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第30个教师节优秀教师吴雄_优秀教师吴雄
贵州省第30个教师节优秀教师吴雄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优秀教师吴雄”。
用青春和执着托起山乡明天的希望
——记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县民建乡塘房小学校长 吴雄
吴雄,中共预备党员,本科学历,1984年9月出生,17岁参加工作,19岁开始至今任塘房小学校长,中小学语文一级教师、黔西南州十大优秀青年。
在条件极其恶劣的大山深处,他带领全校师生,四处“乞讨”、打工办学、勤俭节约、因地制宜改善办学条件,以一种“不怕苦、不认输、不计较、工作抢着干且敢为人先”的塘房精神,奇迹般地把一无所有且处在石旮旯里的塘房小学,办成了一所教育教学质量好、管理规范且有特色、在省内外有示范作用的大型寄宿制学校。助推全省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缩小了城乡教育的差距,为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从乡镇到边远山区,无怨无悔的选择
2004年2月,在中心学校工作的他,由于工作突出、成绩显著,被破格选聘为校长,调到距家20多公里的、民建乡最边远的塘房小学工作。当他长途跋涉4个小时的山路来到学校时,被眼前的景象吓住了,此时的塘房小学:路不通、没电没水、没厕所„„就连基本的课桌都没有,到处是落差2至3米的深坑、大石头,没有一块超过20平方米的平整地面,学校周围500米内无人家,到处是新征地、刚迁走坟留下的墓坑。“这样的环境如何搞教育教学,孩子们如何读书、如何学习„„”不知如何是好的他真想一走了之,准备放弃工作。但,当看到来围观的村民和孩子们充满强烈期待的眼神时,他改变了主意,而且暗下决心:与其怨天尤人,还不如想办法改变环境,定要把这所边远山区的学校办好,让孩子们接受到好的教育。
从此,他带领全校师生开始了一场艰苦的“战斗”。没有水,自己带头到1公里外的水井背水供应;没有电,白天从树林中捡来干柴,在石坑里升火做饭吃(如遇雨天,只能饿着肚子工作),晚上点蜡烛住在学校;没操场,他带领全校师生边教学边利用课余时间填坑、平整;没有老师(因条件恶劣,其余老师都离开了,剩下包括吴雄在内的3个人),吴雄带头任班主任,主动任两科以上学科„„这时的他,由于路不通、没有交通工具,每个周日(提前一天)从家步行20多公里到学校,每周五待同学们走后摸黑步行回家。
“乞讨”来一所学校
为了早日修建厕所、安水、通电,满足师生基本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吴雄向所有亲朋好友借钱、讨钱,把自家的微薄积蓄全部用上;没桌凳,他向兄弟学校、上级部门要;为了校园更规范、好规划,为学校长远的发展奠定基础,吴雄20余次上门给周边的百姓要土地,真诚办学的精神打动了10余位村民,他们迁坟、让地,使校园面积由原来3000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20000余平方米;为了规范建设学校,必须要填校园大坑,没有钱,他因地制宜、抢抓机会、降低成本、奇迹般地改善办学条件。那一段刻骨铭心的“打工办学”的历程,记忆犹新,利用工作之余亲自上工地给施工方守夜、干活,换取工地上的土石块,用于填坑。在美化过程中,他捡来其它单位挖丢的植被来搞绿化,今天植一棵,明天植两棵„„。到2009年5月底,学校五化三园初具规模,成了全县的花园式学校。大家都说,吴雄校长用5年的乞讨换来了一所漂亮的学校。
开辟黔西南州寄宿制小学的先河
塘房小学地处边远山区,同学们居住地分散,很多学生家距学校远,他们清晨4、5点钟起床,走着崎岖的山路摸黑上学,家长不放心,同学们学习不安心,吴雄想:“要是塘房小学能建成寄宿制、同学们晚上可以住在学校该多好”。可是当时全县都没有寄宿制小学,要想在塘房这样的村级小学修建兴仁县乃至黔西南州第一所寄宿制小学,几乎是不可能的。想到孩子们上学艰难的情景。他和同事们坚定决心走上联下,做了很多关于申请寄宿制的工作,诚心打动了爱心企业,得到宁波永冠集团的资助,修建学生宿舍和食堂,2009年4月,建成了黔西南州第一所寄宿制小学。
教育教学的领头羊
无论是过去或是现在,吴雄除了忙里忙外管理好学校的工作外,始终坚持上课,了解教学一线情况,特别是师资紧缺时,他带头任班主任,兼任两门以上学科,一周上课20余节,因为长时间过度用嗓,至今留下了重度咽炎。带领全体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硕果累累:选择教育、学生多元评价方式、分层走班式学生教学生教学法、从玩到学的学生学习引领方式、开展梦想课程、用4年的时间研究总结出了在全省都具有指引性的《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的方法与策略研究报告》。
