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演讲稿—胡开国_五四运动励志演讲稿

2020-02-26 演讲稿 下载本文

五四演讲稿—胡开国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五四运动励志演讲稿”。

九十四载春秋,历经多少沉浮,积淀下来的是永不褪色的“五四”精神。青年人总是要走向未来,但是有些人是自觉地向明天走去,有的则是被历史推向明天!

青春与使命 弹指间灰飞烟灭,历史的车轮在泥泞的土路上留下了长长的车辙。那个世界的悲惨与悲凉,那个时代的黑暗与残酷,那个社会的风雨飘摇,似乎都已经随着那车轮远去了。但精神从不凝固,那飘动的旗帜、那紧握的拳头、那冲锋的身影、那激昂的呼喊,都已经留在历史的车辙里了。

在很多人的眼中,“五四”运动只是在1919年5月4日发生的一场学生的游行示威,因为种种因素推而广之,演变为一场席卷全国的政治运动,但归根结底,还是一场知识分子表达愿望的集会。

在斗争中,青年们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们以燃烧的激情和鲜血凝聚成精神的火炬,点燃了未来。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在任何一个时代,青年都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我们要怎样才能实践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怎样才能使自己的青春光彩照人呢?

弹指一挥间,人类已昂首进入了二十一世纪,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中国战胜了衰落,走向振兴,挣脱了屈辱,走向奋起,中国正以崭新的姿态向世人展示着自己,然而,人们不会忘记那划时代民族救之的“五四”爱国运动,更不会忘记那举起民族救之旗帜,开创民族独立和民族振兴新纪元的先驱者,不会忘记革命战争的峰火硝烟,更不会忘记,为真理而抛头颅洒热血的英烈们。陆游的《夜泊水村》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王昌龄的《从军行》中:“捐躯赴国难,誓死忽如归;”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劝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高呼:“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戚继光的《过文登营》中感叹:“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李大钊身体力行,他壮烈牺牲时正值壮年。方志敏、瞿秋白牺牲时都只三十多岁,董存瑞、黄继光、雷锋献出生命时正当二十余岁年轻生命,刘胡兰更小只有十六岁,他们献身精神使他们年青的生命“延长了音响和光华”。我们是否能从他们身上看到多少革命前辈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理想,断头流血在所不辞。青的朋友们,让我们从这些感人肺腑的事例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树立起你正确的人生理想,让你的理想与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兴衰紧紧相连。

时代赋予青年不同的使命,我们庆幸不需要我们在腥风血雨中牺牲生命,但是,我们也和“五四”时期的青年一样,铁肩勇于挑起强国富民的重担,铮骨撑起华夏民族振兴的脊梁,在祖国和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候,在关键时刻,一样会为江山也许,我们也曾感叹:我生不逢时,没赶上英雄时代,要不我也会扬名天下;社稷挺身而出,为了人民的利益和祖国的安全舍身赴义、无怨无悔

同学们,为了青春的梦想,为了祖国的明天,让我们用激情,唱响人生最壮美的青春之歌;用青春绘就人生最瑰丽的生命画卷!

祖国的昨天值得我们沉思,祖国的今天充满着盎然生机,祖国的明天孕育着憧憬与追求。

让我们肩负起历史的使命,让身体里流淌的血液迸发出激情!让我们都做夜空下那颗闪亮的星星!

开国中将

开国中将 -> 毛泽东的军事高参—郭化若第一次见到朱德郭化若告别伍中豪,来到前委,见到了素有“红军之父”之称的朱德。郭化若向纯朴敦厚、豪爽大度的朱德行了个标准的军礼,递上......

开国将帅

编者按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特别推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将帅名录”。“开国将帅名录”共收录了为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重大贡献,在1955~1965年间被授予或晋升军衔的10名元帅、......

胡总五四讲话感想

信息时代渴望丰富知识,创新社会拥抱求知青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五四重要讲话中希望广大青年坚持刻苦学习,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如饥似渴地学习,不......

学习胡总书记五四讲话心得体会

免费分享创新学习胡总书记五四讲话心得体会2012年的五四青年节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今年是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的重要日子,城改指党委物业支部在五月11日组织了36岁以下的党......

共和国开国上将

开国上将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度。其中将军军衔参照苏联军队的军衔等级,分为大将、上将、中将和少将4级。9月,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发布命令,授予10人大将军衔,授予55......

《五四演讲稿—胡开国.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五四演讲稿—胡开国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五四运动励志演讲稿 演讲稿 胡开国 五四运动励志演讲稿 演讲稿 胡开国
[演讲稿]相关推荐
[演讲稿]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