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十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十中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十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十中”。

临川十中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年级历史试卷命题人:廖明华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尚书》中最早提到“民主”一词,认为:“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含义是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对此不正确的理解是()

A.文中的“民主”,实即作民之主,与君主同义 B.肯定了成汤革命是推翻暴虐之政的举动

C.其“民主”内涵与近现代“主权在民”相吻合 D.儒家“民本”思想绝无现代民主思想

2.电影《墨攻》讲述了由香港影星刘德华饰演的墨家智者革离孤身拯救遭十万赵国大军围攻的梁城的故事,据说拍戏前刘德华苦读相关剧本资料,下列介绍故事背景的资料违背史实的是()

A.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B.有些墨家学派成员会使用铁犁牛耕C.“学在官府”导致墨家不能办私学 D.原先地位低的“士”阶层开始崛起

3.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建议以礼人法,以礼人俗D.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 4.北宋“二程”认为:“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已何与焉?”“天下物皆可以理照(照即洞明),有物必有则,一物需有一理”。这两句话的含义有()

①心外无物②理是宇宙终极本原和主宰世界的唯一存在 ③天下万物都可以用理来解释④理在心中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5.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日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已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他所抨击的是()

A.先秦儒学B.汉代经学C.隋唐佛学D.宋明理学

6.一位古董商要出售以下文物:有铭文的青铜器、楷书写的《道德经》、行书写的《窦娥冤》、隶书刻写的竹简。他最可能是何时何地的商人()

A.东汉洛阳B.唐末长安C.北宋开封 D.明初南京

7.《论语•为政》中记载:“《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想纯正)!”这说明()

A.《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B.《诗经》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

8.近代大学者王国维说过:“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有()

①离骚、汉赋、唐诗、宋词、元曲都只是在某一朝代兴盛,后来就都消亡了②元曲“托体稍卑”可以理解为元曲源于民间通俗文学,开始时文学地位比较低下③元曲在明清两朝没有得到正史和学者的承认和重视④王国维认为,元曲和唐诗、宋词一样,都是一个时代文学成就的代表,赋予了元曲很高的文学地位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9.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对明清小说这样写道:“明之中叶„„小说出现得很多,其中有两大主流:

一、讲神魔之争的;

二、讲世情的。”“清代的小说之种类及其变化,比明朝的多„„现在只可分做四派来说一个大概„„

一、拟古派;

二、讽刺派;

三、人情派;

四、侠义派。”其中,与明代中叶“讲神魔之争的”及清代“拟古派”相对应的作品分别是()

A.《西游记》、《聊斋志异》B.《水浒传》、《红楼梦》C.《封神传》、《三国演义》D.《儒林外史》、《三侠五义》

10.“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 以为纸。”(《后汉书•蔡伦传》)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据材料能得出“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这一结论B.材料说明文字记载是我们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C.人们的需求是科技进步的原因之

D.对原料的选择和降低造纸的成本没有关系

11.四位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的影响为题,各提出了一个命题,你认为哪个最不适宜?()

A.两汉的文明传承——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

B.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C.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武器

D.没有印刷术就没有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12.我国古代的书法理论讲究“意在笔先”。能体现这一理论的是()A.“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

B.“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焉。”C.“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D.“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13.一位著名的绘画史学者在其著作中写道:“若论佛道人物仕女牛马,则近不及古;若论山水林石花鸟禽鱼,则古不及近。”他所说的“古”与“近”,应指何时?()

A.晋、唐B.唐、宋C.宋、元D.元、明

14.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西元960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这里的“物质文化”的展开主要有()

①纸币的流通②火器的使用③指南针的普遍使用④雕版印刷术的发明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5.有人认为: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以现实生活为描写对象,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来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明清小说的这一特点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专制主义强化B.商品经济发展C.拜金主义盛行D.轻商观念淡化

16.“反对豪强兼并土地,提出‘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的主张。„„晚年所撰写《读通论》《宋论》,荟萃平生治史心得,为探讨其史学思想的重要依据。”这段材料描述的思想家()

