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_高效能人士的七项习惯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效能人士的七项习惯”。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大家好,我叫王琦,我是一名企业管理培训顾问。那之前我曾经在大学当过十年老师,然后到联想集团工作十年,在2007年离开联想集团自己做企业管理的培训。那我主要专注的领域是员工的职业化和领导力发展这些方面。
我们今天要分享的一本书叫《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那这本书是非常著名的一本书,在美国说销量第一的是《圣经》,销量第二的就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那在俄罗斯,普京大帝曾经有个说法,你看普京他对美国人的很多东西都是比较排斥的,但是对《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却非常的推崇。他说,俄罗斯也应该出这样的思想家。他说,每一个俄罗斯的公民都应该学一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从我们培训行业这个角度来去看,我们也觉得《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是最经典的,也是最知名的一个课程。那这个书迄今为止它已经影响到了数以千万计的人们,影响到他们的思维,影响到他们的在职场的发展,甚至影响到他们的整个的人生。所以我们建议每一个加入职场的人都应该来读一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那说到《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那就首先来看效能,效能指的是什么?那史蒂芬·柯维博士,就是这个书的作者,他讲说效能是什么呢?效能是产出和产能的平衡。那什么是产出?什么是产能呢?他讲了这么一个故事,说《伊索寓言》里边有个鹅生金蛋的故事,说有个农夫有一天捡到了一只鹅,这个鹅每天能下一个金蛋。这个农夫因此就富了起来,那随之而来的就是这农夫变得越来越贪婪,越来越急躁,他已经不能满足于鹅每天给他下一个金蛋了,所以他把这个鹅就给杀了。那结果可想而知,他想看看鹅肚子还有没有金蛋,但结果鹅肚子当然没有金蛋,下金蛋的鹅也死了,也不能再下金蛋了。那在这里这个金蛋就相当于是产出,鹅就是产能。所以我们说产出是你要的那个结果,产能是能给你带来那个结果的工具,或者手段,或者相关的这个资源。那太多的人往往只关注产出,追求效率,忽略了产能,忽略了对那个鹅的这个呵护和维护,结果可能是欲速则不达,想要那么多的产出,反而得不到那么多的产出。当然我们说如果反过来,只重视产能,不重视产出,那你没有产出,你也难以为继,你也很难生存下去,那也不可取。所以他讲高效能的人士一定是产出、产能是平衡的,互相都要关注到。
这个课程里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他说叫播种思想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品格,播种品格收获命运。那就是说这个人最后的命运怎么样,他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最终是由什么导致的。为什么我们看到职场里有的人能够发展得很好,很成功,那有的人走起路来却磕磕绊绊,而且还不断地往下坡路上走,为什么?那我们说按照刚才说的那句话,命运的这个路径这往前是品格在影响这个命运。那什么叫影响品格,是习惯在影响品格。那什么在影响习惯,那就是你每天所做的事,每天的行动在影响这些习惯。那当然,行动的先导就是你的思想,你的意识,你的理念。所以我们说,最后要想收获一个成功的命运,这个习惯在其中起到这个非常非常关键,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怎么去养成这些习惯呢?就需要我们理解什么是好的习惯,需要我们有意识地一步一步按照这些想法去做,最后把这些行为养成习惯,而把它变成习惯。
那我们来看一下,这个七个习惯指的是哪七个方面。那这七个习惯,习惯一叫积极主动,习惯二叫以终为始,习惯三叫要事第一,习惯四叫双赢思维,习惯五是知彼解己,习惯六是统合综效,习惯七是不断更新。后边我们会把每一个习惯都会展开来一下,那其中重点我们会讲到第一个积极主动,第三个要事第一和第四个双赢思维,这三个习惯我们会重点来展开来说。
