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案例分析_乡愁案例

2020-02-26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乡愁》案例分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乡愁案例”。

《乡愁》案例分析

王束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和朗读,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品味诗歌的能力,并体会诗人内心的思乡爱国情感。3. 学习诗歌中将抽象的情感寄托在具体意象上的写法,体会其意蕴。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艺术美,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2.学习本诗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现的具体含义。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美;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把握其内在感情基调。课时安排:

2课时(此为第1课时)教学准备:

1.课前让学生收集写乡愁的有关诗句。2.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1.导入新课。

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故乡的云》,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唱。(学生欣赏)刚才在欣赏的时候,同学们听得很认真,唱得也很投入,能告诉老师这首歌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吗?(生答)那么这种思乡之情被寄托在哪种事物上呢?(生答:故乡的云。)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一首诗《乡愁》。让我们一起来走近诗人。2.作者简介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台湾十大现代诗人之一。已出版诗集、散文、评论和译著40余种,60年代起余光中创作了不少怀乡诗,故而被人们称为“乡愁诗人”。代表作有:《乡愁》《乡愁四韵》《春天,遂想起》。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余光中时而低首沉思,时而抬头远眺。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我们都知道香港和澳门分别于97、99年回归祖国,现在还有一个地区没有回归,那就是?(生齐答:台湾)那么,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笔下的《乡愁》将是一番怎样的况味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诗歌诵读。

二、朗读感知。1.老师作示范朗读。

2.学生默读课文,并结合课后练习三的示例,划分诗的节奏。3.全班齐读课文。

三、品味鉴赏。

1.想一想:乡愁原本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感情,而诗要讲究形象性,这首诗怎样把抽象的乡愁形象化的?

明确:诗人把乡愁投射于“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具体可感的对象上。2.抽生朗读课文。

3.这四种对象前分别用了哪些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 “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这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

4.很明显,这首诗是以时间的变化、推移来组织全诗的,全诗共四节,对应的是四个人生阶段: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诗人为这四个人生阶段分别找了一个最能表达乡愁的对应物,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乡愁?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邮票:小时候外出读书,对母亲的思念。船票:年轻时外出谋生对妻子的思念。坟墓:对老死的母亲的思念。

第四节,大陆就是故乡,故乡就是大陆。大陆那边有他的什么?是的,诗人心中,老家就是他的祖国。家就是国,国就是家。我们还可以想远一点:思念家国的人就是诗人一人吗?不是。是千千万万被台湾海峡分开的炎黄子孙,是海峡两岸的所有中国人。他们同样思念着海峡对岸的亲人、故乡,思念着祖国大陆;他们都盼望早日结束分裂,早日回归统一,早日叶落归根回故乡,早日与故乡的亲人团聚。诗人的乡愁在这里升华了,海峡两分离,对大陆的思念,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板书:

小时候——邮票——母子分离(对母亲的思念)个人思乡之情 长大后——船票——夫妻分离(对妻子的思念)逐 后来 ——坟墓——母子死别(无法沟通的思念)层 现在 ——海峡——游子与大陆分离(对故土的思念)普遍的家国之情

四、背诵诗歌。

五、品味乡愁。

交流搜集的以“乡愁”为主题的诗歌。

师: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会老去。愿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更爱自己的家乡,更爱自己的祖国!让我们共同祝愿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六、布置作业: 背诵这首诗歌。

这是一个较完整的教案,课堂结构谨密,学生有问有答,课堂气氛活跃,但老师设计的问题有点多,有一定的难度,以致课堂时间把握不是太好。

《乡愁》分析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2篇《乡愁》分析,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乡愁》分析

《乡愁》分析《乡愁》是一篇充满人情美的诗歌,语言富有表现力。下面是《乡愁》分析,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史常新的普遍的主题,余光中多年来写了许多以乡......

乡愁案例

唤醒沉睡的诗性——《乡愁》教学案例及反思教学设想:作家赵丽宏写道:“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知识的积累,一种智慧的积累,一种情感的积累。”现代诗歌更是和心灵存在......

《乡愁》课文分析

《乡愁》课文分析《乡愁》以时间的变化组诗,以空间上的间隔作为共同的特征,时空结合,使思乡之情、家国之情更显深邃隽永。下面是《乡愁》课文分析,随小编来看一下吧。一、以歌、......

《乡愁》结构分析

《乡愁》结构分析《乡愁》中一个诗节就是一场凄美的离别,都设想自己是诗中的主角,写一段文字把诗中离别的模糊写清楚。诗人以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组织内容,抒发深深思乡之情......

《《乡愁》案例分析.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乡愁》案例分析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乡愁案例 乡愁 案例分析 乡愁案例 乡愁 案例分析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