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欠发达地区货币政策实施效果欠佳的原因及对策_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效果
经济欠发达地区货币政策实施效果欠佳的原因及对策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效果”。
经济欠发达地区货币政策实施效果欠佳的原因及对策
中国人民银行镇原县支行盖国鹏李文睿
近年来,中央银行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措施,但从经济欠发达地区镇原县来看,其实施效果与预期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消费品零售额虽有所增长,但与储蓄存款的增长率相差甚远。据调查,从2000年至2003年底的四年时间里,镇原县消费品零售总额逐年递增率为1.3%、1.8%、2.2%和2.5%,而同期居民储蓄存款逐年递增率为8.7%、9.4%、12.5%和13、7%。尽管储蓄利率己低到了极限,但城乡居民仍然热衷于低消费高储蓄。
(二)助学贷款虽有起色,但远远满足不了借款需求。据不完全调查,目前镇原县在读及新入学的大、中专学生,有贷款意愿的占64%,提交过贷款申请的占51%,实际得到贷款的仅占4.28%;
(三)住房贷款较往年虽有增长,但笔数少、金额小。2003年,县辖金融机构共计发放住房贷款746万元,仅占居民住宅楼建设资金需求量6549万元的11.4%。
(四)中小企业贷款满足率虽好,但贷款面过窄。据了解,2003年县辖金融机构接到县辖中小企业贷款申请196笔5847万元,受理156笔4267万元,受理笔数及金额分别为79.6%和72.9%,实际发放贷款137笔3534万元。贷款满足率虽在70%以上,但实际得到贷款的企业仅占企业总数的1.3%。
(五)固定资产投资虽有所增长,但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大。2003年底,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3126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0.51%,其中,国有基本建设投资2554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4.86%,占总投资额的81.7%。
一、货币政策执行效果欠佳的原因分析
(一)公众预期心理较差,弱化了货币政策的效用。随着教育、住房、养老及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的预期消费压力不断加大。同时,由于城镇失业、待业人员的增多及农村家庭收入的下降和农业劳动力的解 1
放,就业问题还将受到“双重挤出效应”的影响。所有这些,都严重地威
胁着城镇居民的生活,因此,在公众预期心理很差的情况下,不管政策怎
样诱导,怎样鼓励扩大内需,大部分居民仍不敢消费,从而使得降低利率,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作用明显减弱。
(二)银行内部制度的缺陷性,阻滞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从国有
独资商业银行来看,货币政策的传导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的制约。其一,过渡的集权管理制约着基层行的经营方式。一方面基层商业银行,除了
小额存单质押贷款外,其他贷款均需要上级行审批,使基层商业银行变
得有名无实,成为上级行的分理处甚至储蓄所,由于贷款权限的过份上收,严重地削弱基层行的经营积极性和业务拓展能力。这也使货币政策难以传
导到底的主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繁琐的贷款手续,延误了贷款的时效
性。现在的贷款手续大家都明:从贷款申请、信贷员审查、主管领导审核、上级行批准、抵押保证手续、公证处公证到贷款到位,少则十几天,多则
几个月。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商业银行面对的都是中小企业、私营企
业、个体工商户或个人,他们的资金需要特点是数额小、周转快、利润高,在这种审贷管理方式下,良好的获利时机早已被跑贷款的程序耽误了,贷
款质量如何可想而知。从农村信用社系统来看,虽然没有上存资金管理制
度的制约,经营自主权充足,但是其他方面诸如贷款终身责任制等因素同
样起着作用,“惜贷”现象难以避免。
(三)融资环境欠佳,影响了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其一,企业制度的制约。目前,很大一部分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没有到位,产权不明晰,法人治理结构没有建立,内部监督机制薄弱,资产负债率高,盈利能力、偿债能力低下,难以满足贷款条件。从中小企业贷款情况看:虽然产权比
较明晰,但其规模小、资本金不足、缺乏有效的抵押和担保,同样难以满
足贷款条件。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传导路径阻滞,货币政策传导效应削
