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虹口区高考历史二模试题(附答案)[材料]_高考历史二模试题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上海虹口区高考历史二模试题(附答案)[材料]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考历史二模试题”。

虹口区2014年历史学科高考练习题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答案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4.答题时间120分钟。试题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史家不离事而言理,客观精神乃是历史写作的

A.世卿世禄 才能道德 门阀地位

C.门阀地位 世卿世禄 才能道德

B.世卿世禄 门阀地位 才能道德 D.才能道德 门阀地位 世卿世禄

8.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把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称为轴心时代。轴心时代的核心是出现了人的哲学意识,成为人类历史的一种飞跃性进展。以下属于轴心时代的标志性成果是①古巴比伦的成文法典②古印度的佛教智慧③古希腊的哲学思想④西方基督教兴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③④

9.所谓中国文化圈(汉字文化圈)涵盖范围是以下哪些地区

①朝鲜半岛

②日本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 10.“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作家的这句话 A.肯定了人的价值及其创造性的思想 C.人文主义藐视宗教活动的思想

B.资产阶级自私自利的思想特征 D.提倡追求物质生活幸福的思想

③越南

④吐蕃

⑤南11.“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 这一史书记载兴起的是

A.宋

B.元

C.明

D.清

12.某学者说“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由此可见他的政治倾向是 A.中体西用,维护专制统治 C.暴力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3.葡萄牙探险家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路线是

A.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欧洲 B.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欧洲 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欧洲 D.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欧洲

14.小王计划写一篇小论文,借阅了《利玛窦中国札记》《苏州府志》《唐伯虎集》等书籍,下列最可能是这篇论文的主题的是 A.《唐代苏州的风俗》

C.《明清江南的文人生活》

B.《元代的海外贸易》 D.《晚清西学的输入》

B.君主立宪,实行资产阶级改革 D.全盘西化,科学与人权并重

15.经历大革命的法国思想家曾说:“那种绝对的、无限的权利,不管落到什么人手里,不管是君主,还是自称是人民的代表,结果你将发现它同样都是罪恶。”这里“自称是人民的代表”的人,最可能是指 A.罗伯斯庇尔

B.卢梭

C.拿破仑

D.路易·菲力普

16.查理一世在受审时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法官说:“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两段话体现了 A.英王与法官的恩怨

B.国王至尊与法律之上的较量

C.国王与议会的矛盾

D.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的对立 17.下图是英国对华输出总值走势图,此图说明了

A.五口通商促进英国对华贸易发展迅速 B.工业革命后英国加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C.自然经济的强势存在使英国对华贸易徘徊不前 D.英国对华输出的商品不适应中国市场消费需求

18.《重读近代史》中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反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

C.维新运动

B.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19.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开明的士大夫和官僚们认识到中国再不是“天朝之国”,而是世界各国的一员,并且是远不如西方各国富强的一员。这一评价运用的史观是

A.全球史观

B.社会史观

C.革命史观

D.天命史观

20.明治维新把日本从一个以世袭为主决定地位的社会,变成了一个以受教育程度和个人成就为主决定地位的社会。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版籍奉还,废藩置县

C.移风易俗,文明开化

B.废除等级,四民平等 D.地税改革,土地私有

21.1904年,张謇上书商部提出划定捕鱼区建议,并区别近海和远洋,主张“以内外渔界,定新旧渔业行渔范围”,保护中国近海“本国自主之权”。此后清政府绘制了《江海渔界全图》。这表明近代中国 A.收回了领海主权

C.提高了捕鱼利益

B.加强了海军建设 D.维护了海洋权益

22.某学者认为:“科学革命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技术革命是人改造客观世界技术的飞跃。而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又会引起全社会整个物质资料生产体系的变革,即产业革命。”下列各项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牛顿力学体系——蒸汽机——工业革命 B.电动机——飞机——

27.抗战爆发后,“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变成了“好铁要打钉,好男要当兵”。这从根本上表明

A.民族意识的觉醒,保家卫国的需要 C.国民党积极抗战,感染了中国人民

B.民众为生活所迫,当兵是必然选择 D.中国共产党的抗战主张深得民心

28.“美国在为世界恢复健康的经济方面提供任何帮助都是合乎逻辑的,不这样做的话,就不会有政治稳定和令人满意的和平。”美国为世界恢复健康提供的帮助是 A.马歇尔计划

C.北大西洋公约

B.杜鲁门主义 D.经济互助会

29.下图是20世纪50——70年代大国关系图。阅读下图(“—”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甲乙丙分别指

A.英法美

B.英美苏

C.中苏美

D.美中苏

30.历史地图是表达历史知识的手段,又是获取历史知识的信息源,研究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右图新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城市在 A.

