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困难党员帮扶机制问题的调查与思考(材料)_困难党员帮扶措施
建立困难党员帮扶机制问题的调查与思考(材料)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困难党员帮扶措施”。
建立困难党员帮扶机制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焦东街道党工委书记刘兴刚)
焦东街道办事处下辖13个党支部,有党员485人。据初步调查,辖区现有20余名党员生活较为贫困。党的十七大把关注民生工作提高到了重要日程,作为基层服务机构如何把十七大的精神落到实处,探索建立困难党员帮扶机制,对提高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加强党在群众中的吸引力、感召力,创造平安和谐街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困难党员现状
最近,我们走访了辖区企业单位和贫困党员家庭,召开了不同类型的座谈会,还设计了调查表,分别发到各单位,对困难党员帮扶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调研。从调研情况看,当前我辖区困难党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从年龄结构来看,年龄大的偏多。困难党员年龄较大的占大多数,年龄都在60岁以上,且70岁以上的占很大比例,这些困难党员由于年龄大,大多数也具有较长的党龄,他们已届风烛残年,丧失劳动能力,生活十分困难。
2、从文化结构来看,文化水平偏低的多。据调查,困难党员一般因为年龄较大、文化水平低,有相当一部分还是文盲,其中小学文化程度的有12人,初中文化程度的有21人。他们对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的接受能力差,缺乏相关生产技术,致富本领不强,生活困难。
3、从组成结构来看,党员无职的偏多。据调查,当前困难党员结构较单一,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一是过去有职现已失业下岗的无职党员,占困难党员总数比例的42%;二是参军入伍退役后“解甲归故”的党员,占困难党员总数比例的18%;三是普通党员占总数比例的38%。
4、从日常生活收支结构来看,经济收入偏低的多。据 1
调查,人均年收入在500元以下的困难党员40人,无任何收入的困难党员11人。生活上或靠子女照顾、或靠亲戚朋友接济、或靠政府救济,处于较贫困的生活状态。
二、导致党员生活困难的原因分析
出现困难党员这一特殊弱势群体,既有困难党员自身年龄偏大、身体病残、水平较低、思想落后和致富能力不强等个人因素外,通过调研和分析,也有当前帮扶机制不健全等方面更深次的社会因素。
从党员个人因素看,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因“病”致贫。困难党员由于年龄大,身体也普遍较差。调查中,80%以上的困难党员自已或家人生病,丧失劳动力,生活缺少保障,而且还要承受因为看病带来的经济负担,只能是过一天算一天,生活十分困难。二是因“养”致贫。由于社会风气的影响,子女不养父母、房子不让父母、有钱不济父母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三是因“脑”致贫。由于水平低,少数党员思想观念落后,不思致富,精神空虚,抱有“破罐子破摔”等思想,失去党员的先进性。四是因“能”致贫。通过调研,绝大多数的困难党员,家庭收入不高,创新能力和脱贫致富能力弱导致贫困。许多党员无一技之长,变成“留守党员”,导致贫困。
三、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困难党员帮扶机制的新思路建立健全困难党员相应的帮扶机制是解决困难党员特别是老年困难党员的晚年生活的重要保障,也是构建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义。
1、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帮扶工作的自觉性。做好困难党员帮扶工作非常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党的一贯要求。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关爱帮扶困难党员,主动从生活上关心,物质上帮助,感情上关怀,精神上激励,条件上改善。十七大之
后,进一步加大了对贫困弱势群体的帮扶工作,因此,我们要进一步高度重视党内“弱势群体”的存在,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与时俱进,创新党内帮扶机制,使党的先进性得到更充分的体现。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构建党内和谐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当前,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辖区贫困和低收入党员脱贫越来越难,致使辖区内已经存在了一个占有相当数量的相对弱势群体,他们的思想状态,生存、生产、发展的条件和现状,将影响党的威信,影响党的凝聚力,影响党组织战斗力的充分发挥,不下决心加以解决或者解决不好,将直接影响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三是党员先进性的要求。共产党员先进性,指的是党员个体和党员群体在社会的各方面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标志的行为特征。当前,一些贫困党员自身难以发展,没有体现先进性的基础。建立“党内帮扶制度”,体现党组织关爱党员,可以使党员有“家”的感觉,从而增强党员意识,发挥内在动力,体现先进性。因此,我们要通过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在思想、生活、事业上主动关心、关爱、关注困难党员,在全社会营造一种良好的舆论氛围,促进帮扶工作顺利开展。
