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姑娘评课稿

2022-11-05 08:08:39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棉花姑娘》评课稿

有趣有味语文课 乐学乐读收获多

《棉花姑娘》是小学语文试验教材第二册中的一篇童话。课文主要讲了棉花姑娘病了,它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可它们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当蚜虫们得意的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时,七星瓢虫把它们一扫而光。棉花姑娘又快乐地生长着,吐出了雪白的棉花。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生动,有情趣,非常符合儿童的特点,并且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一定的启发和渗透。叶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出现了很多亮点:

一、重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好课当然也离不开精彩的导入部分。叶老师的这堂课抓住了一年级学生的特点,以猜谜的方式导入,安排了猜字谜得出自己姓氏和猜小动物两个小环节,还让学生做做小动物的动作,很有童趣。另外,叶老师还安排学生唱了《小星星》这首儿歌,看似无意,其实为课堂结束的生字教学儿歌的演唱埋下伏笔。这一些环节的设置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孩子感受亲切、有趣的同时又自然地将学生引入到新课的学习活动中,这种导入的方式我觉得是有趣又有效的。

二、重生字教学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但很多公开课上,我们经常看到有些老师为了追求课堂的花哨,往往在生字教学这块上走马观花,一带而过。可是叶老师不是这样的,她在这一环节舍得花时间,并做到了“三重”:

1、重读法。导入课题时,叶老师就特别强调“棉花”和“姑娘”的读音,告诉学生这两个词都要读成轻声,让学生自由交流是怎么把这个字记住的,还让学生与棉花姑娘打招呼。这些环节都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语境,让学生反复练习,直到巩固为止。这其实是一种非常无痕但是极其有效的教学方法。

2、重记法。在识记生字时,叶老师采取了多种识字方法。首先,她让同桌进行互读生字卡片,让他们把自己觉得难读的字拿出来,这样教师在巡视的时候就能对学生的学情有充分的了解。其次,她在教学“斑、治、盼、啄”四个较难字的时候,采用了结合图片、生活中识字、一字组词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记住该字,形式多样,使得较难字得到了有效突破。

三、重朗读感悟

叶老师对于本课教材的处理,采取了棉花姑娘得病时和治好后的首尾两个自然段的比较教学,同时也紧紧抓住低段教学的“识字、写字、朗读”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朗读,采取了多种朗读的方式。比如,她在刚进入课文教学时先让学生提出自己觉得特别难读的句子,然后再展示读。这就给了学生很大的动力,学生会觉得这么难读的句子我也读的那么好,就会对学习充满了兴趣。其次,她也抓住低段学生注意力不持久的特点,在教学中适时让学生配上音乐朗读小诗,让学生能够继续学习下去。

四、重写字教学

叶老师的这堂课有个亮点就是刚刚上面提到的小诗。这首小诗出现了两次,第一次出现时为了配合学生的学习特点,第二次的出现却是在写字教学。叶老师真的非常有心,她把本课要学写的“星、帮”编到了小诗里面,并特意留白,让学生书写。这一写字教学的处理体现了一个老师的细心之处。

五、融入课堂,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可爱,叶老师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肢体语言让孩子在课堂中释放出天真可爱的本性来,教者就是这导演者,肢体语言做到传神表意的效果。学生达到了爱学、乐学、主动学的境界,这都依赖于叶老师的引导。

听完叶小白老师的这节课真是让我受益匪浅,从中我得到了许多感悟,也看到了自己进步的方向,我将从这些优秀的展示课上,取长补短。

第2篇:棉花姑娘评课稿

棉花姑娘评课稿

就《棉花姑娘》一课来说,有以下几方面比较突出。

一、紧扣学生识记特点,注重字词教学有特色。

低年级教学最难的就是如何把握好识字教学有效度。刘老师在教学中紧紧扣住课文的生字展开。课题“棉花姑娘”,“棉花”应该读轻声,“姑娘”的读音指导,都是女字旁,跟什么有关系,教学“啄”形象地字形分析,“斑”与熟字“班”地比较等教学丝丝紧扣,虽说是认读字,但学生也学得非常扎实。

二、教学中根据低年级心理特点,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促进生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刘老师多次让学生体验人物角色,用朗读来体验文本中人物的情感。如刘老师让学生读句子“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从“多么”和“盼望”这两个词语中感受棉花姑娘急切地需要有人帮她治病的'心情。在指导人物重点句时,有个别读,有齐读,有教师示范读等。总的来说,刘老师对教材处理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整个教学过程在创设的情境中,师生对话,生与文本对话,这种对话不是你问我答,也不是你说我做,而是有机的、自然的、协调的,更是融洽的。每一个环节老师都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体验,有一种节节深入,环环相扣的层次感。

三、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

课堂中,刘老师非常民主,能与学生展开亲密对话、交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始终很耐心地聆听学生的发言,委婉地指出不足,对学生的评价具有激励性。如,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时的评价:你的眼睛真亮。你观察得多仔细呀!

