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二首_二宋词二首
宋词二首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二宋词二首”。
《宋词二首》导学案
主备人:贾秀玲审核人:殷吉玲2012-4-1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苏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具体鉴赏豪放派代表人物的代表作品。
2、引导学生体会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懂得对比阅读、实现拓展迁移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豪放风格的具体体现。
2、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塑造人物的手法。
4、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作者及解题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他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词题——赤壁怀古——已经点明了写作背景:游赤壁(写景)怀古(咏史、抒情)。宋神宗元丰3年(公元1079年)作者因写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元丰5年,苏轼已经47岁了,他游览了黄州赤壁,写下这首作品,可知是在他得意时还是在他失意时所作?——失意时——同学们要注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完成:
(1)拿出预习卡片,熟悉作者及创作背景;
(2)自由朗读,揣摩作者的情感。齐读(同学们朗读时要能够体现豪放风格,读出来)。根据注释,疏通课文内容。
2、运用多媒体播放影片范读
3、学生齐读
4、小组讨论,交流自学所得
(1)说说你对这首词的感受
(2)提出你不能理解的词句
5、教师小结
这首词是苏轼游赤壁古战场,因眼前之景,忆往昔之事,感自身处境,抒自己情怀
三、品味赏析
(一)阅读上阕,讨论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上阕,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文中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描写了赤壁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修辞?从几个角度?基调怎样?营造了怎样的诗歌意境?
1、请学生试着用尽可能优美的语句把写景部分的语句再现出来,体会诗歌的意境
2、面对壮美的赤壁景观,很自然地会想到曾经活动在这里的英雄,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想象曾
经在此的英雄。
(二)学生自由朗读下阕,思考问题,完成下列问题
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描写周瑜的?基调怎样?作者自身的状况又是怎样的?基调怎样?
(三)学生思考:对周瑜的追述是表现的是一种理想,而落泊失意是一种现实,感情基调的矛盾实际反映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作者是如何解决这种矛盾的:“人生如梦”,人生是短暂的,虚幻的,又何必执着?
(四)、总结全文
内容:感怀、写景、咏史、抒情
基调:昂扬、感奋、豪迈、苍凉
全词写景、怀古、抒怀,三者完美结合,浑然一体
四、拓展延伸,比较提高
有人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含有消极成分,试结合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谈谈自己的看法。联系现实生活实际,说说当代青年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观。(这是个拓展性话题,不在于形成统一的结论,而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教学目的:
1、进一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体会辛弃疾与苏轼豪放词风的异同。
2、理解文中用典的作用,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出的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及愿望不能实现的苦闷心情,以及对统治者屈辱求和,用人不当的愤概。
教学时数:1课时
补充材料: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
1161 年,金国大举南犯,21 岁的辛弃疾率群众 2000 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军,担任掌书记职务。在起义军的几个月里,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干了两件轰动一时的事。一件是,一个叫义端的和尚叛变投敌,辛弃疾亲往追捕,亲手斩了这个叛徒;另一件是,亲率 50 骑兵,直逼驻有 5万大军的金营,活捉了杀害耿京、瓦解起义军的叛徒、内奸张安国。渡过淮水,到达建康(南京)。辛弃疾到了南方,耿京的起义军已经失败,他便留在南京。从此以后,他继续坚持主战,用他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但是,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游宴玩乐歌舞升平的生活,对金屈辱求和。他们对起义军也一直害怕。
辛弃疾渡江之后,首先被解除了武装,后来才被派往江阴作签判,帮助地方官处理政务。辛弃疾被迫退隐江西上饶,空怀一腔忠贞热情,却报国无门。辛弃疾许多词就反映了这种悲愤。
教学过程
一、复习《念奴娇•赤壁怀古》
1、检查背诵
2、指名学生回答:作者在词中描写赤壁景象,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二、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三、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学生自学课文,完成(1)学生查找资料,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2)借助注解和工具书正音、正义,疏通词语
(3)学生自读课文
(4)听录音,注意范读的语气和感情
(5)齐读课文,感受文章
