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苏财规【】7号)_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
江苏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苏财规【】7号)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
江苏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
苏财规【2010】7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以下简称重点县)建设管理,提高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小农水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水利部《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财农[2009]336号)和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重点县,是指由省财政厅、水利厅按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遴选确定报财政部、水利部核查备案,列入中央财政小农水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实行集中投入、重点支持和整体推进,有规划地全面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县级行政区。第三条 开展重点县建设工作应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重点县建设应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以及“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的原则。
第五条 重点县建设要以县级农田水利规划为依据,积极筹措和整合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引导受益农民投工投劳,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工程建设步伐,实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跨越式发展。第六条 市县财政、水利部门要集中资金投入,合理配置技术力量和相关资源,积极创新机制,实现分散投入向集中投入转变、面上建设向重点建设转变、单项突破向整体推进转变、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转变,扎实推进重点县建设。第二章 目标与任务
第七条 各重点县要依据县级农田水利规划,以及重点县建设目标和任务要求,科学编制建设方案、实施方案。根据工程建设情况和进度,及时修正和完善有关方案,严格管理,规范施工。第八条 重点县建设分批分期开展,每批重点县建设期限为三年。重点县建设以现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续建、配套和改造为主,适度新建小型水源工程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范围与内容包括小型排灌泵站、灌区渠系配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塘坝、小型涵闸、其他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具体建设范围及内容由各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不超过上述范围的前提下自行确定。各重点县应在搞好分类建设管理的基础上,突出建设重点,建设适度规模的不同类型的示范片,增强示范效应。
第九条 各重点县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完成县域范围内主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任务,初步实现基本农田“旱能灌、涝能排”,使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具体目标包括:
(一)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提高10-15%,或达到90%以上;旱涝保收农田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比重提高10-15%,或达到90%以上。
(二)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提高10%,或达到50%以上。
(三)苏南、苏中圩区、平原地区灌溉设计保证率大于90%,淮北、沿海地区和丘陵山区灌溉保证率达到75%以上。
(四)排涝能力苏南地区达到10—20年一遇标准,苏中地区达到10年一遇标准,苏北地区达到5—10年一遇标准。
(五)渠系水利用系数(大中型灌溉区斗口以下、小型灌溉区渠首以下)平均不低于0.65。
(六)建立多种形式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第十条 省以上财政在资金安排上对重点县实行倾斜政策,其中省财政安排资金不低于中央财政补助额度。市、县财政也要重点安排专项资金,确保承诺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市、县两级财政部门要以重点县建设为平台,制定切实可行的资金整合计划,积极整合各级各类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将预算安排的小农水专项资金及整合的资金,统筹安排,集中投入,支持重点县建设。
省级以上财政补助重点县建设的资金额度,在制定年度小农水专项资金项目立项指南时另行确定。第三章 遴选与确定
第十一条 重点县的基本条件:
(一)当地政府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已建成农田水利项目建设管理规范、工程效益较好。
(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基础工作扎实,前期工作充分,有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
(三)水源有保证。现有大中型灌区水源工程、骨干沟渠及水利枢纽运行正常。
(四)县乡两级水利技术力量较强,具有一定的农田水利设计、施工、管理和服务能力,乡镇水利站建设达到省提出的有关要求。
(五)当地农民有积极性,愿意投工投劳参与工程建设;村委会或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健全,具有组织农民参与建设和承担建后管护责任的能力。
(六)县级财政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力度大,近年来各项水利工程建设配套资金到位且资金使用管理规范,能履行县级财政资金配套的承诺。
(七)当地政府具有较强的资金整合能力和经验,并制定了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方案,小农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规范。
(八)通过三年建设,可以达到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重点县建设主要目标。
(九)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县、产粮大县或农业总产值占GDP比重较高的县。
在符合上述基本条件前提下,省财政厅、水利厅根据中央和省有关要求,在印发年度小农水专项资金项目立项指南时附加规定遴选重点县的其他条件。
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暂不列入重点县范围:
(一)未编制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的。
(二)县级未制定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方案的。
(三)建设项目超出规定范围与内容的。
(四)因近三年对小农水专项资金监管不力,使用不规范,受到省级以上审计机关、财政部门检查处理或通报,以及被媒体曝光并核实的。
第十三条 重点县补助资金额度按照因素法进行分配,包括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绩效因素三类。“自然因素”为耕地面积;“经济因素”为粮食总产量、商品粮产量、人均粮食产量;“绩效因素”为县级财政投入力度、资金整合、农民投工投劳、项目和资金管理等绩效考核结果。
省财政厅、水利厅根据上述因素和省以上财政小农水专项资金规模测算各重点县补助资金额度。
第十四条 重点县确定实行竞争立项制和配套资金承诺制,由省财政厅、水利厅联合下发申报文件,各地自主申报经省评审后确定,保证重点县遴选工作的公正、公开和公平。
第十五条 省财政厅、水利厅对遴选确定的重点县名单,采取适当的形式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第四章 申报与审查
第十六条 重点县建设项目的申报主体为县级财政、水利部门。第十七条 项目申报依照自下而上的原则,由各县级行政区财政、水利部门联合(区由市)向省级财政、水利部门申报。县级财政、水利部门共同对申报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负责。第十八条 重点县建设项目的评审和核查,遵循以下原则:
(一)规划指导原则。重点县建设要符合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严格按照规划组织实施,避免盲目和重复建设。
(二)因地制宜原则。要根据当地水资源条件、生产实际需要和投资可能,科学地确定工程措施和类型,做到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