那柯维先生他把这个人的成长阶段分成这么三个阶段。第一个叫依赖阶段,就是这个时候这个人还不能自己独当一面,所有的事都要依靠别人来替他去完成。那当然如果出了差错,他也会更多地去怪罪别人,责怪别人,抱怨别人。所以依赖阶段,我们说这个人还不能对自己负责的。那第二个阶段是独立阶段,就是这个人成长到独立阶段的时候,就他已经能够独立,独当一面了,能够独立做起一摊事了,他已经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相应的责任了,这是进入到独立阶段。那我们说作为人再往上发展,还应该有一个更高水准的阶段,就叫互赖阶段。如果说独立阶段是这个人已经能够独立做起一些事,那我们说到了互赖阶段就是这个人他能够和同伴一起合作,配合做起一番大的事业了,这是在互赖阶段。独立阶段是以自己为中心,那到了互赖阶段是以我们为中心,我们是一个团队,我们能够一起配合。那七个习惯和这三个阶段也有一个相互匹配的关系,前三个习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这三个习惯可以帮助我们由依赖走向独立,帮助我们取得个人成功。那第四到第六个习惯,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可以帮我们从独立走向互赖,这是给我们带来公众成功。当然第七个习惯,不断更新是能够对前面六个习惯来起到这种加强的作用。
那下边我们就来看一下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那在这里边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个人叫弗兰克,他是犹太的心理学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他曾经被纳粹关进过死亡集中营,遭遇非常悲惨。那他的父母、他的妻子、他的兄弟都死在集中营里,都被纳粹用毒气给毒死了。那他本人是因为被纳粹选作细菌实验的样本,侥幸活了下来。说有一天在集中营里他突然体会到一种特别奇妙的感觉,他后来把这种感觉起了名叫人类的终极自由。当时他就想说,尽管我现在失去了自由,尽管我连最起码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尽管我的生命随时可能被剥夺。但是有一点是别人永远无法剥夺的,那就是我对我外界这些刺激,我怎么想,我怎么看,我自己的选择是什么。换句话说,我的精神还是自由的,我的心灵还是自由的,他说这就是人类的终极的自由。那这样这个弗兰克就开始展开自己的想象力,就在设想,将来如果有一天走出集中营,那我可能会做什么事,包括我如果站在课堂上给我的学生讲课,我怎么给他讲这段经历。那这样下来,弗兰克后续在集中营里的那些日子就不再是像原来那样,每天都是处于一种悲惨绝望的状态。他可以做很多的事,包括准备素材给自己的学生讲课,包括去帮助其他的狱友,跟其他的狱友做这种鼓励,做这种沟通,帮助他的狱友找回做人的尊严。
那弗兰克这个表现,我们说是特别典型的一个积极主动的诠释,积极主动到底是什么?积极主动首先是你内心对这事是怎么看的,怎么把握的,你是怎么来去选择的,而不是受外力去影响,你是根据你的价值观,根据你的原则做出选择,做出反应,这是积极主动最重要的体现。
那我们说一个人可能会关注很多方面,从个人的身体健康,子女的教育,到个人的职业的成长、发展,到天气的变化,到世界的这个经济形势等等。你关注的事非常多,我们把这些事都给它圈起来,这些就构成了你的关注圈。那其中有些事是你能影响到的,有些事是你影响不到的,你控制不了的。我们把你能控制,能影响那些事圈起来,那就是你的影响圈。那积极主动和消极被动在这个方面会有个特别明显的差别,积极主动的人都会特别的在意,特别地聚焦于自己的影响圈,就是我能控制什么,然后我去采取行动,去控制,去做。消极被动的人更多的是停留在整个关注圈,结果它会是什么状态呢?就他关心的事有那么那么多,结果一看,其中相当相当多的事他无能为力,他影响不到,他左右不了,所以他就会是一种特别无奈,特别的一种被动的状态。时间长了,他就会有很多的牢骚,很多的抱怨,这是典型的消极被动的这种体现。
那从他们的言谈中也能够体会出来,他是积极主动还是消极被动。比如说消极被动的人就特别愿意去说一些虚拟语气,一些假设句,比如说他会讲说,如果我的老板脾气能更好一点,如果我的孩子能够更听话一点,如果我自己学历再高一点就好了,就怎么怎么样了。其实那些都是别人的事,都是过去发生的事,那些不是你能直接影响和控制的,那些是你的关注圈。如果你老是想,如果他能这么这么样,如果他能怎么怎么样,那其实你是把你自己放到了一个被动的位置,被动的状态了。那积极主动的人他不会那么去说,积极主动的人会说,我应该怎么怎么做,我还可以怎么怎么做,这是积极主动的状态,我能够影响到什么,我去做什么,这是积极主动的状态。这是关注圈,影响圈这里边积极主动能够体现的这个方面。
