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_三维目标核心素养
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三维目标核心素养”。
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
——小议核心素养的“前世今生”
一中物理课题组成员:陈新宇 兰政军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核心素养”在这几年的教育流行榜上一定是榜上有名的。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核心素养概念的前世今生。
一、国外的研究
有关核心素养的研究国外进行的比较早。
基础素养从近代课程开始就有的,当代学习科学的梳理,基础素养的界定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 第一个时期,素养就是技能。第二个时期,把基础素养看成是学校知识的传递。各个国家都在研究早期的核心素养,例如法国的共同文化,德国的关键能力,美国的核心知识,日本的基础学力。第三个时期,把基础素养看成是社会文化的创造。这就是今天的基于 PISA 的三大素养(语文素养、科学素养、数学素养)发展成今天的关键能力、核心素养、21 世纪技能,说法不一样,但其实是一回事。其基本的诉求只有一个就是培养“真实性学力”。真实性学力”不是虚假的,不是应试的,而是真才实学的。
OECD(经济合作发展组织)于 2003 年出版了最终研究报告《核心素养促进成功的生活和健全 的 社 会》(Key Competencies for a SuccefulLife and a Well-Functioning Society),将有关学生能力素养的讨论直接指向“核心素养”,并构建了一个分别涉及“人与工具”、“人与自己”和“人与社会”等三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框架,具体包括“使用工具互动”、“在异质群体中工作”和“自主行动”共三类九种核心素养指标条目。为推动这一框架的实践与应用,2005 年 OECD 专门发布《核心素养的界定与遴选:行动纲要》(The Definition and Selectionof Key Competencies:Executive Summary)。[1]
2006年 12 月,欧洲议会(European Parliament)和欧盟理事会(European Council)通过了关于核心素养的建议案,向各成员国推荐母语、外语、数学与科学技术素养、信息素养、学习能力、公民与社会素养、创业精神以及艺术素养等八大核心素养体系,每个核心素养均从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维度进行描述。在这一建议案中,核心素养被定义为:在知识社会中每个人发展自我、融入社会及胜任工作所必需的一系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集合。
在美国,美国的企业界与教育界共同提出的“21 世纪型能力”(21st Century Skills)的概念,则在学科内容的知识之上,加上了在 21 世纪社会里生存所必须的高阶认知能力———“学习与革新: 4C”,即“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沟通能力”(communication);“协同”(collaboration)与“造性”(creativity)。在核心学科(3R)及21 世纪课题的基础上强调“信息、媒体、技术的能力”,“生活与生存的能力”.在日本,日本国立教育研究所提出了“21 世纪型能力”的框架(2013 年): 从作为“生存能力”的智、德、体所构成的素质与能力出发,要求凝练“学科素养”与能力的同时,以“思考力”为核心,与支撑思考力的“基础力”(语言力、数理力、信息力)以及运用知识技能的“实践力”,构成三层结构。
物理组省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课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
二、国内的研究
我国对核心素养的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从“人格构成及其发展”、“学力模型”和“学校愿景”研究三大领域的发展谈及了对核心素养的“核心在哪里的”认识。他指出“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借助学校教育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素养与能力”。[1]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强调,理解核心素养,要对国际上公认的关于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人与自我、人与工具、人与社会”作出自己的回答。[2]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艺、钟柏昌认为基础教育学生之核心素养包含三个层次:最底层的“双基指向”,以基础教育课程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核心;中间层的“问题解决指向”,以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获得的基本方法为核心;最上层的“科学(广义)思维指向”,指在系统的各学科学习中通过体验、认识及内化等过程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价值观,实质上是初步得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 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第一次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的概念。《意见》中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细化,从而研究制定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教育部还将制定中小学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和高等学校相关学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指导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意见还要求各级各类学校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这项历时三年权威出炉的研究成果,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落实途径等做了详细阐释。这份核心素养事关今后的课标修订、课程建设、学生评价等众多事项。
三、核心素养的内容。
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六大核心素养既然被敲定,我们来看看到底是哪些?
