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姑娘评课稿_掩耳盗铃评课稿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棉花姑娘评课稿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掩耳盗铃评课稿”。

《棉花姑娘》评课稿

近桃小学语文教研组

听完丁洁老师带来的《棉花姑娘》一课,我受益匪浅!《棉花姑娘》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童话故事,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此次丁老师向我们展示的这堂课,教学过程流畅、自然。丁老师的教学语言亲切规范,教态自然大方,教学基本功扎实,完全具备一个优秀教师的素质。我觉得,丁老师的这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紧扣学生识记特点,注重字词教学

低年级教学最难的就是如何把握好识字教学有效度。丁老师在教学中紧紧扣住课文的生字展开。如课题中“棉花”和“姑娘”应读轻声的教学,又如,“姑娘”的偏旁都是女字旁,跟什么有关系,教学“啄”字形象地字形分析等教学丝丝紧扣,学生学得非常扎实。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丁老师运用了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相结合的方法。分散识字体现在随着文本的深入逐一进行:如“姑娘”、“啄”、“蚜虫”、“盼”、“治”等生字的教学。研读完课文之后,再集中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学生自由认读,再去掉拼音开火车认读。以多种形式,巩固了对生字的掌握。

二、注重情境创设,关注情感体验

一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总是渗透着作者的一定的情感和态度,要使学生真正能理解和体会这些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采用多种教学手

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所描述的情境中去,去感悟文中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去体味文中语言的独特魅力,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感受。在朗读教学中,丁老师十分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启迪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引导他们入情入境进行情感体验。例如:老师引导学生去想象病中的棉花姑娘盼望有医生来为她解除病痛的急切心情,以及燕子、啄木鸟、青蛙这三位动物朋友虽然很想为棉花姑娘治病,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那份无奈与遗憾的心情,让学生带着这份内心的体验转换角色进行朗读:如果你是棉花姑娘,你现在最想,最希望的是什么呀?然后引导学生朗读,体验着急的心情。这样一来,学生很快就融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读起来感情十分投入。通过朗读,学生的理解力和感悟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三、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于课堂教学

在教学中,教者注重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如在出示蚜虫的图片时一并录音介绍有关蚜虫的知识,使学生对蚜虫有更多地了解。介绍七星瓢虫的时候,以七星瓢虫的自我介绍作为切入口,引导学生转换角色,以七星瓢虫的身份向棉花姑娘作自我介绍。然后拓展介绍了其它许多种瓢虫,明确了哪些瓢虫是益虫,哪些瓢虫是害虫,使学生对瓢虫家族有了较全面的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仔细听的习惯。充分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四、评价语言丰富而具有激励性

教师到位的评价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更可以把课堂教学提升到一个深层次的境界。丁老师在这节课中也让我们感受到她语

言的魅力,特别是在引导学生朗读时她的评价语言又是那样的贴切,自然,丝毫没有脱离课文的语言环境。如:“谢谢你告诉我这个好方法!”“你真聪明!”“你真会读书,不仅体会到棉花姑娘的美,连我们祖国语言文字的美都能体会到,真了不起!”“同学们听得可认真啦!”“讲得非常棒!”“读得真好!”“笑得真美!”“真标准!”“真响亮!”等等,这样的评语,给予了学生一定的鼓励,能让孩子们有很大的满足感,使他们有更大的兴趣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

五、注重词语的理解、积累和运用

例如:在引导学生理解“盼望”一词之后,教师提问:“谁能用‘盼望’说一句话?”这样不仅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以致用,而且训练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另外,通过图片的展示,使学生理解“碧绿碧绿”“雪白雪白”的意思,并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到“碧绿碧绿”“雪白雪白”将病愈后的棉花姑娘写得很美。然后丁老师又问:“生活中,你见过碧绿碧绿的什么?雪白雪白的什么呢?”并相机出示拓展填空的练习,让学生口头填空。这样的词语教学,就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上,而是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又更有利于将所学的知识纳入到学生的言语结构中去。

六、将爱心教育有机地渗透在课文的教学中

在这堂课中,丁老师都注意将爱心教育穿插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例如:丁老师在引导学生思考时提到:“燕子、啄木鸟和青蛙为什么不给她治病?是他们没有爱心,不愿意吗?”在研读完第2至4自然段后,丁老师小结到:“看来这些医生不是没有爱心,不是不愿意帮忙,只是