所以我说第一个习惯,主要讲到了这么两点,一个是刺激和回应,刺激和回应之间积极主动的人会加入自己的选择,根据他的价值观来做出选择,我要做出什么样的回应,这样他体现的才是对自己负责。那另外一点就是,积极主动的人会聚焦在影响圈,而不是关注圈,消极被动的人才会聚焦在关注圈。那从刺激和回应的角度来去看,其实它和影响圈,关注圈也是相关的,刺激是来自外界的种种因素对你的影响,那它其实是你的关注圈。但是回应,这是你可以自主做选择的,这其实是你的影响圈。刺激是关注圈,回应是影响圈。那你要关注到影响圈,要聚焦到影响圈的话,其实就是意味着你会根据自己的价值观选择怎么去做这个回应。
我们再来看第二个习惯。第二个习惯叫以终为始,终就是终点,始就是起点,就是开始。那以终为始其实讲的就是你在开始行动之前要先弄明白自己的行动是希望达到什么结果,你在开始上路走之前先要弄明白自己要去哪。爱丽斯漫游仙境奇遇,那个小说里边有个小故事,说爱丽斯有一次走到一个路口,不知道自己要往哪里,她就问这个小猫,说我应该往哪个方向去。这小猫问她,你要去哪?爱丽斯说,我去哪都无所谓。那小猫说,那你走哪条路也都无所谓了。那其实小猫说的这句话非常有道理,说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方向是哪儿,你不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那其实你走哪条路就都无所谓的,那其实就意味着你会是一个随波逐流的人,那也意味着你可能最后就是一事无成。那对于我们个人的发展,成长来说,我们的方向是什么,怎么来明确我们的方向,那这里边有一个小方法,在七个习惯里我们讲的以终为始具体的方法就是可以制定个人使命宣言。
那个人使命宣言是什么呢?举个例子,说你要盖一栋楼,盖楼之前你先要有一个设计蓝图。那设计蓝图出来之后,你按照这个设计蓝图一步一步地把这个楼盖起来。个人使命宣言就相当于是你自己要发展成什么样,你自己先有一次自己的思考,把它明确出来,它就相当于是你的成长的这个蓝图,把它描绘出来,然后你按照这个蓝图一步一步往前走。那具体地说个人使命宣言是什么呢?这个人使命宣言主要会包括这么几个问题: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最喜欢做什么样的事,你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希望你最看重的这个品格,或者说你最看重的原则是什么,你希望你的未来是什么样的,类似的这样一些问题,把它明确出来,回答出来。那这些就构成了个人的使命宣言,然后后续你就可以结合你要做的每一件事来去看看它和你追求的这个方向,和你所最看重的这些东西是不是能够相符合。比如说有的人特别强调说我有一个原则,就是叫保护那些不在场的人。什么意思,就是如果这个人不在场,我不会和其他人去说他的不是,去议论他的是非,叫保护那些不在场的人。他说这个原则体现的是我特别看重的一个品格叫诚心,使命宣言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明确出来。简单地说就是首先明确出来你自己希望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自己最看重的品格是什么。然后再具体落到各个角色里,在这些角色上你觉得怎么做能做好自己这个角色,让它成为你后续在工作,在生活中的一个指导,这是我们说的这个个人的使命宣言和角色,这是讲到以终为始这个方面。
那我们来看第三个习惯,叫要事第一。要事就是重要的事,要事第一就是把重要的事排在第一位去做。那有人曾经花很大的精力做过研究说所有的成功人士,一个最重要的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最重要的秘诀说就是他能够把重要的事做好,做到位,这是就是他的成功的秘诀。那什么是重要的事?那这一点结合我们刚刚前面看到的这个以终为始,个人使命宣言就可以来去判定什么事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我应该投入最主要的精力去保证这些最重要的事能够做到位,能够做好。那怎么做到要事第一,这里有一个小方法,各位自己也可以用一用这个小方法,看看能不能起到这种帮助的作用。就是我们可以把事情分成这么四类,第一类事是重要又紧急的事,第二类事是紧急但不重要的事,第三类事是不紧急不重要的事,第四类事是不紧急,但是重要的事。
那我们先来看一看,第一类事是什么事?重要又紧急的事。那重要又紧急的事,比如说家里着火了,马上必须得救火,这就是重要又紧急的事,否则的话就会有很大的问题。那如果每天这种事特别多,这个人一定会压力特别大,特别疲惫,特别被动,忙得不可开交,这样的状态。
