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休闲农业发展情况_休闲农业发展情况
青岛市休闲农业发展情况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休闲农业发展情况”。
关于青岛市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发展休闲农业对于拓展农业功能,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休闲消费需求,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休闲农业的发展。2007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农业不仅具有食品保障功能,而且具有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2010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和农村服务业,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2009年国务院41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开展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 2010年,农业部与国家旅游局联合签署了共同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合作框架协议,组织开展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创建行动》。大力发展休闲农业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蕴含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近期,我们针对我市休闲农业发展特点、存在问题,我们进行了专题调查,并对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休闲农业的基本情况
我市休闲农业的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统计,全市已有休闲农业经营单位305个,其中,农业园区79个,休闲农庄19个,农业观光采摘园区54个,“农家乐” 153个,从业人员22679人,其中农民工19273人,带动周边农户20000多户。崂山、城阳、黄岛、胶南等地已逐步形成了点片相连的休闲农业产业群。全市休闲农业投资规模在500万元以上的有34家,亿元以上的有8家,拥有市级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有12家。2009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人数约为960万人次,实现收入10.3亿元,休闲农业企业接待游客150万人次,营业收入3.1亿元,实现利润8260万元,促进农民增收3个多亿,已成为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崭新亮点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根据统计情况分析,全市休闲农业经营者不断创新经营方法、拓展经营领域,主要形成了四种经营模式:一是休闲观光型。以休闲观光为核心,内容包括农业生态景观文化、绿色餐饮文化、假日休闲文化、农耕体验文化、民风民俗文化等;如胶州市三里河休闲观光旅游农业公园,规划占地8000亩,分为百果园、农业公园、乡村民宿庭院(农家乐)等功能区。还有崂山区石老人农业观光园、黄岛区周家夼生态农业园区、兴华绿环生态园区等。这一类型充分利用区域自然优势,开发生态观光园区,集观光、旅游、餐饮为一体,为市民在工作之余提供休闲好去处。二是复合经营型。开展生态型立体循环经营,如平度市茶山旅游区,该景区主要以休闲度假为方向,积极开发生态旅游,“山石、山泉、山花”是项目建设的主题。度假区大体分为生态观光旅游区、人文景观区、山野疗养区、山地特色体验区、苗木种植培育区、体育
扩大,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休闲旅游农业拉动了我市经济增长、增加了农民收入、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带动了新农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的得到了极大改善,同时,也提高了农民素质、村风文明,促进了先进文化传播。但目前我市休闲旅游农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尚存在许多问题:
从产业内部看。一是布局不合理,缺乏统一规划,在项目建设上随意性强,经营项目雷同,低水平重复开发,特色不突出、规模偏小。二是企业管理不规范,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三是人员素质不高,大多数员工没有接受规范的培训,企业管理人员原来多是从事农业生产、加工、营销的农民,缺乏科学的管理知识和经验。四是从投资主体看,工商资本投资仍占主体,农民投资偏小,不利于农民创业。
从外部环境看。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存在模糊认识,没有把发展休闲旅游农业放到解决“三农”问题大局上考虑,没有与促进农民增收就业和建设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在管理服务上不到位。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一些地方的休闲旅游农业企业,内部建设还可以,但周边环境建设落后,水、路、电等满足不了企业发展的需求,也影响了消费者的进入。三是资金投入渠道单一,目前休闲旅游农业企业大都是由民间资本投入,政府在财政上缺乏支持。同时由于土地、房
多,不乏财力雄厚的企业,具有开发休闲观光农业的资金,可以出台相关激励机制,鼓励企事业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有力的支撑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
3、便利的交通运输。全市现已形成覆盖面大、通达性强的立体交通网络。青岛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居全国副省级城市之首,形成了“一小时都市圈,三小时半岛服务圈”的公路网络。同时,政府通过县乡公路改造,加快了我市乡村公路建设,农村全部实现了村村通工程,98%的农村通公交车或客车,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乡村公路网,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交通便利。
4、可观的客源市场。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近郊旅游休闲形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越来越显示出旺盛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从客源上看,2009年,我市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4890.33亿元,增长12.2%,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即人均超过5000美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368元,增长9.3%,人均消费16080元,实际增长7.2%。我市城市人口已超过300万人,居民的闲暇生活出现可喜变化,休闲方式将更趋多元化,城市居民到市郊休闲度假更加常态化,因此客源市场增长潜力很大。
四、加快发展我市休闲农业的建议
加快我市休闲农业发展,政府应研究制定出台《促进我市休闲农业发展实施意见》,加大对休闲农业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使休闲农业成为我市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业,一要靠政策支持。要使投资休闲农业的企业或个人,特别是经营“农家乐”形式的个体户,享受到与其它企业一样的“国民待遇”,降低和减免有关农业税。二是靠多元化的资金投入。包括政府列出专项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各级部门根据职能,对休闲农业项目建设给予积极支持;拓宽招商引资渠道,特别是引进外资、管理经验、服务理念于休闲农业;积极筹集社会闲散资金,倡导群众参与和支持;探索农业贷款的新路子,发展农村信用社对农户的小额贷款。
3、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旅游品质。休闲农业是以农业为载体,以旅游观光为动力,因此增强旅游品质成为推动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应该把星级服务理念嫁接到休闲农业上来,加强配套服务措施,进行高标准设定,高水平运作,提高休闲农业服务水平。对庄园式开发的休闲农业应要求应在餐饮、娱乐等方面必须达到相关服务标准,对个体经营户应加强管理和培训,用行政措施和市场调节两种手段提高服务水平,努力打造我市休闲农业最佳软环境。要借鉴国内先进地区开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等级评定的好做法,就从业资格、经营场地、接待设施、环境保护等方面,对经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作出明确规定和具体要求。尤其对接待食宿的农户厨房、餐具、卧室、浴室、厕所、用水及公共娱乐场所作出更加具体详细规定,提高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饮食安全水平。制定相关政策,加大休闲农业人才培训。应整合教育资源,积极探索政府、学校、企业共同分担旅游教育培训费用的路子,促进休闲农业旅游农业与人才开发的协调发展。鼓励支
岚皋县休闲农业发展情况汇报岚皋县农业局(2011年5月11日)岚皋县辖8镇9乡188个行政村,总人口17.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6万人,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境内风光旖旎,既有蜚声海内外......
休闲农业发展要突破发展瓶颈休闲农业旨在利用乡村良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风俗习惯等来吸引顾客,让游客“吃农家饭、观乡村景、住农家院”。由于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差,农民生态环......
休闲农业发展路径论文1大田县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及优势1.1发展概况大田县休闲农业企业登记在册的共有11家,其中开展营业的有6家,包括农家乐1家、休闲农庄3家、休闲农业园区2家......
甘肃省休闲农业发展实施方案休闲农业源于农业,建在农村,融通城乡,惠及农民,它以农业为基础,贯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是紧密连结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服务......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休闲农业发展途径论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