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以色列,走向何方?
中国与以色列,走向何方?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中国与以色列,走向何方?
【写在前面】以色列国,成立于1948年5月14日,是当今中东政治格局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它的国土面积不足3万平方公里(根据1947年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分治决议的规定,以色列国的面积为1.52万平方公里,但目前其实际控制面积约为2.5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足750万(2009年9月为747万),却足以对抗面积大过自己二百多倍、人口超过自己二十多倍的阿拉伯国家,历经五次中东战争,昂首屹立于地中海的东岸。犹太民族,一个属于古老国度的民族,一个创造灿烂文明的民族,一个背负沉重历史的民族,一个足以震撼世界的民族。中国与以色列,有着太多的不同;中华民族与犹太民族,又有着太多的相同。就是在同与不同之间,这样两个国家又会演绎出怎样的“爱恨情仇”呢?
十八年零四个多月之前(这里指1992年1月24日),亚欧大陆东西两侧的两个国家建交了——中国与以色列。这可以算作是中国在中东地区的最后一段建交旅程。然而这段旅程却走得漫长而艰辛,此时距离以色列国建立有将近四十四个年头,距离新中国成立也已经有四十二年零三个多月,而距离以色列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已有整整四十二年了。中国与以色列的建交,经历了不平凡的过程,有人称其为“中国外交在中东地区取得的重大胜利(陈建民:《当代中东》)”。然而,无论如何去评价它,我们一窥历史的同时,是不是应该将更多的目光投向未来呢?
历史上的中国与以色列关系
1.以色列正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1950年1月9日,以色列宣布正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最早承认新中国的7个非社会主义国家之一,也是整个中东地区最早承认中国的国家。此后的第9天,中国与越南民主共和国建交,由此可见,中国与以色列的关系源远流长。后来,时任以色列总理的本·古里安在谈及为什么以色列要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时说:“原因很简单嘛,干吗不承认。此外,你也不能把台
湾当作中国„„承认台湾简直是在开玩笑!”
2.上世纪五十年代上半期的建交努力
以色列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时,中国并没有同样承认以色列国,这主要还是基于当时的外交原则:与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而对其他国家采取谨慎和耐心的态度。但事实上,中国对以色列并没有恶意,在上世纪50年代上半期曾希望两国建交。周恩来总理在1954年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就曾指出:“我国同阿富汗和以色列建立正常关系的事宜,正在接触中。”但遗憾的是,双方的这一次努力却因为朝鲜战争中以色列追随美国和万隆会议后中阿关系的持续发展等诸多因素而最终没有“修成正果”。
3.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两国关系的曲折
“这一时期,中国的中东政策渐趋激进化,而对以色列的态度也日渐强硬。(杜先菊:《中国与以色列关系史》)”。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日益发展,尤其是中国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往来密切,而以色列与台湾则是时有互访、合作广泛。特别是在“*”期间,支持巴勒斯坦人、谴责以色列更是成为中国“革命的”外交政策的象征,这不能不使得两国关系越来越疏远。事实上,在两国关系发展中最不能忽视的就是“美国因素”,双方均受制于此。以色列将与美国结盟视作自身生存发展的关键,而中国则将美国视为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这一时期总的来说,两国关系踟蹰不前,有时甚至倒退。
不过,曲折中不是没有进步。以色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问题上基本秉持正义的态度,并在第26届联大这次关键会议上投赞成票支持恢复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样的努力在而今看来是多么的不易!
