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老社会化问题与对策研究_农村社会化养老
农村养老社会化问题与对策研究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农村社会化养老”。
农村养老社会化问题与对策
一、养老社会化概念
养老社会化是对老年人的赡养方式由家庭向社会的转化过程及所产生的结果。内容包括:劳动就业和收入保障,医疗保健和生活服务,以及社会参与和生存意义创造等多个侧面。根据不同标准,按照社会化程度的高低,可以把养老制度分为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以及处在两者之间的社区养老和集体养老等。其中,家庭养老是通过社会习惯和习俗约束的非正式制度,社会养老是通过国家的法律法规约束的正式制度。养老社会化是养老从家庭走向社会,从非正式制度走向正式制度的过程【1】。养老社会化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养老资源供给者的社会化,养老资源由家庭提供转化为由社会提供 ;二是养老职能承担者的社会化,养老服务由家庭承担转向由社会提供。
二、农村养老社会化现状、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出现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其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尽管2014年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在其试点覆盖范围内,对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村有户籍的老年人,不用缴费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看似农村老年人口养老已普遍社会化,但由于经济、人口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养老社会化还存在诸多问题。1.现状。
(1)农村老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养老。中国农村自古有着养儿防老的传统,而调查结果显示99%以上的农村老年人居住在家庭中,且其生活费来源和日常生活照料主要依靠子女,而部分靠自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和交往以家庭为主,街坊领居为辅,半数以上的老年人把养老寄托在家庭上。
(2)农村养老社会保障覆盖面小,保障水平低。农村社会养老的形式主要有社会养老保险、五保户、低保,但是,这些社会养老保障的形式只有很少一部分农村老人享受,且保障水平低【2】。2.问题。
(1)农村养老社会保障政策执行力不够。一部分生活处境窘困的老人实际上因基层官员裙带关系而未真正享受低保政策,养老保险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发生变质甚至未被有效落实。
(2)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受地缘限制,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跟不上城镇化发展,为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促进农村养老社会化带来很大困难,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乡镇企业职工、被征地农民以及纯农民面临的养老问题受到巨大的限制。
(3)农村养老投入不足。农村养老保障的覆盖率只是低水平的,只能满足最低层次的生活需求,未能完全解决中国农民的后顾之忧。
(4)传统养老观念根深蒂固,农村社会化养老参与率低。2014年新农保出台新政策,规定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可以在户籍地自愿参加新农保。但一些年轻的农民因参保自己要缴纳一定的费用而不愿参保。目前在我国的大部分农村地区,除极少数“ 五保 ”老人实现了集体养老外,其余绝大多数老人的养老方式还停留在传统的、主要由子女或家庭赡养的形式,家庭养老仍是最主要和最普遍的方式。
三、农村养老社会化对策
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和农村空巢老人无人照养等问题的现实,农村养老社会化发展势必成为农村养老的必然要求。而如何解决农村养老社会化中存在的问题,加快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建成,就需要在坚持“三位一体”的养老模式下,不断结合当地农村发展现状适时调整政策以促进农村养老方式向社会化转变。
1.完善农村养老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老有所养。健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加强农村养老保障的法制建设,依法制定相关的农村社会养老的地方性法规,形成法律体系,将农村养老社会化政策纳入法治轨道,强化各级地方政府的责任意识,严格执法。
2.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与农业政策的结合。在制定农业政策的时候充分考虑农村的社会养老问题,使农业政策促进养老社会化。根据我国实际,一是将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纳入农村税费改革过程统筹考虑,在取消农业税后收养老保险税; 二是通过调整现行政策,将国家的财政补贴转向缴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费的农民,以创新农民补贴的特殊方式承担制度建设的财政责任;三是把建立农民工的社会养老保险与改革现行的土地政策结合起来,农民工一经放弃农村土地使用权,就可以直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四是对于失地农民应鼓励其利用征地偿安置费来缴纳养老保险。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3.社会养老方式多样化,坚持“三位一体“的养老模式。对老人而言,白天有人照顾、中午可以做点饭、有病可以到社区医院、在社区医院还能建立档案等,这样就形成了三位一体的中国式养老模式。但在大部分农村地区,社区服务尚不现实,因此要发挥农村卫生所的功能,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养老服务中心,鼓励老人到社区养老。
4.转变观念,消除对农村养老问题的片面认识。目前中国很多老人观念上还 没有 转变,还不能接受进养老服务机构养老。特别是农村老人,在他们看来,自己有儿有女,老了自然由儿女来养老送终,只有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才需要进养老服务机构养老。子女应积极了解社会化养老政策并积极响应政策的执行。政府应加大对社会化养老的公益性宣传,增强农村老人对社会化养老的认识,使之认识到社会化养老的利处,不断提高农村老人对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水平,并以此提高社会各界对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重视和关注程度,为社会化养老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宋健.中国农村人口的收入与养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33.【2】周云,陈明灼.我国养老机构的现状研究【J】.人口学刊,2007,(4):19-24
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及对策内容摘要:很久以来,人们关注较多的是城市人口的养老问题,而对在黄土地上一生辛勤耕耘的老年农民的养老问题却关注甚少。能否妥善解决农村老年人口的养......
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及对策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致使广大农村“空巢老人”数量急剧增加,老年人的精神负担和生活负担越......
现阶段农村养老保险运行情况与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一、养老保险运行情况“老有所养”的问题,是各级政府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农村老有所养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村秩序的稳定与......
“我的中国梦”大道之行也之 社会化养老问题——岳阳市区敬老助老社会问题调研报告背景:根据《湖南省第二届大学生“走读‘美丽文化乡镇’”活动的通知》、《关于开展2013年......
人老是一种客观的不可逆转的趋势。人老的直接后果就是获得生存条件的各种能力逐渐丧失,那么,曾经为这个社会做出过贡献的老人们在其获得生存的能力逐渐失去时,谁应该向老人伸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