他们本领不同,只能干着急呢!”在学生了解了瓢虫家族之后,丁老师再次进行爱心教育:“我们要保护身边的益虫,关心他们,珍惜他们,要对他们献出我们的爱心。”在学完全课后,丁老师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在学生纷纷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收获之后,丁老师继续引导:“这些益虫益鸟会关爱、保护身边的植物,那么我们小朋友应该怎么做呢?”学生很自然地说出要对小动物们有爱心。教师最后总结:这节课我们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感受到了动植物之间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同时我们也懂得了要拥有一颗爱心,要和身边的动植物做朋友,要保护他们,关心他们。也明白了要对我们周围的人献出自己的爱心。并号召大家都做一个有爱心的孩子。对学生的爱心教育自然渗透在教学当中。

另外,我还想提一点小小的建议。低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很健全,说话往往不够连贯、完整。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要求学生在听清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之后,用完整的句子进行回答,并要求回答问题时声音响亮,态度大方。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以上是我对丁老师这堂课的几点不成熟的看法,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谢谢!篇2:一年级棉花姑娘评课

一年级《棉花姑娘》评课

上海世界外国语小学

《棉花姑娘》在去年我也开过这样一节课,相比查老师上的这堂公开课在读、说的方面是我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语言训练点对学生深入感悟文之道、文之情

是否有促进作用。“读”在语文阅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整个朗读过程中,查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课文的特点,分别采取了自由读、领读,分角色读、齐

读、男女生比赛读、小组比赛读等,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在自己的情感中领悟

文章中心等形式,使同学一直处在积极的思维状态而不感到疲劳。使孩子们能自

然而然地将情感释放于朗读中,使他们的感情在朗读中体现出每个小朋友的理

解。小朋友完全把自己融入到了课文的角色中去了。在本节课中,查老师积极营

造了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情场”,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相互诱发对

言语的感悟,让小朋友说说自己的感受,即训练了说,又促进对文章的理解,从

而达到感悟交流情感的作用。朗读是学生对课文理解认识的外化表现。(陆蓓蕾)

《棉花姑娘》的课堂设计中有很多的亮点,使人印象深刻。

1、《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查晓华老师 就以字词为抓手,让孩子与文本开始对话。如:对“盼望”一词的处理,老师先

让学生对着课件边读边圈出那个坏蛋的名字,再进行角色变换:小朋友,你们就

是棉花姑娘,在你们身上有许多可恶的蚜虫(指图片)在吸取你们的营养,这时

候你有什么感受?然后引导学生朗读,体验痛苦的心情,进而产生理解“盼望”

医生来治病。使学生进入文本,为下面进行感情朗读指导做好铺垫。

2、师生互动中,老师生动形象的语言和肢体动作紧紧地抓住了文本中“人物”的特点(着急、难受等),使学生在朗读的时候能够很快地进入角色,掌握朗读

技巧。

3、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注重启迪学生的思维。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训练说话,注重交际能力的培养。又加入了三段七星瓢虫的知识,让学生以七星瓢虫的口气

介绍自己。(刘衡)

《棉花姑娘》是低年级的一篇课文。查老师在教学设计时,根据低年级孩子的特点,制定的教学目标十分明确,并注意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的处理,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比较适切。

教学中,她首先注意了低年级教学的重点——音、字、词、句的落实,又兼

顾了阅读的指导和多种能力的培养,即非常巧妙地将拼音、识字、阅读、理解、说话训练等内容有机地进行整合,使课堂教学紧凑而有效。其次,查老师能根据

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自由读、分角色读、男女生比赛读、师生合作读等),恰如其分的引导,丰富的教师语言(包括肢体语言),来指导学 生感悟课文,理解课文,体会人物的情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查老

师还注意学生多种习惯的培养,有写字习惯的培养;有明确问题,带着任务阅读的习惯;有与同伴合作学习,在合作中共同提高、发展等习惯。应该说,整堂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在学习体验中得到发展,教师起到了很好的主导作用,引领孩子走进文本,感悟语言。(汤 莹)《棉花姑娘》评课(孙利亮)

