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中将_开国中将名单
开国中将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开国中将名单”。
开国中将-> 毛泽东的军事高参—郭化若
第一次见到朱德
郭化若告别伍中豪,来到前委,见到了素有“红军之父”之称的朱德。
郭化若向纯朴敦厚、豪爽大度的朱德行了个标准的军礼,递上介绍信,简要汇报在苏联学习及回国后的想法。
朱德用宽厚的大手紧握着郭化若,以浓浓的四川乡音响亮地对郭化若说:
“要得,要得!又来了位黄埔高材生,现在我们正需要你这样的人。你对工作有何打算?”“服从组织分配,干什么都可以。”郭化若说。
“好,好。”朱德点点头,在屋内踱了两步,考虑了一会说:
“第二纵队组建时间不长,那里很缺干部,纵队几次来请求,要前委给郭化若们派得力的参谋去,始终找不到合适的,今天你来了,这真是可遇不可求,你就先去二纵队当参谋,如何?”
“完全可以。”郭化若爽快回答。接着,郭化若问道:
“什么时候动身?”
“哎,着什么急嘛,革命有你干的。今晚在我这里吃了晚饭,明天走。”朱德快人快语。一盘炒红薯茎,一盘鸡蛋炒辣椒。郭化若吃得津津有味,虽然只有两个菜,可这在当时是“上档次”了。
郭化若感谢朱德的款待。朱德满面笑容地说:“条件艰苦,日后等革命胜利了,我们天天吃红烧肉。你去二纵队后,要协助刘安恭好好工作,努力学习,并要做好群众工作。”说完,朱德又把二纵队的情况向郭化若作了简要介绍。
郭化若一一点头。
晚饭后,郭化若起身向朱德告辞,郭化若左腿刚跨出门槛,突然间又缩回,转过身来问朱德:
“我何时能见到毛委员?”话一出口,郭化若马上意识到自己失言。
但,朱德听后,并没有责怪郭化若,只是神情沮丧地摇了摇头,长叹了一口气说:“一言难尽,日后有空再详谈吧。”
是啊,片言只语,又怎么能说清呢?
中国有句古话: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毛泽东曾形象地把朱德比喻为“皮”,而自己则是“皮”上的“毛”。按哲学的说法,任何事物都有作用与反作用两个方面。如今,毛泽东已离开了前委,朱德的日子并不好过。这难道是偶然的巧合?
由于当时中央执行的错误路线,红军接连打了好几个败仗,部队损失了三分之一,如此状况,怎不令朱德担忧?
此时此刻,陷入不能自已境地的朱德,只是朝郭化若挥了挥手,示意郭化若走好,并叫汪参谋找来一名向导,给郭化若带路。
郭化若向朱德辞行后,踏着月色,连夜向连城赶路。
在向导的引路下,郭化若迈着矫健的步伐,急疾地走芷溪,穿朋口,涉水越岭,累了,小憩一会,困了,跟着向导唱两段当地的山歌,提提精神,继续甩开大步朝前行进。
这一路,郭化若想了许多事:毛泽东还回不回红四军?自己何时才能见到郭化若?吃晚饭
时,朱德介绍的第二纵队的情况,并不乐观,且刘安恭不是临时军委书记吗?郭化若怎么又任二纵队的队长来呢?
这都是事实。
原来,刘安恭任临时军委书记后,不仅使原有的矛盾加剧,而且直接干扰毛泽东的领导。1929年6月8日,毛泽东主持召开前委扩大会。最后,会议决定撤销临时军委,红四军仍由前委直接领导。军委一撤,刘安恭的军委书记不宣自消,政治部主任改由陈毅担任,于是,刘安恭改任第二纵队队长。
从此,刘安恭便对毛泽东耿耿于怀,边战斗边收集毛泽东的材料,无中生有在部队中宣布红四军中有朱、毛两派,对毛泽东进行诽谤,弄得毛泽东无法开展工作,向前委提出辞职报告。
23天:从参谋到参谋长
8月3日上午,郭化若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经一夜半日的急速行走,终于找到第二纵队。
当时,二纵队接到上级指示,正在布置下午出发的准备事项。
郭化若远远就见一人站在一块空地的高处,高声吆喝,指指点点,想必此人一定是刘安恭无疑。
果不出郭化若所料,郭化若来到后,刘安恭从土堆上走下来,与郭化若握了握手,两人寒暄了一阵,刘安恭说:
“我早就盼望了,欢迎你来二纵队工作。”
郭化若也说了几句客气话,表示尽力而为,协助做好纵队的工作。
刘安恭若讲起理论是一套一套的,只可惜大多是纸上谈兵,毫无用处,对训练、实战更是没有多少道道。加之当时部队着装不一,装备落后,目标不明,行动不定,要刘安恭带好这支部队,也确实够难为郭化若的。如今盼来参谋,而且是个黄埔军校出身的,刘安恭岂有不高兴、不欢迎、不满意之理?
