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海洋强国时不我待_海洋强国建设之路
建设海洋强国时不我待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海洋强国建设之路”。
建设海洋强国时不我待
——海事界人士畅谈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体会
(2012-11-29)编辑发布:中国船舶在线
【摘要】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
“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这是党代会报告首次对国家海洋发展战略作系统性的阐述,让广大海事界人士备受鼓舞。大家纷纷表示,这一战略部署振奋人心,建设海洋强国时不我待。同时,他们还对如何建设海洋强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提高认识 坚定信心
“振奋”、“鼓舞”、“重要”、“落实”是业界人士在谈到十八大报告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内容时提及最多的词汇。大家认为,建设海洋强国要从唤醒国民的海洋意识,坚定大家维护海洋权益、开发海洋资源的信心开始,要以海洋科技创新为驱动,加强各方资源、力量的整合,突破海洋装备技术瓶颈,加快提升海洋权益维护、海洋资源开发的能力,为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撑。
十八大代表、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指出,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目标,在国内外形势复杂的当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战略意义,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走向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第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所长金东寒表示,海洋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但目前我国民众的海洋意识普遍不强,大家经常提到我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却忽视了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最近,南海主权之争、钓鱼岛主权之争等事件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告诉我们必须重视海洋,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因此,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海洋强国,对唤醒国民海洋意识、促进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权益维护具有重大意义。”他说。
对此,十八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福建原省委书记陈明义深表赞同。他指出,十八大报告对普及海洋知识、增强全民族的海洋意识十分重要,同时,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海事界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相关精神,努力建设海洋强国。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研究所名誉所长吴有生表示,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体现了党对重要战略机遇的准确把握和科学判断,海洋经济必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听了十八大报告,我感到非常振奋,尤其是报告提出的建设海洋强国目标,对造船行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全行业都要认真学习和贯彻。”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张广钦表示。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方书甲认为,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宏伟目
标,为船舶工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造船企业必须在建设海洋强国的过程中发挥出更大的支撑作用。
“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海洋强国,这给船舶工业描绘了一幅新的发展蓝图,给我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和空间。” 作为船舶技术工人的优秀代表,十八大代表、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加工部青年焊工洪刚激动地说:“我要带领周围的工人兄弟们,积极开动脑筋,勇于创新实践,通过革新工艺和发明创造,不断改善作业环境,降低劳动强度,持续提高生产效率,为推动中国船舶工业发展,建设海洋强国、造船强国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开发资源 维护主权
建设海洋强国的内涵是什么?为什么当前我国亟须建设海洋强国?海事界人士的回答是:建设海洋强国最核心的内涵是开发海洋资源和维护海洋权益。
刘赐贵表示,海洋强国是指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海洋方面拥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家。当前,中国经济已发展成为高度依赖海洋的外向型经济,对海洋资源、空间的依赖程度大幅升高,在管辖海域外的海洋权益也需要不断加以维护和拓展,这些都需要通过建设海洋强国来加以保障。
陈明义指出,21世纪是海洋世纪,人类正在以新的姿态进军海洋。当前许多沿海国家都在制定和实施新一轮的海洋发展战略,加大研发投入,努力抢占海洋科技的制高点。各国之间在海洋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公海上的“圈地运动”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纵观国际海洋竞争,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竞争,二是海权的竞争。因此,我国建设海洋强国既要加强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发展海洋经济,又要坚决维护国家对海洋国土的主权。