①是一位杰出的唯物论者

②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崭新命题③反对“天命论”和“生知论”④反对以儒家六经为治学原则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③④

17.按照土地收入和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并授予相应官职,是梭伦改革的重要措施。其主要意义在于()

①沉重打击了依靠血统关系谋取特权的贵族②促进了奴隶制国家的发展 ③完善了雅典民主政治制度④满足了所有雅典公民参政的要求

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D.③④

18.[美]J.H.布雷斯特德《文明的征程》“希腊的殖民扩张和手工业发展引发了一场变革。„„随着富裕资产阶级的崛起,„„贵族阶级也有了新的敌人。首先,新兴的富裕阶级憎恨贵族;其次,雅典手工业的发展使金属制品变得非常便宜,普通人也买的起武器和铠甲了,„„普通公民在军队中的地位大大提高,因而大大增强了下层阶级在城邦中的势力。”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贵族专权的威胁主要来自于()

①平民 ②奴隶 ③工商业奴隶主 ④外部城邦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19.关于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改革建立了新教,它们不再听命于罗马教廷

B.沉重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C.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欧洲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D.这是一场反封建的政治运动,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0.拿破仑站在吉萨金字塔前已经卧了几千年的巨大狮身人面像前对他的远征军说:“士兵们!4000年的历史在蔑视你们!”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当时埃及马木路克势力强大,连年争权夺利使局势动荡、国力衰弱 B.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乘虚而入,加紧对埃及殖民扩张步伐 C.拿破仑是想激励法国士兵占领埃及的作战勇气 D.拿破仑认为埃及文明久远、国力强盛

21.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A.封建化过程B.农业化过程C.工业化过程D.汉化过程

22.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李唐一族之所以崛起,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说法准确的是()

A.中原农耕文明杯赛外游牧文明所征服。B.批判游牧民族的野蛮性、扩张性C.文明冲突是历史的主流

D.民族融合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23.列宁说:“1861年诞生了1905年,不能防止1905年的资产阶级革命”以下对他的观点说法不成立的表述是()

A. 1861年改革成功改造了沙皇专制统治B.资本主义经济仍在发展C .新的革命思想和无产阶级力量在壮大D.改革根本目的是维护地主阶级利益

24.19世纪下半叶的中国和日本,有两部书名相同的著作《劝学篇》。作者分别是中国的张之洞和日本的福泽谕吉。这两部著作的目的都是要在东西方文化交汇冲撞的背景下,指示本国的发展方向。福泽谕吉的《劝学篇》曾说:“一国之独立,基于一身之独立,一身之独立,乃学问为急务” 下列有关日本的教育,说法不对的是()

A.仿欧美模式建立近代教育体制B.中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 C.摒弃了“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 D.有浓厚封建忠君色彩

25.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理解错误的是()

A.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B.说明了维新变法有很强的欺骗性

C.体现了维新派托古改制D.《孔子改制考》可以论证这一观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6题18分,第27题15分,第28题17分,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中华传统文化格言》

材料二董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弗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理之源在于天理,天理就是作为道德的三纲五常。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言所行,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 朱熹 材料四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然则予之是非人也,又安能已!夫是非之争也,如岁时然,昼夜更迭,不相一也。昨日是而今日非矣,今日非而后日又是矣,虽使孔夫子复生于今,又不知如何是非也,而可遽以定本行赏罚哉!