C.

B.

D.

以下每小题3分,共15分。每—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31.“„„他在西西里任总督时的种种决策违反了一切法律,一切判决先例和所有的公理。„„弗里斯仗着自己的财富,打击自由的根基,公然蔑视人类!难道这恶人可以逃脱惩罚吗?诸位元老,这绝对不可以!如果这样做,你们就挖去社会安全的基石,扼杀正义,给共和国招来混乱、杀戮和毁灭!”西塞罗《对弗里斯的控告》说明了 A.西塞罗认为弗里斯扼杀了正义 B.西塞罗认为弗里斯妨害公民民主

C.西塞罗认为弗里斯违反了一切法律所有的公理

D.西塞罗认为弗里斯践踏了罗马法律保护公民权利的基本原则

32.明朝科技著作记载:“吉贝(棉花)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北。”“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这反映出明朝 A.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C.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B.纺织业呈现区域化趋势 D.城镇经济呈现繁荣景象

33.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原创办轧花厂,因惧怕官吏们反对,所以表面上依附于日本人的保护之下;上海均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悬挂英国国旗,船尾悬挂中国龙旗。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源是 A.中外合资生产开始形成 C.民族资本主义受外国势力压制

B.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

D.民族资本主义生存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4.“从最早的时代起,就有机器给发明出来,它们极为重要,如轮子,如帆船,如风车和水车。但是,在近代,人们已发明了作出发明的方法,人们已发现了作出发现的方法。机械的进步不纯是碰巧的、偶然的,而成为有系统的、渐增的,我们知道,我们将制造出越来越完善的机器。”这一表述主要阐明 A.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C.机器的发明主要源自经验

B.科学理论对工业发明的重要作用 D.近代以前人们就发明了机器

35.有一种观点认为,粗看

以实际应称为《十二表法》”

——《世界著名法典汉译丛书》;《十二表法》,北京,法律出版社

在平民的强烈要求下罗马共和国政府先后制定12个法表,并将全部条文刻于12个铜牌之上,公布于罗马广场,因而被称为“十二铜表法”

——《高级中学课本—高中历史

历史上,欧洲曾是战争最频繁的地区,其极端表现是两次世界大战。二战后,欧洲却一反千百年的历史常态,稳步走向了和平与联合,欧洲联合的历史意义,并不限于具体措施的得失,关键在于引发人们对于人类文明进程的思考。以“法德和解——和解的力量远大于仇恨”为主题,叙述20世纪以来法德关系演变之路以及启示。40.贤者之争(25分)

材料一

文明云者。异于蒙昧未开化者之称也。La Civilisation.汉译为文明、开化、教化、诸义。世界各国,无东西今古,但有教化之国,即不得谓之无文明。唯地阻时更,其质量遂至相越。古代文明,语其大要,不外宗教以止残杀;法禁以制黔首;文学以扬神武。此万国之所同,未可自矜其特异者也。近世文明东、西洋绝别为二。代表东洋文明者,曰印度、曰中国。此二种文明虽不无相异之点,而大体相同。其质量举未能脱古代文明之窠臼。名为近世,其实犹古之遗也。可称曰近世文明者,乃欧罗巴人之所独有,即西洋文明也。亦谓之欧罗巴文明。移植亚美利加,风靡亚细亚者,皆此物也。

——陈独秀 《法兰西人与近世文明》青年杂志1915 材料二 近年以来,吾国人之羡慕西洋文明,无所不至,自军国大事以至日用细微,无不效法西洋,而于自国固有之文明,几不复置意。……西洋文明与吾国固有之文明,乃性质之异,而非程度之差;而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杜亚泉《静的文明与动的文明》东方杂志1916 问题:

(1)“贤者之争”出现在哪次论战中?(2分)(2)概括材料一、二中两位先生的观点。(8分)(3)谈谈你对上述两则材料中观点差异的看法。(15分)

虹口区2014年历史学科高考练习题

参考答案

选择题(共75分)

一、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

二、以下每小题3分,共15分

非选择题(75分)

36.社会转型(12分)

(1)阶段:封建 帝国 民治(答案中的封建、帝国、民治,学生可能答不到位,但类似的答法也可以给分,如封邦建国、大一统的郡县制。)(6分)。(2)内容特点:从封邦建国到中央集权

空间特点:从各王国变法趋同到举国体制(6分)。37.聚焦罗马法的起点—《十二表法》(14分)(1)材质:铜质

原因:因为课本注释中明确提及;或象牙,因为有文献记载(任意一种得2分)科学的态度是: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最好是存疑。(4分)