我们再来看第二类,第二类事是紧急但不重要。什么事呢?比如说我是歌手,电视节目马上要开始了,这个时间到了,但是这事重要不重要呢?它不重要。这就是紧急但不重要的事。如果这个人每天有太多的时间都花在紧急不重要的事的处理上,那就说明这个人有太多的打扰,而自己又没有办法去排除这些干扰,所以经常会被这些干扰所左右,所以这个人每天,你看他会特别忙乱,但是一天下来,一个月下来,一年下来不会有任何的成就感,因为重要的事都忽略掉了,整天在忙那些紧急的事。
我们再来看第三类事,不紧急不重要的事。那这是什么事,就是一些纯消遣性的事,比如说打游戏,或者没完没了的上网,看电视。那这些情况都是属于不紧急不重要的。那如果人过多的处于这个状态,这个人就会觉得很无聊,那时间长了,这个人也会特别的缺少责任感。
那我们再来看第四类事,是重要又不紧急的。重要又不紧急的是什么事?就是对很多做计划,做准备的事是属于重要不紧急的事。就这些事如果做好了,做到位了,重要又紧急的事就会越来越少。因为你提前都做好准备了,所以,重要不紧急的事,这些事做得比较多的话,你会有一种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特别主动的这种状态,这种感觉。那我们说有些关于价值观的澄清,对锻炼身体,包括重要人际关系的维护,这些也都属于第四类事,重要不紧急的事。
有这种数据分析说普通人大多数的精力,60%左右的精力会放到第二类事,就是紧急不重要的事,那高效能的人士会把70%左右的精力,绝大多数的精力放到第四类事,就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的处理上。所以这个部分,要事第一,特别强调的一点就是要处理好那些重要不紧急的事,重要又紧急的事做完了之后马上动手做那些重要又不紧急的事,那对于紧急不重要的事要想办法,一个是不做,排除干扰,另外一个就是委托他人去做,把精力主要投入到重要不紧急的事上来。
那我们下面来看第四个习惯,双赢思维。那双赢思维也是我们在七个习惯里特别重点会来讲的一个习惯。那我们都知道双赢思维非常重要,那一般我们说,除了双赢思维之外还有五种思维方式,这一共有六种思维方式,我们举个例子来看看这个思维方式到底是意味着什么。比如说这个夫妻两个人吵架,必须要争个是非对错出来,那其实这种状况下,这个夫妻双方用的思维方式都是赢输思维,都是想自己胜,对方输,这是吵架,一定要争个是非对错,这是赢输思维。那最后如果有一方迫于压力放弃了,忍下这口气了,那这个人这时候的思维方式就是输赢思维了,我忍了,我让了。那当然如果忍的时间长了,最后爆发了,忍无可忍了,俩人动起手来了,打起来了,那这种情况就双方就变成了输输思维,最后是两败俱伤。那当然如果这样下来,俩人觉得过不下去了,最后选择分手,离婚,那这时候这个思维方式又变成了无交易,我们要选择彼此不再有任何关系了,无交易了。当然再往后,两个人回忆起来又觉得自己其实有很多地方做得是不对的,对对方又能够有很多的理解,然后能够坦诚地承担自己该承担的那些责任,能多去欣赏对方,然后双方又重新再把家庭组建起来,那这个时候双方又走到了双赢思维这种状态了,这就是我们说的几种思维方式。那我们说人际交往特别重要的是双赢思维,其他的赢输思维,你想一直想压制对方,一直想占对方的便宜,短期可能可以,那长期看一定是不可持续的。当然输赢思维,输输思维从长期看也都是不可持续的。长期看,可持续的一定是双赢思维。那怎么才能够形成双赢思维,怎么才能够具备双赢思维。那我们说这里有三个条件,就从心态上首先你要是有正直的品格,要能够忠实于自己的价值观,能够诚心。第二点就是要有成熟的心态,成熟的心态是什么?就是成熟的心态它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他能够对对方有一种高体谅的感觉,能够善解人意,能够体谅到对方的感受。第二点就是他又能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只是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缺少体谅,那时候我们说他是赢输思维,就不关注别人,只关注自己的意见。那当然如果很能体谅对方,但是自己的想法不敢去表达,那就是输赢思维。那双赢思维是既有勇气去表达自己想法,又能够体谅到对方的感受,那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这就是我们说的这个双赢那温和的强硬,我们说它往往会更具有力量,它比那些赢输思维的那种单纯的强硬力量要大得多。双赢思维的第三种品格是指的是要有一种富足心态,富足心态就是不要担心这个世界上只有这么多的东西,别人多拿了你就少了,所以也不要对别人取得的成果有那种羡慕嫉妒恨那种心态,不要用那种眼光去看待它,那对应的是一种匮乏的心态。那我们说这个世界足够之大,如果我们以一种富足的心态去对待它,以一种双赢的这个思维去合作,我们一定能够把这个蛋糕做得更大,那我们大家最后都会获得利益。