2、强化科学管理,增强帮扶工作的规范性。通过建立困难党员台帐,规范管理,为困难党员实施帮扶提供依据。一是界定帮扶标准。要按照街道实际情况,科学界定帮扶的标准。按照生活特别困难、比较困难、暂时困难等档次确定帮扶标准。二是确定帮扶对象。按照上述标准每年对困难党员进行一次调查摸底,确定下一年的帮扶对象。同时,要规范困难党员的申报程序,采取由困难党员个人提出申请,支部组织民主评议,并将申报情况公示,然后由支部向街道党工委申报,党工委审批并报区委组织部备案的程序进行,确保对象的准确。三是建立帮扶台帐。要结合党员计算机信息
建库工作,建立困难党员信息台帐,对困难党员进行分析、归类,按照轻重缓急确定帮扶对象,做到重点突出,分步实施,并对台帐进行动态管理,实施针对性的帮扶。
3、加大物质投入,增强帮扶工作的有效性。通过发展经济,加大物质投入,使困难党员帮扶投入“水涨船高”。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继续深入开展创建“三级联创”、“党员小康示范户”、等活动,想方设法增加党员收入。二是拓宽资金投入渠道。采取“党费挤一点、财政拨一点、党员捐一点、社会助一点、上级扶一点”的办法,设立困难党员扶助金,进一步完善困难党员帮扶工作体系,帮助困难党员解决实际困难,使困难党员凝聚力工程成为基层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三是抓好配套措施建设。继续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着力解决困难党员“看病难”、“养老难”等问题。对低于生活水平保障线的困难党员,要视生活困难程度给予生活补助,一年一次性补助一定资金,并及时与民政等有关部门协调,按照“应保尽保”的原则,安排最低生活保障;对因大病、重灾及突发性事故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个人难以承担的党员,可根据实际情况,从困难党员帮扶基金中给予一定资助。
4、加强思想引导,增强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对存在“等、靠、要、怨”思想的困难党员,要从解决思想问题入手,有针对性地做好帮扶工作。
5、健全各项制度,增强帮扶工作的长效性。狠抓制度落实,是搞好帮扶工作的必要前提,也是构建长效机制的有效保障。通过建立制度,对困难党员真正做到在政治上关心,在生活上关爱,事业上关注。一是完善社会扶助体系。要整合和积极引导社会帮扶资源,积极社会资源进行帮扶,把帮扶困难党员放在帮助困难群众的大局中去思考,将困难党员
与困难群众一道纳入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并提高相应的比重。二是完善结对帮扶体系。要建立结对帮扶和定期走访制度,对困难党员实施“一对
一、长期帮助、一帮到底”,定目标、定措施、定时间、定人、定点、定事长期帮扶,增强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把走访制度形成一项固定、完善基本制度,帮助困难党员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实际困难,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三是完善帮扶考评体系。要强化责任意识,建立定期考评和通报制度,形成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帮扶工作顺利开展。对结对帮扶工作中表现中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切实增强关爱党员工作的责任意识。
xiexiebang.comhttp://www.daodoc.com//-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当前,在我们这样一个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农村,由于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仍有一部分党员生活处于贫困状态.切实......
关于建立农村困难党员帮扶机制的调查与思考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作为党委组织部门如何把......
党的*届六中全会提出,中国将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展开......
团结社区2011年困难党员帮扶机制为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体现党组织和社会各界对困难党员的关心和爱护,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特制定团结社区困难党员帮扶制度......
当前,在我们这样一个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农村,由于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仍有一部分党员生活处于贫困状态.切实解决这部分党员贫困问题,是各级党组织尤其是组织部门的职责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