4.新时期中以关系的新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也迎来了两国关系的新发展。伴随着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以及全球环境和中东形势的变化,中以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这期间,不仅民间交往逐渐增多,而且军事合作也在秘密进行。1987年,中以之间开始公开接触。随后的1990年,中国和以色列互设非官方办事处。这一切的变化都为中以建交奠定了基础。
5.中以正式建交
1992年1月24日,中国与以色列终于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以色列副总理兼外长利维访华,两国正式签署了建交公报。就在十年前,中国还不愿意承认与以色列发展关系,竭尽全力地保持与巴解组织的关系。两国建交既是国家利益的使然,也是国际形势和中东局势发展的要求。但无论如何,这使符合两国人民利益的,更是有利于整个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的。
6.建交以来的发展
建交以来,两国关系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两国经济上的互补性使得两国贸易发展迅速,经济合作广泛,2009年双边贸易额达到51.7亿美元。在农业交流方面,1993年,两国签署农业部谅解备忘录,并先后在北京农业工程大学成立了中以农业培训中心,在北京郊区建立了中以示范农场。1997双方正式成立“中以农业联合委员会”。近年来,两国在农业领域的合作不断展开,在山东、陕西、云南及新疆等省,建立了农作物、花卉种植、奶牛养殖等示范基地。在科技领域,双方也已展开密切合作。双方已签署“贸易协定”、“文化交流协定” “教育合作协议”、“旅游合作协定”、“工业技术研发框架协议”、“关于加强经济贸易合作的备忘录”等。这些都是两国关系发展的见证。
2000年4月12日,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抵达特拉维夫,对以色列进行了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国家元首对以色列的首次访问。访问期间,江泽民主席会晤了魏茨曼总统、巴拉克总理等以色列领导人,就双方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以及双边关系等深入地交换了意见。2003年,时任以色列总统摩西·卡察夫访问中国。四年后,时任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访华。同年,时任以色列第一副总理兼外长、现任前进党主席利夫尼访华。2008年8月,以总统佩雷斯来华出席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频繁的互访加深了两国的了解,增进了互信,从而为中以关系的新发展开辟了新的局面。
未来中国与以色列关系如何发展
国际关系的发展历来深受国家利益和国际环境的影响。从中国与以色列历来的关系发展中也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我想,未来中国与以色列的关系如何发展,也要由这两方的因素来决定。而这两方面在这里具体体现为这样几个因素:
(一)美国因素;
(二)中国与阿拉伯世界关系因素;
(三)两国合作与交流因素。
(一)美国因素
从国家利益层面上讲,以色列最关心的还是自身的安全利益。这就使得它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毫不顾忌“美国因素”而与中国发展外交关系。前面已经述及以色列将与美国结盟视作自身生存发展的关键,从目前来看依然如此。我在开头就说到以色列以狭小的国土面积和少量的人口,却要面对面积大过自己二百多倍、人口超过自己二十多倍的阿拉伯国家,不可能不考虑依托美国这个“超级大国”来捍卫自身的独立。尽管现以色列与许多阿拉伯国家已经关系正常化,但伊朗、叙利亚等反美国家的“虎视眈眈”以及哈马斯、杰哈德等伊斯兰激进组织的安全威胁使得以色列依旧要把安全问题摆在重要位置。
这样一来,我想,美国就成为中以两国关系发展中的特殊角色。中美关系好的时候,那美国就是两国关系发展的“催化剂”;中美关系不好的时候,那美国就是两国关系发展的“绊脚石”。可以说中国和以色列之间没有根本性的利益冲突,但是以色列和美国的特殊关系却常常成为中以关系的掣肘性因素。美国长期热衷于输出民主,而以色列是美国在中东民主的桥头堡,以美特殊关系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有这样一个例子足以说明以上这一点。长期以来,为减少中国军力增长对台海安定造成的威胁,同时限制中国实力的增长,美国采取各种方式实行对华的武器封锁。中国和以色列的军事合作自然也因此受阻。2000年,以色列接下了中方四架Phalcom早期预警机的订单,总价为10亿美元。但是由于美国的强烈反对,以色列被迫放弃订单。2001年,以色列和中国的武器销售合同同样由于美国的反对而被以色列单方面取消。在美国看来,以色列和中国的军事合作从来不是这两个国家之间的事,它总是以第三方的身份介入,来限制以色列对华的武器销售和军事技术输出。这样,中国的利益严重受损。中以的合作也得不到良好的发展。
以色列也是主权国家,它不是美国的傀儡,因此在发展对华关系问题上享有主动权。美国不可能做到事事干预,以色列也不会事事听从美国。所以,我觉得以色列可能会在国家利益的驱使之下对华发展外交关系。但这种关系是否能够得以长远发展很大程度上还要受到美国因素的影响。
(二)中国与阿拉伯世界关系因素
可以说,中东的和平与冲突既是一个大环境,也是国家利益之所在。对于以色列而言,这是安全利益之所在。而对于中国,抛开其他中东国家而单纯与以色列发展关系也是不现实的,因为作为石油净进口国的中国来说,这既是经济利益之所在,同时也是能源安全利益之所在。
第五次中东战争已经远去了二十八年,这期间再也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争,但局部冲突却时有发生。虽然赢得了五次中东战争,但对于以色列而言却没有赢得真正的和平。愈演愈烈的恐怖主义更使得以色列在安全问题上不敢掉以轻心。
