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讲稿_第7课戊戌变法讲学稿
戊戌变法讲稿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第7课戊戌变法讲学稿”。
康有为
康有为生于广东南海西樵山银塘乡一个官僚地主家庭。跟随祖父接受严格的封建正统教育,攻读经史。自康有为登上历史舞台,学人或将他说为西化论者,访洋改制者,或说为假托古圣人之微言大义进行改制的中西文化附会拼凑者。
一、近代西方侵略与民族危机 军事侵略“今之灭国以商,人皆忽之。以兵灭人,国亡而民犹存;以商贾灭人,民亡而国随之,中国之受弊,盖在此也。”认为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不仅是军事上的还是经济上的,并揭露了这种本质。
文化侵略与精神文化上彻底摧毁、征服中国。是史无前例的民族灾难。“历代四夷之交侵,以强兵相陵而已,未有治法文学之事也,”
二、现实中的赏西批中 面对强大的入侵者,康有为并没有义愤填膺,反而冷静的思考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康认为,列国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其学术和先进的教育,这种教育讲究实用、提倡创新且“下逮于民”。近代中国如果想要富国强民就要学习西方的教育制度,面向广大民众进行办学。同时还分析了其先进制度的优越性。批判了中国这种压制人性的政治制度,倡导西方“一切与民共之”的政治思想。
三、理想中的崇古抑西
赞扬中国古代圣人的“太平大同”社会政治理想,并指出西方政治制度的局限性。赞扬中国封建君主专制以前的“三代”以前原始民主政治。
四、汇通中西的历史贡献 世界上的人,无论是处于什么国家或地区人性都是相通的,因此可以借鉴政治制度,正因如此,中国也可以通过借鉴走向富强之路。
康有为变法历程:
1888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没有考取。9月,上书光绪帝,痛陈祖国的危亡,批判因循守旧,要求变法维新,提出了“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三条纲领性的主张。
1891年,康有为回到广东,开办万木草堂学馆,聚徒讲学,并为变法运动创造理论。先后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两部著作,这两部书都是在尊孔名义下写成的。前一部书把封建主义者历来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某些经典宣布为伪造的文献;后一部书把本来偏于保守的孔子打扮成满怀进取精神,提倡尽可能思想、平等观念的人。康有为的这些看法,虽都不科学,但他的改革精神却在知识界产生了强烈的震动和反响,而对封建顽固守旧分子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因而这两部书被他们视为异端邪说。
1894年,康有为开始编《人类公理》一书,这本书经多次修补,后来定名为《大同书》发表。《大同书》描绘了人世间的种种苦难,提出大同社会将是无私产、无阶级、人人相亲、人人平等的人间乐园。这当然是荒廖的,因为“康有为写了《大同书》,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
1895年4月,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听说清政府要与日本订立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极为愤慨。康有为连夜起草了一份一万四千多字的上皇帝书。各省举人一千三百多人集会,通过了这个万言书。5月2日,这份万言书送交都察院。这就是有名的“公车上书”。
1895年8月,康有为在北京组织了强学会。强学会成立之后,每三天举行一次例会,相互讨论“中国自强之学”,批判顽固派的投降卖国。这就惹怒了李鸿章等人,他们下令封闭了这个学会。在这个学会被封闭之前,康有为已感到形势紧张,于同年11月离京南下在上海组织了强学分会,不久也被封闭。
1897年11月,德国出兵占胶州湾,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激烈反对。1898年3月,康有为在北京又组织了保国会。
1898年强学会成立时,康有为就在北京创办《中外纪闻》,开始印一千份,后来加印三千份。当时许多官员都能看到,一时在朝廷内外影响甚大。同年,康有为又在上海组织发行了《强学报》。改良派通过报纸,动员力量,扩大了自己的阵地。
梁启超:
同治十二年正月二十六日(1873年2月23日),梁启超出生于广东新会茶坑村,祖父梁维清,父亲梁宝瑛,都曾以士绅参预乡政,在当地有一定的势力和影响。梁启超自四岁起居家就读,跟祖父识字。在早年所接受的启蒙教育中,梁启超不仅学到了不少传统的文史知识,而且还听到了许多悲壮激昂的爱国故事。祖父经常给他讲述“亡宋、亡明国难之事”,朗诵激动人心的诗歌篇章。这种带有爱国情感和思想倾向的课外教育,对梁启超有着重要影响。历代杰出人物忧国忧民的风范、舍生忘死的品格和顽强不屈的精神,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深深地扎下了根。
随之而来的科举考试也使其名誉双收,同时也给家族带来了无限荣耀。但此时,外国列强乳清,民族危机深重,他开始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道路。
谭嗣同:
出身于北京,其父任湖北巡抚。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10岁时拜欧阳中鹄为师,在欧阳中鹄的影响下对王夫之的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受到了爱国主义的启蒙。他读书务求广博,写作才华出众,同上述二人一样,非常反感八股文,曾在所学教科书上写下“岂有此理”几个字。
严复:
出生于名医世家,主要学习驾驶专业,毕业后也从事军舰方面的工作。后被公派至英国留学,接受英国的教育和感受到了英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后,并且非常赞赏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严复开始翻译《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开民智、兴民德。
南学会:
谭嗣同创立,湖南长沙,又有湘报配合宣传。
强学会:康有为,《万国公报》配合宣传 “祖宗之法不可变”
中国人的传统上来讲,我们翻阅我们本地县志的时候就会发现,“本地汉族信仰祖先”,包括整个中国的汉族,都是这样对祖宗有着虔诚的敬奉之心,逢年过节,除了“请”神之外,还要“请”先人们。源自于家长制下对后代的影响,家长的权威影响着后代。今天,我们扔对老人说的话很尊敬,咱们汉族宗教里的“老人家”,从哪里来?。。。。那对历代帝王、统治者而言,帝王对其开国祖宗,一般都持有祗畏敬奉的心态,也力图总结并继承他们的治道家法。
兴民权、设立君主立宪:愚民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八股文:
所谓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出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落下十个部分组成。破题,开首用二句设破题意。承题,用三四句或五六句承接破题的意义加以说明。起讲,用数句或十数作为议论的开始,只写题大意,宜虚不宜实。入手一二句或三四句,为起讲后入手之处。以下起股至束股才是正式议论中心。这四股中,每股又都必须有两股排比对偶的语句,一般是一反一正,一虚一实,一浅一深,亦有联属者,共合八股,故名八股文。全篇总字数,顺治时定为550字,康熙时增为650字,最后改作700字。八股文的试题出自四书,弊病尤大,于是教育重心当然就完全放在如何教八股文与如何做八股文上了,严重束缚了学子的思想与才华。
2.7 戊戌变法 教学目标1.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19世纪末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的时间、条件和影响;早期维新思想及主要代表人物;康、梁的活动,公车上书及其影响,强学会的性质和活......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戊戌变法说课稿,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戊戌变法》读后感,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戊戌变法》教案(共16篇)由网友“然奶”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戊戌变法》教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篇1:《戊戌变法》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戊......
中国的宪政移植运动发轫于戊戌变法,文化抵抗也自此揭开了“民族主义”的旗号,并打上了意识形态的烙印。康有为在戊戌五六月陆续进呈的《日本变制考》中,说明了他的变法主张:购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