但郭化若却不满意。自己的心事无人知晓,未曾见到毛泽东,却先在毛泽东的反对者领导下开始工作,你说这世上的事要多奇有多奇。幸好刘安恭对此事不明,不然自己的前途也就很渺茫了。
下午,郭化若走马上任,随部队向白沙进军。
掌灯时分,二纵队来到白沙,与三纵队会合后,又黑灯瞎火地向宁洋开进,打算到闽中,过闽江后,去赣浙皖进行游击。
闽中山多水深,高山峻岭,连绵不断,杂草灌木密集。可也有的山,由于千百万年风雨的剥蚀,山上的岩石轮廓分明,光秃秃的不长一草一木,显得极为荒凉。
这里的老百姓生活穷困,饥寒交迫,加上土匪横行,苦不堪言。红军部队初过这里,由于老百姓不了解,见到大军,纷纷东躲西藏,闭门关窗。
部队一路过来,人烟稀少,直叫人心寒。官兵没有饭吃,忍饥挨饿,体力不支。有的战士,走着走着就饿倒在地。所以,部队进到闽中的大田、德化后,不得已,只好把群众的房门撬开,找一点能充饥的东西,然后,作价算钱,装入信封,再给老乡留封信解释清楚。红军部队缺粮少药,行踪不定,整天转来转去,战士疲乏不堪。且德化一带的土匪窝多,炮楼到处可见,部队行动不便。时值酷暑,红军队伍中的病号日益增多,连拿枪械的力气都没有,以致火炮丢了,步枪也丢了。
郭化若极不愿看到这种情景,心里不是滋味。可郭化若作为纵队的一个作战参谋,即使有天大的本事,也改变不了眼前的现实。
闽中一行,两个纵队损失300余人,丢掉100余支枪,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只好放弃原先计划,无功返回闽西苏区展开斗争。
8月下旬,红四军第二、三两纵队,克服困难,由德化向西,一路风尘到溪南。29日,部队对占领溪南之敌,发起进攻,消灭敌一个团,缴获一些物资。
随后,朱德命令二、三纵队稍作休息,准备再攻漳平。
上次,部队攻打漳平时,歼敌一部,并在那休整8天,对漳平一带的地形大致了解。但时过境迁,部队撤离后,敌人的兵力、装备、工事一无所知,为做好充分准备,部队派谭根生、蔡连苗两名侦察员,先前往漳平进行侦察。
溪南至漳平40余华里,谭根生、蔡连苗两人用了不到5个小时,就摸清漳平只有敌军一个连的兵力把守。
朱德认为这是歼敌的好机会,于是,就把这项任务交给二纵队。
刘安恭受领任务后,召开支队以上干部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刘安恭飘飘然地说:“诸位,漳平只有区区敌军一个连的兵力,不经得一打呀,这正是我们纵队立功表现的时候啊!”“纵队长所言极是,消灭一个连的敌人,没什么大不了。”四支队长耿恺应和地说。“纵队长,我们还是仔细研究一下作战部署……”
“唉,郭高参,我们没有必要过高估计敌人嘛。”刘安恭没等郭化若讲完,就打断郭化若的话,“我决定由耿恺率第四支队去完成,其郭化若各支队作好援助准备。”
耿恺率队出发后,一天都没有消息回来,到日挂树梢,才得知是跑错了方向,战士们劳累一天,无功而返。
朱德知道后,没有责怪大家,只是问刘安恭为何不听听郭化若的意见。
到了晚上,刘安恭与郭化若商量说:“朱军长问起你来了。”
“哦,是吗?”郭化若故作惊讶。
其实这是刘安恭在为自己找台阶,对此,郭化若并不计较,也很清楚刘安恭要说什么。接着,刘安恭面孔一板地说:“这个耿恺真是糊涂,连个漳平都找不到,虽然朱军长没有指责我,可是,这是在给我二纵队丢脸啊!”停了一会儿,又笑嘻嘻地说,“我考虑了一下,攻打漳平得由你郭参谋指挥才行。”
“纵队长高看我了。”
“你就不要客气了,明天你带第四支队去,一定要给我把漳平拿下来。”说罢,又补充了一句:
“有没有困难?”
