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文言文教学有效衔接论文_对文言教学论文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浅谈中小学文言文教学有效衔接论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对文言教学论文”。

浅谈中小学文言文教学有效衔接

【内容摘要】文言文有着华美的语句,古朴而富有韵味,是中华文化的结晶,文言文的学习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学习与发展。而做好中小学文言文教学的衔接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中学文言文的学习是在小学的基础上加以深化,他们之间的在教学上既是延续又是创新。

【关键词】衔接 理解 兴趣 明确目标

如果说古代文学是一件华丽的衣服的话,那么流传久远的古文则是那衣服上闪耀的装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总是那么古香古色、纯朴典雅,古朴而富有韵味。学习古文,有助于培养学生潜在的气质,培养高雅而脱俗的审美观。而中学文言文教学却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随着学生的学习成长,学习文言文的难度也随之增加,许多学生在学习古文方面感觉非常吃力,面对一篇篇生涩难懂的古文,许多学生感觉压力非常大,提不起学习兴趣。面对地位如此重要的古文,本文就简单的探讨一下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如何完成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完美对接。

总所周知,教古文学古文,应该以读为主。这当然是对的,但是,应该怎么读,应该怎么教学生读,学生又如何去体会理解,这便是重中之重了。在教学之前,我们又应先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在小学五年级我们学习了《杨氏之子》这篇古文(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全文非常简洁明了,对于小学生刚开始接触文言文的学习来说是非常适合的,难易度适中。而我们通常刚开始学习古文时主要从读(包括读音,停顿,语气...),翻译,理解,背诵...等几个方面展开的。这对于刚开始学习文言文来说是教学方法合适的。在小学阶段我们学习的文言文都比较简练,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难度是有,但在老师的帮助与指导下引导学生去学习探索还是很容易实现的,对于学生而言学习压力不是很大。

随着学生的学习成长,古文学习变得越来越难,中学文言文教学被调侃成“死于章句,废于清议”,学生通常在学习古文是都感觉非常吃力,许多同学学习古文只是在会背诵的基础上去学习,对于字词句篇的学习理解很表面,完全没有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这也是中学文言文学习的一大障碍。所以说注重中小学文言文学习的有效衔接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小学阶段来说,我们认为,在教学生读古文之前,教师应对教材有深入了解,至少应做到以下三点:首先,应了解写作背景及目的。其次,这古文是要会成诵的(小学古诗文一般都不长,如人教版六年级的《杨氏之子》和《两小儿

辩日》。都是百字左右的。)第三,要有古朴而切合的朗读方式。古文之所以有着与现代文截然不同的魅力,就在于它的表现方式,其表现方式看似因为文字的运用方法使然,其实却是朗读的方式的迥异造成的。如果一个教师,有着深厚的古文功底,那么,哪怕他的普通话不是很标准,哪怕他没有多少教学技巧,哪怕他的发音是带着浓浓的地方腔的,但是他读出来的“古韵”却是明显不同于别人的——这就是特点,一个必需历经时间炼就的最能体现古文魅力的良好特点。这个特点的准备是三者之中最难的,但是,相信我们的老师当然不在话下。有了这以上三点之后,我们便可以做到胸有成竹了。

而对于中学生学习古文来说上述的方法显得有些不太完全实用了。中学文言文教学的低效情形大抵被归结为“死于章句,废于清议”,“死于章句”是指文言文字词句知识教学方法太死,教师往往采取切鸡丁式的授受教学方式,不符合学习的认知规律,学生学得索然无味;“废于清议”是指那种抛却文言文语言文字本身,毫无节制的任意拓展,大谈文言文文意和文章思想的现象,学生学习文言文所得的是空手而返。针对中学文言文课堂中大面积存在的“文和言”割裂教学现象,我们认为在“文字、文句、文体和文意的融合”下构建灵动的学习方式。在“文字、文句、文体和文意的融合”情境下构建探究活动型课堂是指在文言文课堂学习过程中,把文字、文句、文体和文意看作一个整体系统,采取以一驭多或者以多通一的方式,创设更适于学生整体和分解认知,更便于激活学生思维和学习兴趣的情境,把文言文“文和言”割裂的授受式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这种学习模式下,文和言互为带动,互为促进,强调学习的体验和探究过程。

我们对于中小学文言文的学习既要弄清楚他们之间的区别又要了解他们的联系。在相同学习的基础上去寻找不同之处,从而在借鉴的基础上去创新发现。那么就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研究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

