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途径激发学生写作兴趣_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多种途径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多种途径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研究的背景教育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教育中的难题,长期以来困扰着小学语文教师,并制约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纵观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得不令人忧虑,诸如“假”,说假话,写假事;“大”,小孩儿说大人话,毫无童心童趣;“空”,内容空洞,不实在,不具体;“抄”,一段一段甚至整篇整篇地抄写别人的作文;“套”,千人一面,没有个性和特点,几乎是从一个模式里走出来的。究其原因,主要在:作文与学生生活、学习严重脱离,学生无内容可写,形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作文时学生多半是无病呻吟;作文教学存在着“文学化”、“成人化”的倾向,使学生感到高不可攀,逐渐失去对作文的兴趣;作文教学存在着随意性及无目的、大操练的倾向,缺乏一定的训练序列。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缺少一定的社会经历,“丰富的作文内容”成了制约作文教学改革的瓶颈。语文教师有责任释放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写作潜能,开拓视野,找回写作的乐趣。人教版在编写时特别注重习作教学,把习作作为单独的一课来安排是一个创举。探索人教版小学语文习作教材的教学有效策略,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养成写作的良好习惯,研究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找到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步发展的有效途径,有深远意义。当代学习理论表明,只有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背景中,即与学习者的生活世界发生密切联系时,才是有效的。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能够乐于表达的能力,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为学生作文提供丰富、有趣的内容。通过恰当的习作训练,又能得以强化和提高,这也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研究,培养学生的习作乐趣,勤于表达的能力。

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科学的教育理论 ?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很早就已经有了快乐教育的思想萌芽,他曾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心理学家表明:学习本来是一个伴随终生的自娱的过程,生命就是在这种自娱的过程中打开所有的器官,不断吸取利于生命成长的养料。(2)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知识与能力的形成,学习主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重要因素。小学生的作文兴趣来源于“有材料可写”,一旦有了材料,他们就会跃跃欲试,表达兴趣浓厚。在这种情绪下,作文课堂教学就会取得显著的效果。(3)对《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小学生习作目标有这样的表述—一“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1—2年级)”;“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3—4年级)”;“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5—6年级)”。我们从“有兴趣”、“乐于”、“自信心”、“愿意”、“分享快乐”等词中,看到了新课标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应该说,达到了这些要求,也就达到了作文教学最理想的境界。爱因斯坦曾说过:“教师的最高艺术是用富于独创性的教学方法去传授知识,并给学生带来快乐。”多种途径的作文教学能够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写作兴趣、材料来源、认识深度等有关问题,从而提高写出“文质兼美”文章的能力;可以促使学生养成有针对性地多方获取信息资料,进而分析解决问题的严谨治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索精神、科研意识和探究能力。

二、作文教学的原则: 激发兴趣是小学作文教学的永恒主题。如同婴儿牙牙学语,最需要的不是母亲“语法”的讲解,而是母亲心领神会地去鼓励和表扬一样,在小学这一学生作文起步的阶段,教师首先要做的应该是象德国教育家第惠多斯所说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以实现《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让小学生“易于动笔”,“乐于书面表达”,对作文“有兴趣”的目的。要达到这个效果,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应遵循以下四原则:

一、生活性原则——让学生作文贴近生活,因生活而美丽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作文也不例外。作文言之无物,内容空洞,没有时代感,其根本原因是教师让作文的主体——学生远离了文章的源泉——生活。因此,一方面教师不要把学生限制在单一的读书学习上,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向生活靠拢,融入生活,多参加各种活动,体验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白作文就是应生活之需,切生活之用,为真情而写,为兴趣而写,为交际而写,为自己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而写。同时,让学生作文题目不受拘束,允许他们自由选择,写自己关心的、相信的和想说的话。当生活丰富多彩了,作文也就会“美丽”起来。

二、激励性原则——让教师的赏识成为学生作文的动力和快乐同样一篇学生作文,用挑剔的目光放大它的不足之处与用赏识的目光去挖掘它的闪光点,留给学生的感受和产生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前者往往让学生越写越没意思,看到的总是自己的缺点,而后者却让学生作文的兴趣越来越浓,哪怕他的作文并没有什么进步。“诚于嘉许,乐于称道”,应该是兴趣培养的加油站。

三、读写互动性原则——让阅读融入学生的心灵,因阅读而美丽假如让繁重的课业负担剥夺了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时间和条件,加上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机械讲解与灌输,学生就会疏远排斥阅读,必然造成“读写分离”。当学生不能从阅读中获得快乐,也就不能去体验“作文”的快乐的。只有让阅读融入学生的心灵与精神世界,他们才会产生表达的需要与激情。要做到此点,首先教师要把阅读课上得生动有味。其次,教师自己也要喜欢并坚持阅读,并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另外,教师不妨也写“下水作文”,让学生从师生交流中体会作文的快乐,产生作文的欲望。

四、实用性原则——让学生把作文“用”起来,在“用”中兴趣盎然传统的作文教学,除了个别学生的作文能被当众阅读或刊登外,绝大多数学生的作文都是写了让教师或几个优秀学生改后就完事了,成了一个封闭的没被“用”起来的东西。虽然当前的作文教学已比较重视对“作”、“改”、“评”的研究和实施,但是依然很少在“用”上下工夫,即便“用”起来也难以做到面向全体,这样又怎能让大多数学生感兴趣呢?因此,教师应该创设多种形式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把作文“用”起来,这就必须在“相互交流”与“自我展示”上努力。比如,让每个学生每个月出一张手抄报,把自己积累的作文、日记、读书笔记等编出来。让每一组每一星期出一张“组报”,每半个月出一期黑板报,文章都从小组成员中选出来,并定期将所有的手抄报在班级里展出交换阅读。另外,每天早自习或课前抽几分钟按座位{每次两三位}让每个学生把自己的作文或最满意的部分念给大家听,让大家互相评赏。还可以进行全班作文互相传阅、修改及写评语活动;同学之间互相写信,给亲朋好友或老师写信、寄作文;逢年过节,还可以把自己作文里的“精言妙句”抄录在贺卡上赠给别人等等。这些做法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了“写”以致用的目的,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和兴趣去感受作文带来的成功与自豪。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本课题的研究旨在通过对提高小学生作文兴趣的多种有效途径和方法的研究,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动笔。?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教师作文教学观念的更新,树立整合的大作文观。重新定位作文教学中的教师角色,正确把握小学生作文的特点,提高教师理解小学生作文心理的水平。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教师方面:

(一)、更新作文教学观念1.正确把握小学生作文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中,称小学生的作文为“习作”。习作,重在一个“习”字,它强调小学生的作文就如同绘画的写生一样,是一种练习。而截然有别于“创作”,要求不宜过高。柴向阳老师关于作文新概念的一段话:“小学生可以写不好作文,但决不能怕作文……在小学阶段,教师如能通过教学,让学生爱上写作,就己经是很大的成功。”教学中,我们就不能光盯着结果,只管“我要的是葫芦”,而应该想方设法激发起学生写话、习作的兴趣,所要做的应是“尽可能地减少束缚,尽可能地给学生更多的表达的自由,多引导,多激励,少限制,少指责。”2.正确理解小学生作文的心理“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朱自强:小学语文文学教育)教师不要以指导的名义,让学生成为„被装在套子里的人‟。我们应该熟谙学生的作文心理,才有助于减轻这种差异造成的错位现象对学生产生的心理压力。3.树立整合的大作文观对学生来说作文能力的习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文教学是循序完整而统一的,从小学低年级的写话到小学高年级的习作,到中学的写作,是一个整体,对学生个体来说则是渐进的过程。

(二)、重新定位作文教学中的教师角色 ?教师再不是置身于作文之外者,也不仅仅是写几篇范文的指导者,而应和学生一道体验生活,一道写作文,成为学生的合作者。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看法,跟学生商量应该怎么写更好。通过有针对性的点拨,使学生明确自己修改的方向,清晰自己究竟怎么说别人才能听得更明白。这样做,学生心情是开朗的,也是愉快的。

二、学生方面:

1、心理上(1)、培养写作的动机:拉西曼说:“不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而企图教授学生的教师,等于在打冷的铁。”要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就要引导学生认识作文不光是考试获好的成绩的需要,而且也是日常学习,生活的需要,是自身发展的需要。学生只有认识到写好作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们的作文行为才会是自觉的、自主的,才能克服盲目性,写作的心理动力才能被激发起来,才能产生高度的作文热情,自觉地去发展自己作文的智力因素,自觉地观察生活,观察社会,辩证地思考,主动练笔。(2)、开放写作的心理儿童具有谬斯天性,他们会按着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和表达,在写作的过程中应该尊重和体会儿童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儿童化的语言,真正解放儿童的手脚,让他们写真话,写出自己的话。?儿童具有兴趣选择心理。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身边事物的观察体验,常常是在自己的兴趣爱好的心理驱动下进行的,而且他们观察的视角也是一种“孩子”的视角。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写下来,就是对儿童写作兴趣的保留和延续。(3)、榜样引领,名家故事启迪每个人都有“见贤思齐”的心理,因此名人效应是有很大的鼓动性的。对于小学生,他们对于名人名家更是有一种崇拜的心理,会以他们为追求的目标和行为的榜样。因此给学生介绍一些作家或诗人的事迹,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的兴趣。

2、写作形式上:(1)开放阅读作文? “对同一篇文章,不同的读者所得的感受也难免不尽相同。阅读的立体情感反应因读者而不同”,是并不鲜见的现象。清代词人谭献也说:“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这种阅读活动中情感反应的千差万别,为学生的阅读作文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使阅读作文的实现有了可能。可以说阅读作文为学生开辟了一块众说纷纭之地,更好地让他们倾吐自由之声。开放阅读作文,就是立足于学生个性的理解,采用续写、评论、补白等方式,给学生一个内容的凭借,为学生提供一个台阶。(2)记录型作文讨论记实、观察记录、访谈记录、调查报告等等,都同属于记录型作文。作文内容是外显的,是有形的,学生只要稍加整理,就能成文。不用苦思冥想,也不用局限于课堂,以它灵活、记实的特点受到学生的喜欢。另外把自己取得的材料公诸大家,学生就会产生一种与别人交流的冲动,写起来也不费力气。这种作文,分散了学生用在习作上的注意力,又把材料掌握的难度进行了分解,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不仅有情有趣,也轻松愉快。(3)想象习作a、接龙作文,不是平常意义上的接龙。而是在教学中,给学生一个情境,给学生一个想像的开头,让他们从这个起点上开始习作。b、多词串短文,给学生提供几个词语,要求学生灵活运用词汇,编写故事。c、看图写作文,给学生提供单图或多图,要求

多种途径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我是一名农村小学的教师,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多年的工作实践告诉我要想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循序渐进,寻找学生的写作困难,激......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有的说没东西可以写,有的说不懂怎样写,有的说达不到要求的字数,总是提不起写作的......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是生活”。他的意思是,生活是美好的,生活中处处有美的闪光点,要善于观察、发现、捕捉,才能充实头脑,美化心灵,从而写出好的文章来.如夏衍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法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贝尔纳曾经说:“良好的方法使我们更好的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这句话深刻的说明了学......

《多种途径激发学生写作兴趣.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多种途径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激发学生 途径 多种 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激发学生 途径 多种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