2、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上阕:
下阕:
四、品味鉴赏
1、要求学生找出词中的典故,并分析其作用
(这些典故的使用使诗文情思隽永,含蓄深刻)
2、引导学生找出词中的对比,并体会其作用
(这些对比使词义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强烈,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五、拓展延伸
《念奴•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借咏怀历史抒发感情,讨论这两首词的异同。
(此题设计,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两首词内容的异同,还要领会苏辛这两位豪放派代表词人风格上的异同)
1、相同点: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
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
主旨上均为博古喻今
2、不同点:(1)《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中,用“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和“一时多少豪杰”从景中逐层托出人物,为下阕的议论作好铺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阕写景中就含有议论,下阕议论之中也有写景的地方。
(2)议论涉及的问题不同,深度不同。苏轼词作纵横决荡,议论能上以形而上的层面,思索宇宙人生的终极意义;辛弃疾的词作扣紧现实,借咏史谈自己的战略见解,表现自己的爱国情怀。
(3)苏词多铺叙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辛词用事多,层层转折,显得隐晦。
【美文赏读】一个人的战场
辛弃疾的战场是没有硝烟的,一颗拳拳的爱国之心是他唯一的武器。
他是被一颗赤诚之心推向南方的。南方,那个叫做“南宋”的国度,当他豪放的栖居被入侵者的铁骑恣意践踏时,他选择了“南飞”,去做一只梦想收复失地的带着乡愁的鸟儿,他相信,他满腔的热血可以燎原,终有一日,山河收复,失雁北归。
他是数着步子踏上那块宫台紫殿的,他站得笔直,两眼急切的望向北方。
他不知道,他曾经魂牵梦绕的家乡只是空中楼阁;他梦中千千万万次的奔跑,只沉睡在那个唤作幻梦的地方;他絮絮念叨的战场容不了他闪着金光的铁戟。
一个人的怒吼抹不开一个时代的苍凉。他倒下,又爬起来,再倒下,他的戟被折弯,背弓的生疼,他被压在人群中,压在故乡厚重的泥土下,无法行走。
不是走不动,而是不愿意走,他没想过离开吗?可他分明在浓的化不开的笔墨里追随季鹰的鲈鱼而去,他不愿走,因为他爱着这土地,因为他的戟没有断,他北飞的信念已经深深植入土地,他明白,他和许汜不是一辈,他是一只孤独的鸟儿。
他在战斗,驰骋在一个人的沙场。
武器只剩下诗,然而他仍在诗中坚持战斗,即使落日西斜,断鸿悲鸣,他仍看得见刘郎才气,感叹流年飞逝,在诗中,他看见沙场清秋,梦见点兵的胜景,我想他是抹干眼泪踏上战场的。
落日余晖下,他看见自己纵马挥鞭,驰骋沙场,他看见,十万,百万,千千万万的铁蹄踏过那块梦中的土地,扬起的飞沙穿过吹角的连营,直扑向北方落日斜照的天幕。他流着泪,光影婆娑中诉说着抗敌的豪言壮志——这是他一个人的战场,没有宝刀,没有战马,没有隆隆声,他孤独得走过那块土地,手中的戟茫然的望着不知所措的他,然而他没有输,分明的,他是战场上剩下的最后一位战士。辛弃疾——他的诗,他的壮志,他的不屈,无不献给了他向往的地方,那一个人的战场。
又是乒乒碰撞的刀刃声……
辛弃疾的剑
醉里挑灯,长剑泛着幽蓝的光;轻弹剑身,化作慷慨悲歌。要拭干扬州路上苦难的泪,要饮尽佛狸祠下胡虏的血。那确是一把好剑。
当年你学成之后,驾骏马疾奔南下,匡扶宋室时,腰中佩的就是这把剑吧?当年你和耿京大哥意气相投,举酒起誓要将金人赶出大宋,要让百姓安居乐业的时候,案上放的就是这把剑吧?当年你率十八骑,夜闯金营,冲杀百里生擒害死耿京大哥的张安国时,手中挥的就是这把剑吧?它为什么这样锋利,斩尽一切不平,锐不可当?
在诗山词海中遨游了许多年,看过了李清照的莲舟,看过了李白的金樽,看过了李商隐的锦瑟,但最夺目的,还是你的剑!剑气中,我能觉察你那双充满愤怒和期待的眼睛。
你说你把它失落了。失落在宝马雕车走过的路上,失落在满眼风光的北固楼,失落在斜阳草树边的寻常巷陌里,失落在你醉后靠着的老松树边上。然后你笑了,笑容有些惨淡。你说你的白发已经生了,你的悲愤已经平息了,你的万字平戎策也换作种树书了。
为什么?为什么?是一次次的上书请战却没有效果,磨损了你的剑吗?是一次次听到江北百姓痛苦呻吟却无能为力,蚀钝了你的剑吗?是不经准备的仓皇北伐,将十万大宋男儿的性命断送在长江边的狂风,折断了你的剑吗?
但我知道,你那酒中还有着八百里分麾下炙的味道,你那张琴里还藏着五十弦翻出的塞外的声音,你的梦里依然有的卢飞奔,弓弦的霹雳。你的心中藏着那把剑,你是把它溶入了墨中,写在纸上,交给了我。
就是那把剑!它锋利的剑刃是一种叫作仇恨的钢铁,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它宽厚的剑柄是一种叫作爱的材料,那是一个民族在被人践踏后的坚强和团结。所以,不管是什么样的障碍、困难、或是危险,剑气都能直冲霄汉。就是那把剑,它永远不会失落!
……
6 .讲读上片。 ( 1 )一、二、三句历来被人们称道,有谁说说它的好处在哪里? 词一开篇,江山、历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引起怀古思绪。境界开阔,气象恢宏,笼罩全词。大江东去,淘空一切,唤......
《宋词二首》教案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让我们一起回顾我们学过的宋词。找六位学生分别背诵李煜的《相见欢》、李清照的《醉花阴》、辛弃疾的《破阵子》、晏殊的《浣溪沙》......
宋词二首说课稿(合集12篇)由网友“阔落机器猫”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宋词二首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篇1:艰苦二首 一匙菜油一匙盐,一瓢冷水一锅鲜。三餐如是把肥减,四......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对语言的分析,把握内容,感受风格,领会思想。2、理解宾主互衬,虚实相衬的写作特点;3、了解豪放宋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长春版《宋词二首》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了解著名词人的生平,词的风格。2.了解词的基本知识,当堂背诵课文。3.把握词的文眼,感受词作者的情感,鼓励学生从语言的角度品析词。教学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