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融合期末考试复习介绍_三网融合指的是哪三网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三网融合期末考试复习介绍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三网融合指的是哪三网”。

一.三网融合的概念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实现相互渗透,相互兼容,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

三网融合四个层面:

业务融合:即在同一个网络上,可以同时开展语音,数据和视频等多种不同的业务。

网络融合:通过推进下一代宽带通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国家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有线电视网和电信网两张物理网将逐渐走向同质化,实现互联互通,无缝覆盖。监管融合:广电总局和工信部将有可能进一步针对不同的管理对象实现管理功能的融合,逐步实现监管融合。

终端融合:将电视,智能手机等融合的接收终端发展,以及以终端未载体的丰富的内容与服务提供。

二.为什么要推进三网融合,好处,动力,阻力,造成有些人利益冲突 好处:“三网融合”是为了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形成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带宽的多媒体基础平台。动力:“三网融合”后,民众随需选择网络和终端,只要拉一条线、或无线接入即完成通信、电视、上网等。在概念上从不同角度和层次上分析,可以涉及到技术融合、业务融合、行业融合、终端融合及网络融合。

机遇:这意味着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实现三网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概念,在中国正在变成一场多媒体通讯实践;也意味着通信信息领域将迎来一个闪耀的投资亮点,通讯设备商、电信运营商、有线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等将直接受益。对于全面带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起到了一个引领、牵引需求、制造需求、提供发展空间的意义。挑战以及阻力:我国电信和广电分业监管所导致的体制障碍使得三网融合进展十分缓慢,监管体制问题已经成为三网融合的最大障碍。广电和电信作为长期独立发展起来的两个行业,在观念上、行为准则上存在巨大的差异,甚至缺乏共同的技术语言,将需要很长的磨合沟通期。挑战是长期的,融合之路也将是漫长的。

三.国外三网融合政策以及技术上怎么做? 美国新法打开融合之闸门

通过法律的保障,初期的公司互相捆绑以补足自身的劣势,直至可以独立承担运营商的角色。

日本实现各种服务之融合推动用户终端的融合。日本日益流行的信息家电就是传统家电和信息通信技术的结合。

法国三网融合日趋成熟

价廉物美,消费者只要面对一家运营商,每个月一张发票就能搞定所有事情。看电视或打电话的同时可以从网上下载文件,而且运营商为消费者提供交叉服务,比如用电脑看电视,用电脑打电话,价格较之以前便宜许多。

四.国内的发展状况:

2001年3月15日 通过的十五计划纲要,第一次明确提出“三网融合”.2006年3月14日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再度提出“三网融合”:积极推进“三网融合”。电信业重组,3G业务的全面铺开。

2010年6月底,三网融合12个试点城市名单和试点方案正式公布,三网融合终于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目前,电信运营商与广电企业重心主要围绕资源整合、网络改造,以便提升网络承载与服务支撑能力。在这之后,业务发展才是电信与广电业三网融合的着落点。

五.三网融合关键技术:

EPON(Ethernet Paive Optical Network 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一种新型的光纤接入网技术,它采用点到多点结构、无源光纤传输,在以太网之上提供多种业务。它在物理层采用了PON技术,在链路层使用以太网协议,利用PON的拓扑结构实现了以太网的接入。

EOC(Ethernet over Coax 以太数据通过同轴电缆传输)。

GPON是另一种光接入网技术,GPON的日趋成熟被称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但目前EPON在国内的布局要领先于GPON,10GEPON在国内已经开始大规模建设。国内在光通信的PON核心芯片市场上几乎是一片空白,为此,加强PON自主芯片的开发应该说是必需的。

六.三网融合出路:

一是电信和广电有各自的规律和特性,新技术、新业务的发展给电信、广电的监管带来了挑战,二者的融合将改变现有的监管体制;二是允许电信与广电部门互相进入,而不是人为设置壁垒,是国际主流做法;三是建立统一融合的监管机构,并采用统一的法律和政策既是发展趋势,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三网融合解决方案:

HFC(Hybrid Fiber Coax)光缆/同轴电缆混合HFC网络是最先进的宽带接入技术之一,具有很大的多功能开发潜质和优势,是现在和将来最经济可行的接入网方案之一,HFC接入具有以下优势: 1.能提供窄带、宽带数字业务及模拟、数字视频业务 2.信息传输带宽宽、容量大、速度高

