)随西方商船来到中国,通过他的翻译和传授,西方数学开始传入并对我国的数学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利玛窦在广东省登陆,他把从西方带来的一些当时制作比较精巧的自鸣钟、各国地图、西洋琴等物品献给了当地的一些官吏,获得了他们的信任,然后在那里学了一年的中国语言,然后到广东肇庆进行传教活动,在那里又认识了更多的高层官员。然后又到南京等地活动。他看到当时使用的“回回历”和实际天时有较大的误差,而他用欧洲的方法推算出日食、月食出现的时间比较准确,从而取得明朝政府的信任。于是他建议译书改历,这个建议得到了朝廷的同意。

当利玛窦动手修改历法时,感到的自己天文知识有些欠缺,便写信给派遣他的教会请求派天文学家来华,这些人对促进中国数学和天文学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1606年,利玛窦和明朝官员、数学家徐光启(1562—1633)共同翻译了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约前330—前275)的《几何原本》前六卷。从此在我国正式使用几何学这个名称。

徐光启是明朝的高级官员,曾当过礼部尚书、翰林院学士、文渊阁大学士,对数学很有研究。他和利玛窦翻译了《几何原本》后,又一起翻译了《同文算指》、《图容较义》、《测量法义》、《测量异同》、《勾股义》等书。这些书的内容都是当时西方迅速发展的数学知识,包括代数学、几何学、三角学等。他们翻译得非常认真,这些书对后来的中国数学发展影响很大。徐光启后来又和明朝数学家李之藻(1565—1630)编著了《崇祯历书》137卷,编写的方法都是根据利玛窦介绍的西方历法进行的。他们用到的数学理论和计算工具大部分是西方的。李

之藻当过明朝南京工部员外郎,他自己还编有《天学初函》20种,详细介绍了西方数学。

后来,波兰传教士穆尼阁(1611—1656)来到南京,向数学家薛凤祚(?—1680)传授对数,这是对数传入中国的开始。同时穆尼阁还和薛凤祚共同翻译了讲述三角函数的《比例四线新表》一卷。穆尼阁去世后,薛凤祚根据穆尼阁所传授的内容编著了《历法会通》一书,其中包括《比例对数表》、《比例四线新表》、《三角算法》各一卷。

西方数学的传入对我国传统数学的发展影响极大。清朝初期,许多朝廷的官吏、民间学者都开始学习西方数学。据记载康熙皇帝也在1689年把法国传教士传入宫廷讲授数学。

从顺治皇帝开始,朝廷请德国传教士汤若望(1591—1666)掌管“钦天监”,推行西方的新历法。直到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钦天监”都是由外国人掌管。

遗憾的是,尽管当时有不少传教士来中国传授数学知识,但他们一直没有传来《微积分》和系统的《解析几何》知识,可能是由于这些传教士自身的数学知识有限,他们自己也没有弄明白这些数学新知识的基本原理。因此这两个分支的数学知识的传入是以后的事情。

五)、转折时期

1723年,雍正皇帝登基,统治集团内部有人提出大批外国人在华对朝廷的统治不利,于是皇帝下令,除少数外国人在“钦天监”编制历法以外,其他传教士一律被驱赶到澳门,不允许他们进入内地。从此开始,在大约一百年的时间里,西方数学的传入便暂停了。中国数学家又有刚刚接触到的西方数学转回到中国的古代数学,他们只能研究和整理我国古代的各种算学经典著作,但是在理论创新方面没有多少原创性突破。

鸦片战争失败以后,由于时代发展的需要,在统治集团中出现了一批“洋务派”,他们派人出国留学,在学校设置算学课程,教授数理启蒙知识、代数学、几何原本、平三角和弧三角、微积分和航海测量等。从教育制度到教学内容都是抄袭西方的,对于中国数学的研究,除了一些研究数学史的学者之外,再也没人过问了。中国数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转折时期。这段时期内对数学作出过贡献的数学家有戴煦、李善兰等。

戴煦(1805—1860)对项名达的《象数一原》作了续写,并著有《四元玉鉴细草》,同时对西方数学进行了编辑。

李善兰(1811—1882)主要从事西方数学的翻译工作,他所翻译的书包括力学、数学、天文学等共八十多卷,他自己也写了《方圆阐幽》、《弧矢启秘》、《对数探源》、《四元解》、《麟德历解》等数学著作。我国第一部关于微积分的书叫做《代微积拾级》,就是李善兰和英国人伟烈亚力(1815—1887)合译的。同时还翻译了《代数学》,这部书对我国现代数学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在我国数学中的许多名词和术语都来自于李善兰的翻译。他还翻译了《圆锥曲线》等书,对中国近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另外还有一些数学家在翻译和研究西方数学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尤其是对中国数学史的研究,从阮元(1764—1849)撰写《畴人传》起,华蘅芳(1823—1902)、华世芳(1854—1905)、诸可实(1845—1903)、罗士琳等人都陆续写过《畴人传》,对历代数学家和数学的发展进行了考证和叙述,是研究我国古代数学史的重要文献。

从20世纪初到解放前夕,我国有一批数学家在某些领域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大多是一些留学生在国外留学时取得的。他们的成就在世界数学史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为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比较著名的有苏步青(1902—2003)、陈建功(1893—1971)、陈省身(1911—2004)、周炜良(1911—1995)、许宝騄(1910—1970)、华罗庚(1910—1985)、陈景润(1933—1996)、林家翘(1916—)、吴文俊(1919—)。

传播到的英文短语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传播到的英文短语,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传播到的英文短语

短语:后传播到英国 Later spread to United Kingdom ; Later spread to the UK传播到其他国家 spread to other countries传播欢乐到全球 Spreading Joy Around the World扩......

中国古代数学

1 引言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数学的发源地之一,由于地域、文化等特点,中国古代数学与欧洲数学存在着巨大的差别.这不仅表现在对理论与计算的偏重上,还表现在数学与社会关......

代数学教案

活动名称: 喂碗宝宝吃饼干活动教学对象:小班幼儿教师:代梦东教学目的:1.能按形状给物体进行分类。2.会用视觉、触觉等感官感知圆形、正方形。3.愿意讲述自己的发现给小朋友听。......

代数学的发展

代数学的发展初等代数从最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开始,一方面进而讨论二元及三元的一次方程组,另一方面研究二次以上及可以转化为二次的方程组。沿着这两个方向继续发展,代数在讨论......

《西方代数学传播到中国.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西方代数学传播到中国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中国文化在西方传播 中国 代数学 中国文化在西方传播 中国 代数学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