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高级中学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推荐)_福州一中高一期末考试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福州高级中学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推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福州一中高一期末考试”。

福州高级中学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试卷总分:150分完卷时间:15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每小题3分)

1、下列各项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敷衍残羹冷灸桅墙垂涎三尺

B.引吭高歌破绽国萃赢弱

C.谛听袅娜蹩进罪孽

D.沧海一栗自诩惋惜枯躁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古人中不乏刻苦学 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B.“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C.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D.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3、下面几句话排列次序合理的一项是

① 一个人在苦难中也可以感觉到生命意义的实现乃至最高的实现,因此苦难与幸福未必是互相排斥的。

② 我相信,即使是这样,只要没有被苦难彻底击败,苦难仍会深化一个人对于生命意义的认识。

③ 幸福是生命意义得到实现的鲜明感觉。

④ 但是,在更多的情况下,人们在苦难中感觉到的却是生命意义的受挫。

A.③④②①B.③①④②c.①②③④D.①③④②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

A.衡少善属文(连缀)秦贪,负其强(凭借)

B.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厉)副有罪,当相坐(治罪)

C.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仔细)引赵使者蔺相如(拉)

D.相如虽驽,独胃廉将军哉(惟独)安帝雅闻衡善术学(素常)

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A.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游于三辅,因入京师

B.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见犯乃死,重负国

C.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D.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

6、下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左右欲刃相如②故令人怀其璧,间至赵矣。③单于壮其节④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⑤宁许以负秦曲⑥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⑦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⑧且庸人尚羞之⑨杖汉节牧羊,握起操持

A.①④/ ③⑥⑧/ ⑤⑦ /②⑨B.①④⑨/ ③⑥⑧⑦/ ⑤/ ②

C.①②④⑨/ ③⑤⑦/ ⑥⑧D.①④⑨/ ③⑥⑧/ ⑤⑦/ ②

7、下列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A.以勇气闻于诸侯B.而君幸于赵王

C.为降虏于蛮夷D.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阅读以下文段,完成8——9题。

我很难想象一个人没有手、没有脚、没有头(因为只是经验才教导我们说,头比脚更为必要)。然而,我不能想象人没有思想,那就成了一块顽石或者一头牲畜了。

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

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正是由于它而不是由于我们所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

间,我们才必须提高 自己。因此,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能思想的苇草---我应该追求自己的尊严,绝不是求之于空间,而是求之于自己思想的规定。

我占有多少土地都不会有用,由于空间,宇宙便囊括了我并吞没了我,有如一个质点;由于

思想,我却囊括了宇宙。

8、下面对“苇草”一词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形象写出人的渺小、脆弱,在大自然面前的不堪一击。

B.这里运用比喻,反面衬托出思想的力量:思想使渺小的人变得高贵和有尊严。

C.宇宙的浩大,能毁灭像“苇草”一般脆弱渺小的人,但人却因为思想,可以概括宇宙。

D.人永远是渺小的,人在宇宙中就像“苇草”一样没有尊严。

9、对“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把思想看作人之所以为人及人超出其他万物的标志。

B.因为人是高于自然的,在自然界中人有着绝对的优势,它的优势表现在他的思想上。

C.一个人即使没有手、没有脚、没有头、没有思想,但只要活着,也就有了全部的尊严。

D.思想可以超越自然,超越物质,这使得人在自然中有了尊严,有了主宰世界的能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延徽,幽州人,有智略,颇知属文。刘守光末年衰困,遣参军韩延徽求援于契丹,契丹

主怒其不拜,使牧马于野。

述律后言于契丹主曰:“延徽能守节不屈,此今之贤者,奈何辱以牧圉!宜礼而用之。”契

丹主召延徽与语,悦之,遂以为谋主,举动访焉。延徽始教契丹建牙开府,筑城郭,立市里,以处汉人,使各有配偶,垦艺荒田。由是汉人各安生业,逃亡者益少。契丹威服诸国,延徽

有助焉。

倾之,延徽逃奔晋阳。晋王欲置之幕府,掌书记王缄疾之。延徽不自安,求东归省母,过真定,止于乡人王德明家。德明问所之,延徽曰:“今河北皆为晋有,当复诣契丹耳。”德

明曰:“叛而复往,得无取死乎!”延徽曰:“彼自吾来,如丧手目;今往诣之,彼手目复完,安肯害我!”既省母,遂复入契丹。契丹主闻其至,大喜,如自天而下,拊其背曰:“向者何往?”