3.HFC接入方式提供了一条通向宽带数据通信的渐进之路。它除了具有经济、高带宽的优点之外,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适应发展趋势的接入方式,可以根据技术、经济、市场的发展逐步将光纤推向用户,最终实现光纤到户(FTTH)。

EPON+EOC三网融合解决方案 就目前而言,阻碍各网络运营商业务拓展的最大障碍和技术壁垒就是接人网带宽的瓶颈难题,如何突破这一道槛,已经成为网络运营商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课题。从目前的技术上讲,主要有3种比较可行的方式可以突破接人网带宽这一瓶颈,一是高速数字用户线路(VDSL),二是基于无源光网络(PON)的光纤到户(FTTH),三是高速无线接入。

三网融合广电的机遇与挑战

机遇 广电网络借此机会将能够实现全网整合,尽管广电的有线电视网络已经覆盖全国各级城市但是各个有线网络一直处于分散状态,无法向电信网络一样做到全程全网,完成整合后就可以有一定数量的用户量乃至开展基础电信业务并形成规模效应。

挑战 广电的技术力量薄弱同时缺乏市场竞争力 三网融合电信的机遇与挑战

机遇对提升电信网络水平 推进城镇光纤到户 进一步推进电信行业双向发展转型带来了发展良机 为IPTV 手机电视 网络电视等业务的规模化带来了新的契机 为电信企业利用自身网络有点与广电优势互补合作共用提供发展空间 为电信网络开发新业务带来发展空间 也为自身能不断改善服务提供了动力

挑战广电网获得电信增值业务和部分基础电信业务互联网业务的经营权对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带来了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由于广电处于喉结 政策目前对广电更有利

三网融合动力

政策引导是三网融合的驱动力引导 技术融合是网络融合的现实动力

业务创新是信息业务提供者的内在动力

市场需求对三网融合的迫切需求给信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希望 广电和电信在三网融合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所采取的策略 三网融合阻力

利益纠葛是阻碍三网融合的主要因素 政策与法律因素

市场化程度差异影响三网融合的进程

IPTV是一种利用宽带有线电视网,集互联网、多媒体、通信等多种技术于—体,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服务的崭新技术。IPTV主要技术 视频压缩技术 组播技术 流媒体

网络电视机顶盒

数字版权管理系统(DRM)

三种网络各自的优势:

广电的优势:节目的资源、制作、传输以及服务资费低廉;

电信的优势:网络覆盖面广,有长期积累的大型网络运营管理经验;

互联网的优势:开放性、灵活性、互动性、可点对点沟通、可提供个性化服务。融合存在问题:

电信与广电准入政策问题: 有线电视网由国家广电总局监管

互联网和固定电话网由信息产业部监管

广电的优势 政策优势:虽然基调是广电和电信双向进入,但无论是从外国的经验还是从广电在国内的特殊地位来看,广电将一定会享有不对称管制所带来的优势,而且不排除某些时候出现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事情。

内容优势:广电在节目内容制作上有先天优势,即便以后广电制播分离,广电网络公司在节目内容获取上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网络接入优势:广电有深入千家万户的同轴电缆,在“最后一公里” 上将打破南电信、北联通的天然垄断。此外同轴电缆可承载的容量也远大于双绞线,在带宽上将给电信和联通较大压力。

广电的劣势

内部整合较困难。广电要想在组织结构上理顺关系,打破诸侯割据的局面,形成一个统一的集团,没有一定的时间和魄力不可能完成好。

市场和服务意识较差。广电系统长期处于垄断经营,没在市场上真刀真枪打过,温室里的花朵一旦曝露在风雨中是十分脆弱的。

网络改造与建设需要较长时间和大量资金。广电网络是按单向广播设计的,要想改造成双向的数据网络,需要进行相应的网络改造。同时,广电网络十分分散,缺乏一张全国性的骨干网,甚至有些省市都没有一张完整的骨干网。而针对这些弱点进行的网络改造与建设将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

1、三网融合,就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全世界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也就是指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意义:是为了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形成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带宽的多媒体基础平台。

2、国 内 的 发 展

2001年3月15日 通过的十五计划纲要,第一次明确提出“三网融合”.2006年3月14日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再度提出“三网融合”:积极推进“三网融合”。电信业重组,3G业务的全面铺开。

2010年6月底,三网融合12个试点城市名单和试点方案正式公布,三网融合终于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目前,电信运营商与广电企业重心主要围绕资源整合、网络改造,以便提升网络承载与服务支撑能力。在这之后,业务发展才是电信与广电业三网融合的着落点。落后于全球先进水平。