《棉花姑娘》是一篇充满童趣又富有知识性的童话故事,语言符合儿童特点。

根据本文的特点,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体悟,教师通过指导

朗读,让学生自己感悟课文中各个角色的内心世界,读好请求的语气。查老师这

一堂课上得非常精彩,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课堂上教师以学生为本,小组学习的方式得到了充分地体现。课堂上老

师与学生之间不但有言语交流,也有情感交流。尤其在师生间各种形式的朗读中,可以看出教师深厚的功力。整堂课整体性强,内容与结构形成了完善的统一。

二、三维目标的制定适切明确,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情境,生动形象,在指导

学生朗读,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时候,不单运用集体读、小组读、个别读等

形式,而且为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戴着小动物的头饰,分角色朗读。这一环节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从课堂中也可以看出,学生们对此很喜欢,积极性

也很高,都争着上来表演。而坐在下面的学生也看得很认真,并纷纷评价他们的优点与不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个维度设计在这

堂课中充分地体现出来。

三、教师语言训练的设计对学生感悟文之道、文之情有着促进作用。课堂中,教师提问、与学生配合朗读时,可以看出教师富有激情的语言、生动的表情,同

样也带动了学生,使学生在回答问题和朗读时也充满了激情。课文的语句在抑扬

顿错的语调及丰富的表情中得以体现,并随之感悟。

查老师的课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她十分关注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及作为低

年级语文老师扎实的基本功。

低年级的语文课既要引导学生学习拼音、识字,又对朗读、理解有一定的要

求,有时还要求掌握一些语文技能,如查字典等。如果不好好整合,整个课堂就

像一个“大杂烩”。而查老师通过对教材的钻研,非常巧妙的将拼音、识字、阅

读、理解、说话训练等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得“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课 堂教学紧凑、有效。

在课的一开始,我就关注到查老师在教学“棉”字的时候,她规范地在黑板

上写下了“棉”字,边写边说:棉是植物,白白的,棉花可以用来做毛巾。看似

随意,其实是老师的精心设计,巧妙的帮助学生记住了字形。我个人是很欣赏这

个环节的,细节之处看出了老师的教学功底。(沈燕泓)

《棉花姑娘》评课

姜娜波

《棉花姑娘》是一篇充满童趣童真的童话故事,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根据本文的特点,老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体验情感,指导朗读,让学生自己体会课文角色的内心世界,读好请求的语气。课文虽较长,但情节生动,特别是对话生动有趣,有利于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燕子、啄木鸟、青蛙无可奈何的语气,七星瓢虫高兴的语气等。老师在阅读中舍得花费时间,她结合课文画面为学生制作了漂亮的头饰,为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发挥想象,把课文内容大胆地用各种形式朗读表演出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印象。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突破教材的难点,达到人文精神的统一,令人耳目一新。

“读”在语文阅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本节课中,以读代讲是最大的特色。老师积极营造了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情场”,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在师生、生生以及与文本的碰撞交流中,相互诱发对言语的感悟,相互促进彼此的升华,从而达到感悟交流情感的作用。学生在兴趣盎然中了解了不同的益鸟和益虫的捕食方式,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欲望。这堂充满“情感”的课堂,让我们再次体悟到:课堂应是学生、教师、作者激情碰撞的世界,应是让情溢于言表,藏于心间的深刻体验,更应是具有生命的精彩与张扬。课堂教学中的三个层次:

1.自主识字,合作互动,重点反馈

识字是低年级的主旋律,在教学过程中运用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相结合的方法,同时采取小组合作学习识字。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啄”正音(翘舌音),“稻”认清字形。2.导入情景,体验情感,反复朗读

本课老师注重启迪现象思维,力求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验棉花姑娘的焦急与痛苦;燕子、青蛙、啄木鸟的内疚与无奈以及七星瓢虫的高兴护骄傲的心情。老师还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理解、积累语气。在第一自然段中对“盼望”一词的处理,老师先让学生对着课件边读边圈出那个坏蛋的名字,再进行角色变换:小朋友,你们就是棉花姑娘,在你们身上有许多可恶的蚜虫(指图片)在吸取你们的营养,这时候你有什么感受?然后引导学生朗读,体验痛苦的心情,进而产生理解“盼望”医生来治病。使学生进入文本,为下面进行感情朗读指导做好铺垫。又如自然段的处理上,可以看出老师对教材处理有独到之处,实现了“教教材”为“用材教” 的思想,整个教学过程在创设的情境中,师生对话,生与文本对话,是有机的、自然的、协调的,更是融洽的。每一个环节老师都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体验,有一种节节深入,环环相扣的层次感,一种抑扬交错,张弛有度的节奏感。三次同样的请求,老师用不同的方法引导,让学生悟出不同的感受。(高兴——失望——痛苦、急切),这样的朗读指导落实了语言实践过程,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各个角色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使整个课堂活了起来。