延徽曰:“思母,欲告归,恐不听,故私归耳。”契丹主待之益厚。及称帝,以延徽为相,累

迁至中书令。

晋王遣使至契丹,延徽寓书于晋王,叙所 以北去之意,且曰:“非不恋英主,非不思故

乡,所以不留,正惧王缄之谗耳。”因以老母为托,且曰:“延徽在此,契丹必不南牧。”故

终同光之世,契丹不深入为寇,延徽之力也。(《资治通鉴•后梁记》)

[注]圉:养马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颇知属文属文:写文章B.思母,欲告归告归:告假回家

C.累迁至中书令累迁:多次升迁D.延徽寓书于晋王寓书:家信

11、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契丹与中原相安无事”原因的一组是()

①遂以为谋主,举动访焉②由是汉人各安生业,逃亡者益少

③掌书记王缄疾之,延徽不自安④延徽寓书于晋王,叙所以北去之意

⑤延徽在此,契丹必不南牧

A.①④⑤B.③④⑤C.①②⑤D.②③④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延徽本来是作为后梁使者去契丹搬救兵,结果由于没当面行大礼而被扣留发配去放马。

B.述律后的知人和契丹主的善任,使韩延徽在契丹国逐渐被重用,并发挥作用。

C.韩延徽本是带兵出使,却留在契丹,后虽逃回,却又因怕人妒嫉重返契丹,二三其德贪生辱

节。

D.韩延徽大行不顾细谨,失小节而成大德,在复杂的形势下,灵活地处理了民族间的关系。

二、(6分)

1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延徽能守节不屈,此今之贤者,奈何辱以牧圉!宜礼而用之。(5分)

(2)由是汉人各安生业,逃亡者甚少。(3分)

三、(8分,每空1分)

14、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人生如梦。

(2)莫听穿林打叶声。

(3),尽西风,季鹰归未?

(4),瑞脑消金兽。

(5),到黄昏、点点滴滴。

(6)顾吾念之,徒以吾两人在也。

(7)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8)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四、文化经典题: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

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

—《论语•里仁》

15、下列对文中划线的句子的翻译,最正确的是()。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A.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

B.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他的道理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

C.贫穷的人与低贱的人是大家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他们,就不会摆脱的。

D.贫穷的人与低贱的人是大家都厌恶的,但不用他的道理去摆脱他们,就不会摆脱的。

16、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孔子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主张?

五、诗歌鉴赏

17、阅读下面诗词,完成后面题目。(6分)

添字采桑子•芭蕉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 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注:这是李清照南渡之初的作品

(1)这首词的上片从那些角度,写出了芭蕉怎样的特点?(3分)

(2)有人评论,“下片结句用‘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煞住,看似平淡,实极深刻。”试结

合李清照生平作简要分析(3分)

六、文学类文体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1分)

乱世中的美神

①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作为女人,她处在封建

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

②本来,3000年封建社会,来来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随波逐流地生活。你看,北宋仓皇南渡后不是又夹风夹雨,称臣称儿地苟延了152年吗?尽管与李清照同时代的陆游

愤怒地喊道:“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但朝中的大人们不是照样做官,照样花

天酒地吗?你看,虽生乱世,有多少文人不是照样手摇折扇,歌咏风月,琴棋书画了一生吗?

你看,有多少女性,不学什么辞藻,不追求什么爱情,不是照样生活吗?

③但是李清照却不,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

等、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

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

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

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

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从骨子里讲,李清照除追求民族气节和政治上的坚定外,还追求人格的超俗。她总是清醒地持着一种做人的标准,顽强地守着自己的节操。在未遭大

难,生活还比较稳定时,已见出她高标准的人格追求。当年赵明诚在莱州做官,她去探亲,见室中诗书不多,竟大不悦。以后世事纷扰,她就更超群拔俗,出污泥而不染。她是站在世

纪的高阁之上,穿越时空,俯视众生的,所以有一种特殊的寂寞。

⑤有一本书叫《百年孤独》,李清照是千年孤独,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所

以她才上溯千年到英雄霸王那里去求相通,“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还有,她不可能知

道,千年之后,到封建社会气数将尽时,才又出了一个与她相知相通的女性——秋瑾,秋瑾

回首长夜3000年,也长叹了一声:“秋风秋雨愁煞人!”

⑥如果李清照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是一个已经麻木的人,也就算了;如果李清照

是以死抗争的杜十娘,也就算了。她偏偏是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的纺织,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不尽的词

作珍品。李词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作者的人品,于哀怨缠绵之中有执著坚忍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实为写真情大志,所以才耐得人百年千年地读下去。

⑦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中评价说: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于一群词人之中的。

她不受别的词人的什么影响,别的词人也似乎受不到她的影响。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的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

主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于是,她一生的故事

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她和她的词也就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

⑧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已有了答案。可是当我们偶然再

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选自《十月》,作者:梁衡。有删改)

18、大量引用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试分析文章第②④节中中引用陆游和王维诗句的作用。(4

分)

19、作者将李清照称为“乱世中的美神”,她的“美”在文中有哪些体现?试结合全文,分条陈述。(3分)

20、如何理解文章开头画线句子“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的含义?(4分)

七、语言运用题:(7分)