3、国 外 的 发 展

(1)美国新法打开融合之闸门 通过法律的保障,初期的公司互相捆绑以补足自身的劣势,直至可以独立承担运营商的角色。

(2)日本实现各种服务之融合 推动用户终端的融合。日本日益流行的信息家电就是传统家电和信息通信技术的结合。

(3)法国三网融合日趋成熟

价廉物美,消费者只要面对一家运营商,每个月一张发票就能搞定所有事情。看电视或打电话的同时可以从网上下载文件,而且运营商为消费者提供交叉服务,比如用电脑看电视,用电脑打电话,价格较之以前便宜许多。

4、机遇与挑战

这意味着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实现三网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概念,在中国正在变成一场多媒体通讯实践;也意味着通信信息领域将迎来一个闪耀的投资亮点,通讯设备商、电信运营商、有线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等将直接受益。(1)技 术:在网络技术和相关核心领域里面进行跨越式发展提供一次机会。(2)产业链:有利于形成完整的信息通信业的产业链,软硬件商的巨大发展空间。

(3)新市场:终端的升级换代;产生万亿的规模的投资;激增的信息消费需求。(4)服 务:两个机遇点:信息流,物流;内容为王、体验为王的时代降临。对于全面带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起到了一个引领、牵引需求、制造需求、提供发展空间的意义。在我国实现三网融合的实质,是在现有电信市场格局下再引入一个源自广电业的运营商,实现某种程度的差异化竞争,促进行业、监管、市场、技术、业务、网络、终端、支撑系统八个方面的融合和创新。

(5)监管体制:我国电信和广电分业监管所导致的体制障碍使得三网融合进展十分缓慢,监管体制问题已经成为三网融合的最大障碍。

(6)运营体制:广电系统政企合一和网台合一体制所导致的非市场化运营和竞争公平性问题,将严重制约三网融合的实质性进展

(7)法律保障:法律保障的缺失,使得三网融合能否顺利推进和深入发展成为不可预知的问题。

(8)技术:高昂的成本代价;网络和业务平台的容量和结构的扩展性挑战;组播能力的挑战。

广电和电信作为长期独立发展起来的两个行业,在观念上、行为准则上存在巨大的差异,甚至缺乏共同的技术语言,将需要很长的磨合沟通期。挑战是长期的,融合之路也将是漫长的。发展趋势

5、三网融合发展历史 1997~ 1999年,史前期。

1997年时,周宏仁主任在《计算机世界》中为国内做了最早的“三网融合”全面论述。

2000~2008年,孕育期。2000年10月,“十五计划”明确提出,“抓紧发展和完善国家高速宽带传输网络,加快用户接入网建设,扩大利用互联网,促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 2000年,中国电信完成了第一次分拆,形成“战国七雄”的时代:

2001年10月,中国电信再次南北分拆,网通集团成立,电信七雄变成 “5+1”的格局, 总体目标:

到2015年,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融合发展,新型信息产品和服务不断涌现,网络利用率大幅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迅速提升,网络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信息产业、文化产业和社会事业 阶段性目标(国5):

2010年至2012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探索形成保障三网融合规范有序开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2013年至2015年,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普及应用融合业务,基本形成适度竞争的网络产业格局,基本建立适应三网融合的体制机制和职责清晰、协调顺畅、决策科学、管理高效的新型监管体系。

6、目前采用的主流技术有两种:

(一)EPON+EOC技术

EPON(Ethernet Paive Optical Network 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一种新型的光纤接入网技术,它采用点到多点结构、无源光纤传输,在以太网之上提供多种业务。它在物理层采用了PON技术,在链路层使用以太网协议,利用PON的拓扑结构实现了以太网的接入。

EOC(Ethernet over Coax 以太数据通过同轴电缆传输)。

(二)GPON(Gigabit PON)技术

GPON是另一种光接入网技术,GPON的日趋成熟被称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但目前EPON在国内的布局要领先于GPON,10GEPON在国内已经开始大规模建设。国内在光通信的PON核心芯片市场上几乎是一片空白,为此,加强PON自主芯片的开发应该说是必需的。