3、创设情景,训练说话

老师以七星瓢虫为切入口,用媒体补充瓢虫的资料,让学生设想“你是七星瓢虫,你会怎样向棉花姑娘 介绍自己?” 综上所述,这一堂课真正体现语文教学目标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的三维性。篇3:棉花姑娘说课稿(孙秀珍)棉花姑娘说课稿

孙秀珍

一、说教材

《棉花姑娘》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八组里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我们身边的科学”,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自主学习生字,并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孩子们探索科学的欲望。这篇课文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诉我们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害虫的科学常识。课文以童话的形式,寓生物常识于形象的故事之中,插图色彩明丽,语言充满童真童趣,符合儿童特点。如何以篇带篇,引导学生掌握本篇的读书方法,带动学好其它四篇课文呢?

二、说目标

根据以上我对教材的认识和分析,结合本阶段识字、阅读的重点,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把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认识“姑、娘”等7个生字。

2、语感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4、人文目标: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习惯,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欲望。

三、重难点

在确定教学目标后,我把本课划分为两课时,本次说课的内容为第一课时,其教学重点是认识七星瓢虫是专治牙虫的益虫,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读好“请求”的语气。

四、说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本篇课文,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

1、动画激趣法。一年级的学生都喜欢直观形象的内容,我利用课件充分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以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2、游戏学习法。在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识字,在快乐中自主学习。

3、情境演读法。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学最基本最好的方法就是读。我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如:范读、自由读、表演读、分角色读、齐读等,力求达到“以读代讲”、“以读悟情”的教学效果,突破教学难点。

当然,在教学方法中,更重要的是顺学而导法,本课的内容比较浅显,各段的句式相似,在结合上下文联系实际理解重点词语之后,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合作学习。

五、说过程

这节课我的教学思路预设为: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趣味识字,自主学习——再读课文,体会情感——拓展练习,积累语言。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预设2分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在上课前,我以精美的课件把孩子们带入漂亮的棉花之乡,并以棉花姑娘自我介绍和孩子们打招呼的形式,训练孩子们的说话能力,激发阅读文本的兴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预设3分钟)

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后,我说:“棉花姑娘多可爱,多漂亮呀!可是不久前,棉花姑娘生病了,都会有哪些医生来给她治病呢?它们都能治好她的病吗?”让孩子们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自由读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趣味识字,自主学习。(预设10分钟)怎样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天地呢?我在教学中力图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学起来。在识字教学中,我让孩子们观察“姑、娘”这两个字的共同点,引导学生发现和运用形声字的规律。鼓励学生用学过的编字谜、加一加、减一减等方法,创造性地自主学习生字,又通过猜字谜、摘棉花、送生字宝宝回家、摆卡片等游戏,让孩子们在自评、互评中主动参与学习,达到学中玩、玩中学的教学效果。

4、再读课文,体会情感。(预设20分钟)

阅读教学要植根于情感,朗读是加深学生情感体验的最好方法,同时也是一种极具个性,融理解和表达于一体的综合活动。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扫清障碍之后,我紧紧抓住棉花姑娘的三次呼救:“请你帮我捉害虫吧!”由表及里,层层深入,让学生在反复练读中感悟文本。

首先我用课件出示文中第一幅图,让学生观察棉花姑娘身上有什么?听老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在简单介绍蚜虫后,启发学生想象成千上万的蚜虫待在棉花姑娘身上,她的心情怎样?哪句话写出了她的心情?抓住重点词语“盼望”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出难受、急切希望治好病的心情。

接着我这样过渡:棉花姑娘正在盼望医生来给她治病时,谁来了?他们之间都说了什么呢?用横线画出棉花姑娘说的话,用横线画出燕子说的话。假如你是心急如焚的棉花姑娘,你会怎么说这句话?通过换位读、同桌读、男女对读、师生合作读,指导学生读出请求的语气。

