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主观题_文化生活主观题集锦
文化生活主观题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文化生活主观题集锦”。
《文化生活》主观题复习资料
第一、二单元从考查形式上看,以选择题为主,也有主观题。
从命题内容上看,考查的重点有:文化作为社会精神力量的作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如何对待文化的多样性、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在复习中要注意:(1)发展文化产业是近年高考的重点,结合文化产业的发展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2)保护文化遗产是命题的热点,尤其注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3)以上海世博会为背景材料考查文化的多样性、文化交流、文化创新等知识。
预测1 文化产业是能够带给人们希望和光明的产业,特别在经济萧条时期,人们需要通过文化消费来缓解压力,抚慰心灵、激励斗志,战胜困境。因此,文化产业的发展有时会出现“反经济周期”运行。1929年经济危机造就了好莱坞和迪斯尼,美国一跃成为文化产业强国。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使韩剧、韩国音乐等“韩流”风行亚洲。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文化产业的“反经济周期”现象进行阐释。
答案:(1)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经济是文化的基础,但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并非完全同步。
(2)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优秀文化产品,满足经济困难时期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预测22010年11月,广州将迎来属于自己的盛会——第十六届亚运会。“有朋自远方来”,广州,要让四方来客在宏大的国际机场里感受到广州人的热情,在比赛场馆里感受到广州人的真挚喝彩,在繁华的社区街道和公共场所感受到广州人的文明风范。媒体称赞,广州亚运将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广州印象,将给我们留下丰厚遗产。
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亚运会将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会转化成物质力量,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亚运盛会的举办,弘扬文明、竞争、拼搏等精神,能够激励国人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奋发图强,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能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重大影响。特别是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举办亚运会,将大大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并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拉动消费;同时亚运也是一个提高国民文明素养的契机,能促进和谐社会氛围的营造。
③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举办亚运会,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广州印象,能够大大激发民族文化凝聚力和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先进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筹备亚运会,在全社会培育文明风尚,有助于公民个人文明素养的提升,有助于塑造健全人格,激励人们创造美好生活,并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从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角度回答酌情给分)
预测3在浩瀚的文化海洋中,节日文化和家庭文化是两朵奇葩。除夕是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的共同节日,有很多的相同之处,但又有很多不同:如汉族在除夕夜要合家吃年夜饭,长辈给孩童“压岁钱”;藏族则在除夕之夜,举行盛大的“跳神会”,人们戴上假面具载歌载舞,以示除旧迎新。“书香门第”、“文艺世家”是我们常听到的词语,已经形成的家庭文化传统,总会对家庭成员产生这样那样的不同影响。
⑴不同民族节日文化中这种异同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⑵我们应怎样看待家庭文化对人的影响?
答案:(l)①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②由于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各民族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这反映在民族文化上自然会有相同点。
(2)①不同的家庭文化,对人有不同的影响。优秀家庭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成为家庭成员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落后的家庭文化会对人产生消极的作用,会对家庭成员的交往行为与方式以及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等产生不良影响,不利于家庭成员的健康成长。
②家庭文化也需要建设,要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家庭文化氛围,要力免不良家庭文化的影响,追求美好的新生活。
预测4材料一:《三字经》作为中华文化经典的组成部分,自宋末元初成书之后,经过前人多次重新修订,充实和完善,其内容在准确性和全面性上得到了提高。2008年4月25日新修订的《三字经》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并公开发行,而这次的修订使得其序列更为完整。《三字经》是我国最早、影响最深远的启蒙学教材。不管我们身处何方,耳边只要响起那熟悉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们就能寻到共同的文化之根。
材料二:国学,泛指中国传统文化。悄然兴起的“国学热”可谓“文化寻根”现象的折射,这与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升密切相关。就现实层面而言,中国传统文化对个人、家庭、国家和社会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借助电视、网络等现代手段,国学也穿上了“现代时装”,并通过通俗化的解读,在文化的传播和普及上有了更高的效率。我国政府大力提倡国学,推动国学发展,就是要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对接,使我们的民族文化焕发更强的生命力,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进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1)结合材料一分析传统文化的特征。
答案: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其基本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三字经》多次重新修订,充实和完善,其内容在准确性和全面性上得到了提高充分说明传统文化的这一特征。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诵读《三字经》能寻到共同的文化之根充分传统文化的这一特征。
③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三字经》是我国最早、影响最深远的蒙学教材,是中华文化经典的组成部分,对《三字经》的继承,体现传统文化继承性的特征。
(2)结合材料二说明我国传统文化如此之“热”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①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并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我国传统文化“热”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特征的反映体现了这一点。
②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对个人、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顺应社会生活变迁的传统文化对现实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受到热捧。
③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对传统文化的通俗化的解读,对传统文化热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弘扬传统
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本小题只要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预测52010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纲要》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
请用文化生活说明“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
答案:①教育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是一种综合的力量,其中科技和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②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③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作用,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补充: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