我觉得以色列始终对阿拉伯世界存在戒心,不论是伊朗、叙利亚等反美国家,还是已经与以色列实现关系正常化的国家,即使是在和平与发展的国际大背景下。这就使得以色列“爱屋及乌”地对一些与阿拉伯世界走的过紧的国家心存芥蒂。因此假如中国不能正确处理与双方的关系,就会制约中以关系的发展。这在历史上是有所证明的。因此,中东政局是战是和,往往就会成为这一问题的焦点,和平时代中以关系就能得到更长远的发展,而战争时代中以关系的发展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阿以争端旷日持久,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其间原因种种,我在此不加赘述)。而我国政府一贯主张通过政治途径解决阿以争端,应以联合国242号和338号决议为基础,实现中东问题全面、公正、合理的解决。长期以来,中国在中东问题上逐渐形成了这样的外交主张:阿拉伯被占领土应予以归还;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民族权利应予以恢复;与此同时,所有中东国家,包括以色列在内的主权和安全都应得到尊重和保障。只有这样,中东地区才能实现和平与稳定,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可以说这样的外交主张是中国中东政策成熟的体现,它有益于两国更好地发展外交关系。历史上,中国曾因为支持巴勒斯坦人、谴责以色列而与以色列无法正常发展外交关系。如果中国能秉承这一外交理念,在处理阿以问题上采取灵活、现实和积极的态度,推动中东和平进程,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中国就能更好地与以色列发展关系,同时又不失阿拉伯国家这个朋友。这样,中国能够比较顺利地为中东和平进程做出自己的努力。
(三)两国合作与交流因素
如果说在上面的影响因素中尚带有诸多不确定性的话,那么这一因素的影响
则更有其积极作用。尽管以色列十分关注其安全利益,但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国际环境下,以色列也会同样关注其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
前面已经说道,自建交以来,两国在经贸、农业、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稳步推进,双方在文化、教育、旅游等方面也签署了诸多协议。这一切发展对两国来言,都是符合其经济利益与文化利益的。另一方面,中国作为世界上有影响的大国之一,而以色列作为当今中东政治格局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双方发展政治关系将更有利于其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更好的发挥作用。
因此,我认为两国在这一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前景十分广阔,这必将推动两国关系向更高程度的发展。
从中以建交的历程来看,建国初期,我国外交片面的以意识形态划线,坚持反帝、反侵略的立场,这延误了中国与以色列外交关系的正常开展。随着中国外交的渐趋成熟,把国家利益摆在首位,意识形态逐渐淡化,全方位外交成为我国外交的目标。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在世界格局不发生大的变动的前提下,中以关系绝不会踟躇不前甚至倒退,在中美关系保持平稳发展的前提下,中以关系还会得到更大程度的发展。当今世界是全球化的现代交往,由市场力量推动的开放性的全球性交往格局已经形成。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早已经是全球化时代文明交往的基本纽带之一。中国和以色列通过彼此之间的文明交往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相互渗透,相互合作,共同促进彼此交往力和生产力的提高,实现文明间的交流与对话,必将为世界政治的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做出各自的贡献。
【写在后面】对中以关系未来发展的预测,纯系个人观点。不到位的地方,还望见谅!我们期待中以关系能取得更长远的发展,因为这是两国人民的福祉之所。亚欧大陆的东西两侧的两个国度如果能连起友好的纽带,两个古老的民族也就可以共享和谐的世界。
【注】本文数据均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http://www.daodoc.com
参考文献:
1.陈建民编著.当代中东.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杜先菊著.中国和以色列关系史.香港:文化传讯出版社,2009 3.刘辉,曹华.中国与以色列友好关系论.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2卷第1期
4.张倩红著.以色列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中国户外市场要走向何方我们做户外的,言必谈户外;搞户外的人走到一起,聊起户外的话题,有说不完的话。 如果从第一家户外专营店的问世标志着中国户外市场开端的话,那么中国户外市......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语文课走向何方,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电视剧走向何方?2012年,中国的电视剧仍然是中国日常生活的关键的部分,这一文化类型对于中国人生活的影响其实比许多人想象的要重要得多。它在很大程度上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中国人......
改革开放后三十年中国将走向何方 ——严介和 ——严介和 严介和:一方面我们的祖国 60 华诞来临之际,回想起红色之山,胜利之山就是井冈山,恰恰在我们国 家产能严重过剩,尤其......
中国与以色列的差异:读创业的国度之感一口气读完《创业的国度》全书,感觉特别震撼。如果说柏拉图把哲人主政的国家称作„'理想国”的话,那么充满勃发的创业激情的以色列则应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