之后,我相机质疑:还有哪些医生给棉花姑娘治病?他们之间又说了些什么?是谁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让孩子们根据教学提示,在小组内合作学习3-5自然段,以每组推选金话筒全班汇报交流的形式检验自学效果。在这互帮互助、互评互学、由扶到放的教学过程中,抓住重点词语“很快、惊奇地问”等词语引导学生揣摩语气,个性朗读,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力求达到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情境,培养学生语感的教学目标。(转载于:棉花姑娘评课稿)

5、拓展练习,积累语言。(预设5分钟)

当七星瓢虫治好棉花姑娘的病后,她的心情又如何呢?让学生带着这种心情读第6 自然段,划出自己喜欢的词语,穿插说话练习碧绿碧绿的()、雪白雪白的(),以及总结性的思考题,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积累语言。

六、说板书

棉花姑娘

燕子 空中飞的害虫

啄木鸟 捉 树干里的害虫

青蛙 田里的害虫

七星瓢虫 蚜虫

本课板书分三部分组成,以捉为中心,左边是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右边是空中、树干、田里的害虫以及蚜虫,这样设计力求体现故事内容,凸现科学常识,一目了然。

七、说反思

1、教学设计上的特点:

a、突显以“趣”引路,扎实字词教学、促进语言内化。b、引导个性朗读,与文本对话,激发情感生成。c、抓住文体特点,创设童话情境,落实说话训练。

2、教学设计中的困惑: a、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时,教学中是否会出现课堂调控上的不足。b、由于时间的关系,在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是否会流于形式,展示平台是否过窄。课堂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希望能在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实践、不断地遗憾中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篇4:《棉花姑娘》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

《棉花姑娘》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姑、娘”等7个生字。会写“只、星”等6个字。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请求的语气。3.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在引导学生了解一些科学常识,让学生有热爱科学的兴趣。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自制文中的任何一种动物头饰。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棉花姑娘盼望有人给她治病,她请哪些动物给它治病?最后是谁治好了它的病?请同学们把全篇课文读一读,找到答案告诉你的同桌。

2、棉花姑娘请哪些动物给它治病了?(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动物名字)

3、过渡:最后是谁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呢?燕子、啄木鸟和青蛙为什么不给它治病?还是让我们仔细地来研究研究吧。

三、朗读理解课文。

1、同学们,身上长满蚜虫的棉花姑娘看到小燕子时,心里是怎么想的?谁来当一回棉花姑娘,读一读她此时跟燕子说的话。(指导学生读出急切地、充满希望的语气)

2、小燕子有没有答应她?为什么?请找出原因并在下面用横线画出。(教师板书:燕子——只会吃空中飞的害虫)

3、棉花姑娘不灰心,她又找了啄木鸟和小青蛙,结果是怎样的?请大家用刚才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自学三、四两段。(学生用划一划,读一读的方法自学)

4、反馈:啄木鸟和青蛙为什么不帮她治病?(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答案: 啄木鸟——只会捉树洞里的害虫;青蛙——只会田里的害虫)

5、感情朗读1——4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5、6自然段。

1、同学们,老师上节课让你们在课后读课文,找找是谁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你们找到了吗?(生答:七星瓢虫)

2、课文哪一段写了七星瓢虫给棉花姑娘治病?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齐读第5自然段)

3、这么快就吃光了蚜虫,你们想,棉花姑娘会有什么表情?课文中用哪个词语告诉我们?(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惊奇)

4、你能学着棉花姑娘的表情来问一问这句话吗?(请学生做惊奇的表情读:“你们是谁呀?”这句话。)

5、(课件放大七星瓢虫图片)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识七星瓢虫了吗?它最明显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

6、(出示:斑)谁来说说“斑”字你会怎么记?它还有其他朋友吗?(斑马、斑白等)

7、不久之后,当我们再次看到棉花姑娘的时候,她是怎样的?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来朗读最后这一自然段呢?(学生讨论后读)

8、出示词组:碧绿碧绿的叶子,学生练习:碧绿碧绿的 雪白雪白的五、分角色表演读。

1、同学们,在这篇课文学习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地方让你感到比较着急,哪些地方又会让你感到轻松而高兴?(学生小组讨论并反馈)

2、我们今天都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角色,把你们的头饰戴上,我们一起来读课文,看看哪种小动物读得最有感情。(教师读旁白,其他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角色读)