(2)状况:(学生可按政治、经济、思想,或积极、消极来分类)罗马共和国初期,政治上,外部有战争/内部有贵族和平民的矛盾、公共利益至上、奴隶地位低下;经济上,保护私有财产,商品贸易发展,出现许多债务纠纷;思想上,已经出现了精神损害赔偿、体现人性关怀,务实节俭,法律因时而立,仍然受到氏族时期野蛮陋俗的影响。但是法律条文的全面细化是一回事,罗马是否真正、全面、长期地照法律条文做又是另一回事,不能仅凭书写的法律条文来推断罗马社会法制的实际情况,应该质疑。(10分)38.史家绝唱(12分)

(1)体例:本纪或表或书。(2分)

(2)内容:世卿世禄(大意对即可)。(2分)

(3)关系:列传(也是史书新的书写形式)反映的是贵族社会解体后的秦汉社会的新状况。历史事实(也可理解为写入我们史书的历史史事),是现在与过去的问答交流,它们不仅是历史学家个人的产物,更是史学家所生活的那个社会、那个时代的产物。所以、列传所载的各色人等,正是秦汉时社会、阶层、经济等新变化的产物。(8分)39.法德和解——和解的力量远大于仇恨(12分)

演变:一战后,战胜国法国对德国的态度是仇恨抑制;对德国的解决方式是削弱肢解,签定《凡尔赛条约》把战争罪责推给德国,埋下了民族复仇情绪,成为德国法西斯发动二战的重要借口。(4分)二战后,西欧失去了世界中心的位置(或西欧衰弱);没有一个西欧国家可以担当欧洲复兴的重任(或摆脱美国抵抗苏联),只能走联合之路。(2分)法国对德国的态度是宽容理解;德法共谋发展,提出“舒曼计划”(或“欧洲煤钢共同体”),法德领导欧洲走商联合之路。(4分)。

启示:自我尊重和尊重他人,合作多赢意识;对正义、和平的责任意识;宽容理性的意识;能体现“尊重、沟通、和解”等核心概念即可。如中日问题,可遵从此启示。(2分)40.贤者之争(25分)

(1)论战:近代中西文化论战。(2分)

(2)观点:陈独秀:文明有着进步与滞后之分;西方文明属于前者,东方文明属于后者(大意对即可)

杜亚泉:文明没有程度进步与滞后之分,而是偏重方向的不同;中国文明之间可以启发帮助西方文明(大意对即可)(8分)(3)(15分)评分项一 观点

答案1:两位先贤对东西方文明看法的差异源于对两种文化辨析, 认识的不同,或者说是解读视角的不同。

答案2:两位先贤对东西方文明看法的差异源 于两位先贤对于当时时代国内外形势的判读,陈独秀先生可能受共和受挫的影响更大,杜亚泉先生可能受一战的影响更大

答案3:在先贤不同的历史分析中我们可以找到各自相关的内容补充,同时也能衡量相关书写者价值取向

答案4:无观点或与情境无关 评分项二 史实

答案1:能提取文本所提供的信息,并能将其与文本解释者所处的背景、立场等史实建立联系。

答案2:能从文本中提取直接与间接信息 答案3:能从文本中提取直接信息 案例4:没有使用文本信息 评分项三 论述

答案1:能够进行由表及里的论述

答案2: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做到一致、逻辑完整 答案3: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不一致,逻辑混乱、跳跃 答案4:回避问题 评分项四 组织

答案1:叙述成结构答案2:叙述连贯通顺

答案3:仅能罗列史实

上海虹口区高三一模试题(附答案)

2018年虹口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一、积累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5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师不必贤于弟子。 (韩愈《师说》)(2)鸟雀呼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虹口区初三语文一模试题(附答案)

虹口区2015年初三语文一模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8题。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一、文言文阅读(39分)(一)默写(1......

二模历史答案

2014历史二模答案9.A10.C11.D12.B13.D14.A15.C16.C29.(8分)(1)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铸造钱币;征伐匈奴。(任答两点即可2分)(2)唐太宗(或李世民)(1分)表现:农业丰收、物价低平、百......

中考历史二模试题(带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4年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星级模拟友情提示:1、本试题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板块,共100分,检测时间60分钟。2、答题前请认真填写好密封线内的学校......

上海闵行区高三一模试题(附答案)

2018年闵行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一 积累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5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______________......

《上海虹口区高考历史二模试题(附答案)[材料].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上海虹口区高考历史二模试题(附答案)[材料]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高考历史二模试题 虹口区 上海 试题 高考历史二模试题 虹口区 上海 试题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