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银行作用机制_影子银行风险生成机理
影子银行作用机制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影子银行风险生成机理”。
2008 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借此浮出水面的影子银行这一新概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影子银行不仅被认为是造成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而且在欧债危机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除了表面上对流动性的影响,在金融市场高度发展背景下滋生的影子银行更是通过隐藏于背后的信用创造机制发挥着作用。因此,关注作用机制不仅有利于更好的了解影子银行的作用过程,而且对于有的放矢的制定相关政策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影子银行定义
根据金融稳定理事会的定义,影子银行是指为了实现监管套利进行的金融创新的信用中介体系,其核心特征是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
二、影子银行作用机制分析
影子银行作为次贷危机的深刻教训之一,带有贬义属性。就中国实践而言,影子银行对经济发展、金融安全和政策传导的影响是较为复杂的,有利有弊。
(一)影子银行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影子银行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
影子银行在中国的发展主要是基于经济金融发展阶段、金融结构演进过程和金融监管体制机制的特殊情况。影子银行的出现是对金融抑制的有效修正,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
首先,影子银行具有传统中介功能。第二,影子银行具有信用创造功能。第三,影子银行有助于提升金融效率。
第四,影子银行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2.影子银行冲击实体经济的影响
由于内在稳定性差和外部缺乏监管等因素,影子银行体系自身或者受外力冲击可能直接对实体经济产生破坏,或者作用于正规银行体系并通过正规银行体系对实体经济产生破坏,并进一步由实体经济对正规银行体系和影子银行体系形成反馈冲击。实体经济的受损程度由冲击能量、“羊群效应”的大小以及经济金融体系的内在稳定性和修复能力所决定。一旦这种冲击达到一定量级,如不加以控制,其后果是极为严重的。
(二)影子银行对金融安全的影响
1.影子银行有助于提高金融效率,改善监管效率 中国影子银行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对正规银行以及影子银行内部主体的定价和竞争格局也产生重大影响,对修正金融抑制、改善监管效率、推动利率市场化具有重要意义。
2.影子银行可能引发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泡沫
保持物价稳定是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影子银行体系通过扩大货币乘数(后面将会分析),创造了大量的贷款,造成货币供应超出预期,引发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
3.影子银行具有内在脆弱性和外部传染性
影子银行威胁金融安全的因素包括:高杠杆化导致风险扩大、期限错配造成流动性不足、过高的关联性引起风险传递、缺乏监管约束使得风险可控性降低、内部治理缺乏约束。
(三)影子银行对政策传导的影响 1.影子银行的存款创造功能 正规银行体系创造的存款货币不是无限的,在经济不景气、信贷规模受限、名义利率受到管制而低于市场供求的情况下,人们选择增加货币持有,现金漏损率提高;银行信贷规模受限,超额准备金率会提高。2.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可以概括为信贷渠道和利率渠道。影子银行体系通过信贷渠道影响货币政策效果主要体现在:影子银行体系通过信用创造增加信贷供给,扩大货币供应总量,使货币供应量调控出现偏离,进而影响调控效果。影子银行体系还通过利率渠道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管制状态下的银行存贷款利率更容易引发“信贷配给”,而影子银行体系是市场化的利率水平,反映了真实的资金成本,形成了理性的资金定价机制,偏离了央行确定的存贷款利率水平,进而影响利率水平的制定。
3.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调控工具有效性的影响
货币政策目标需要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实现,贴现、窗口指导、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受到影子银行体系影响,政策效果受到削弱。这主要是由影子银行体系脱离监管所致,其变化很难准确估计。而且随着影子银行体系的不断扩大,货币政策的调节难度也在不断增大。
三、政策建议
(一)微观发散的治理路径:资产结构优化
企业和个人的微观资产负债结构决定整体资产结构。当前,中国M2 持续高位运行、资产价格泡沫严重,对影子银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也恶化了金融资产结构。如何最大化发挥影子银行对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正向效应,应从优化微观资产结构出发。
第一,优化微观金融生态。未来金融改革的重点应包括:加快建设市场主导性金融体系,重点是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快金融企业改革,在大型机构综合经营试点和民间资本进入两方面进行深化;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和金融产品创新,提速资产证券化进程,满足实体经济的合理金融需求。
第二,将M2 和影子银行向结构合理的金融资产转化。放宽一般居民投资领域,优化居民金融资产配比;放宽民间资本投资领域,使民间借贷阳光化,在监管下运行;加大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从资本市场、债券市场、股权交易市场、抵押担保市场等多层次市场解决融资困难;提高金融市场的回报率,防止不法行为对居民金融资产及回报的危害。
(二)宏观收敛的治理路径:宏观审慎监管
将影子银行体系纳入宏观审慎监管框架进行监测与监管,是后危机时代和中国当下优化金融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必然选择。
第一,影子银行要纳入监管范围。正规银行体系在遵循巴塞尔Ⅲ的框架下,进行“全程监控”,识别正规银行和影子银行的交互作用,防止传染风险。影子银行体系中重点关注期限转换、流动性转换、信用风险转移和运用杠杆四大风险信号和可能形成系统性风险或监管套利问题的领域,纳入金融稳定性检测评估和预警体系之内,建立起影子银行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协调机制。
第二,加快影子银行立法和内部控制建设。强化影子银行内控机制,健全公司治理机制,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企业风险防火墙。第三,增强影子银行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预见性。将影子银行体系纳入货币政策框架,在政策目标上,细致评估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功能对M2 观测指标产生的影响。在政策工具上,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可以削弱影子银行的不利影响。
影子银行按照金融稳定理事会的定义,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中介体系(包括各类相关机构和业务活动)。影子银行引发系统......
影子银行“基本法”出炉 强调防范四类业务风险2014年01月07日 15:37 中国广播网 我有话说(1人参与)【导读】银监会召开监管工作会议,特别提出要对四种业务进行风险防范。 央......
影子银行简介:影子银行,又称为影子金融体系或者影子银行系统(Shadow Banking system),是指房地产贷款被加工成有价证券,交易到资本市场,房地产业传统上由银行系统承担的融资功能......
影子银行“影子银行”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所出现的一个重要金融学概念。它是通过银行贷款证券化进行信用无限扩张的一种方式,是正规银行体系之外运行的,包括实体和业务活动......
"影子银行"应加快利率市场化,推动“影子”阳光化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传统银行的一些功能正在被“影子银行”吞噬,而其所带来的货币流通速度的增加也伴随着风险的上升。“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