中小学的课程标准是不同的,学习要求也各不一样。在学习中学文言文之前教师应当明确小学1-6年级文言文学学习的教学任务是什么,其次就是认真解读中学文言文学习的目标与任务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去发现相互之间的联系与不同之处,在联系的基础上去创新,引导学生在学习了小学课文的基础上去理解中学所学的文言文,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去理解。

二、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的衔接

良好的文言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中小学文言文衔接教学的关键性一环。小学里,教师讲得多,喂得多,到了中学,则要慢慢地过渡到自己学。所以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首先需要教会他们使用一些工具,养成在阅读

中尽可能地自己扫除文字障碍的习惯;其次,要让学生明白文言文的学习别无捷径可走,主要是通过反复朗读,在朗读中“其义自现”,要养成大声朗读的习惯;再次,教给他们理解的方法,读的时候一字一句地读,但是理解的时候不必一字一句地理解,利用古今汉语相通的原理,养成用跳读、猜读的方法来理解文本意思的习惯;还可以教他们根据记忆规律有效背诵,抵制遗忘,养成积累名言佳句的习惯等等。对教师而言,不只是授业解惑,而且要教给学生开锁的钥匙,让他们自己去打开紧锁的大门。而学习习惯就是把钥匙,是打好文言文学习基础、学好文言文的保证。

三、研究教材,明确内容上的衔接

小学低年级课文贴近儿童生活,充分考虑儿童经验和想象,课文类型以童话、寓言、诗歌、故事为主;小学 中年级课文题材、体裁、风格多样,并有一定数量的科普作品;特别是文言古诗文,小学多是一些绝句,读来琅琅上口,学生易诵易记,而且小学文言古诗也往往以记忆为主,多强调背诵默写这一工具性。初中课文古代诗词和文言文占30%左右,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各占50 %。且中学对文言古诗文的学习在背诵默写的要求上提出了品读赏析的更高要求。教学要求的提高要求教师应从宏观角度入手,及时思考各个阶段的侧重点,并体现在自己的教学中,设计由简及繁,由浅入深,由扶到放,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的教案。

四、学习兴趣的衔接

小学生机械识记能力较强,自我表现欲强,喜欢别人表扬,但理解能力较差,注意力不持久,自制力较差。无论管理上,还是学习上基本依靠老师。小学由于科目少,而且每节课的授课内容也较中学少,所以课外课内的时间较充裕,教学方法上多数采用讲解法、谈话法,高年级有时采用讨论法、探究法。所以小学文言文大多是学生喜爱的故事类文章,这有助于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中学阶段学生在学习文言文上的难度明显加大,趣味性也大大降低。同时学生到了初中后,兴趣爱好从小学的广泛慢慢变得狭窄起来,对于一些事物的兴趣也慢慢变低,少了小学时的那么多好奇心,学习兴趣也随之影响。这个时候教师的引导与帮助就至关重要,教师要试着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总之,从小学生变成中学生, 教学上就必须注意衔接。如果忽视了,这诸多因素都可能造成学生学习吃力, 难以适应, 随着教学难度的加大以及失败次数的增加, 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将会减退,甚至产生畏难和抵触情绪,积重难返, 从而造成大批学生的“ 分化”与“ 滑坡”。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因此,重视中小学文言古诗文的衔接,使小学语文向初中语文自然地延伸、过渡,防止两级分化,是大面积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中小学文言文衔接之我见

中小学文言文教学衔接之我见广州市八一实验学校:夏灵内容摘要:小学阶段文言文篇目不多,内容比较简单,学习要求也较低,只要掌握基本内容,了解几个文言词语的意思,能背诵课文就行了,考......

课外文言文中小学衔接

中小学衔接材料文言文阅读文言小短文阅读一、文征明习字【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

文言文有效教学尝试论文

文言文有效教学尝试论文在新课改过程中,一直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来实现目标任务的完成,而老师则起主导作用,引导探究的方向和程度。对于没有阅读障碍的作......

文言文有效教学尝试论文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文言文有效教学尝试论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一线探究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衔接

一线探究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衔接教育部有关古文学习新规:初中:古诗文篇目大幅增加而中高考,作为教育体系的指挥棒,提升古诗文在中高考中的权重,已成大势所趋—— 今年9月开学......

《浅谈中小学文言文教学有效衔接论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浅谈中小学文言文教学有效衔接论文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对文言教学论文 论文 文言文 中小学 对文言教学论文 论文 文言文 中小学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