——李贽《藏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提炼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3分)

(2)根据材料二、三、四及所学知识,指出三人的主要思想主张。分析各自主张产生的主要社会原因。(9分)

(3)根据材料二、三、四说明儒家思想在三个时期的不同地位(6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匹司诸神的伟大母亲—— 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

因为正是我为他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他备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

——梭伦

材料二雅典人四处寻找富于人情味的改革者。终于,他们找到了比其他任何人更能胜任的人,他的名字叫梭伦。„„他为雅典人制定出一套以中庸为其基本原则的法律,而中庸正是古希腊人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房龙《人类的故事》

材料三北方长期战乱,百姓流亡,土地荒芜。北魏颁布均田令,规定男子15岁以上,授给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人授露田20亩。露田加倍授给,以备休耕。露田不得买卖,授田者身死或年满70者归还官府。桑田则永为个人所有,不须还官,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买卖。

——摘编自赵毅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1)据材料一,说明梭伦是怎样使“他”重获自由的? 这对雅典民主政治产

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梭伦改革的中庸特点。(6分)

(3)据材料三推断北魏土地所有制有哪几种类型,并说明依据(不得照抄材料)。(4分)上述材料反映梭伦改革与北魏孝文帝改革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有何相似之处?(4)材料四说明日本明治维新过程中,曾出现什么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2分)外来文化?(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柏利在1853年进行的那次访问是不受欢迎的,但过后他在日本反而有了许多潜在的盟友。

——科尔顿《近代世界史》中册

材料二(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三日本新领导人(注: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的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文明开化过程中的过火行为,使得日本的传统文化面临崩溃,甚至有人提出日本人应该改说英语,与西洋人通婚,以改良日本人种。

——《大国崛起》解说词

(1)材料一中柏利的访问为什么不受欢迎?依据所学知识说明“潜在的盟友”的含义。(4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在向西方学习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3分)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领导人”感兴趣的那些“增强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是什么?指出“非凡的改革方案”的局限性,并举例说明日本民族是怎样“为自己去掠夺”的?(6分)

临川十中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5CCDBD6—10DBCAC11—15DABAB16—20CACCD21—25BDAC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6题18分,第27题15分,第28题17分,共50分)

26.(1)爱国;自强;好学;诚信;求知;爱人。(3分,回答其中3点即可)

(2)主张: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朱熹:维护封建的三纲五常,认为儒家

思想不可改变;李贽: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3分)

社会原因:汉初需要加强中央集权;魏晋以来儒学受到冲击,封建伦理道德遭受破坏;

明朝后期,君主专制加强,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出现了反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思想家;(6分)

(3)地位:独尊(或成为正统);南宋以后长期居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明朝后期受到

怀疑(或批判)(6分)

27.(1)说明:拔除债权标(或颁布“解负令”)。(1分)

影响:保护了平民的利益,稳定了平民阶层;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2分)(2)颁布解负令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组建四百人会议和民众法庭提高平民政治地位;确

立财产等级制度,保护贵族特权。(6分)

(3)类型:土地公有制(或国有制)和土地私有制(或农民土地所有制)。(2分)依据:土地还授、买卖的规定。(2分)

相似之处:解决土地问题,发展农业生产。(2分)

28.(1)原因:柏利的访问是对日本的侵略,日本幕府推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含义:日本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只有打开国门,主动学习西方才能实现自强。(4分)

(2)学习的规模大,领域广;结合日本国情,有选择有侧重地学习西方;在政治和意识

形态领域反对极端西化。(或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保留封建残余)(3分)

(3)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文明开化,提倡资本主义文明;建立新式军队,依

照欧美国家建立常备军。(6分)

(4)全盘西化,使日本的传统文化面临崩溃。(1分)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必须结

合国情有选择地学习,不能盲目照搬。(4分)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十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出卷人:谢艳红本卷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的字的注......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十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十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Word版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2010年第一期《中华文摘》载文指出,20世纪90年代“省管县”改革就在......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十中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推荐]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十中2013-2014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一、填空题(10分)1、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海滩全部当众销毁。2、为了打开中国大门和维......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教育调研报告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教育调研报告2008年3月12日至14日,我局组织了始兴中学、墨江中学、风度中学、职业中学等四所高中学校的领导和部分骨干教师一行23人到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一中......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洛阳市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o 1.孔子非常崇拜“制礼作乐刀的周公。春秋时,.面对礼崩乐......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十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十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十中 抚州市 江西省 学年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十中 抚州市 江西省 学年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