在海洋资源开发方面,大家认为,海洋是一个未被充分开发的资源宝库,也是未来真正能够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人类生存提供资源的主要源泉,而且发展海洋经济对环境的污染相对较少。我国人口众多、陆上资源日益紧张,因此,必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近年来,我国在这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目前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还偏低。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还存在很大差距,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的海洋产业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在维护海洋权益方面,2012年我国实施了一系列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有力举措,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向国际社会充分展示了我国政府维护主权的坚定意志和决心。海事界人士认为,建设海洋强国,必须要有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实力,必须建设一支现代化的海军力量。
加强领导 全面推进
目标已经明确,关键在于贯彻落实。海事界人士一致表示,建设海洋强国必须从多个层面进行有效推进,而做强船舶工业、打造先进的装备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陈明义长期致力海洋发展战略的研究,对我国如何建设海洋强国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他认为,目前最重要的是国家要加强对海洋事业的领导,其次是要增强全民族的海洋意识。他建议,将国家海洋局从国土资源部划分出来,成立国家海洋部,作为中央海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从而有效整合资源;海洋知识的普及要从青少年抓起,要将我国主张的30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写入教科书,让大家了解海洋对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我国及全球海洋资源的情况、海洋与中华民族的关系;在制定实施海洋战略时,要发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以此提高全民族的海洋意识。
同时,陈明义指出,建设海洋强国,还必须做好以下工作:维护海洋权益,加快海疆开发;抓紧对公海的调查探测;加快发展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坚持科技兴海,大力培养各类涉海人才;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注重陆海统筹发展;加快海军现代化建设;加强海洋执法,积极参与国际海洋法的研究和制定。
“建设海洋强国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方书甲表示,要建设海洋强国,首先必须认知海洋,其次要实时感知海洋,这就需要对海洋进行深入的科学考察,这也是建设海洋强国要抓紧推进的重要工作。他说,海洋资源是丰富的,但需要我们去认知,海洋也是多变的,需要我们去把握,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安全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因此,必须建造出先进的装备。
刘赐贵认为,海洋资源的开发既要注重开发能力的提高,又要注重开发格局的优化。我国要统筹陆海资源配置、经济布局、环境整治和灾害防治、开发强度与利用时序,统筹近岸开发与远海空间拓展;必须着力提升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跟踪和探索海洋领域重大科学问题,提高勘探开发海洋资源以及保护海岸带、海洋生态环境的水平,加强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等新技术的研究,进一步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水油气勘探装备和安全开发技术等;必须积极推动海洋资源的节约利用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持规划用海、集约用海、生态用海、科技用海和依法用海。
同时,大家纷纷阐述了装备建设的重要性。他们指出,无论是维护海洋权益还是开发海洋资源,都离不开过硬的装备。我国在建设海洋强国过程中对装备的需求十分广泛,包括海军装备、海上运输装备、保障基地装备、油气资源开发与运载装备、环境保护相关装备、科学考察装备、海底探测装备等。因此,做强船舶工业是建设海洋强国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国造船界应该也必须作出更大贡献,虽然任重道远,但是大有可为!
建设海洋强国 船界大有可为
要建设海洋强国,必须建设造船强国,必须建设海洋装备的强国。海事界人士在谈到学习十八大精神的体会时,一致表达了上述观点。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将给我国船舶工业带来哪些发展机遇?造船界在建设海洋强国的过程中又能发挥怎样的作用?海事界人士一致认为,这一目标的提出,有利于进一步提振我国船舶工业的信心,使船舶企业跳出传统的发展路子,找到新的发展方向。同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船舶
工业已经打下较好的基础,具备了相当的实力,只要造船人继续奋发努力,就一定能够在建设海洋强国的过程中发挥支撑作用。
机会大 有空间
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给涉海行业尤其是船舶工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和可以拓展的空间。
“当前,我国造船产能严重过剩已是不争的事实,而这几年船舶市场又十分低迷。因此,我们必须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促使产能向其他领域拓展,而中央提出的建设海洋强国的伟大工程给我们带来了调整的机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方书甲表示,远洋运输业、海洋科考业、海洋工程装备业、海洋能源利用业、远洋渔业、海洋旅游业是我国船舶工业可以开拓发展的六个主要领域。
在海洋运输装备方面,业界人士指出,航运业作为海洋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今后的需求将朝着绿色、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因此,我国船舶企业要抓住航运业运力结构调整的机遇,将发展重点转到高效、节能的绿色船型上来。
在海洋科考装备方面,十八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福建原省委书记陈明义指出,建设海洋强国,必须像发展航天事业那样推进海洋探测与开发。目前,造船界研制的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已超过7000米,新型极地科考破冰船的设计建造工作正陆续启动。他认为,未来还需要更多的科考装备,在2020年之前,我国需要8~10艘能够承担调查研究海洋水文、地质、气象、生物、渔业资源、能源等特殊任务且有远洋能力的先进科学考察船。研制这些船舶既是造船界的重要任务,也将给行业带来发展机遇。