亲人共同坚守,发展山区教育
2008年8月,吴雄可以调进县城里工作,但当他看到还没有上好学的孩子们,他放弃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进城的机会,继续留在边远山区实现他“让边远山区孩子们上好学”的承诺。乐于助人的他,共帮助过300余名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度过难关,努力学习,改变命运。如今在他的带领下,私人捐钱建立了“塘房关爱基金”,重点帮助学校贫困孤儿和留守儿童及走在失学边缘的孩子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目前有30余位老师义务参与,资助着20余名学生。2009年9月,为了方便做好学校工作,真正做到“以校为家”,他做通妻子的思想工作,同时向上级领导申请,其妻也从条件比较好的中心小学调入塘房小学任教。因条件差没有人愿意到学校工作,每当学校工作缺人而又没有资金聘请时,他又做兄弟姐妹等亲人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到校协助自己,一起为边远山区教育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10年多来,他带领全体师生,奇迹般地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塘房小学办成了在县州甚至省内外具有示范作用的大型寄宿制小学,学生人数从75人发展到现在的854人;教职工从3人发展到50人;校舍从建校初的392平方米发展到现在的5650余平方米;校园面积由原来的3000平方米发展到现在的20000余平方米。许多工作走在了全省同级同类学校的前列,是远近闻名的农村教育、小学寄宿制的典范。从2014年6月3日开始,来自贵州全省80多个县市区的观摩团到塘房小学考察、交流学习,历时2个月,吴雄每天义务为到校的校长作报告,多的时候一天3场。至此,来自省内外、到校观摩学习的同行共计10000余人次。他义务为到校的嘉宾作了200余场报告。
工作与生活中积极进取的他,多次得到县委、县政府和州县教育局的表彰。2012年12月,被评为“黔西南州十大优秀青年”;2013年3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推选为“中国好人榜”候选人;2014年5月荣获全国“希望工程烛光奖”。
如今的他,主动申请,利用闲置校舍、采用一校两区的方式,率先在农村办起了附属幼儿园。继续坚守边远山区,追求着他“让边远山区的孩子上好学”的承诺和理想。
林松先进事迹一.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林松老师从1993年大学毕业至今,一直在少数民族地区从事高中教育工作。二十多年来,不论是担任物理学科教学工作还......
戴勤主要先进事迹戴勤老师是省级骨干教师、全省十佳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从教32年来,始终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带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模范履行岗位职责,自觉贯彻党的各......
张茸先进事迹简介是她,使被医生宣判“死刑”的同学获得第二次生命;是她,让误入迷途的同学重返校园;是她,让孤独无助的童心得到了依偎;是她,为留守儿童营造了温馨的家„„她是一位美......
周永霞先进事迹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具备服务精神,奉献精神,敬业精神,以及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精神。她于2001年......
程端林先进事迹简介2000年7月,程端林从镇宁民族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派到离县城30公里的募役乡航空希望小学任教。“吃玉米饭、菜就是野油菜蘸辣椒水,绝大多数学生家庭很贫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