3、请一组较优秀的学生上台展示。

4、拓展:当读到最后一句话时,我们小朋友都有一个共同的表情,那就是“笑”,请你们想想,此时棉花姑娘会笑着说些什么?(学生想象发言)

板书 30、棉花姑娘

燕子 空中飞的害虫

啄木鸟 树干里的害虫

青蛙 稻田里的害虫

七星瓢虫 棉花叶子上的蚜虫

《棉花姑娘》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本单元的主题是“我们身边的科学”。《棉花姑娘》一文是一篇充满童趣童真的童话故事,课文主要讲了棉花姑娘病了,它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可它们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当蚜虫们得意的食棉 花姑娘的汁液时,七星瓢虫把它们一扫而光。棉花姑娘又快乐地生活着,吐出了雪白的棉花。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 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了本文,能让学生对科学常识产生浓厚的 兴趣,有留心观察、探索和发现身边的科学常识的愿望。树立起保护益虫和益鸟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需、帮”两个字。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七星瓢虫是益虫。

2、在各种方式的朗读中主动体验故事中角色的心灵世界。在读读议议中了解益虫的一些科学知识。3、阅读、朗读童话故事。对科学常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留心观察、探索和发现身边的科学常识的欲望。树立保护益虫的意识。

三、教学的重难点:

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认识“七星瓢虫”和“蚜虫”,了解益虫和害虫的概念。并树立保护益虫的意识。

四、设计理念:

1、“以人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重视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和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

2、“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3、推进综合性学习,努力实现学科间的沟通,课内课外的紧密结合。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品读课文

1、文中是怎样描写棉花姑娘的呢?找一找,读一读。

2、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不久,棉花姑娘的病好了,长出了碧绿碧绿的叶子,吐 出了雪白雪白的棉花。她咧开嘴笑啦!”在出示这一自然段后,先让学生自由读悟,再指名朗读体会棉花之美,读出“碧绿碧绿、雪白雪白”。随后再追问:“她为什么笑了?”由果溯因,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3、在 学生探究的答案中:因为棉花姑娘不久前得了一场大病。出示病中的棉花姑娘图,引导学生认识蚜虫。由于学生对蚜虫比较陌生,生活中接触较少,所以教师简单介 绍蚜虫的大小(跟芝麻差不多),生长繁殖特别快,再启发学生想象体验成千上万的蚜虫待在棉花姑娘身上会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达能力。随后出示句式“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指导朗读。

4、到底有哪些医生来给她治病呢?围绕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感知故事内容,学生在通过读文中很快就有了答案:燕子、青蛙、啄木鸟、七星瓢虫。这些医生都能帮助棉花姑娘治病吗?学生的答案是肯定的。不能。棉花姑娘的病越来越严重。她一次又一次的呼救,引导学生个性朗读,读好三次呼救“请你帮我捉害虫吧!”(朗读能力的培养不能离开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在体验、想像中生发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

5、棉花姑娘终于盼来了能给她治病的医生,那就是七星瓢虫。

(1)出示课件图片,听七星瓢虫的自我介绍。在学生看与仔细听后,问:你想和七星瓢虫交朋友吗?刚才你听到了它有什么特点?(这样设计,借助课件直观地认识七星瓢虫,通过听自我介绍培养学生仔细听的习惯,也使学生在了解七星瓢虫的基础上喜欢它,产生保护益虫的意识。)

(2)找找七星瓢虫与棉花姑娘的对话,分角色朗读。

6、七星瓢虫能治好棉花姑娘的病,那其他三位医生为什么不 能呢,找找文中句子读读,再课件出示

燕子只会捉__,所以它__。

啄木鸟只会捉__,所以它__。

青蛙只会捉__,所以它__。

(以填空的形式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科学常识,认识益虫、益鸟)

7、回复最后一个自然段,现在她的病好了,棉花姑娘在干什么呢?你来说说看。(这一环节设计,不仅仅是让学生着眼于棉花姑娘因为病好而笑,更主要是借棉花姑娘的笑引导学生明白她学到了许多知识,知道了有关益虫的科学知识。

(三)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从故事中知道了很多知识?你还知道身边哪些益虫、益鸟?推荐读《十万个为什么》(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沟通课内外,从更多的科普课外书中去了解科学,喜欢科学,探索和发现身边科学。)