其他的方法还有:ATM-PON或WDM-PON等

7、国内外监管体制现状分析

我国需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政府监管经验,认真研究三网融合带来的新机遇、新问题和新挑战,实现政府监管由三网分立到三网融合的转变。近年来,中国电信网的政府监管实现了政企分离,监管体系基本建立;有线电视网的监管落后于电信网,政企分离还没有完全实现,监管体系尚在调整之中;而互联网的监管虽然制定了若干办法,但总体上仍处于探索阶段。面对三网融合的大势,政府监管面临着两个维度的问题和挑战:一是尚未完成从传统的行政管理向政府监管的转变;二是缺乏从三网分立向三网融合的转变。目前有6个国家,美国、英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成立统一的监管机构。

国外的三网融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三网融合的难点在于电信网和有线电视网的融合,这两个行业从最初严格的禁入,到现在19个国家已经实现了两个行业的双向进入。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在联邦层面FCC是对商业广播电视、电信进行管理的独立联邦监管机构;在地方层面,州公益事业委员会(PUC)处理州内电信业务,州和地方政府对广播电视业务进行。

三网融合技术基础包括数字技术、大容量光纤通信技术、IP技术、软交换技术等。

(1)数字技术

数字化是三网融合之源,数字化使原本不同的媒介趋向一致——都变成了比特——“1”和“0”。计算能力、存储容量、压缩编码和传输技术的进步使得三网融合水到渠成。

(2)光纤通讯技术

骨干网的技术发展不会有多大差异,都是全光网:光交换、光传输。接入网会有差异:

在高入户带宽(100M)时代,电信主要向FTTH发展。电信至少占80%,广电20%。广电可以光纤到户,也可以光纤到楼+EoC到户,因为同轴带宽至少可以达到10Gbps,即使服务100户,户平均带宽都可以达到100M,实际带宽可以达到400M以上,而且成本低于FTTH。

最重要的是,同轴可以100%入户,但光纤入户对于每一个运营商而言却不可能达到100%。

FTTx系统由局端机房设备﹙OLT﹚、用户终端设备(ONT)、光配线网(ODN)三个部分组成。

ODN作为FTTx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OLT和ONU之间的光传输物理通道,通常由光纤光缆、光连接器、光分路器以及安装连接这些器件的配套设备组成。ODN包括五个部分:馈线段、光缆分配点、配线段、光缆接入点和入户段。从局端机房的ODF架到光缆分配点的馈线段,作为主干光缆,实现长距离覆盖;从光缆分配点到用户接入点的配线段,对馈线光缆的沿途用户区域进行光纤的就近分配;用户接入点到终端的入户段,实现光纤入户。(3)IP技术

IP技术满足了在多种物理介质与多样的应用需求之间建立简单而统一的映射需求,可以顺利地对多种业务数据、多种软硬件环境、多种通信协议进行集成、综合、统一,对网络资源进行综合调度和管理,使得各种以IP为基础的业务都能在不同的网络上实现互通。

软件换技术:通过软件变更可支持三大网络各种用户的多种业务

9、接入网关键技术方案

(1)HFC光缆/同轴电缆混合,IPv6互联网协议

HFC的优势:(1)能提供窄带、宽带数字业务及模拟、数字视频业务;(2)信息传输带宽宽、容量大、速度高;(3)它除了具有经济、高带宽的优点之外,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适应发展趋势的接入方式,可以逐步将光纤推向用户,最终实现光纤到户(FTTH)。

IPv6的IPSec技术为HFC的宽带传输提供了安全保障。认证:确定所接收的数据与所发送的数据一致,同时可以确定申请发送者的真实性。

数据完整:保证数据从原发地到目的地的传送过程中没有任何不可检测的数据丢失与改变。机密性:保证相应的接收者能获取发送的真正内容,而未被授权的接收者无法获知数据的真正内容。

HFC适用于广播业务,对于开发双向的交互式业务存在严重的缺陷:

(1)用户可用的带宽有限。总带宽宽-共享以后-每用户带宽有限。ADSL独享,一定条件下每用户带宽超HFC(2)HFC干线上会产生噪声累积(3)HFC属于模拟技术与数字化还不相适应(4)目前HFC不支持电信管理网(5)HFC的回传信道的干扰仍需要解决

IPSec通过3个基本要素来提供以上3种保护形式:分组头认证协议(AH)、封装安全有效净荷协议(ESP、)互联网密钥交换协议(IKM)。

分组头认证协议和封装安全有效净荷协议可以通过分开或组合使用来达到所希望的保护等级。为HFC开展宽带的传输业务提供了安全保障。

IP的QoS即是指IP的服务质量,也是指IP数据报文流通过网络时的性能指标。它有一套度量指标,包括服务可用性、延迟、丢包率和吞吐量等,其目的就是向用户提供端到端的服务质量保证。(2)EPON+EOC三网融合解决方案