弱就不难理解了。其二,政府政策不配套。从基层情况看,尽管当地政府迫切地要求银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但对支持的理解只是单纯地“给钱”。实际上,支持地方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出资并牵头建立“三项”担保基金的作用,国家助学贷款也需要给予贴息支持。而实际操作中,地方政府面对这种问题时,由于地方财力不足使财政贴息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从消费贷款看,尽管住房消费对内需拉动作用显著,但实际却存在中央银行大力宣传,商业银行积极推动,而房管、工商等政府部门却动作迟缓、收费过高的局面,抑制了不同层次的消费行为,制约了消费贷款业务的发展。其三,社会信用基础弱化。近年来,一部分企业随意逃废银行债务己到了随心所欲的程度。尤其是在基层,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出于地方保护主义心理,认为银行受损与地方无关,而企业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可以为地方政府创造更多的税收,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为此,地方政府甘愿充当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保护伞”,使本来就不想偿还银行债务的企业,有了地方政府这把保护伞,就更加肆无忌惮,这同时也让地方金融机构产生了畏惧心理,不敢发放贷款。造成信贷政策一个接一个出台,而基层行却谨小慎微,始终不敢开办相关业务,从而使货币政策受到阻力而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力。
二、对策建议
(一)政府应主导信用环境建设,优化投融资软环境。货币政策的传导是否畅通,信用环境建设是关键因素,各级政府部门要明确职责、摆正位置,积极主导辖内信用环境建设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实现经济金融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一,把信用环境建设列为政府的中心工作,把对金融机构和企业的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寻找银企“双赢”的结合点;加强金融债权保护,规范企业改制行为,打击逃废债行为,对不守信企业实行公开曝光和联合制裁措施;多管齐下优化投资软环境,把环境
治理和招商引资列为同等重要的工作,在辖内创造一各方多赢的文明繁荣社会。第二,完善融资担保机制,构建银企合作通途。要尽快建立融资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架设一座桥梁;敦促社会中介机构改进服务,对贷款抵押评估、登记收费问题进行彻底清理和整顿,废除政府部门不合理的收费规定,减少收费、登记环节,提高办事效率,搬掉融资道路上的各种障碍,为企业争取信贷支持创造有利条件。
(二)商业银行应加快体制创新步伐,建立灵活多样、可操作性强的信贷管理及营销机制。一是商业银行总行应根据分支机构的经营管理水平、客户资源和信用环境等综合因素,分等级进行授权。要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大项目、大额贷款上审贷会论证,小项目、一般流动资金贷款由基层行或信贷部门决定。允许生产经营稳定的企业在授信额度内,一次抵押,规定限额,随还随用,周转使用。二是进一步完善贷款营销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实行信贷人员收入与绩效挂钩的考核与分配制度。合理划分贷款责任,对因不可预测的市场、政策变化及自然灾害等因素造成的不良贷款,原则上不应追究经办人员的责任。三是制定符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评级标准,可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突出企业经营者的信用评价和盈利能力,实事求是地界定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统一信用评级标准,可委托中介机构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居民后顾之忧。国家应尽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进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扩大社会保障范围,提高社会保障质量,使老有所养、病有所疗、难有所帮,下岗职工最低生活有保障,要以贴息或低利的形式为城乡居民长期提供助学贷款和安居工程贷款。解决居民临时资金短缺困难,使城乡居民能够轻松对待日常生活,促进即期消费,为稳健货币政策顺利实施创造宽松环境。
村庄,是指农村村民居住和从事各种生产的聚居点。它有别于城镇,具有独特的发展特征,其规划也有特殊性。近年来,随着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村庄的功能及结构逐步......
一般指经济欠发达地区或贫困县,在老少边穷的界定中,是以县(市)作为基本的区域单元。1.老区是指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立的革命根据地,它们所在......
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及货币政策实施效果一、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目标(一)最终目标 《中国人民银行法》第3第规定,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
浅议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现状及其对策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11-11-03 11:52:00 ]作者:梁秀芬论文关键词:建设项目 管理现状 对策建议论文摘 要:建设项目是地区经济......
经济欠发达地区非公党建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组成的重要部分。改革开放给各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生机和活力,也给经济欠发达地区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