从下图中可以看到,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物理组省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课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
六大素养还具体细化为人文积淀、国家认同、批判质疑等18个要点,各要点也确定了重点关注的内涵。具体要点罗列如下。
文化基础——人文底蕴
1、人文积淀
2、人文情怀
3、审美情趣
文化基础——科学精神
1、理性思维
2、批判质疑
3、勇于探究
自主发展——学会学习
1、乐学善学
2、勤于反思
3、信息意识
自主发展——健康生活
1、珍爱生命
2、健全人格
3、自我管理
社会参与——责任担当
1、社会责任
2、国家认同
3、国际理解
社会参与——实践创新
1、劳动意识
2、问题解决
3、技术运用
限于篇幅,18个小点不一一展开。
四、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
改革开放以来,就我国的教育发展总的来说,我国的课程教育目标经历了“双基”“三维目标”“的发展过程,从现在来看,国家正大力提倡“核心素养“的培养,并将很快逐步出台相关的课程标准、以及新的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
下面先介绍一下这几个概念的基本内容。
物理组省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课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 双基通常是指学校教学内容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双基”。主张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普通中小学教学内容核心的课程理论,即为“双基论”。
双基教学即教给学生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在一定历史时期,对我们的教育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批判其时代局限性的同时,我们应该以客观的态度评价其影响,在吸纳中有所扬弃,而非全盘否定。不管教育向何处发展,我们都必须考虑教育行为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心智的发展与成熟,否则,任何形式的教育行为都不利于人的成长。
三维目标是指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达到的三个目标即: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
三维课程目标的提出,是在继承双基教学的基础上产生的,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教育内部对其本身的内涵界定与外延给予了新的解释,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尽管其新的内涵给我们带来了新的认识,但我们却需要用实践给予充分的验证。不管是三基教学即教学要教给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品格,还是新双基教学即教给学生基本经典知识与基本发展技能,其本质与三维课程目标存在着异同之处,但并非相互排斥,而应该相互接纳,相互促进,实现教育形式的多元并存。
我国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是怎样的关系? 简单地说,我们的传统是比较重视“双基”,即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后来觉得“双基”不完整,提出三维目标。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这是从教书走向育人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用简单的比喻来说,落实“双基”是课程目标1.0版,三维目标是2.0版,核心素养就是3.0版。教育部组建了260多位专家,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就是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纲,编制课程标准,包括学业质量的标准,当然,也包括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目前这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核心素养”是个很大的话题。以上只是我们对核心素养的一些肤浅了解。结语:当然,就我们一线高中教师而言,无论教育如何指向,搞好本职工作,紧扣以人为本,教书育人,相信都是无愧于心的。但是如果对国家的最新教育方针能有所了解,再撸起袖子加油干,也许会更有成效吧。
参考资料:
[1]钟启泉.核心素养的“核心”在哪里[J].师资建设,2016(1):20-22.[2] 顾明远.核心素养:课程改革的原动力[J].人民教育,2015(13):17-18.[3]李艺、钟柏昌。谈核心素养[J].教育研究,2015(9):17-22 物理组省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课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
从“素质”到“核心素养”——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进一步追问内容提要:借鉴国际社会关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对素质的结构及其形成过程进行分析,厘清素质教育与核......
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是怎样的关系张绪培(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督学):在三维目标基础上提出核心素养,这是对三维目标的发展和深化。核心素养更直指教育的真实目的,那就是育人。......
从二维到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感知与实践,知道二维形象与三维造型的区别。能用基本的方法完成从二维形象到三维造型的设计,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
《从二维到三维》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体会到三维立体的魅力;2、学生能够区别二维和三维的区别;3、了解三维设计的过程。教学重难点:重点:会设计和制作三维模型,并能掌握从二维......
从素质到核心素养------培养什么样的人作为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民教师,我怀着一颗无比赤诚的心,爱学习,不断进取中探寻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我深知若想培养学生是我的使命。在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