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思路_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思路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思路

(一)湖北位于我国中部、长江中游。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016.1万(2004年底)。设12个省辖市、1个自治州、1个林区,3个直管市,21个县级市,39个县(其中2个民族自治县)。

湖北自然资源丰富。已发现的矿产有138种,占全国已发现矿产种类的81%。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3133.4万千瓦,已开发和正在开发的装机容量2726.8万千瓦,居全国首位。自然风景和名胜古迹众多,著名的有长江三峡、神农架、武当山及明显陵,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66个、森林公园13个、自然保护区12个。湖北交通通信发达。京

九、京广、焦枝、枝柳铁路纵贯南北,武大、汉丹、襄渝等铁路横穿东西。京珠、沪蓉和宜黄、黄黄、武十等高速公路纵横交错。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为我国中部地区最大的空港。长江自西向东流贯省内26个县市,流程1061公里,占干流通航里程的三分之一。北京至广州中同轴电缆、南京至重庆光纤电缆在武汉交汇。省会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是全国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

湖北科教实力雄厚。现有普通高校85所,在校大学生89.2万人、研究生6.64万人,分别居全国第3位和第4位。拥有各类科学研究和开发机构1200多家,建有国家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3个,国家“863”项目产业化基地10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个,均居全国前列。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19.68万人,其中,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49 人。尤其是武汉科教优势突出,是全国第三大教育中心,第二大智力密集区。

湖北产业基础较好。农业方面,素称“鱼米之乡”,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生产基地和最大的淡水产品生产基地。工业方面,已形成以众多大中型企业为骨干,以汽车、冶金、机械、电力、化工、电子信息、轻纺、建材为支柱的门类比较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综合配套能力比较强,是全国三大钢铁基地之一,全国最大的中、厚、薄板和特殊钢生产基地,全国第二大汽车生产基地和最大的中型货车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重型机床和包装机械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水电基地,全国最大的联碱、农药和磷、盐化工及纤膏生产基地,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和全国三大纺织基地之一。服务业比较发达。省会武汉历史上就是全国重要的通商口岸和商品集散中心,是全国重要的人流、物流、资金及信息流交汇和集散中心。

湖北对外开放势头良好。现有3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4个省级开发区,1个出口加工贸易区、15个保税仓库、13个对外开放口岸。截至2004年底,全省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0047家,实际使用外资123.21亿美元。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有58家在湖北投资兴办企业,有9家境外金融机构在湖北设立了分行或代表处。

近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推进湖北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实践,取得了明显成绩。2004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6309.92亿元,比上年增长11.3%。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664.73亿元,增长22.8%;实现利税573亿元,增长26%;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49.4,比上年提高17.5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56.38亿元,增长2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67.5亿元,增

长13.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03.69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023元,增长9.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30元,增长13%。

(二)中央作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决策,为包括湖北在内的中部地区加快发展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为切实抓住机遇,湖北省委于2004年7月召开八届五次全会,对加快湖北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进行了部署,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坚定不移地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推进粮食生产,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和城镇化,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发展活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主要奋斗目标是:逐步把湖北建设成为我国中部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区、现代制造业聚集区、高新技术发展区、现代物流中心区,使湖北经济社会发展走在中西部前列,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作出应有的贡献。为实现上述奋斗目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把工业作为经济工作的“牛鼻子”来抓,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实施新型工业化规划,力争比全国提前2—3年基本实现工业化。扎实推进“三个三工程”,夯实工业化基础。“三个三工程”,包括“三个一批”、“三个一百”、“三个一律”。“三个一批”,就是通过改革和调整,使一批国有大型企业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一批国有骨干企业转制为民营企业,一批民营企业成为湖北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三个一百”,就是重点支持100家大型工业企业和企业集团做强做大,重点培育100家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重点推进100个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工业重点项目建设;“三个一律”,就是在行政管理体制和审批制度改革方面,凡是可以下放的权力一律下放,凡是可以取消的收费一律取消,凡是可以精简的审批一律精简。实施“三个三工程”的根本出发点,是要把产业、企业、项目的发展建设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调整结合起来,把政府宏观调控与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结合起来,把政府职能转变同改善发展创业环境结合起来,从整体上推进改革和发展。在大企业建设方面,力争到2010年,建成10个销售收入过100亿元、30个过50亿元、60个过10亿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在国内国际市场上有较大影响的龙头企业。加快推进汽车、钢铁、石化、电子信息、烟草、医药、纺织、建材、食品等行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构筑湖北振兴崛起的新的产业基础,力争在2008年左右,汽车、电子信息产品制造等行业销售收入过千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5%以上。