那双赢思维的精髓是情感账户。情感账户是什么?我们说人和人打交道其实都是涉及到会有一个情感账户的,你或者是在情感账户做存款,或者在提款。那什么是情感账户的存款,就是你为他做了一件有帮助的事,做了一件他乐于看到,乐于接受的事,对他有意义的事,那你就等于在他的情感账户那儿做了一次存款。那反过来,你就相当于在他的情感账户提款。所以现在很多人都在讲人脉,什么是人脉?我们说人脉就是你在不同的人的情感账户那儿都做了足够的存款,那其实你的人脉关系就建立起来了,就形成了。
那我有一个客户,这个客户是一家银行的客户,那他是一位支行的行长,他说别的支行的人到总行去办事,都觉得不好办,这个事难办,脸难看。他说对我来说很容易。我问他,我说你怎么那么容易?他说,因为好多总行部室的负责人都曾经在我手下干过,在我的支行里待过。我说那其实就是因为你在他们的情感账户那儿做了足够多的存款,所以你现在办起事来就会特别容易了。
我们说这个双赢思维的这个精髓就是在情感账户有足够多的存款。那情感账户的存款越多,你的双赢的基础就越牢靠。有很多日常的小事,我们说都能够体现出情感账户是不是在存款。比如说这个对方说话的时候,你能有耐心倾听,而不是经常去打断他,那其实你就在情感账户做存款。比如说多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对方,多给对方点赞,那其实你也是在对方的情感账户做存款。再具体一点,比如说每天见面了,上班来见面了,热情的打招呼,有的时候出电梯的时候先请对方先走,这些行为体现的都是情感账户的存款。情感账户有足够多的存款,这个双赢就会有足够多的基础。我们再来总结一下双赢思维的要点。首先一点就是双赢思维要具备这样的成熟心态,就是你既要有高体谅,又要有高勇气。高体谅就是能体谅到对方的感受,有高勇气就是又能把自己的想法准确地表达出来,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这样你才能真正做到双赢。另外一点,我们强调的就是双赢思维特别重要的,要做好情感账户的存款,那我们介绍了一些情感账户的存款的方式。你也可以来考虑一下,对于你来说,你怎么在你的那些重要的人际关系中做情感账户的存款,包括一些日常的行为,反思一下什么行为是在存款,什么行为是在提款,那从明天开始你就来看怎么能增加你的存款。这就是我们的双赢思维这一部分的内容,好,我们进入到第五个习惯,知彼解己。知彼就是先了解对方,解己就是再让对方了解自己。那这里也有一个顺序,就首先要知彼,首先要去理解对方,其次才是解己,其次才是把自己的想法跟对方说,再去让对方去理解自己,先知彼,后解己,有这样一个顺序关系。那怎么做到知彼呢?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能做到同理心倾听。那什么是同理心倾听,同理心倾听有两个要点,那就是一个是你能准确地把对方意思用你的话来去表达出来,第二就是你能体谅到对方的那种情感,对方的那种感受。就是既掌握了对方说的话的意思,同时也能体会出对方的感受,那你就做到了同理心倾听。那是不是做到了它有一个标志,就是当你用你的话把对方的话说出来的时候,对方如果认为确实准确地体现了他的意思,那你这同理心倾听就做到位了。这就是同理心倾听。比如说儿子说,上学真是太无聊了,无聊透了。然后父亲回应说,你觉得上学很无聊,上学让你很有挫折感,你不想上学了。那父亲这个回应,我们就说他是同理心的回应,因为他既回应出了儿子所要表达的意思,同时也体现出了儿子的那种感受,这就是同理心的回应。那在这种回应下,儿子的感受是什么,儿子的感受一定是他的爸爸理解了他的意思,所以这个对话可以继续往下进行了。所以我们来简单总结一下,知彼解己这部分,我们讲的要点,一个是和人沟通的时候,如果你想要去影响对方,先要去知彼,先要去让对方影响你,先要去理解对方,然后再让对方理解你。第二点讲的就是同理心倾听,同理心倾听重要的就是既能够准确地把对方的意思表达出来,同时也能够体会到对方的感受。
好。我们再来看第六个习惯,统合综效。那统合综效主要讲的其实就是一加一怎么大于二,人和人之间配合起来怎么能让配合的这个效果更好。那我们说通常这个配合起来的话,有的时候一加一是小于一的,比如说大家彼此不信任,互相提防对方,互相排斥,那这种状态其实是我们说的内耗了,这是一加一小于一的状况。那还有的时候,其实也是现实中可能更多的时候,会出现的是一加一小于二的状况。那这种状况是什么?就是我有一个想法,你有一个想法,然后我不能同意你的想法,你也不能同意我的想法,最后有一个人要妥协,要折中一下,那最后的结果其实就是一加一小于二,一加一小于二。统合综效是能够做到一加一大于二,甚至大于三,大于一百,甚至更多。