从目前的技术上讲,主要有3种比较可行的方式可以突破接人网带宽这一瓶颈,一是高速数字用户线路(VDSL),二是基于无源光网络(PON)的光纤到户(FTTH),三是高速无线接入。

PON的业务透明性较好,原则上可适用于任何制式和速率的信号。目前基于PON的实用技术主要有APON/BPON、GPON、EP0N/GEP0N等几种,而它们的主要差异与区别在于采用了不同的二层技术。

EPON主要特点在于二层采用以太网技术取代了以往的ATM技术,可以支持1.25 Gbps对称速率,将来更可以升级到10 Gbps,是非常适合IP业务开展的宽带接入技术。EPON系统使用单模光纤传送,实现双向数据传输。优点:,可以使技术维护和故障定位变得简单,运营成本相对较低,安装方便,节省干线光纤资源,提供较好的带宽控制能力、灵活的组网方式和良好的扩展升级能力,适应当前各大运营商“光进铜退”的策略趋势,在某种程度上能有效支持三网合一的业务需求,设计、旋工、维护相对简单,可靠性较高,因此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将会成为一种主流的宽带接人技术。

10、IPTV主要技术及解决方案

IPTV是一种利用宽带有线电视网,集互联网、多媒体、通信等多种技术于—体,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服务的崭新技术。

IPTV主要技术视频压缩技术、组播技术、流媒体、网络电视机顶盒、数字版权管理系统(DRM)面临的问题(1)缺乏内容集成牌照(2)内容分散引入(3)内容本地化和原创性弱。

2>组播技术传统的IP通信有两种方式:广播接收和点播接收。

3>.流媒体是指网络中使用流传输技术在Internet/Intranet播放的媒体格式,如音频、视频和其他多媒体文件。

流媒体技术则是指一种视频/音频传输、编解码技术,它把连续的影像和声音信息进行压缩处理后放在流媒体服务器上,用户可以一边下载一边观看、收听,而不需要将整个压缩文件下载到个人电脑。流媒体的主要技术特征就是采用流式传输,即通过网络将流媒体内容传送到客户机。

4>.网络电视机顶盒功能:内置操作系统,可以通过红外线遥控来操作;对加密电视信号进行解密;将数字视音频信号进行解压缩;用户身份识别和付费;可以下载运行游戏和软件;对同一频道上的不同节目进行分离;可连接互联网、收发电子邮件等。

5>.数字版权管理系统(DRM)原理:使用技术手段,对数字产品在分发传输和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控制,使得数字产品只能被授权使用的人,按照授权的方式,在授权使用的期限内使用。

由于IPTV传播的数字节目具有无损的低成本复制、存储和再传播的特点,这就使得数字版权管理技术成为保证内容提供商利益的关键所在,缺乏有效的数字版权保护将极大地阻碍IPTV的发展。IPTV解决方案包含:(1)内容系统(内容制作和内容分发)(2)业务系统(用户管理、终端管理、网络管理)(3)承载网络(路由器、交换机、BAS和DSLAM)()家庭网络4个组成部分,通过IP网络传送广播电视、点播电视和互动娱乐服务。IPTV有两种形式:

电信局的IPTV:小TV大IP,切入点网络电视 广播局的IPTV:小IP大TV,切入点是DTV。11.三种网络各自的优势

广电的优势:节目的资源、制作、传输以及服务资费低廉;

电信的优势:网络覆盖面广,有长期积累的大型网络运营管理经验;

互联网的优势:开放性、灵活性、互动性、可点对点沟通、可提供个性化服务。融合存在问题

(1)电信与广电准入政策问题:有线电视网由国家广电总局监管,互联网和固定电话网由信息产业部监管,IPTV产业许可权成焦点问题(2)IPTV运营模式选择问题:广电模式互联网模式电信模式。各有其优劣,取长补短,中国特色IPTV 三网融合的核心提供综合信息的业务融合。

12、广电的优势

(1)政策优势:虽然基调是广电和电信双向进入,但无论是从外国的经验还是从广电在国内的特殊地位来看,广电将一定会享有不对称管制所带来的优势,而且不排除某些时候出现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事情。