2、小结:齐读“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要去探索,去发现。”

六、说板书设计、30、棉花姑娘

燕子 空中飞的害虫

啄木鸟 树干里的害虫

青蛙 稻田里的害虫

七星瓢虫 棉花叶子上的蚜虫

本课板书分两部分组成,以捉为中心,左边是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右边是空中、树干、田里的害虫以及蚜虫,这样设计力求体现故事内容,凸现科学常识,一目了然。篇5:《棉花姑娘》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 2 《棉花姑娘》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姑、娘”等7个生字。会写“只、星”等6个字。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请求的语气。3.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在引导学生了解一些科学常识,让学生有热爱科学的兴趣。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自制文中的任何一种动物头饰。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棉花姑娘盼望有人给她治病,她请哪些动物给它治病?最后是谁治好了它的病?请同学们把全篇课文读一读,找到答案告诉你的同桌。

2、棉花姑娘请哪些动物给它治病了?(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动物名字)

3、过渡:最后是谁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呢?燕子、啄木鸟和青蛙为什么不给它治病?还是让我们仔细地来研究研究吧。

三、朗读理解课文。

1、同学们,身上长满蚜虫的棉花姑娘看到小燕子时,心里是怎么想的?谁来当一回棉花姑娘,读一读她此时跟燕子说的话。(指导学生读出急切地、充满希望的语气)

2、小燕子有没有答应她?为什么?请找出原因并在下面用横线画出。(教师板书:燕子——只会吃空中飞的害虫)

3、棉花姑娘不灰心,她又找了啄木鸟和小青蛙,结果是怎样的?请大家用刚才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自学三、四两段。(学生用划一划,读一读的方法自学)

4、反馈:啄木鸟和青蛙为什么不帮她治病?(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答案: 啄木鸟——只会捉树洞里的害虫;青蛙——只会田里的害虫)

5、感情朗读1——4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5、6自然段。

1、同学们,老师上节课让你们在课后读课文,找找是谁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你们找到了吗?(生答:七星瓢虫)

2、课文哪一段写了七星瓢虫给棉花姑娘治病?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齐读第5自然段)

3、这么快就吃光了蚜虫,你们想,棉花姑娘会有什么表情?课文中用哪个词语告诉我们?(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惊奇)

4、你能学着棉花姑娘的表情来问一问这句话吗?(请学生做惊奇的表情读:“你们是谁呀?”这句话。)

5、(课件放大七星瓢虫图片)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识七星瓢虫了吗?它最明显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

6、(出示:斑)谁来说说“斑”字你会怎么记?它还有其他朋友吗?(斑马、斑白等)

7、不久之后,当我们再次看到棉花姑娘的时候,她是怎样的?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来朗读最后这一自然段呢?(学生讨论后读)

8、出示词组:碧绿碧绿的叶子,学生练习:碧绿碧绿的 雪白雪白的五、分角色表演读。

1、同学们,在这篇课文学习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地方让你感到比较着急,哪些地方又会让你感到轻松而高兴?(学生小组讨论并反馈)

2、我们今天都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角色,把你们的头饰戴上,我们一起来读课文,看看哪种小动物读得最有感情。(教师读旁白,其他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角色读)

3、请一组较优秀的学生上台展示。

4、拓展:当读到最后一句话时,我们小朋友都有一个共同的表情,那就是“笑”,请你们想想,此时棉花姑娘会笑着说些什么?(学生想象发言)

板书 30、棉花姑娘

燕子 空中飞的害虫

啄木鸟 树干里的害虫

青蛙 稻田里的害虫

七星瓢虫 棉花叶子上的蚜虫

《棉花姑娘》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本单元的主题是“我们身边的科学”。《棉花姑娘》一文是一篇充满童趣童真的童话故事,课文主要讲了棉花姑娘病了,它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可它们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当蚜虫们得意的食棉 花姑娘的汁液时,七星瓢虫把它们一扫而光。棉花姑娘又快乐地生活着,吐出了雪白的棉花。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 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了本文,能让学生对科学常识产生浓厚的 兴趣,有留心观察、探索和发现身边的科学常识的愿望。树立起保护益虫和益鸟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需、帮”两个字。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七星瓢虫是益虫。

2、在各种方式的朗读中主动体验故事中角色的心灵世界。在读读议议中了解益虫的一些科学知识。

3、阅读、朗读童话故事。对科学常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留心观察、探索和发现身边的科学常识的欲望。树立保护益虫的意识。