第3篇:棉花姑娘评课稿

《棉花姑娘》评课稿

近桃小学语文教研组

听完丁洁老师带来的《棉花姑娘》一课,我受益匪浅!《棉花姑娘》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童话故事,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此次丁老师向我们展示的这堂课,教学过程流畅、自然。丁老师的教学语言亲切规范,教态自然大方,教学基本功扎实,完全具备一个优秀教师的素质。我觉得,丁老师的这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紧扣学生识记特点,注重字词教学

低年级教学最难的就是如何把握好识字教学有效度。丁老师在教学中紧紧扣住课文的生字展开。如课题中“棉花”和“姑娘”应读轻声的教学,又如,“姑娘”的偏旁都是女字旁,跟什么有关系,教学“啄”字形象地字形分析等教学丝丝紧扣,学生学得非常扎实。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丁老师运用了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相结合的方法。分散识字体现在随着文本的深入逐一进行:如“姑娘”、“啄”、“蚜虫”、“盼”、“治”等生字的教学。研读完课文之后,再集中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学生自由认读,再去掉拼音开火车认读。以多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棉花姑娘评课稿

棉花姑娘评课稿

棉花姑娘评课稿1

在《棉花姑娘》一课中,执教老师对课文相关内容的补充恰到好处,环节的设置为教学增色不少。

例如,在引入课题后,老师在“棉花姑娘为什么会生病”的问题后适时补充了一段蚜虫的自我介绍的录音。通过蚜虫的自我介绍,小朋友们清楚地了解了蚜虫对植物的危害,以及棉花姑娘处境的危险和痛苦。所以在老师“你觉得蚜虫怎么样”的问题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出了对蚜虫的痛恨和对棉花姑娘的忧虑。这为课文后面的教学做情感上的铺垫。

再如,当教学到“七星瓢虫”时,老师在课文内容基础上又补充了三句介绍七星瓢虫的话,并请学生用上其中的一二句,介绍介绍。这样做,既能使学生对七星瓢虫这种益虫有进一步的了解,进而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训练了他们有条理的说话,可谓一举两得。

查老师执教的《棉花姑娘》一课十分关注内容结构的整体性。课一开始,媒体上雪白雪白的、笑盈盈的棉花姑娘就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老师话峰一转“就在前不久的它可不是这样的。”指出了主要矛盾,“棉花姑娘怎么会生病的?”成了学生学习的动机。随着课堂教学的推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棉花姑娘评课稿15篇

棉花姑娘评课稿15篇

棉花姑娘评课稿1

观摩了王老师的一堂《棉花姑娘》,我感触很深。这是一堂很精彩的语文课,有些环节很值得我学习。

首先王老师的教态亲近随和,很具有亲和力,时而洋溢,时而婉转,仿佛夏天一股清凉的泉水,沁人心脾。寓教于乐,扎实训练;师生互动,交流自然,使课堂成为富有诗意的课堂,饱含情意的课堂。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爱幻想,又非常喜欢小动物,所以王老师在课堂上尽量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活泼的氛围,让学生愉悦地学习课文。采用多种策略创设不同的激趣情景,看画面、做游戏、猜字谜、表演等多个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巩固“识字”与“读文”的学习,使学生融入课堂、融入文本。

其中最让我受益的是王老师改“教教材”为“用教材教”的技巧。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文字毕竟不是直观的,他们能感受到蕴涵在人化了的物中间的童趣,并有足够的想象力,但对文字所呈现的美感缺乏体验。王老师就借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的优点,一方面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激发学生识字、理解课文的能力。使教材的“形”得以最大程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棉花姑娘》评课稿11篇

《棉花姑娘》评课稿11篇

《棉花姑娘》评课稿1

听完黄xx老师带来的《棉花姑娘》一课,我受益匪浅!《棉花姑娘》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童话故事,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

此次林老师向我们展示的这堂课,教学过程流畅、自然。我觉得,林老师的这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紧扣学生识记特点,注重字词教学

低年级教学最难的就是如何把握好识字教学有效度。林老师在教学中紧紧扣住课文的生字展开。如课题中“棉花”和“姑娘”应读轻声的教学,又如,“姑娘”的偏旁都是女字旁,跟什么有关系,教学“啄”字形象地字形分析等教学丝丝紧扣,学生学得非常扎实。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运用了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相结合的方法。分散识字体现在随着文本的深入逐一进行:如“姑娘”、“啄”、“蚜虫”、“盼”、“治”等生字的教学。研读完课文之后,再集中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学生自由认读,再去掉拼音开火车认读。以多种形式,巩固了对生字的掌握。

二、注重情境创设,关注情感体验

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

未完,继续阅读 >

《棉花姑娘评课稿.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棉花姑娘评课稿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