(2)内容优势:广电在节目内容制作上有先天优势,即便以后广电制播分离,广电网络公司在节目内容获取上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3)网络接入优势:广电有深入千家万户的同轴电缆,在“最后一公里” 上将打破南电信、北联通的天然垄断。此外同轴电缆可承载的容量也远大于双绞线,在带宽上将给电信和联通较大压力。广电的劣势

(1)内部整合较困难。广电要想在组织结构上理顺关系,打破诸侯割据的局面,形成一个统一的集团,没有一定的时间和魄力不可能完成好。

(2)市场和服务意识较差。广电系统长期处于垄断经营,没在市场上真刀真枪打过,温室里的花朵一旦曝露在风雨中是十分脆弱的。(3)网络改造与建设需要较长时间和大量资金。广电网络是按单向广播设计的,要想改造成双向的数据网络,需要进行相应的网络改造。同时,广电网络十分分散,缺乏一张全国性的骨干网,甚至有些省市都没有一张完整的骨干网。而针对这些弱点进行的网络改造与建设将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

13、三网融合对电信承载网的总体要求:

IP化:由于数据业务量急剧提升,其利润提升的水平明显低于数据业务量的增长,这种情况下,为了减少投资,提高利润,承载网络IP化成为一种可供选择的模式。宽带化:与运营商现有的语音以及宽带接入业务比较起来,三网融合带来的新业务对现有的承载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宽的需求量将迅速增加,视频业务会消耗比以往任何业务都要多的宽带资源。另一方面,对IP网络的电信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信级多业务承载。:

多接口处理能力:支持E1、FE/GE/10GE、STM-N等各类接口接入及处理能力。

灵活组网及扩展性:支持点到点、点到多点、多点之间的业务灵活互联及站点扩展。

多级QoS能力,区分不同业务优先级。④高效的业务配置及管理:具备更强的电信级管理、操作、维护及便利的网管能力,实现端到端业务配置及可视化管理,快速定位故障。

⑤丰富的保护方式:支持LSP/PW多层保护、BFD For VRRP、Pw Rendundancy及Pw Rendundancy 与VRRP结合等多种保护方式。⑥1588v2地面时间同步传送能力。⑦多播VPN能力等。三网融合承载网关键技术 IP网络技术:MPLS技术和IPV6。MPLS是一种用于快速数据分组交换和路由的 网络数据流量提供了目标、路由转发和交换能力,且具有管理各种不同形式通信流的机制。

IPv6具有更大的地址空间,使用更小的路由表,增加了增加了增强的多播支持以及对流的支持,加入了自动配置的支持,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光传送网技术:分组传送网技术(PTN)和光传送网技术(OTN)、光网络新技术 PTN是新一代基于分组、面向连接的多业务统一传送技术,其关键技术包括伪线、面向连接的流量工程技术、同步、保护方式及OAM。不仅能较好承载电信级对以太网业务,具有标准化,高可靠性、灵活扩展性,严格的QOS和完善的QAM等五个基本属性。

OTN以传统SDH和波分布技术为基础,提供大颗粒业务的交叉调度,同时可以克服波分布网络组网能力较弱、缺乏子波长波业务调度能力等问题。

内容分发网技术:提高网络内容传输,节省骨干网络带宽的技术,其关键技术包括:内容分发、内容路由、内容存储和内容管理等。三网融合对业务网的总体要求:

业务控制融合:居于承载网和业务网之间,具有承上启下的核心位置,下一代新的核心网须支持全IP构架,为新业务提供灵活、开放的环境,满足低成本快速建网、快速部署业务的需求。业务应用融合:融合业务平台的可行性主要基于目前视音频编码技术的发展。不同终端视音频业务的主体主要是由于不同封装格式承载的流媒体内容;能力融合是指将电脑终端、手机终端、电视终端的视音频业务统一由一套业务平台提供服务,有利于业务间的优势互补和相关拓展。IP的多媒体子系统: IMS功能实体:

归属签约用户服务器(HSS)是IMS框架中主要数据库,是一个逻辑实体,主要存放用户认证信息、签约用户的Profile、签约用户的动态信息、网络策略规划和设备标识寄存器信息。

呼叫会话控制功能(CSCF):负责对用户多媒体会话进行处理,实现了软交换控制功能。,并且根据各自不同的主要功能分为呼叫网关功能、路由选择功能和呼叫业务出发功能。策略决策功能(PDF):应用从 PDF 获得策略信息,在策略执行点。出口网关控制功能(BGCF):主要实现呼叫路由功能。