三、教学的重难点:

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认识“七星瓢虫”和“蚜虫”,了解益虫和害虫的概念。并树立保护益虫的意识。

四、设计理念:

1、“以人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重视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和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

2、“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3、推进综合性学习,努力实现学科间的沟通,课内课外的紧密结合。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品读课文

1、文中是怎样描写棉花姑娘的呢?找一找,读一读。

2、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不久,棉花姑娘的病好了,长出了碧绿碧绿的叶子,吐

出了雪白雪白的棉花。她咧开嘴笑啦!”在出示这一自然段后,先让学生自由读悟,再指名朗读体会棉花之美,读出“碧绿碧绿、雪白雪白”。随后再追问:“她为什么笑了?”由果溯因,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3、在 学生探究的答案中:因为棉花姑娘不久前得了一场大病。出示病中的棉花姑娘图,引导学生认识蚜虫。由于学生对蚜虫比较陌生,生活中接触较少,所以教师简单介 绍蚜虫的大小(跟芝麻差不多),生长繁殖特别快,再启发学生想象体验成千上万的蚜虫待在棉花姑娘身上会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达能力。随后出示句式“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指导朗读。

4、到底有哪些医生来给她治病呢?围绕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感知故事内容,学生在通过读文中很快就有了答案:燕子、青蛙、啄木鸟、七星瓢虫。这些医生都能帮助棉花姑娘治病吗?学生的答案是肯定的。不能。棉花姑娘的病越来越严重。她一次又一次的呼救,引导学生个性朗读,读好三次呼救“请你帮我捉害虫吧!”(朗读能力的培养不能离开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在体验、想像中生发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

5、棉花姑娘终于盼来了能给她治病的医生,那就是七星瓢虫。

(1)出示课件图片,听七星瓢虫的自我介绍。在学生看与仔细听后,问:你想和七星瓢虫交朋友吗?刚才你听到了它有什么特点?(这样设计,借助课件直观地认识七星瓢虫,通过听自我介绍培养学生仔细听的习惯,也使学生在了解七星瓢虫的基础上喜欢它,产生保护益虫的意识。)

(2)找找七星瓢虫与棉花姑娘的对话,分角色朗读。

6、七星瓢虫能治好棉花姑娘的病,那其他三位医生为什么不 能呢,找找文中句子读读,再课件出示

燕子只会捉__,所以它__。

啄木鸟只会捉__,所以它__。

青蛙只会捉__,所以它__。

(以填空的形式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科学常识,认识益虫、益鸟)

7、回复最后一个自然段,现在她的病好了,棉花姑娘在干什么呢?你来说说看。(这一环节设计,不仅仅是让学生着眼于棉花姑娘因为病好而笑,更主要是借棉花姑娘的笑引导学生明白她学到了许多知识,知道了有关益虫的科学知识。

(三)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从故事中知道了很多知识?你还知道身边哪些益虫、益鸟?推荐读《十万个为什么》(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沟通课内外,从更多的科普课外书中去了解科学,喜欢科学,探索和发现身边科学。)

2、小结:齐读“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要去探索,去发现。”

六、说板书设计、30、棉花姑娘

燕子 空中飞的害虫

啄木鸟 树干里的害虫

青蛙 稻田里的害虫

七星瓢虫 棉花叶子上的蚜虫

本课板书分两部分组成,以捉为中心,左边是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右边是空中、树干、田里的害虫以及蚜虫,这样设计力求体现故事内容,凸现科学常识,一目了然。

棉花姑娘评课稿

棉花姑娘评课稿就《棉花姑娘》一课来说,有以下几方面比较突出。一、紧扣学生识记特点,注重字词教学有特色。低年级教学最难的就是如何把握好识字教学有效度。刘老师在教学中紧......

棉花姑娘评课稿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棉花姑娘评课稿,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棉花姑娘评课稿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棉花姑娘评课稿,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棉花姑娘》评课稿

《棉花姑娘》评课稿......

棉花姑娘评课稿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棉花姑娘评课稿,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棉花姑娘评课稿.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棉花姑娘评课稿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掩耳盗铃评课稿 棉花 评课 姑娘 掩耳盗铃评课稿 棉花 评课 姑娘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