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插图在语文教学中锦上添花(材料)_让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让插图在语文教学中锦上添花(材料)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让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让插图在语文教学中锦上添花
厦门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
颜丽菲
2010年2月10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课文插图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启迪性等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又对文章进行着重要的补充和诠释。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利用,巧作安排,充分发挥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充分发挥插图,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色彩亮丽的插图比文本内容更能吸引学生。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往往对具体可感的彩图兴致勃勃。教师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利用课文插图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燃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还可以使他们获得课文的相关信息,激发他们的学习的灵感,激活他们的思维。《“红领巾”真好》一课,在学习课文之前,我先出示插图,让学生进行观察:图中为什么有那么多的鸟儿?它们在做什么?为什么鸟儿们那么快乐?鸟儿们为什么都围着那几位少先队员?它们叽叽喳喳地可能在说些什么?让学生在质疑中迅速缩短了与文本的距离,对文本产生了学习热情。读完文章学生通过再次观察插图,从鸟儿和少先队员们的神态中体会到鸟儿与孩子们之间的和谐友好,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深刻了。
二、充分发挥插图,帮助理解感悟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其中理解能力是核心。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以词句教学为重点,只有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词语,特别是意义比较深刻或抽象的词语,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作用,才能使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和中心。有的词语如果靠下定义或就词理解,往往违背了学生的认识规律。而低段课文中有些词语对刚入学不久的低年级学生是不容易讲清楚的。他们对概念的掌握常需要直观形象事物来帮助,插图正是把各种事物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孩子的一种载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插图的优势引导学生仔细观图,积极思考,理解词语。这样的插图运用,既能达到理解词,发展语言的目的,又激发了学生学词的兴趣。如《小蝌蚪找妈妈》一文,“追上去”和“迎上去”二词,学生不好理解,“追”和“迎”这两个带有方向性的动词,通过看画就容易了。在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来,小蝌蚪朝一个方向游去,后面的说在“追”前面的;两条鲤鱼朝着蝌蚪面对面地游过来,就叫“迎”。这样对图讲解,学生就非常容易接受了。
古诗言简意赅,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在理解上均有一定的难度。低年级的古诗不要求解释诗意,只是强调了诵读背诵。这时,我们充分地利用插图,学生能更快地感知。如《锄禾》中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前半句,解释时应是“日当午锄禾”。学生很难理解,但是只要你借助了插图:“炎热的阳光下,农民伯伯正在锄草松土,汗水一滴滴地流下来,流进了禾苗下的泥土里。”这样就形象直观多,从而学生能体会到农民伯伯种田的辛苦,懂得平时应爱惜粮食。这样,教学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图,有助于全文内容的理解。
在低年级,理解句子是理解课文的基础,有些句子孩子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老师翻来覆去地讲,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含糊。如果我们适当地运用插图,让学生通过图示理解句子的内容就很形象生动了,学生也会记得特别牢。如《雪地里的小画家》中“小鸡画竹子、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的句子,对于这种拟人化的句子孩子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我们可以出示图画,让学生分别找到“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再相对应的找出似“竹子、梅花、枫叶、月牙”的脚印让学生连一连。这时,句子的意思便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不仅形象生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浓。
结合插图理解课文是课文插图最明显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形象地理解字、词、句的意思。
三、充分发挥插图,提高朗读体验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提高语感的主要方法。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单幅或多幅的插图,这些插图往往是结合教学重点而设计的。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画面的景物、场面、人物的神态、动作等,展开想象,体会文中词句所描绘的意境,有助于学生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说,插图是提升学生朗读水平的阶梯,在朗读训练中,我们应该好好地利用插图。如《纸船和风筝》中“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我先引导学生观察小熊笑得裂开了嘴,眯着眼睛的神态和手舞足蹈的动作,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小熊的心情后再进行朗读训练,学生读出了小熊的心情,也读出了小熊的神态。
又如《我要的是葫芦》中;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菜好呢!”为了让学生理解中葫芦人的心情,我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中那个手上拿着书,脸却朝向葫芦,两眼十分专注地盯着葫芦,抿着嘴笑眯眯的种葫芦的人,一幅十分陶醉的摸样立刻鲜明的出现在孩子们的面前,朗读情感自然而然依附在孩子们的心里了。
四、充分发挥插图,开辟想象空间
在人的各种能力中,创造力是最伟大的,想象力是最神奇的,而想象是创造的基础。形象生动的课文插图,具有情节浓缩型的特点。叶圣陶先生说:“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以拓展儿童的想象。”有限的画面,更容易引人想象。如:在教学《窗前的气球》一课时,我以“快下课了,老师走进教室告诉大家:科利亚得了传染病住在医院,不能来上课了。”为开头,利用插图上病房窗外的红气球引导学生积极地展开想象:在学校的教室里可能发生什么事,大家围绕着如何给科利亚送去关心与问候是怎样展开讨论的。在学生的想象中,不仅进行了说话训练,更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同学们对科利亚的关心,文本内容得到了丰富,课文的主旨有了更加深刻的体现。
五、充分发挥插图,进行说话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儿童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对于低段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说话能力,低年级课本中色彩鲜艳、引人入胜的一幅幅插图为我们进行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训练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要是把图画带进教室就是哑子也要说话了。”在教学中,我们可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如《一分钟》中的第一幅插图:元元挥着手追向开走的公共汽车。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展开想象,上学就要迟到的元元眼看着开走的公共汽车是怎样追赶的?观察元元的动作,他可能怎么喊?汽车走了,赶不上车子的元元心里会怎么想?通过这样的练习,训练低年级孩子通过看图把话说具体。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而且使学生很好的掌握了课文内容。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插图,对学生进行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习作能力的训练、渗透品德教育,让语文教学发挥更大更多的功能。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基本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运用直观手段获得的表象,可以使学生感到学习对象的清晰、鲜明、生动有趣、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容易巩固,所以也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低段语文课本中的每篇课文都配有色彩鲜艳、生动活泼的图画,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有仅要备课文,也要备插图,要对文中插图进行仔细的观察,努力挖掘插图中隐含的语言训练因素,提高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
也谈语文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睢宁县菁华学校高中部张宏英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语文插图的妙处。教学之余,将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的目录前的插图仔细......
浅谈插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图片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载体,而且承载着更多文字所不能描述的信息。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课本插图占有很大的比例,这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具......
浅谈课文插图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开鲁县工农小学宋超杰课文插图作为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项重要资源,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和启迪性等特点。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
浅谈插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插图,一方面可以为阅读教学服务,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利用插图可以培养学习习惯,帮助学生读懂课文,提高......
在历史教学中巧用历史插图历史讲述的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作为历史教师无法在课堂上使过去的史实重演。而人们的认识,大都从感性认识开始,尤其是初中学生在记忆内容时,对具体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