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聚焦有效_同课异构追求有效校本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同课异构,聚焦有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同课异构追求有效校本”。

同课异构,聚焦有效

——对《慈母情深》教学的思考

【摘要】从自身条件的局限,我们深深感受到“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为教师们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教师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此列举《慈母情深》一课为例展开分析,并对“同课异构”的课进行分析与反思,反思其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编写意图理解是否到位,对文本的解读是否准确;其次是反思不同的教学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华,这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探讨,整体提升了我校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提升了教研团队的整体素质。最后在当下“同课异构”这一种有效的教研策略,在校本教研中被广泛使用下,如何减少“同课异构”带来的教学差异提几点的建议。

【关键词】背景 概念 分析 反思 建议

一、“同课异构”产生的背景

首先受自身条件的局限,我校教师存在学历“含金量”低、年龄老化、继续教育形式化等一系列问题。真正从正规全日制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只占38%左右,其余大部分教师主要是函授中师或高中毕业到小学任教后通过自修、函授等形式获得的专科文凭。其次,随着农村的学校生源少、规模小,资源浪费严重、管理困难,难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等系列的社会问题。撤并学校成为了趋势和出路。我校正是迎着这股“并校”之风先后合并周边的学校三次。近年来并校资源优化不统一,在新课程理念下,教材更具开放性,教学更应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为教师们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这新的教研方式正是基于帮助教师更深入地理解教材,改变教学方式,促进所有教师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这种采取比较研究的校本教研方式能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打开教师的思路,真正体现同伴互助、共同发展的特点,是实在又有实效的教研方式。

二、“同课异构”的概念与实施情况

所谓“同课异构”是指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的教师来上课,比较其对教材的分析、教学设计和教学风格的不同,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从2006年9月,我校开始了通过集体备课形成通用教案(简称通案)开始,在迷惑与彷徨中,我们不断反思。在一次次的交流、探讨、尝试中,我们改革集体备课制度,进行“同课异构”集体研究式教学的思路逐渐明晰,并在2007年上半年我校语、数、英、术科等学科教研组首先推举学科教学骨干进行了尝试。经过多次尝试之后,大家总结了经验,制订了同课异构具体操作方案并推广实施。

三、“同课异构”教研模式分析、反思

2010年12月3日,我校五年级四位老师共同参加级组“同课异构”活动。四位老师分别以不同的班讲授了五年级语文的同一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慈母情深》(以下简称《慈母》)的第二课时。一课四讲,同课异构,异彩纷呈,赢得了听课者的一致赞赏。课后四位老师进行了课例分析,并写出了教学反思。

课例一,优质课型。从整个教学设计,处处迸发出教者的智慧。本文的情感丰富,每句语言都蕴含情意,但因为是略读课文,学习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有取其精华中的精华,在教学时,教者能紧扣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设计了五个环节:第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通过回顾复习,注重了专题单元间课文之间的联系,知识的迁移,揭示了学习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二环节,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让学生试着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把觉得最有价值、最能帮助分析、理解课文的问题提出来。目的是鼓励学生善于提问题,教会学生会提问题。第三环节,品读课文,体会情深。这个环节目的问题少而精重点突出,避免挖掘太多太细。“以人为本”注重朗读,在读中悟、悟中读。第四环节,拓展延伸,情感共鸣。这个环节精心设计了从画面、诗歌、古诗、名言等方面,让学生走出文本、走出教材,多角度感受母爱。第五环节:升华情感,情感内化。在《烛光里的妈妈》乐曲声中,让学生写出此刻最想对母亲说的话。目的是把作者热爱母亲的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进行人文教育。

课例二,感性课型。《慈母情深》以对话、抒情为主,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亲情。其中,作者眼中母亲辛苦工作的三个镜头,成为作者情感发展的线索,这三个镜头也就成为教者设计和学生品读的主线。将描写母亲怎样挣钱的三个镜头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由于这3句话的表达方式极有特色,学生平时接触不多。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引导学生借助画面的具体形象,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通过朗读体悟句子蕴涵的丰富情感。在学生充分感悟的基础上,以舒缓的音乐配合学生的朗读,使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体验上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批文如情”的目的。课例三,实用课型。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感受父母对子女的深沉与宽广。以及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教学中,教者通过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并运用想象来“复活”词语的本来面目,拓展文本之外的画面。引导学生抓住“失魂落魄”品味感悟。“龟裂”是描写外貌的词,通过观察龟裂图片,以直观理解“龟裂”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设想母亲这双龟裂的手是怎么来的,感受文本之外母亲操劳的情景。教学中,还设计了多种方式,多种层次的朗读:老师与学生之间共同把整个故事串起来读;分角色的朗读,小组读、男女赛读等形式。