那统合综效怎么才能取得这样的效果,特别重要的是有这么三个基础,一个是双方在情感账户会有足够的存款,有足够的存款就意味着双方彼此这个信任的基础足够牢固。那第二点就是,有双赢思维这个模式,我都在想着我获得利益的同时也会保证对方的利益,大家共同获得利益。那第三点就是能够知彼解己,能够对对方的想法,对方的感受充分地理解,充分地体会到,那以这三个为基础,最后就有可能能够寻找到第三种方案,就既不是我原来的想法,也不是你原来的想法,而是我们,把我们想法之间合理的那些部分重新组合起来,形成第三种方案。那这个第三种方案最后就能够带领我们取得一加一大于二这样的效果。这就是我们说的统合综效。一加一大于二,最后取得这样的效果。那所以我们说七个习惯里边,其他的六个习惯其实都是在统合综效这儿得到了检验,那些习惯如果都做好了,那统合综效这个效果最后就会有保证了。
那我们再来看一下最后一个习惯,习惯七,不断更新。那前面我们曾经讲过,产出、产能的概念,习惯七,不断更新指的是什么?指的就是我们要对我们自己这个最主要的产能能够做维护,做更新。那这个更新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个是生理方面的更新,比如说我们通过锻炼身体,通过健康的饮食,通过良好的起居,生活习惯,能够让我们的身体保持有活力,积极健康的状态。第二个方面的更新指的是我们的心智方面的更新,比如说我们通过学习、读书,通过这个欣赏音乐,通过记日记,通过这样一些方式能够让我们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能够不断地来开阔我们的视野,这是心智方面的更新。那第三个更新是精神方面的更新,比如说我们通过冥想,通过走进大自然,通过对自己的个人使命宣言的这个反思来进行自己精神这方面的更新。那第四种更新指的是社交,人际关系这个方面的更新,这一块主要体现在我们的重要人际关系那儿不断做情感账户的存款,这方面的更新。
好,我们再简单回顾一下,我们刚刚说过的七个习惯。第一个习惯叫积极主动,积极主动主要强调的是要把注意力专注在影响圈,对于我们能直接控制的事我们去控制它,对于我们能间接控制的事我们去影响它,对于我们不能控制的事,我们至少要把握好自己的心态,我们怎么去面对它。那第二个习惯叫以终为始,那主要是说我们要通过制定个人使命宣言来明确我们的人生蓝图。第三个习惯是要事第一,强调我们要把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做好,那些成功的高效能的人士共同的特点都是花大的精力来去做重要不紧急的事,而不是去做紧急不重要的事。第四个习惯是双赢思维,双赢思维主要强调的是要把情感账户的存款做好,要不断地增加自己的情感账户的存款。第五个习惯是知彼解己,强调的是先要了解,理解对方,那其中一个特别重要的要点就是做好同理心倾听。第六个习惯是统合综效,统合综效主要是告诉我们怎么能够取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第七个习惯是不断更新,那不断更新提醒我们对自己要不断地做完善,做更新,从生理,从心智,从精神,从社交,人际关系这些方面不断地更新自己,让自己不断地迈向高效能的人士,最终获得完美的,圆满的人生。
讲述:王琦
撰稿:王琦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我已基本读完,读完这本书的 主要体会是:这是一本带有典型的美国精神的书,书中讲的道理通俗 易懂,不光是领导者......
导语:读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习前人和他人的经验,是为了掌握更多有用的知识和技能。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读后感范文三篇,希望有所帮助!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读后......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史蒂芬·柯维,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年6月1日出版。本书以“七个习惯”主题框架,每一个章节增加了更丰富的内容含量,汇集了作者10多年来对世界变化的新思......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导读对于希望改善目前生存状态的人们来说,是否考虑要改变或者说是调整我们的行为习惯呢?其实书中介绍的这些习惯已经获得众人认可,但并不总是被广为实......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习惯一:主动积极 Be Proactive主动积极即采取主动,为自己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及价值观,而非情绪或外在环境来下决定。创造改变,积极面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