建设海洋强国,必须加强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这自然少不了海洋工程装备的支撑。在海洋能源开采装备方面,我国船企已经成功建造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等先进装备,今后的舞台将更加广阔。相关数据显示,未来5~10年国际海洋油气开发的年均投资量将达到400亿~500亿美元,与世界船舶市场规模相当。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张广钦表示,下一步,船舶工业要在海工装备制造领域投入更大的力量,以取得更多突破。渔业装备方面,由于近海渔业资源日渐枯竭,包括我国在内的众多国家开始将目光投向远洋,因此,远洋渔业装备建设成为海事界人士关注的焦点之一。陈明义表示:“必须把远洋渔业作为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加以发展,我国造船界要集中一批力量,为尽快提升远洋渔业装备现代化水平作出贡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研究所名誉所长吴有生也认为,渔船现代化势在必行,这预示着我国存在巨大的渔船建造需求。
此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海洋旅游今后必将以其独有的特色吸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发展海洋旅游不仅需要更多、更先进的豪华游船,而且要充分利用我国众多的无人岛,打造旅游胜地以及后勤保障基地。方书甲认为,船企不仅要在设计、建造更适用的游船上下功夫,而且可在这些岛屿建设中发挥作用,除建造运输装备外,还可以研究海洋波浪能发电设备、潮汐能发电设备、海水淡化设备等,以满足各岛屿开发和岛上民众生产、生活
需要。
同时,随着海洋经济建设的快速推进,沿海各地区对各种海洋装备的需求将不断扩大。吴有生举例说,海南省三沙市的成立为我国开发南海提供了极好的机遇,但在城市建设和资源开发中,需要能承受强台风考验的海洋油气资源开发、保障与运输装备,需要在大陆与群岛之间、岛与岛之间进行海洋运输。这必将促进物资运输、海域执法、环境保护、海洋权益维护等方面的需求,需要船舶工业企业提供体系配套、功能齐全、达到绿色标准要求的系列海洋装备。
责任重 须努力
建设海洋强国给船舶工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赋予了船舶工业企业更大的责任和使命。张广钦表示:“目前,在高技术船舶建造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方面,我国与先进造船国家还存在不少差距。要满足建设海洋强国对装备的需求,船舶工业还面临不小的挑战。”。那么,造船界如何才能实现科学发展,进一步做强,为建设海洋强国贡献更大力量?业界人士指出,一是要调整发展思路,改变过去那种依靠产能扩张来寻求发展的传统思路。今后各地在发展海洋装备产业时,不能再在扩充产能上做文章,必须高度重视高端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工作,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过硬的装备。
二是要及时进行结构调整。在运输船方面,船企要力争在三大主流船型上创出品牌,在高技术船舶的设计和建造上进行重点突破,掌握自主开发技术;在海工装备方面,要做好产品定位工作,重点发展市场急需的海工产品;在渔船方面,要尽快形成先进渔船的专业设计、建造能力,抓住渔船更新换代带来的机遇。
三是要加大自主创新力度。“造船界要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先进装备,必须高度重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第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所长金东寒指出,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只能通过自主创新来获得。而要推动自主创新,必须建立鼓励创新、激励创新的机制,比如,有关方面可以考虑将研发经费算作利润,以提高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同时,船企要认识到创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没有一定的积累和持续不断的努力,没有良好的创新平台,是难以拿出成果的。因此,船企要舍得投入,勇于坚持,才能真正形成创新驱动力。
四是要努力提高本土化船配产品装船率。“当前,我国很多船舶配套设备特别是高端设备仍依赖进口,作为船舶工业的科技工作者,我感到压力很大。”金东寒认为,要抓住建设海洋强国所带来的机遇,满足各种先进装备的需求,造船界科技人员必须在船配产品的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为研发自主产品提供支撑。
“无论是提供运输船舶、海洋工程装备,还是建造用于维护海洋权益的执法船及军用船舶,都是造船界的责任所在。”张广钦指出,对军船和执法船,全行业要不讲条件、不惜代价、保质保量地完成;对海洋资源开发所需的各种装备,要投入更多的力量进行自主研发;对深海勘探装备还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虽然“蛟龙”号已成功下潜到7000多米,但离投入实际应用还有一定的距离,需要进一步加强深水科研,打造出能乘坐十几个人、可在海底直接进行科学试验的深潜器;对今后需求将大幅增长的游艇休闲娱乐和豪华游船旅游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用良好的装备推动这一产业的发展。他说:“等待我们去做的事情很多,必须抓紧推进。”
海事界人士一致认为,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已经明确,造船界只有加倍努力,依靠已有的基础,依靠高明的谋略,依靠科技创新,依靠不懈奋斗,才能抓住机遇,勇挑重任,为实现这一宏伟蓝图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中国船舶报
建设中国特色海洋强国提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这是我们党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
建设中国海洋强国的意义世界各海洋大国间展开的作为综合国力竞争重要领域的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资源、海权力量竞争,说到底,是各自海洋文化力的竞争。世界上的海洋文化主......
海洋石油工业助推海洋强国建设 王宜林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这是党中央准确把握时......
石油工业助推海洋强国建设2012-12-25 05:30:53 《 人民日报 》( 2012年12月25日 07 版)王宜林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
建设海洋强国的意义世界各海洋大国间展开的作为综合国力竞争重要领域的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资源、海权力量竞争,说到底,是各自海洋文化力的竞争。世界上的海洋文化主要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