课例四,读写课型。“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读”是积累,“写”是运用。“读”只有在“写”中才能内化为学生的能力,而“写”也只有在“读”中才得以发展。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教者有目的地“见缝插针”,在学生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一吐为快,既培养了学生的写作的能力,又深入理解了文本。课快要结尾的时候,教者让学生在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氛围中,写出自己对母亲说的话,这既是一次写话训练,又使学生真正走进生活,深刻感悟了妈妈对自己的真情。

一课四讲演绎出四种不同的教学风格和迸发出不同的教学智慧,这正是“同课异构”带来的教学成果。我们在品尝这“甜果”的同时,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同课异构”带来最直接的是教学差异。在同课异构中,对教材的分析、教学策略的选用、课程理念的体现等,教师们不同的观念在进行碰撞与融合;课堂教学中,不同的教学个性、不同的教学理念、不同的思考角度、不同的挖掘深度、教学中生成的不可预知„„所有这些都使同课异构真正体现教学的差异,从而体现出教学无限的发展与变化。

这种差异,不仅仅体现在课堂的差异,体现在不同的教师根据各自的理解做出的教学行为的差异;它更重要的体现在于对于人的差异的尊重,体现出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在这里,不同的教师出于自己的观点和思路,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各种不同的考虑,产生不同的构想,进行不断变化的实践,不同的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水平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例如《慈母》的四种教学设计也衍生出不同的教学效果。“优质课型”生成活跃型的学生;“感性课型”挖掘朗读高手;“实用课型”培养出应试能手;“读写课型”练就写作好手。

四、“同课异构”几点建议: 为了减少“同课异构”带来最直接的是教学差异这个“苦果”,在这里提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1、确定课题,自主备课

教研组内每位教师认真、深入地钻研教材,查阅资料,挖掘各种可用的教学资源,再根据自己对教材的个性解读和本人教学优势制订教学目标,预设教学过程,提出自己的疑惑之处。

2、说课讨论,修改教案

在每周一次的教研组活动中,每个教师把自己对这一课的教学目标的设置、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预设以及设计理念进行阐述,也提出自己的困惑供大家讨论。可以按每位教师的设计一课一课地讨论,也可以就其中的某几个环节有重点地讨论。如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否适宜,整个教学预设是否科学合理,尤其是在重难点的处理上采取哪一种教学方法最有效,或者某个情景的创设、某一课件的运用是否有实在意义等等问题进行商讨、剖析。大家各抒己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后,确定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或者比较新颖的设计方案两三篇进行细致的讨论、斟酌,再让这几位教师分别进行上课;也可以轮流上课。

“同课异构”的目的不在于评出课的优劣,也不是比谁的教学能力强、谁的教学能力弱,而是引导教师不“唯教材,唯教参,唯名师”是用,将精力用在分析学生特点、学习方法以及学生的真正需求上,用在课堂实效上,使每一位热衷于教改实验的教师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研究思路,以便共同提高。

3、上课、评课

这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备课研讨中遇到的问题,预设的教学过程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等问题,在比较中就有了结论和答案。

每一次教学都是一种尝试。有尝试,有比较,有反思才能有提高。上完课后,首先让上课教师作课后小结,然后其他老师进行互动评课,最后总结出值得借鉴的方法和经验。

4、写课后反思或评课稿

最后,每位老师写出教后反思或评课稿,为撰写教学案例积累材料,也作为教研组活动的资料。为了吸取经验,总结教训,要求每位教师经常反思,以发展变化的眼光、以新课程的理念审视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出新的问题,找到新的研究方向。同课异构的教研形式给每一位教师提供了展示自己课堂风采的机会,使教师敏锐的感受到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也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博采众长,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与教学效果。还创设了开放的学习环境,开发了立体的教育资源,调动了广大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真正促进了教学教研的深入发展。但愿“同课异构”的教学理念能为我们第一线教育者的课堂带来更多的实效。

聚焦有效课堂 同课异构促发展

聚焦有效课堂 同课异构促发展——记小学西片区教学研讨交流活动根据《灵台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教研工作的通知》精神,为加强学校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落实课堂教学的有效......

同课异构展风采 聚焦课堂研有效

同课异构展风采 聚焦课堂研有效3月13日上午我和同组的王老师完成了同课异构课题“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展示课的教学,这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是学习正、反比例意义和用比例知识......

聚焦常态课 同课异构教学设计

我 的 教 学 设 计——四年级《田园诗情》教学设计 寿安里学校 四语组 马亚萍教材分析: 《田园诗情》这篇课文是一首意境优美的散文诗。课文告诉我们真正的荷兰充满了一派田......

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使我受益匪浅。正所谓教一遍有一遍的收获,听一遍有一遍的心得。特别是观摩别人同内容的课和听了同行的评议 之后,会对课本有更深的理解.1相互对比,引起教师对授课......

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异曲同工——停前镇中心小学“课内比较学”序列报道为实现高效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业务水平,停前镇小从学校实际和教师发展的层面出发,在本次的“课内比教学”活动中组织......

《同课异构,聚焦有效.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同课异构,聚焦有效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同课异构追求有效校本 异构 同课异构追求有效校本 异构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