二是高度重视和解决好“三农”问题,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保护和提高农业尤其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全国大局作贡献。继续支持和加强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力争今年新增200万亩优质稻、100个畜禽养殖小区、150万亩优质鱼生产基地。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力争到2007年,全省农业产值与农产品加工值之比达到1:1.5,2010年达到1:2,逐步实现农村经济结构以工业为主。

三是坚持走“一主三化”(即:坚持县域经济民营为主的取向,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的路子,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大力培育骨干企业和支柱产业,发展产业集群,提升县域工业化水平,力争到2007年,县域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左右,每个县市区都有1-2个竞争力强的支柱产业,多数县市区有几个税收过1000万元的骨干企业,县域税收在现有基础上增长60%左右,财政状况明显好转,经济发展实力明显增强。

四是深化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续整体推进农村税费改革、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粮食流通体制、国有农场管理体制、农村科技推广体制、卫生体制、血防体制、动物疫病防治体制等各项改革,增强农村经济的发展活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力争2005年再完成15家国有大型企业改制为混合所有制企业、50家国有骨干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基本完成100家国有骨干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的任务,以及15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深化流通体制改革,优化流通业态结构,构建内外贸一体化、生产与流通有机结合、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的新型流通管理体制。

五是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提高经济外向度。继续以日韩、欧美、港台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为重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大力推进园区整体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外引外”等招商形式,围绕汽车及零部件、冶金、机械、电子信息、石油化工、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带动面大的产业和项目,积极引进国外省外战略投资者和大公司、大财团投资,推动配套项目建设、行业产业链延伸和企业群扩充,提升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同时,抓住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机遇,加强对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湾地区的招商引资工作,力争更多的省外项目落户湖北。加快武汉外资密集区建设,重点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投资机构和研发中心落户武汉,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使武汉外资密集区年实际利用外资规模达到30亿美元以上。加强出口商品基地和产业群建设,重点抓好以武汉为中心的IT产品出口基地,以武汉、黄石为主的服装出口基地,以武汉、宜昌为主的船舶出口加工区,以荆州、仙桃、潜江等为主的医药化工及医用卫生材料出口基地,以随州为主的香菇、木耳出口基地,以及汽车配件出口加工带建设。

六是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辐射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以武汉为中心、100公里的半径范围内,集中了我省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8个城市。这一区域,是湖北产业和生产要素最为密集和最具发展活力的区域,生产总值占全省的61%以上。按照初步建成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区域市场、城乡发展 “四个一体化”基本框架的要求,加快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重点抓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尤其是武汉至周边8城市7条高速出口公路建设,确保两年内建成,实现圈内交通设施的高速化、网络化、一体化。推进圈内城市间的产业分工与协作,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力争2010年,在以光电子信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以轿车制造为重点的机械制造业,以及原材料和新材料、轻工纺织及食品、农产品加工产业等领域,初步形成分工明确、相互配套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七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和谐湖北建设。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多渠道增加社会事业投入,促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认真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城厢街道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及建议

城厢街道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及建议尊敬的李书记: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关心指导下,城厢街道全体干群的努力下,城厢街道经济社会得到较好发展,现将城厢街道2015年工作思路、存......

甘肃省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

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1115332”一面旗帜,就是高举民族团结进步的旗帜;一个目标,就是力争到2020年实现与全国全省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一个统揽,就是以创建国家级各......

安龙堡乡经济社会发展思路

安龙堡乡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和措施一、发展思路围绕一个统领(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统领,全力加快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把握两个关键(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建设......

顺外村经济社会发展思路

顺外村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思路08年我村经济社会发展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各级......

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及措施建议2

2013年**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及措施建议(2012年11月)一、2013年**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全面小康......

《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思路.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思路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湖北 经济社会发展 思路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湖北 经济社会发展 思路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