媒体网关控制功能(MGCF):执行SIP协议和ISUP协议之间的转换,维护呼叫状态。

媒体网关(MGW):负责互联PSTN承载通信和IP网络中的媒体流。媒体资源控制功能(MRFC):完成媒体流的控制和承载功能。媒体资源处理功能(MRFP):负责提供MRFC控制的多媒体资源,混合达到的媒体流,向MRFC通知到达的媒体流并处理媒体流,支持控制路径的DTMF.应用服务器(AS):提供业务属性,与会话共同控制通信流程,处理被触发的业务逻辑。

各个层面的功能:

应用层和业务能力层:AS、IM-SSF、MRFP 会话控制层:CSCF、BGCF、MGCF、MRFC 承载控制层:PDF 接入和互通层:SGW、IM-MGW 管理和公共功能层:HSS、CCF、DNS、ENUM Server、DHCP Server 技术特征:

借鉴因特网协议,强大的业务支撑业务支撑能力。采用分布式、开放的体系结构:良好的可扩展性。采用分层结构:便于网络演进和业务部署。与接入技术无关:提供优越的融合特性。

开放的业务控制接口ISC:第三方业务快速引入。

统一的用户数据管理:帮助运营商构建统一用户视图。归属网络控制:提供一致的用户通信体验。完善的QOS保证机制和安全机制。主要优势:

SIP 控制协议:是一个应用层的协议,可以建立、修改或者中止多媒体会话或者呼叫。

与接入无关:是核心控制层和接入侧无关,支持多种固定及移动接入方式,并同时支持多种固定或移动接入方式的融合。

归属地控制:IMS由归属网络提供业务的控制。

业务与控制的分离:IMS通过定义标准的基于ISC接口来实现业务层与控制层的完全分离。业务支撑力:

IMS可以支持的业务类别:通信类业务、消息类业务、多媒体类业务、电视类业务、互联网及办公应用等

新一代的多媒体业务:具有集成性,交互性和同步性的业务。和互联网的结合:具有专用于开放第三方业务接口OSA和SCS使得业务的开放性更高,IMS可以将封闭的电信业务,通过业务开放环境开放给第三方、个人开发者以及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吸收互联网的创造力,创造出更加丰富的应用,提供给用户。

三网融合业务发展策略:运营商在企业战略的牵引下,进行融合业务战略选择,主要影响因素有竞争资源比较优势、技术线路与网络建设路径、市场定位和客户需求变化等。不同运营商在客户资源、网络资源、运营资源、营销资源等方面各有千秋。其中移动运营商具有发展移动互联业务方面的优势;互联网运营商具有业务创新优势;广电运营商长期主导各类电视节目,具有内容方面的优势;固网运营商具有集团客户资源的优势以及在宽带方面的网络优势。融合业务总体发展策略(1)通过分阶段产品提供,实现产品快速导入,逐步提高用户感知;(2)提供差异化产品;(3)和产业上的应用商加强合作,实现合作产品与自营产品的组合,满足用户的差异化需求。

面对三网融合,广电应坚持以下的基本技术思路:(1)是坚持以有线电视等广电网络为基础(2)是充分发挥广电网海量带宽优势(3)是必须坚持安全和可控可管。

三网融合

三网融合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

三网融合有线电视论文

1市场需求决定网络改造部署从实践来看,双向改造部署一定要在业务发展1~2年前实施,其原因很简单,从市场需求看,业务发展时需要接入网能快速、灵活地接入用户。无论是电信还是广电,......

三网融合分析[全文]

三网融合瓶颈分析作者:张成泽 来源:华澜咨询 2009-08-05 17:25:16.0【打印】 【发给朋友】【进入IT博客】 【Email咨询】三网融合不是一个新话题了,早在我国“九五”规划中就......

三网融合有线电视论文

三网融合有线电视论文1市场需求决定网络改造部署从实践来看,双向改造部署一定要在业务发展1~2年前实施,其原因很简单,从市场需求看,业务发展时需要接入网能快速、灵活地接入用户......

三网融合有线电视论文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三网融合有线电视论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三网融合期末考试复习介绍.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三网融合期末考试复习介绍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三网融合指的是哪三网 期末考试 三网融合 三网融合指的是哪三网 期末考试 三网融合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