(三)农民自愿原则。重点县建设应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项目建设方案、筹资筹劳方案和管理运行方式要经受益区农民同意或民主议事通过。
(四)统筹兼顾原则。重点县建设要统筹考虑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项目布局、建设内容和规模。
(五)资金整合原则。以重点县建设为平台,以小农水专项资金为引导,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积极整合各级各类涉及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统筹安排,集中使用。
第十九条 重点县名单确定后,省财政厅、水利厅联合下达重点县省以上补助资金控制指标,重点县据此编制年度项目建设方案、标准文本等材料报省。由省财政厅、水利厅组织专家对重点县的建设方案、标准文本等申报材料进行审查,审查合格后,将重点县有关申报材料联合上报财政部、水利部核查备案。未通过财政部、水利部合规性审查的重点县或有关申报材料,由省进行重新遴选或退回有关县进行修改。
第二十条 合规性审查通过后,省财政厅、水利厅及时批复重点县建设方案,并下达省以上补助资金。
各重点县财政、水利部门根据省批复的建设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具体组织实施。
第五章 建设与管理
第二十一条 各级财政、水利部门要加强对重点县建设的组织协调,将重点县建设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心协力,共同推进重点县建设。
第二十二条 重点县建设项目要严格执行国家及水利行业的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严格按照批复的实施方案组织实施。第二十三条 重点县建设要充分发挥受益区农民的主体作用,按照村内公益事业筹资筹劳“一事一议”的规定,遵循农民自愿、直接受益、量力而行、合理负担的原则,积极鼓励和正确引导农民投工投劳参与项目建设。
第二十四条 各级水利部门要加强重点县建设项目管理,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各市财政局、水利局要加强指导监督,督促重点县认真做好前期工作,科学组织项目实施,及时掌握工程进度,确保工程质量。第二十五条 重点县年度建设任务完成后,县级财政、水利部门要及时对完工工程进行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后向所在市财政局、水利局申请验收。各省辖市财政局、水利局共同组织专家对重点县年度完工项目进行验收,并将验收情况报省财政厅、水利厅备案。重点县建设任务完成后,由省财政厅、水利厅共同组织验收。第二十六条 省财政厅、水利厅组织专家,对已通过省辖市年度竣工验收的工程和项目随机抽查复验。对抽查复验中发现的问题,根据有关规定及时作出处理。
第二十七条 重点县要专门设置工程项目标志。各项目所在地要统一设置“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标志牌。第二十八条 各重点县要专门建立“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档案资料,主要包括:
1、项目申报、审批文件;
2、群众民主议事记录及出劳出资凭证;
3、工程实施方案及工程建设有关资料;
4、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包括各级财政补助资金到位凭证、竣工决算及审计报告等工程验收资料;
5、工程相关图片、影音资料;
6、工程运行管理制度。
第二十九条 重点县要强化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对项目执行过程及结果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判,主要反映财政补助资金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三方面的指标,并出具绩效评价报告。
第三十条 省财政厅、水利厅对重点县建设开展绩效考评工作。考核结果与下一年度重点县确定和补助资金规模挂钩。具体绩效考评办法由省根据财政部、水利部相关办法另行制定。第三十一条 重点县实行动态管理。省财政厅、水利厅依据绩效考评办法,对重点县一年一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对重点县资格一年一确定,年度考核不合格的,取消重点县资格。
第三十二条 在重点县建设中,各级水利、财政部门要积极探索和推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机制改革,按照“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发挥农户、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村组集体以及其他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作用,落实管护责任,建立长效运行机制,确保工程长久发挥效益。第六章 监督与责任
第三十三条 市县财政、水利部门要加强对重点县建设项目和资金的日常监督和检查,实行全程跟踪监管。
第三十四条 重点县财政、水利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据规划,科学编制重点县建设方案,合理确定年度实施计划,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证承诺的地方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有效整合相关资金,建立和健全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制度,调动农民投工投劳和参与建设管理的积极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
第三十五条 重点县财政部门要加强项目资金监管,及时拨付资金,完善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实行县级财政报账制,具备条件的积极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制度,保证资金安全运行。第三十六条 重点县水利部门要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做好项目规划、方案设计和技术指导。加强质量监督,及时掌握项目建设进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督促落实工程管护责任。
第三十七条 省财政厅、水利厅对重点县建设实行全程监管。重点抓好重点县选择、建设方案审查以及项目监督检查、绩效考核和验收等工作。
第三十八条 各重点县要建立项目公示公告制度,及时将项目建设内容、资金使用、筹资筹劳等情况在受益区范围内张榜公布或公示,主动接受农民群众和社会监督。
第三十九条 在重点县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对违反财政资金拨付和预算管理规定的单位和责任人,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及有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理、处罚、处分。
对违反本办法或建设管理、资金使用混乱以及年度考核、抽查复验中发现违规违纪问题的,一经查实,取消重点县资格,并从取消资格之日起三年内不得重新申报。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条 各市县财政、水利部门可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报省财政厅、水利厅备案。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以前发布的有关规定与本办法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江苏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程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小农水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
陕西省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陕西省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小农水专项资金)、......
江苏省省级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分配管理办法(苏财规〔〕2号)
附件江苏省省级新增建设用地土地 有偿使用费分配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省级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以下简称“新增费”)分配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
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优秀]
《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小......
福建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规范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以下简称重点县)的建设和管理,保证工程质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水利部关于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