10.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结合《文化生活》知识和材料说明文化创新的重要意义。
答案:(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使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
(3)进行文化创新有利于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民族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4)文化创新有利于增强我国的文化竞争力,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
(5)文化创新有利于增强各国间的文化交流,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11.“全聚德”、“东来顺”、“咸亨酒店”等是全国知名的中华老字号,历经沧桑,经久不衰,其生命力就在于创新,除结构创新、制度创新外,更重要的是文化创新。老字号的文化创新有继承问题,也有融合问题。就是在继承老字号蕴涵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合现代优秀的文化,如“包装文化”、广告文化和经营理念等,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今用”,形成“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相融合的“文化链”。充分运用文化链这个手段,使老字号在新时期持续焕发着新的活力。
有人认为,文化的创新,需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请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答案:(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
是一个企业的生命力所在。(1分)
(2)文化创新要以文化的继承为基础。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摈弃传统从头开始。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失去根基。中华老字号正是在继承老字号蕴涵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实现了企业文化的创新。(3分)
(3)文化创新还必须把握时代精神。任何文化创新都必须立足现实,从时代的发展中吸取营养,体现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反映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华老字号企业文化的创新正好说明了这一点。(3分)
(4)文化创新要不断学习、借鉴和吸收其他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中华老字号就是在融合其他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3分)
(5)因此,这一观点是不科学的。(1分)
预测8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办好世博会,是全国的大事,也是上海的大事。上海市政府表示,要把上海世博会办成一届真正的“低碳”世博会。秉承“师法自然……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中国传统智慧的“低碳世博”理念,得到了本届世博会参展各国的广泛认同和赞誉,并在参展国和国际组织的场馆设计、建设过程中得以贯彻:中国国家馆形如“东方之冠”,做到了自遮阳体系调节室温,照明用电全部自给,雨水循环利用;西班牙馆,藤条材料既环保又传统;
英国馆的“种子圣殿”展示了英国在全球自然资源保护上所起的领先作用;墨西哥馆的“风筝广场”代表着墨西哥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城市绿地的偏爱……
结合材料分析,“低碳世博”理念的提出和实践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 答案(1)秉承中国传统智慧,提出“低碳世博”理念,体现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
(2)“低碳世博”理念在世博会场馆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得以贯彻,表明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3)世博会参展各国把“低碳世博”这一理念渗透在富有本国特色的场馆设计和场馆建设中,体现了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从命题内容上看,考查的重点有: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与核心、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途径与意义、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怎样对待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从考查形式上看,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
在复习备考中要注意:(1)结合上海世博会中国展馆的设计和建筑考查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通过抗震救灾精神等考查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3)结合国家重视教育、文化设施建设等材料考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知识。
预测2010年世博会是上海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也是对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综
合素质的检验。上海市把举办世博会作为加快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契机,2009年3月开始,每月开展口号为“爱上海,从我做起”的迎世博、讲文明、树新风“三五”集中行动(即每月5日、15日、25日分别开展的“窗口服务日”、“环境清洁日”、“公共秩序日”,城市文明指数不断提高。
上海市的做法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何启发?
答案(1)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促进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2)公民要脚踏实地、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把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根本任务。
从文化创新角度,探究上海世博会会徽、世博会中国馆所展现的设计理念。(9分)
2010年10月20日23时许,西北大学长安校区西围墙外的一条马路上,一个两岁半孩子的妈妈骑着电单车被后面赶来的一辆雪佛兰轿车撞倒,痛苦地躺在了地下。噩梦还没有完,雪佛兰轿车撞人之后返回来,下来一个年轻人,见这位在痛苦中挣扎的妈妈还没有死,用30
厘米长的尖刀在这位年轻妈妈身体上连捅八刀,直至当
场死亡。这个年轻人是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这就是备受关注的“药家鑫事件”。媒体评论:“药家鑫事件”折射出了公民人格教育的缺失,并呼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用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培育人,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公民更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从而使全体公民都能流淌“道德的血液”。
如何才能使全体公民都能流淌“道德的血液”?
①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2分)
②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2分)③必须建设和谐文化,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2分)
④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分)
⑤必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2分)
《文化生活》主观题第一单元1、文化的作用有哪些?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怎样?3、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表现有哪些?4、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什么?5、如何提升我国的文化竞争......
主观题精选文化生活(二)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自古就有“父母在,不远游”“养儿防老”的观念,如今家有儿女的老人,仍然把养老寄托在儿女身上。“孝”是道德的根本,作......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主观题选编1、(2011·安徽高考)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2011年初,随着“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和《角度篇》在一些国家的热播,“中国形象”成为媒体......
文化生活典型主观题11.041、.《卖花姑娘》被誉为朝鲜五大革命歌剧之一。其作为朝鲜民族艺术的传世经典,成为接待来访的外国政要的保留节目,并在推动朝鲜对外文化交流方面发挥......
主观题分类整理一、原因依据类1、青岛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强与东盟多方面的文化交流活动。仅在2009年,中国—东盟青年营、泰国风情节、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中国—东盟国际摄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