“我请求给我一门迫击炮。”
“没问题。”
8月31日晨,天空呈浅灰色,西北角上还挂着稀少的几颗失去光泽的星。山上的树条儿静静的飘荡着,一切都还在睡梦中,只有郭化若带领四支队的战士们在急速地行走着,发出“嚓嚓嚓”的脚步声。
山中的清晓,空气格外澄鲜而可爱,在太阳从山脚的那边上升起来之前,东方首先发出鱼肚白,渐渐的变成淡白、白、淡红,不用说,这是一个晴热的天气。
时至中午,部队秘密赶到了漳平城郊的和平镇。
郭化若与耿恺站在一座小山头上,观察地形后,两人作了简单商量,准备趁敌人还未察觉前,以北门为突破口,使敌措手不及。
战斗发起后,敌人的火力凶猛异常,根本不像出发前侦察员所获知的只有一个连兵力的阵势。
善于观察的郭化若认为敌情有变,立即派人抓来俘虏审问,才得知原先谭根生、蔡连苗侦察的情况不准确。漳平守敌实有暂编第一旅的一个团带一个营,另加一个迫击炮连。按集中兵力的战术要求,应该组织有一个团的兵力攻城,取胜才有把握。
敌我兵力相差悬殊,是进还是撤?
郭化若在紧张地思考着。
在进退维谷之时,耿恺突然对郭化若说:“郭参谋,我们是否请示纵队把部队撤下来。”“绝对不行!战斗已经打响,同志们都冲上去一半了,现在敌人的火力很猛,在这种情况下,若是我们撤下来,就会牺牲更多的同志,情况也会糟糕。你尽快把这里的情况向纵队汇报,我去组织部队战斗。”郭化若果断地说完后,一转身继续指挥部队英勇作战。
关键时刻,郭化若沉着冷静,忙而不乱。郭化若意识到,要对付敌人的猛烈火力,只有发挥炮火的威力,以火力制火力。但炮弹有限,只能以打得准为要了。
郭化若把手枪往腰里一插,命令战士们把迫击炮拉到郭化若身旁的制高点,郭化若亲自瞄准敌城内的目标,随着一声“开炮”声响,“轰”的一声,一发炮弹不偏不倚,正好落在敌指挥所的门口,敌团长当场炸死。敌人失去指挥,顿时成了一盘散沙。
郭化若见机指挥部队乘势杀入城内,全歼守敌,缴获武器装备600余件,其中有4挺重机枪,6门迫击炮及一大批弹药。
朱德知道胜利的消息后,非常高兴,夸奖了郭化若一番。郭化若的名声也随之在部队中传开。
当晚,红四军前委决定,任命才到部队23天的郭化若为第二纵队参谋长。
漳平之战,以少胜多,也算是我军早期以少取胜的一个战例。特别是这一仗,是郭化若参加红四军后带队打的第一仗,更有其特殊的意义。
可是,这一晚,郭化若却失眠了。
此次运气确实不错,一发炮弹,取胜漳平,恐怕再也不会有第二次。从到二纵队上任至今,23天升为参谋长,红四军前委确实器重。但是,从这阶段情况观察看,部队军政素质不高,二纵队中的士兵有一部分是从川军起义过来的,虽打仗有些经验,但自由散漫习气严重,有开小差的,抽大烟的。前几日在行军途中,在《前委通讯》第3期上,读到了毛泽东撰写的关于红军党内错误思想和问题的文章,队伍中存在的某些问题,不正是毛委员所指出的吗?