21、运用逻辑学相关知识,补充下列句子。(2分)

一个年轻人想到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实验室里去工作,爱迪生接见了他。这个年轻人满怀信心地说:“我想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质。”爱迪生听罢,惊奇地问:“?”年轻人哑口无言。

22、阅读下面一则新闻,为其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2分)

福州四个城区的电动自行车上牌点都在主干道附近,而且都有明显的标志。因为担心人手不足,警方新聘了工作人员,并从各派出所抽调民警,充实到窗口和现场,保证上牌工作有序进行。

“目前最重要的,是让市民了解到上牌的具体程序,免得白跑一趟。”一位民警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将报牌须知,包括收费标准、具体流程和需要携带的材料等内容,全部发到各个派出所,再由各个居委会在社区里张贴,保证市民心里有数。

目前福州市区70多万辆电动自行车中,至少九成都是超标电摩。根据新出台的管理办法,超标电摩上牌绝无可能。因此市民没有必要再去申请,既空跑一趟,又影响其他市民的达标电动车报牌,而可以考虑商家回购、换购或自由交易。

23、论辩题。(3分)

某校高一举行了一场辩论赛,正方的观点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主要靠自我约束”;反方的观点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主要靠他人的约束”。

辩论时,双方唇枪舌战,反方突然这样发问:“孙悟空不就被套了个紧箍咒才遵规守纪了吗?可见养成良好的习惯主要靠他人约束。”请你代表正方用得体有力的语言来回击反方。(不超过30字)

正方:

八、作文:(7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常想拥抱一下自己的亲人,但总是等适当的时机。

我们常想写封信给最好的朋友,表达一下浓郁的情谊,但总是告诉自己不急。

我们常想完成自己的一项创意,但总是说“找机会”。

我们常想„„

很多美妙的想法就这样被搁置了。

其实每天早上我们睁开眼睛时,都要告诉自己这是特别的一天,是多么可贵的一天。要做的事就从现在开始。

请以“就从现在开始”为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议论文③不少于700字。

语文参考答案:

【译文】

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17、(1)上片描述芭蕉树的“形”与“情”。芭蕉树长在窗前,但却能够“阴满中庭”,这就间接地写出了它树干的高大,枝叶的繁茂,树冠的伸展四垂。接着,词人将描写范围缩小到芭蕉树的细部──蕉叶和蕉心。蕉心卷缩着,蕉叶舒展着,这一卷一舒,象是含情脉脉,相依相恋,情意无限深挚绵长。

(2)字面上看,“起来听”似乎纯系由于“北人不惯”,但这里的“北人”,实际上应解作“流离之人”、“沦落之人”,因此,这种“不惯”也就绝不只是水土气候上难以适应的不惯,而是一种飘零沦丧的异乡之感。

18、引陆游诗句的作用在于借陆游的愤怒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交代了李清照生活的社会背景;引王维的诗句在于赞美李清照如“松间明月”“石上清泉”般的超俗人格。(考查分析文章写作手法与表达方式)

19、李清照的“美”体现在:①追求民族气节和政治立场上的坚定;②追求人格的超俗;③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不尽的词作珍品。(考查筛选信息、归纳要点)

20、在封建社会,作为女人,她们依附于男人而存在,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别人不追求的境界。正由于这两方面的矛盾,她只能生活在孤独与悲哀之中,这就是李清照的悲剧。(考查理解文章的含义)

21、爱迪生听罢,惊奇地问:“那么你想用什么器皿放置这种万能溶液呢?”

22、报牌须知得有数超标电摩报牌无门

23、正方:我方认为,那唐僧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唐僧一心向佛,普度众生,面对无数诱惑,毫不动摇。他靠的是什么呢,当然是自律了。

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2013——2014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一年级语文试题(卷)命题人:范晓华试题说明: 试题说明:本套试题共150分,答题时间:150分第Ⅰ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卷

2013-2014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卷★温馨提示:1.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2.请将客观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答案写在本试卷答题纸指定位置上。Ⅰ卷(客观题......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七年级语文

2009~2010年使我的心胸更加开阔。5.名著阅读填空题。(3分)孙悟空来到翠云山向之妻铁扇公主借,谁知这铁扇公主竟是被悟空当年降服的之母,悟空闻之,不禁大惊失色,暗暗叫苦。6.阅读下......

高二语文试卷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D.《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赞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说它是“法国文学史上规模空前宏伟、内容空前丰富的现实主义作品。”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高 二 语 文A.泰......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沿河二中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命题人:兰显耀(试卷分为I、II两部分,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A.輮使之然也(弯曲)其曲中规(合乎)砺(磨刀石)须臾(片刻) .....B.假舟......

《福州高级中学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推荐).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福州高级中学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福州一中高一期末考试 高级中学 福州 高一 福州一中高一期末考试 高级中学 福州 高一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