深夜凉风吹着,仰望天空,一片漆黑,郭化若心情也有些怅然。
9月上旬,红四军第二、三纵队与留在闽西游击的第一、四纵队在上杭白砂镇会合。为巩固苏区,扩大战果,朱德决定利用漳平胜利后的喜悦与部队会师的力量,攻占上杭。上杭位于福建的西南部,东、西、南三面环水,城防工事坚固,素有“铁上杭”之称。国民党福建省防军暂编第二混成旅卢新铭部2000余人驻守在城内,其中有一大部分是从苏区跑到这里的土豪恶霸,这帮人穷凶极恶,心狠手毒,都是杀人不眨眼的家伙。
红军早有消灭这支土匪武装的打算。从上杭和闽西地区参加红四军的战士,个个都有一本血泪帐,郭化若们一提起受到土豪劣绅迫害的往事,心中怒火烧,义愤填膺。战士们听说要攻打上杭,人人摩拳擦掌,群情激奋,斗志昂扬。
9月11日,夜色苍茫,万籁俱静。第一、四纵队的官兵们,早已按照计划,作好准备,埋伏在预定地点,等待出击的号令。随着“叭”的一声,信号弹划破天空,打破寂静。红军战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向敌人。霎时,枪炮声,喊杀声,响彻一片,锣鼓声、鞭炮声,震天动地。睡在梦中的敌人,被突如其来的响声搞得莫名其妙,晕头转向乱成一团。正在与小老婆寻欢作乐的卢新铭,听到外面吵吵嚷嚷的响声,朝门外边乱骂:“奶奶个×,嚷嚷什么,还让老子乐不乐……”未等卢新铭骂完,只听得“哐当”一声,一个团长吓得连报告都忘喊了,撞门而入,慌慌张张地喊道:“报……报……报告,旅……旅长,共军打进来了。”
卢新铭见状,上前就给这个团长两记耳光,连连吼道:“慌个屁,共军不就是那么一点红缨枪、大刀吗?有什么可怕的,叫小子们给我顶住,否则,我要你的脑袋。”
“是……是。”
第一、四纵队各一部采取袭扰的战术,对敌进行了数十次的袭击,卢新铭望着城外四周都是黑不溜秋的,搞不清红军的兵力与攻击方向,不敢派部队应战,遂退缩在城内,吓得不敢出来。
攻打上杭的第一步目的达到,朱德立即部署第二步作战计划:南北夹击上杭之敌。朱德命令林彪率领的第一纵队由大洋坝南下,进至兰家渡,与在那里的傅柏翠的第四纵队会合,两纵队迅速赶至上杭东南约20公里的庐丰、安乡一带;朱德亲率第二、三两纵队,由龙岩的大池、小池出发,进至上杭以北20公里的旧县,迫使卢新铭不战而败。
9月14日,林彪率第一纵队出发;15日与第四纵队会合后,于17日到达预定区域;18日夜,第二、三纵队抵达旧县。对敌形成南北合围的战略攻势。
卢新铭一看大势不妙,急忙向南京和福建省政府发电请求援助。然而,国民党军队内部的派系斗争十分激烈,互相拆台,根本就顾不上区区卢新铭的求援电。
卢新铭求助无望,像一个泄了气的皮球,软瘫在椅子上。
19日晨,总攻的号角吹响了。
凶狠、狡猾的卢新铭并不甘休,听到红军冲锋的号声后,在室内像杀猪般嚎叫着:都给我往前冲。
负隅顽抗的守军,凭借坚固工事与火力,对红军猛烈扫射。红军一批批冲上去的战士,又被守敌压下来。
朱德拿着望远镜看到后,用脚一跺,气愤地对敌人骂道:“这帮狗杂种!”
当晚,朱德召集各纵队参谋长以上干部开会,分析敌情,重新研究战法。
在会上,郭化若对白天作战的情况进行了一番思考。郭化若认为上杭城高,周围河塘水深,地形对我不利,以硬对硬不是最佳战术。面对四面楚歌,已成瓮中之鳖的敌人,表面看拚命抵抗,实质上是在作最后的垂死挣扎,不投降,那就只有突围一条路。
于是,郭化若建议发挥红军夜战特长,部队趁黑暗抵达城墙外围,伏兵于城门两侧,一路做好打击守敌突围的准备,另各路突击队组织人力架好云梯,准备突入城内。郭化若的建议得到朱德的肯定与大家的赞同。
第二纵队由郭化若担任突击队队长,负责进攻北门。
20日清晨,挣扎一天的敌人,果然开始出城突围。
部队发现这一情况后,两路人马立刻汇聚一起,从城门两侧一鼓作气,狠打猛冲,突入城内,敌人顿时溃不成军,乱成一锅粥。除卢新铭和少量敌人成为漏网之鱼外,其余均被歼灭。
上杭一战,俘敌1000多人,缴获各种枪械1000余支和一批弹药、物资。同时,为红军休整提供了一个安全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之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之二【本页10位】刘道生、陶 勇、吴法宪、成 钧、程世才、李天焕、廖汉生、郭化若、唐延杰、张南生。刘道生(1915~1995)湖南......
晋升中将的开国大校刘凯(192301--)河北雄县人,建国前,最高职务是第18兵军司令部作战科长1955年9月27日,第3兵团司令部作战教育处处长刘凯被授予大校军衔。1988年9月14日,中央军委......
开国中将唐天际 1开国中将唐天际唐天际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和政治、后勤工作领导者。他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朱 德 彭德怀 林 彪 刘伯承 贺 龙 陈 毅 罗荣桓 徐向前 聂荣臻 叶剑英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 粟 裕 黄克诚 谭 政 萧劲光 王树声 陈 赓 罗瑞卿 许光达 徐......
编者按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特别推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将帅名录”。“开国将帅名录”共收录了为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重大贡献,在1955~1965年间被授予或晋升军衔的10名元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